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血铺的路
26856200000055

第55章 大沽口 再 战,八国结 联 军

1859年6月(咸丰九年五月),白河口。

英法联军军舰浩浩荡荡开来,战舰烟囱冒出的道道黑烟,弥漫天空,乌烟瘴气。

英、法借口换条约文书,英法联军由英国海军少将贺布,率领21艘军舰、2000多名精锐部队组成的舰队,齐集白河口,觉得中国政府软弱可欺,利用换约之机,恣意挑衅,6月22日,28岁的咸丰帝一边谕令名将僧格林沁严守入海口,但不要开枪开炮,以顾大局,一边令人照会英、法公使,指定他们由北塘海口登陆进京换约文书,不得带武器兵船,不得带随行人员,但英法侵略者吃准了清廷软弱可欺,毫不理睬清廷照会,舰队沿白河而上,直趋大沽口,武装护送公使进京。

清廷大沽口炮台的守军,在直隶提督史荣椿、大沽协(旅)副将龙汝元的率领下,积极备战,严阵以待,偃旗息鼓迷惑敌人,坚决要雪上次大沽败绩之耻。

史荣椿,字荫堂。直隶宛平人,行伍出身,曾对太平军作战过。龙汝元,字春舫。行伍出身,直隶宛平人,曾对太平军作过战。

6月25日拂晓,太阳从东海岸冉冉升起,渐渐的由红色变得光亮起来,山峦绵延起伏,与碧波无垠的海,与流淌泛起白色浪花的河水,紧紧相依,宛如兄妹。

很快,一只笼大的舰队13艘兵船,冒着黑烟,一溜开进了海口,打破了这里自然界宁静和协,英国海军少将贺布派英军,强行拆除清军在入海口设置的铁戗和木栅,下午3时,清军设置第一道障碍物被英军拆毁,向铁链航路障碍逼近,并先行开炮,上百门舰载大炮,炮击两岸上清军炮台,“轰轰隆隆”,不绝于耳,中国守军将士早已按捺不住,开炮还击,双方开炮,接谭廷襄上任直隶提督的史荣椿,与大沽协(旅)副将龙汝元早已将大沽口要塞大炮重新布置调整,史荣椿、龙汝元两位将军,意欲擒贼先擒王,指挥两岸炮台,集中炮击贺布的旗舰“行乌鸟”,清军炮台大炮是巨炮,在山上,地势高,看得清瞄得准,“轰!”“轰!”那真是山摇地动,炮火连天,很快旗舰舰长拉桑被打死,贺布重伤,贺布改乘大型汽艇“鸬鹚”号指挥,激战半时辰,旗舰被击毁,40名水手只1人逃脱,参战的舰艇几乎全部被击伤,击沉两艘炮艇,大型汽艇“鸬鹚”号也被击毁,贺布逃到法国军舰“迪歇拉”号上。慌乱中,英军几艘炮艇搁浅,史荣椿、龙汝元指挥炮台守军集中火力炮击搁浅的炮艇,炮艇相继被击沉击伤,清军1个炮手高兴的叫道:

“奶奶的,火药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洋鬼子还想跟我们玩这个,呸!”

史荣椿赞赏说:“洋鬼子没有什么可怕的,可就有人怕洋鬼子,没骨气!”

守军将士越战越勇,史荣椿、龙汝元视死如归,亲自点巨炮轰击敌船,相继中弹牺牲,史荣椿临死还在大喊:“杀贼,杀贼”。主将战死,副手接着指挥,清军将士上下一心,誓死为总督、将军报仇,有进无退,有我无敌。

眼看英法联军无法突破大沽口炮台,美国撕下调停的假面具,美远东舰队司令达底拿,率停在海外静观的3只美国军舰,杀将而来,但,英、法、美联军水上作战,仍然失败,下午5时,贺布气急败坏,命令英军上校勒蒙率联军陆战队1千多人登陆作战,由美国旗舰“托依旺”号和联军两艘炮艇拖曳20多艘小船,向海口南岸强行登陆,企图攻占南岸3座炮台,抢占登陆点。南岸炮台外滩一片泥泞地,并有3道水壕,洋鬼子在没膝深的泥沼中匍匐而行,遭受清军炮火强有力的杀伤,非常狼狈,大沽口一带的老百姓冒着枪林弹雨,给守军将士送饼送面送水,鼓励将士,正此时,清军名将——蒙古亲王僧格林沁亲率旗兵(贵族兵)抬枪队、鸟枪队跑步赶来增援,投入战斗,中国*军*队火力大增,火枪队成排成排地射击,洋鬼子死伤枕藉,败退而走。

