有山有水的贵阳城,1863年,出了一个进士张之洞,直隶南皮人﹙今河北南皮人,以父籍为籍贯﹚,他父名叫张瑛,张瑛相貌堂堂,以举人身份发往贵州任地方官,张之洞即出生贵阳。
那是1837年农历八月初三,当时,张之洞出生地在贵阳城内六洞桥,故取名之洞,张之洞出生以后,长得一点也不像父母,面色苍白,又瘦又小,古里精怪,一日和小伙伴玩,对小伙伴说,我看你嘴里有什么东西,小伙伴张开嘴巴,张之洞猛地向小伙伴嘴里吐一口唾沫,撒腿就跑,被吐进喉管里唾沫,竟被小伙伴吞了,半天还在吐。张之洞身手特快,爬树钻洞,眨眼不见了,贵阳人说他是猴精转世,张之洞读书聪明过人,不满10岁能作诗文,13岁时,兴义府名胜“招提”上有他作的碑记,落款:“13岁龄童南皮张之洞敬撰”,16岁应顺天府(顺天府辖京师及其附近州县,设府尹一人为正三品,高于一般直省的知府,其地位与各省巡抚相同,可直接向皇帝奏事。)乡试中解元,名声大震,被誉为司马相如,同治年间进士,会试时,张之洞分在同考官范鸣和主管考房内,范鸣和是爱才之士,看罢张之洞的考卷,说:
“啧啧!这文章真好哇!”大为赞赏,列入荐卷之中,被主司剔除,范鸣和再三力争,说:
“这么好的文章天下难寻,这样的人才应当得到重用!”
“你是没见过什么是好文章。”主司说。
主司一句话噎得范鸣和半天说不出话来。
张之洞的文章终被摈弃,范鸣和回到家,对老婆只说了5个字:
“主司瞎了眼!”
范鸣和气得晚饭也不吃了。
再年后,张之洞再应会试,范鸣和又是同考官,张之洞卷又落入范鸣和之手才中进士,殿试一甲第三名,点了探花,张之洞本该是一甲第一名,因不按格式作,清朝殿试写大卷规定每行必须到底,才许抬头,“皇上”“圣明”等字眼都提行,“大廷对策”填文章,不是作文章,然张之洞独不肯受此限制,不等一行写完随意抬头,当时谓之“实对”,犯规。殿试时间为辰入酉出,不得到天黑,点蜡烛继续写,可张之洞的对策到天黑也没写完,该抓卷了,可10位阅卷大臣都倾慕这个“司马相如”,特地为他吹燃抽水烟袋用的纸捻子,照着他写完。金殿传胪高列一甲,点了探花,若不是书写格式问题,定是状元了。
张之洞科举成名后,果然不俗,历任浙江乡试副考官、湖北学政、四川主考官、四川学政等职,以文学跻身于清廷要员,从不结党拉派,上奏言事,从不避权贵,与张佩伦、陈宝琛、宝廷同称“清流党”,又称“四谏”。1878年,中俄边界伊犁之争,崇厚未经朝廷批准,与俄国擅自签订丧权辱国的和约,引起朝野振动,当时崇厚权重:崇厚,完颜氏,满洲镶黄旗人,举人出身。曾任牛庄、天津、登州三口通商大臣、署直隶总督,创办北洋机器局、出使法国大臣、出使俄国大臣。张之洞不管这些,就事论事, 1879年,张之洞与修撰王仁堪上奏章弹劾崇厚,奏请朝廷诛杀崇厚,不存和约,慈禧阅奏章后,立即将崇厚撤职关进监狱定斩监候。俄国帮崇厚求情,慈禧免其死。1881年,张之洞由侍讲学士升内阁学士,不久出任山西巡抚,1884年转任两广总督,张之洞起用66岁的冯子材,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
1883年3月17日。
伦敦,风和日丽。
海格特公墓,茫茫人海,一片肃静,恩**格**斯正在沉痛地念悼词。
三天前(3月14日),是世界(略)。
恩**格**斯说:
“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恩**格**斯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略)事业而奋斗。