这一仗,也是蒙古亲王僧格林沁一生中参加最有意义的一仗。

贺布不甘心失败,利用黑夜“伏地抢进”,清军炮台早有准备,清兵施放火弹、喷筒,便有了亮光,借着亮光向敌人射击,一片火光耀天,洋鬼子的兵力越来越小,根本无法接近炮台,不得不败走了。大沽口激战一天一夜,中国仅以伤亡32人,炮台受轻伤,英法美三国联军军舰,有4艘被击沉击毁,6艘被击伤,失去作战能力。英军1200人,死400多人,自统帅贺布以下受伤100多人;法军60人,死伤14人。这个伤亡比例实在是太高了,英法联军惨败。这是自第一次雅片战争以来,中国清朝政府军队敢于作战,指挥得当,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东方中国的这一反击侵*略*者的胜利,在西方欧洲的马*克*思*也给予很高的评价。

咸丰皇帝见大沽口一役大胜,从龙椅山弹起,“好!”大呵一声,精神大振,尽情地撕毁中英、中法、中美、中俄《天津条约》,还踩上几脚,大叫:“去见鬼吧!”。

咸丰皇帝单方撕毁所有的《天津条约》,让本来不甘心战场失败的帝国主义,更加疯狂地进行武力报复。

美、英、法、德、俄、奥、意、日等八国*结成*同盟,都在调兵谴将,组成八国*联*军,积极准备向中国进行更强大的兵力进攻*侵*略,特别是英、法两国。

这一年,法国联合西班牙,借口保护传教,在法国传教士的配合下,攻占了越南的广安、西贡。

1859年,最早拜上帝会创*始*人之一的洪仁轩,此时已经37岁,经过许多年的波折,从国外回到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洪仁轩的到来,洪秀全格外欢迎,感觉多了一个主心骨,封他为干王,总理全国政事,太平天国形成以洪仁轩主政,李秀成、陈玉成主军事的新局面。

洪仁轩是一个有才干的俊才,看到一个崭新的国*家,热情四射,积极工作,马上写成《资政新编》并刊印,提出“以风风之”,提倡新的社*会*风*尚,“以法法之”,通过立法实行新的社会与经*济*政*策,权力集中,发展民办工业、矿业、交通运输业、银行、报馆、邮局、公推乡馆,奖励私人发明,保护私人专利,对外通商,“以利利之”,以刑法制度治理社会:

《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一包下几个方面:

一、在政*治方面: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各省设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

二、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兴办保险事业等。

三、文*教*方面:反对迷信,提倡兴办新式学校、医院、慈善机构,严禁买卖人口和吸食鸦片。

四、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许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资政新篇》得到洪秀全的赞同。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当时的中国人先*进*分*子,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士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是,《资政新篇》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同时,由于战事频繁,也没有来得及实施。

1859年(咸丰九年),在云南省昭通县,李永和(即李短鞑)、蓝朝柱(即蓝大顺)在云南昭通率众起义, 10月从云南进入四川。1860年,占领四川自贡盐场,吸收盐工,声势开始越来越大。从此,李永和、蓝朝柱即以川南为基地,活动于川西南、川东北、川西北各地,发展到数十万人。1861年,清政府派清朝名将——湖南巡抚骆秉章为四川总督,骆秉章率湘军黄淳熙部1万多名将士入川。起义军分三路迎战:

李永和在氓江流域,以青神为中心;

蓝大顺在涪江流域围绵州(今绵阳);

另一起义军将领周绍涌,率部在嘉陵江和川东配合作战。

四川总督骆秉章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首先,解绵州之围决战。

9月,在绵州决战。四川总督骆秉章率湘军黄淳熙部1万多名将士、四川清军数万人从外两面夹击,绵州城内清军从内向外出击,蓝大顺战败,退到丹棱,骆秉章部将湘军统领黄淳熙率部穷追猛打,蓝大顺损失惨重,一败再败,1860年1月,率部退入川北山中。

蓝军失败后,湘军全力进攻李永和军,经大小20多战,李永和军大败。1860年9月,李永和等在八角寨被俘牺牲。李、蓝起义军的主力至此覆没。以蓝大顺等为首的起义余部,北上到陕西洋县,与太平军扶王陈得才、遵王赖文光部会合。1864年(同治三年),蓝大顺在陕西周至,遭入陕湘军刘蓉部大军的围攻,众寡悬殊,退回陕南,途中遭地方民团袭击,军溃,蓝大顺为汉阴县地主团练所杀。李、蓝起义军在云南、四川、陕西坚持斗争6年,是太平天国革命时期,西南各省起义军中最大的一支农民起义军。

1859年,在欧洲,欧洲人发表了两部著作: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发表,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物种起源》发表。

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中言:

这只是要证明,我的见解,不管人们对它怎样评论,不管它多么不合乎统治阶级的自私的偏见,却是多年诚实研究的结果。但是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恩*格*斯*说:“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是一部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基础上的‘科学的、独立的’经*济*学*著作”,它改变着人们的思*想。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1809年(己巳年)2月12日出生在英格兰西北郡兰开夏郡的普雷斯顿,普雷斯顿市(Preston)是英国兰开夏郡的第一大城市和首府,相当于中国的省会城市。位于英国正中心,英格兰西北部,国际大都市曼彻斯特和利物浦旁边。是英格兰西北部第三大城市,英国十大大学城之一,英国第四大国立大学中央兰开夏大学坐落在此,该大学拥有英国优秀的传媒和国际商务交流课程,加上普雷斯顿学院等学校的学生,共有近5万位学生在普雷斯顿市接受高等教育,形成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的大学城。普雷斯顿市同时也是北英格兰最受人钟爱的城市之一,该市是北英格兰重要而繁华的商业、购物和娱乐中心。

达尔文的祖父曾预示过进化论,但碍于声誉,始终未能公开其信念。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的医生,家里希望他将来继承祖业。1825年,16岁的达尔文便被父亲送到爱丁堡大学学医。达尔文无意学医,进到农学院后,他仍然经常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并对自然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父亲认为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一怒之下,于 1828年又送他到剑桥大学,改学神学,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尊贵的牧师”,这样,他可以继续他对博物学的爱好而又不至于使家族蒙羞,但是达尔文对自然历史的兴趣变得越加浓厚,完全放弃了对神学的学习。在剑桥期间,达尔文结识了当时著名的植物学家J.亨斯洛和著名地质学家席基威克,并接受了植物学和地质学研究的科学训练。

1831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后,他的老师亨斯洛推荐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同年12月27日英国海军“小猎犬号”舰环绕世界的科学考察航行。先在南美洲东海岸的巴西、阿根廷等地和西海岸及相邻的岛屿上考察,然后跨太平洋至大洋洲,继而越过印度洋到达南非,再绕好望角经大西洋回到巴西,最后于1836年10月2日返抵英国。他在随“小猎犬号”( theBeagle)环球旅行时,随身带了几只鸟,为了喂养这些鸟,又在船舱中种了一种叫草芦的草。船舱很暗,只有窗户透射进阳光,达尔文注意到,草的幼苗向窗户的方向弯曲、生长。但后来几十年间,达尔文忙着创建进化论,直到其晚年,才着手进行一系列实验研究向光性的问题,在1880年出版的《植物的运动力》一书中总结了这些实验结果。达尔文是用草的种子做这些实验的。草的种子发芽时,胚芽外面套着一层胚芽鞘,胚芽鞘首先破土而出,保护胚芽在出土时不受损伤。达尔文发现胚芽鞘是向光性的关键。如果把种子种在黑暗中,它们的胚芽鞘将垂直向上生长。如果让阳光从一侧照射秧苗,胚芽鞘则向阳光的方向弯曲。如果把胚芽鞘尖端切掉,或用不透明的东西盖住,虽然光还能照射胚芽鞘,胚芽鞘也不再向光弯曲。如果是用透明的东西遮盖胚芽鞘,则胚芽鞘向光弯曲,而且,即使用不透光的黑色沙土掩埋胚芽鞘而只留出尖端,被掩埋的胚芽鞘仍然向光弯曲。达尔文推测,在胚芽鞘的尖端分泌一种信号物质,向下输送到会弯曲的部分,是这种信号物质导致了胚芽鞘向光弯曲。

航海改变了达尔文的生活。回到英格兰后,他一直忙于研究,立志成为一个促进进化论的严肃的科学家。1838年,他偶然读了T.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从中得到启发,更加确定他自己正在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想法:世界并非在一周内创造出来的,地球的年纪远比《圣经》所讲的老得多,所有的动植物也都改变过,而且还在继续变化之中,至于人类,可能是由某种原始的动物转变而成的,也就是说,亚当和夏娃故事根本就是神话。达尔文领悟到生存斗争在生物生活中意义,并意识到自然条件就是生物进化中所必须有的“选择者”,具体的自然条件不同,选择者就不同,选择的结果也就不相同。

他对发表研究结果抱着极其谨慎的态度。1842年,他开始撰写一份大纲,后将它扩展至数篇文章。1858年,出于年轻的博物学家R.华莱士的创造性顿悟的压力,加之好友的鼓动,达尔文决定把华莱士的文章和他自己的一部分论稿呈交专业委员会。1859年,《物种起源》一书问世,初版1250册当天即告售罄。