中越边境胜保山区,一群老兵正在挥汗如雨地开山种粮,旁边迎风飘扬是七星黑旗的战旗。
中国南方驻中越边境胜保﹙今老街﹚的刘永福黑旗军,起义失败后,占了胜保,在这一带开山种粮,坚持反清斗争,纪律严明,因清廷着意围剿太平军石达开部将李复猷余部,黑旗军未受清庭重视围剿,力量逐渐壮大起来。
1883年,法军占领越北南定省,企图进犯广西。有由此入侵中国的野心,不久,法军直指越南北边陲与中国西南边陲交界地带,为抵抗法军的侵略,越南政府向刘永福的黑旗军求助,刘永福豪情万丈,他们憎恨法国侵略军,刘永福以一个“流亡者”的尴尬身份,统御流亡义军——黑旗军,迎战法国侵略军,以抗法为已任,全力救援。
6月,法军向驻凉山的中国刘永福军队黑旗军进攻,刘永福率兵3千,在河内城西纸桥一带同法军激战,黑旗军大胜,毙法军司令李维业以下数百人,法国总理茹尔费理闻讯后,挥舞手臂狂妄叫嚣:
“一定要征服那个巨大的中华帝国!”
任命孤拔为法军远征军统帅,孤拔率6千名法军向中国开战。越南国王封刘永福一等义勇男爵,任三宣提督。
8月,法国舰队向台湾进攻,台湾军民在台湾巡抚刘铭传的率领下,齐心抗战,大败法军,法军被打得象疯了一样,到处乱咬,又转攻福建,闯进马尾港,突袭福建水师,击沉中国舰船7艘,击毁马尾船厂,清军官兵死伤7百多人。军机大臣左宗棠等爱国人士纷纷上书,要求坚决抗战,8月26日清廷向法国宣战。10月,法军再犯台湾,占领基隆炮台和彭湖,清军将士和当地人民上下一心,奋勇抗击,拚死作战,法军大败。
9月,在越南宣光争夺战中,刘永福率黑旗军夺法人兵船20多艘,斩法国大兵人头数十颗。法国军队退守宣光城,刘永福乘势收复了宣光、兴化、山西三省的一些州县。
12月,法军再次进攻黑旗军,黑旗军拚死作战,击毙法军军官安邺,法军见黑旗军勇不可挡,决定离间瓦解中越联合,法国人用马车拖着装满白花花的银元的大箱子送给刘永福,刘永福坚决拒收法国人的贿赂,痛斥法国侵略者,法国人灰溜溜的走了。刘永福决定不给法军以喘气机会,立即率黑旗军南下包围法军,占领的河内,法军司令礼维邺率领法军,趁夜悄悄地溜出了河内,一口气跑了几十里路,到了纸桥天才亮,越南是热带地区,天热,法国官兵累得满头大汗,觉得已逃离险境,都躺在树底下休息,突然黑旗军杀声四起,发动了猛攻,原来已有刘永福黑旗军埋伏在这里,法国官兵本来很累,无力再战,不一会被击毙一片,黑旗军擒贼先擒王,直逼法军司令礼维邺,礼维邺见势不妙,朝路边稻田跑去,被黑旗军一枪打倒,黑旗军一个战士飞快地冲过去,用中国的大片刀,飞快地砍下他那惊恐的脑袋,经过近3小时辰激战,除少数法军逃跑外,几乎伤亡殆尽,法军大败。
黑旗军从根本上扭转了战争形势,法国国内哗然,举行游行,要求总理费如下台,法国舆论已经是暴风骤雨。
冬天,刘永福率黑旗军将士3000人回国,清廷下令裁减,只剩下1200人,次年又逐渐裁减至300人,刘永福调任广东南澳镇总兵。
就在中国黑旗军打了胜仗时,清廷却下令停战,此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已经派系庞大,在清政府的外交、军事、经济大权中举足轻重,李鸿章主张妥协,乘胜利之机谈判,1884年5月在天津与法国代表签订卖国《中法会议简明条款》,承认法国对越南拥有“保护权”,助长了法国侵略者的野心。
英、法、美、俄、德、日等国外交公使,端着香槟酒,大谈中国,互相交流侵略中国所得的经验,大谈中国人的状况是:洋人怕中国老百姓,中国老百姓怕中国官府,中国官府怕洋人,只要你在打,你打胜了,中国清政府给你赔钱,你打败了,中国清政府也会给你赔钱。
中国人民在黑旗军两次抗法大获全胜的鼓舞下,坚决要求抗击法国侵略者,把持清政府实权的李鸿章却声称:“中国各省海防,兵单饷匮,水师又未练成,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并声称黑旗军只是偶尔得胜,但“一时战胜,未必历久不败。一处战胜,未必各口皆守。”法国人探得李鸿章的妥协投降政策,法国侵略军的气焰嚣张起来。
1884年8月23日,法国军舰向福建水师发动突然袭击,法国舰队强行驶入福建水师基地马尾军港。李鸿章奉行“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的投降政策。使福建水师被法国海军包围在港内,中国军舰在港内没有回旋余地,没法编队,对敌形成不了有利攻击,处于被动挨打境地,“振威号”管驾(舰长)许寿山,颇有大将风度,临危不惊,军装整齐,干干净净,很快“振威号”船体被法军炮弹打成了蜂窝,船身倾斜,眼看就要沉下去了,许寿山依然不动不摇,整整军帽,理理军装,沉着指挥应战。在战舰下沉之前,他还向法舰发射了最后一炮。“福星号”管驾(舰长)陈英,勇冠三军,一边高呼:“大丈夫当以死报国!”一边指挥开炮还击,与法舰鏖战。
中国海军仓猝应战,伤亡惨重,福建水师全军覆没。
接着,法国军舰又炮击马尾船厂,摧毁闽江两岸的清军炮台。
战火在自己的国土上燃烧了起来。
慈禧太后闻言大怒:“打!狠狠地给我打!”
慈禧太后谕令对法国宣战,并将继续坚持和议的冠世之才张荫桓等6位总理衙门大臣革职。
沿海军民,立即向法军还击。
一艘受伤的法国军舰开到香港修理,船厂里的中国工人集体罢工,并准备炸毁法国军舰。香港英国当局侦知此信息以后,立即通知法国军舰赶快离开了香港。法国船只来香港购买煤和食品,中国工人拒绝运送。香港当局强迫中国工人为法国人装运货物。愤怒的中国工人举行了更大规模的罢工,迫使香港英国当局让步,“任听华民不装法货”。
8月底,法军侵犯中国台湾,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乃是湘军名将,他集中兵力扼守淡水,正面阻击,两翼包抄,击毙法军甚多,法军败退。在台湾抗击法国期间,广东、福建、上海等地的军民,同仇敌忾,突破法国海军的封锁,不断地向台湾运送物资,接济台湾军民的打击法国侵略者。
法军从海上难以得手,就在中国南边发疯,清军在越南北圻陆路战场上一败再败。
法国侵略越南,边疆告急。张之洞上疏建议战守,请严督滇、桂之战,急修津广之防。
1884年北宁落入法军之手,广西巡抚徐延旭被革职,清廷命湖南巡抚潘鼎新接任,湘军名将王德榜领授广西提督。4月,苏元春统带的2400名防军奉命开赴广西,出关援越抗法。
5月,清廷召张之洞晋京。张之洞向慈禧太后陈述抗法军事,多所谋划,被任命署理两广总督。
5月,冯子材主动上书两广总督张之洞,要求统率1.5万军队,从钦州进入越南东北的广安,海阳,开辟陆路第三战场。张之洞很欣赏这个建议,同意他编成18营军队,准备开赴越南作战。
中法军大战丰谷,王德榜战败,苏元春不往援,王德榜非常恨苏元春;后来中法军在谷松大战,苏元春也战败,王德榜也不去救苏元春。德榜自负湘中宿将,与督师不融洽。巡抚潘鼎新责备王德榜作战不力,上书弹劾撤了王德榜的职务,其所部归苏元春领导。
6月,张之洞被实授署理两广总督。
6月,湘军名将苏元春被任命为广西提督,统领在越南北圻的桂军。10月,苏元春在尼村抗击法军,得清廷嘉奖,充任帮办关外军务。
10月,王德榜被命令赴那阳,进逼船头,王德榜部群情激奋,连战连捷。
12月16日,苏元春率部在纸作社伏击法军,大胜。
1885年春,法军不甘失败,进攻浙江镇海海口,清军据守招宝山炮台,居高临下,进行猛烈反击。交战中,法军头目孤拔受重伤,不久死去。
此际,法军闻知黑旗军刘永福调任,1885年2月(农历正月),法国增兵越南数千人精锐部队,狂攻谅山,直扑中越边境,法军大炮多,炮火连天,广西巡抚潘鼎新哪里见过这阵式,不战而逃,放弃谅山,法军占领谅山,广西巡抚潘鼎新退至镇南关﹙友谊关﹚,苏元春率军退回凭祥。23日镇南关失陷,25日,法军将镇南关炸毁,扬长而去。
法军临行前,法国统帅尼格里,狂妄地令部下在镇南关城墙上写着:
广西的门户,已不复存在!
当地中国人非常气愤,用更大的字写着:
我们要用法国人的头颅,重筑我们的门户!
广西告急。
张之洞奏请调前任广西提督冯子材、总兵王孝祺等援桂,驻镇南关。
在形势危急时刻,清政府起用老将冯子材镇守广西边境,命原广西提督冯子材帮办广西关外军务。
中国边疆军民,纷纷来到67岁的广西关外军务邦办冯子材的大营,他们怀念刘永福,要求加入军队,请冯子材率领他们,打击侵略者,冯子材拍案而起,说:
“我们坚决赶走洋鬼子,把住祖国的大门,否则,对不住刘永福将军和广西父老!”
冯子材火速赶往前线,担起打击法国侵略军的前军主帅,他一面整顿溃军,鼓舞士气,一面修筑工事,法军见清军大军压境,士气旺盛,就烧毁了镇南关,退到关外30里的文渊城,加修工事,筹备再次更大的进攻。
老将冯子材率总兵王孝祺、原湘军名将王德榜、陈嘉受、记名总督苏元春(率2400名湘军来援)及自己的两个儿子,仔细观察了关内外地形,决定将关内五里处关前隘,作为埋葬洋鬼子的坟场,在关前东西两个山岭上修炮台,并垒一条三里长的长墙,把东西岭连接成为一体,上面可以走人走马射击,长墙跟前挖一条壕沟,增加长墙的高度,教敌人难以翻越,并与众将及两个儿子如此这般定下了灭敌之计,并向后方致书要求增加援军。67岁的老将冯子材,须发皆白,站在山头上,拂晓了拂自己的白胡子,吟道:
老夫聊作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我一定将法国鬼子埋葬!
陪同在左右的两个儿子和几个部将王孝祺、陈嘉受、苏元春、王德榜等,受到了老将冯子材感染,也豪气云天,挥着拳头说:
“我们一定将法国鬼子埋葬!”
3月21日深夜,67岁冯子材带两个儿子,率部袭击了文渊城,直入文渊城街心,法军3座山头炮台有两座被冯子材率部毁坏,破坏后立即撤出,干净利索。
法军受到打击之后,指挥官尼格里被激怒了,誓死报仇,在23日凌晨指挥法军两千多人和三个炮兵连,兵分三路,气势汹汹地进犯清军长墙主阵地和东岭炮台。西路法军从文渊出发,经镇南关西面沿偏道入龙门关,上西岭风尾山攻打王孝棋勤军阵地;中路法军闯过镇南关,沿关道进抵关前隘长墙外;东路法军从谅山上马鞍山后沿山脉直扑小青山的清军阵地。
清晨,炮火聚起,法军一路攻镇南关前隘长墙,两路攻东岭炮台,法军及伪军在大炮掩护下,气势汹汹,志在必得,东岭5座炮台被法军攻陷3座,并居高临下,大炮猛烈轰击关前隘长墙,法军主力乘机攻打长墙,情况十分紧急,老将冯子材大喊:
“再让洋鬼子入关,我们有何面目见两广父老?!”
清军立即鼓角齐鸣,将士个个奋不顾身,拚死向前,为了夺回东岭失陷的3座炮台,清军得而复失,七上七下,杀得天昏地暗,指挥官陈嘉受伤4次不下火线,誓与阵地共存亡,苏元春率增援军队赶到,冒着猛烈的炮火向东岭突击,双方用大炮对轰。将士冲锋,清军终于夺回全部炮台,战场主动权又倾向中国军队这一边,法军一个士兵向尼格里报告,清军将领王德榜率部乘虚袭击了文渊城,往前线运输的运输队,几次被王德榜部击回,交通线被掐断,法军听说被抄了后路,慌乱起来,冯子材看是时候了,大喊:
“弟兄们,冲啊!”
第一个跳出长墙冲向敌人,打仗上阵父子兵,冯子材两个儿子紧跟父亲冲出长墙,将士们一看老主将第一个冲在前,两个儿子紧跟其后,哪还有什么话说,上!个个奋不顾身杀向敌人,尼格里把东岭败下阵来的法军集中一起,妄想疯狂反击,突然,四周满山遍野的喊“杀!”声骤起,似雷鸣,似海啸,那阵势卷天铺地而来,让人恐惧,原来清军大批援军赶到,中越百姓赶到,法军全线崩溃,丢下1000多具尸体,没命地逃跑,只恨爹妈少生了两条腿,冯子材人不解甲,马不下鞍,乘胜追击,26日下文渊城。
法国统帅尼格里为了等待援军,挽回败局,决定固守谅山。他以主力扼守驱驴北面的高地,以确保驱驴,屏蔽谅山,另以一部兵力配置在淇江(今奇穷河)南岸,分守通向谷松,屯梅的交通要道,留下老弱残兵驻守谅山城垣堡垒。
老将冯子材深知清军攻击能力不强,待法军布置妥当,谅山便很难攻取,便与苏元春、王孝祺密商,定下“正兵明攻驱驴,奇兵暗取谅山”之计。
3月27日,冯子材派得力干将前军督带杨瑞山,率4个营抄小路夜行,散伏于谅山城外。28日,冯子材率各部分3路逼攻驱驴。清军攻谅山城,下午,尼格里在激战中胸部负重伤,副手爱尔明加下令全军退往淇江南岸,清军乘势冲进驱驴。谅山守敌在慌乱中砍断浮桥,一部分法军不得不泅水逃命,溺死很多,大批装备物资也委弃不顾。
29日攻占谅山,法军主帅尼格里受重伤,越南伪军全部土崩瓦解,法军急忙把所有的38门大炮、辎重、银元丢入水中,没命地向南狂奔,法军受到灾难性的失败。
3月30日,清军克谷松,31日清军再克北黎,并收复了观音桥。此时的法军,犹如惊弓之鸟,一口气逃到郎甲、船头一带。在整个东线陆路战场上,中方出现了空前的大好形势。
受镇南关大捷的鼓舞,云南清军和刘永福的黑旗军两支队伍主动出击。
3月23日到24日,也就是在镇南关大捷的几乎同时,西线战场上也取得了重大胜利,当时法军将近六千人前来攻打临洮城,守城的黑旗军依托工事,布下地雷阵顽强抵抗,最后和来援的清军内外夹击,在临洮大败法军,杀敌上千,取得临洮大捷。紧接着,清军和黑旗军又乘胜收复了广威府、黄冈屯、老社等十几个州县。
进攻镇海的法军舰队也遭到沉重地打击,中国陆路守军和港内3艘军舰发射炮击,击伤法军远东军司令孤拔座舰,另一艘法军军舰被击沉,法军远东司令孤拔本来在侵犯台湾时受了重伤,此时再次受伤,带伤逃到澎湖湾,不治而死。
法军梦魇般的惨败,法国总理茹尔费理闻讯大哭。
梦魇般惨败的消息传到法国,法军前后被击毙好几千名将士,竟有两千多万人口的法国,引发了地震,法国国内的人民不愿意了,他们的儿子、丈夫,死在了遥远的越南,加剧了法国人民对茹费理内阁的不满,巴黎人民纷纷走上街头,高呼打倒茹费理的口号,要求茹费理立刻下台,法国的反对党也乘机猛烈抨击茹费理“是国家的蟊贼”,
法国资**产**阶**级认为法军在南关谅山的惨败,好比拿破仑1815年的滑铁卢之战,动摇了远东殖民帝国,群起攻击茹尔费理及政阁,3月31日晚,在一片责骂声中,茹费理内阁惶惶然如丧家之犬,轰然倒台,内阁官员偷偷从边门溜走,茹尔费理被愤怒的群众发现,推到河里,茹尔费理呛喝了不少河水,差点没淹死,自己爬起来,跑掉了。
茹尔费理(一译费理、茹费理),1869年当选为立法议会议员,1870年在临时国防政府中任职,他直接参与对法国巴黎公社的镇压,恩格斯说他:
“镇压公社的可耻的刽子手中最可耻的一个”。
茹尔费理1880—1881年11月任法国总理,1883年再任总理,积极推行对越南和中国的扩张。他撤换法国驻华公使宝海,中断和清政府的谈判,坚决主张武力侵略。同年10月任命孤拔为远征军总司令,并于12月进攻驻扎在越南山西的清军,中法战争正式爆发。次年2月继派米乐率法军攻陷越南的北宁和太原,迫使清政府接受《中法会议简明条款》。不久,法军进攻中国的台湾、马尾等地。1885年3月,法军在镇南关,被中国老将冯子材率领中国军队击败,法军死亡几千名将士,伤无数,引起法国民众、政界极度不满,茹费理被法国民众推到河里,差点淹死,他很不得人心,内阁随之倒台。
冯子材率中国军队,替巴黎公社的社员们报了一箭之仇。
冯子材因功实授云南提督。
苏元春因功晋封三等轻车都尉及额尔德额巴图鲁称号。后加衔两级,并获赏太子少保、二等轻车都尉。
王德榜官复原职,后授布政使。
王孝祺、陈嘉受、杨瑞山、冯子材的两个儿子等人各有封授。
北紫禁城皇宫内,军机大臣李鸿章对慈禧太后上奏说:
“圣恩皇太后,乘刘永福黑旗军打败法军,正是议和之时,此时和,与我方有利。”
“言之有理,但也得法国人来求才是。”慈禧太后沉吟地说。
“法国此时国内正在人事变更,我们不可拘泥小节,错失良机,莫留再起战火根苗。”李鸿章急说。
“那你就安排吧,不可失我大清国的体面。”慈禧太后答应说。
军机大臣李鸿章趁机妥协,清廷授权英国人金登干为中国代表在巴黎与法国秘密议和,1885年6月9日,军机大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与法国公使德沃在天津签订《中法新约》,主要内容:
一、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统治;
二、在中越边界指定胜保以上、谅山以北两处为通商地点,法国商人在此居住并设领事馆;
三、降低中越境的进出口税率;
四、中国修筑铁路应向法国商办。
法国势力从此侵入云南、广西。冯子材闻讯大怒:“李鸿章卖国贼,不得好死!”
左宗棠病中闻讯大骂李鸿章:“李鸿章,是个大大的卖国贼,愧对子孙,遗臭万年!”
这一年﹙1883年﹚船工出身39岁的苏丹人马赫迪.穆罕默德,以***教的复临真主的身份,率苏丹人进行圣战,全歼英军将领率领的埃及侵略军一万多人。1885年,击毙了英国殖民头子戈登,统一了分散的各部落,建立了马赫迪国家,即***教国家。
1884年(中国甲申年),日本趁中国忙于中法战争之际,驻朝鲜公使竹添策动朝鲜亲日派王均的“开化党”政变,试图推翻为“事大党”及闵妃所把持的政权,驻朝日军也趁机行动,欲挟制王室;12月4日,一夜间推翻了保守派政权。5日,新国王下诏革新政治,建立了开化党政府。老国王李熙奔赴清营求助,请求中国军队支援,于是,中国驻朝鲜官员袁世凯以保护朝鲜政府为名,率兵2000人声讨乱党,12月6日攻入王宫。日本驻朝鲜公使竹添,寡不敌众,自焚使馆,连夜潜逃。动乱中开化党首相、大臣及30个多日本人被袁世凯率部所杀。
1884年,冯子材在镇南关与法军大战时期,不甘心失败的英军,又派精选300精兵,闯入中国西藏,在干坝在区遭到中国藏民阻挡,只得退回。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农历八月二十日),袁世凯生于河南省项城市王明口镇袁寨一个世代官宦的家族。袁世凯出生的那天,他的叔祖袁甲三恰好寄书到家,言与捻军作战得胜。袁世凯的父亲袁保中大喜过望,因此为这个新生的婴儿取名为“凯”,并按照家族族谱排行辈份顺序“保世克家企文绍武”的排行,给婴儿命名“世凯”。父祖多为地方名流。袁家在清道光年间开始兴盛,袁世凯的从叔祖父袁甲三曾署理漕运总督,也是淮军重要将领,为其家族成员对袁世凯的思想境界有深刻影响。叔祖袁甲三曾督办安徽团练,累官至漕运总督。父袁保中系地方名绅。叔父袁保庆曾在甲三军中带兵,官至江南盐巡道。袁世凯自幼过继给袁保庆为嗣子,同治五年(1867年)袁保庆在山东做道员,袁世凯时年八岁,也随行。随袁保庆在济南读书,后袁保庆由山东调到江苏南京,袁世凯就在南京读书,袁世凯的一位老师曲沼擅长武术,教会了袁世凯一些拳法剑术,袁世凯也爱勤学苦练,身体肌肉结实。袁世凯自小喜爱兵法,年轻时也颇有志向,立志学“万人敌”,自谓:
“三军不可夺帅,我手上如果能够掌握10万精兵,便可横行天下。”
袁世凯常常不惜重金,搜罗购买各种版本的兵书战策,被人讥笑为“袁书呆”。13岁时袁世凯写了一副对联“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豪气冲天。
袁世凯嗣父袁保庆死后,又随叔父——袁甲三的儿子、户部侍郎袁保恒到北京读书。1876年(光绪二年),袁世凯乡试未中,秋,袁世凯与沈丘于姓女子结婚,时年17岁。翌年初春,又回到北京。叔父袁保恒刚刚调任刑部侍郎,工作繁忙,袁世凯一边读书,一边帮他办事,学得不少官场本领。两位堂叔夸奖他“办事机敏”,是“中上美材”。时华北大旱成灾,袁保恒奉命到开封帮办赈务,带袁世凯同行,遇有密要事案,均派他查办、参佐一切。1878年,袁保恒感染时疫去世,袁世凯返回项城,移住陈州。此时,正在陈州授馆的徐世昌与袁世凯结交,拜为金兰,从此成为袁世凯毕生重要的谋士。和1879年,袁世凯两次乡试都未考中,遂决计弃文就武。1881年5月,已经是22岁的袁世凯,率领几十个伙伴到山东登州,投靠袁保庆的结拜兄弟吴长庆,任“庆军”营务处会办。吴长庆为淮军统领,统率庆军6个建制营驻防登州,督办山东防务。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军乱,朝鲜高宗李熙之父兴宣大院君李是应利用军队哗变,成功夺权;朝鲜“事大党”与大院君有隙,请求清廷出兵平乱,袁世凯乃跟随吴长庆的部队东渡朝鲜。袁世凯率领一支清军配合行动,杀死了几十名参与者。战斗中,袁世凯一路放枪,带头冲在最前面,他的坚毅勇敢感染了部下,兵变很快得以平定。吴长庆在给清廷的呈报中将他赞扬了一番,说他“治军严肃,调度有方,争先攻剿,尤为奋勇”,报以首功。随后清军将大院君掳至保定问罪,当年23岁的袁世凯则以“通商大臣暨朝鲜总督”身份驻藩属国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军并控制税务。
袁世凯指挥清军击退日军,维系清廷在朝鲜的宗主权及其他特权。袁世凯平定了1884年朝鲜的甲申动乱有重大意义,打退了日本的渗透势力,粉碎了日本趁中法战争之际谋取朝鲜的企图,推迟了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并且让李氏高宗按照藩国礼仪迎接上国钦差,保住并再次明确了清朝和朝鲜的宗藩关系。袁世凯在朝鲜的12年,有效地遏制了日本和沙俄对朝鲜的渗透。直到甲午年日本挑起战争前还多次曾经派人暗杀袁世凯,只不过没有成功。
日本政府接到日本驻朝鲜公使竹添急报,立即派外务大臣率大批军队入朝,清政府也派了钦差大臣带了陆军和军舰到朝鲜。对峙中,日本感到军事准备不足,因此并没有采取军事行动,转而运用外交手段。当时日本,不少人主张趁中法战争之机迅速发动对华战争,但以伊藤博文为首的一派人,考虑到日本国力,特别是军事力量不足,主张“速节冗费,多建铁路,赶添海军”,积蓄力量。
1885年春,日本派伊藤博文为特派全权大使,到中国谈判朝鲜问题。谈判中,日本全权大使伊藤博文,每每以回国相要挟,后来李鸿章大怒道:
“朝鲜事,中国并未办错,错处全在竹添;如果因这谈崩了,那我们只有准备打仗了!”
尽管这样,纠缠多日后,中日签订了《天津条约》,在《天津条约》中,日本仍取得了向朝鲜派兵的权利。
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任命袁世凯总领朝鲜事务,加紧控制朝鲜。而日本则加强经济渗透,并且加紧扩军备战,等待时机。
在中国的南方,英国在1885年完成了对缅甸的吞并,将缅甸并入英属印度,开始与中国云南省有了所谓“共同的边界”。
1885年10月13日,清政府设立海军衙门。“海军衙门”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海军事务衙门”的简称,是清政府管理全国海军的机构。清朝原有旧式水师,而无近代化海军。两次鸦片战争外敌均从海上打来。所以从60年代起,编练海军和筹建海防,就成为洋务运动的又一重要内容。1875年6月,由两江总督沈葆祯、直隶总督李鸿章等倡议,经总理衙门批准,调拨粤海关、江海关等税银,江浙等省厘金,每年400万两分别解往南洋、北洋,筹办海军,到1884年,清政府建立起北洋水师(有军舰15艘)、南洋水师(有舰17艘)和福建水师(有舰11艘)。三者各归节制,互不统辖。1885年10月13日,清政府以“水师不如人”为辞,开脱马尾海战失败的罪责,宣布“以大治水师为主”,成立海军衙门,统一海军指挥权,总管海军、海防事宜。以醇亲王为总理,李鸿章等为会办。但实权操于李氏手中。以后花了数以千万两计的巨款,采购外国军舰、大炮,建设旅顺、威海卫军港,聘请外国教官。1888年,建成北洋舰队。李鸿章吹嘘北洋舰队“就渤海门口户而论,已有深固不摇之势”。
海军衙门,后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刘铭传等洋务派成立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统属海军衙门。
清政府鉴于台湾在国防上的重要地位,中法战争结束以后,1885年在台湾建行省,刘铭传为台湾第一任巡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