《物种起源》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进化学说。其核心自然选择原理的大意如下:生物都有繁殖过剩的倾向,而生存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所以生物必须“为生存而斗争”。在同一种群中的个体存在着变异,那些具有能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的个体将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不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被淘汰。如果自然条件的变化是有方向的,则在历史过程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变异就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变异,由此可能导致亚种和新种的形成。

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从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认为生物的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作用能导致生物的适应性改变。(由于有充分的科学事实作根据,所以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百余年来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达尔文的进化论,适者生存的结论,同时也冲击着欧洲政团官员的思想,弱肉强食成了他们的信条,欧洲人从此以后爆发了无数次侵略战争,他们骨子里没有和平,没有博爱,没有自由,甚至干出灭绝人类种族的行为,进化论是科学对自然界的认识,把弱肉强食把用于人类生存准则,是欧洲政客们为侵略战争找到了理由,危害着世界的和平。

从此,西方政客野蛮起来,任意践踏别国领土,任意*残*害*人*民的生命。

此时,太平军再次鼎盛,占据江、浙、江西、安微、湖北一部,石达开在西南,捻军张乐行在河南。

8月,清军联合由29岁的美国人华尔领队的洋枪队,向驻青浦太平军李秀成部进攻,李秀成沉着冷静,率部纵深配置,英勇抵抗,老百姓与太平军将士同仇敌忾,敌人洋枪洋炮不停地攻击,李秀成仅有的几门大炮不停地还击,并配飞石、弓箭,依据工事,远了就射击,近了就以中国武术用刀枪﹙枪——中国的冷兵器枪﹚反冲击肉搏,并派一支尖兵在群众的配合下断敌退路,从早晨打到中午,单计打死洋枪队的敌军就有600~700人,缴获洋枪2000多条,大炮10多门,船几百条,华尔身中5枪,逃回上海,李秀成率部乘胜攻克上海城郊的徐家福,逼近上海的西门和南门。

这是太平军直接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联合势力,打击沉重的一次。

李秀成乘机率太平军发起上海攻城战役。

虽然,在上海城墙上,外国侵略军——洋兵,夹杂在清军中间,太平军为了分而歼之,只向清军开枪而不向洋人开枪,但英法侵略军还是撕下中立的伪装,配合清军,从侧翼、背后袭击太平军,参加了中国内战,太平军受中外军队的夹击,损失惨重,李秀成率部退回苏州。

湘军乘李秀成发起上海战役之际,再次包围了安庆,陈玉成与湘军鏖战几个月,到了1861年,也未能击退湘军,安庆城内的生活日益困难重重,陈玉成私下说:

“这守城比攻城还难,在这里等敌人来打,好比等死。”

日子,一天一天地又过去了,明天还要到来。

安庆城里的太平军日子越来越难过,真是弹尽粮绝了,日子越来越难熬,开始有人潜出投靠清军。

夜深深,伸手不见五指,抬头不见月牙。

一群人,纷纷从城墙上,坠绳而是,这是陈玉成部将的程学启,深夜率丁汝昌等300多人翻越城墙,向集贤关湘军训导曾贞干投降。但后来,湘军将领曾国荃对这批降军存有疑虑,每逢战斗,必令程学启、丁汝昌在前冲锋。

安庆城岌岌可危!陈玉成日夜寤食难安!

清廷用人之际,同时,慈禧太后用汉人制衡朝中皇族重臣的权力需要,急升曾国藩为两江总督。

话说英法联军,在1859年6月25日,中国大沽口要塞,在直隶提督史荣椿、大沽协(旅)副将龙汝元的率领下,僧格林沁的支援下,被清廷大沽口炮台的守军击败,咸丰皇帝一高兴就撕毁《天津条约》,

1860年1月20日,慈禧太后同意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由恭亲王爱新觉罗·奕领衔开始组建工作,慈禧太后委任李泰国为总税务司,邀他去北京商讨关务,慈禧太后直接控制税务。

咸丰皇帝撕毁了《天津条约》,英法联军不甘心失败,咸丰十年(1860年)五月英军、法军卷土重来,英军调集精锐之师18000多名将士,开赴中国广州,很快,法国调精锐之师7000多名将士,抵达中国广州,英、法军队,加上原来在中国的兵力(包括汉奸、土匪、流民组成的伪军),有4万之众。在攻占了广州,擒获了两广总督叶名琛,抚广东巡抚柏贵,把广东搞成了英国的傀儡政府,英法联军稍作休整,即向中国北方进攻。

1860年,由英、法再次组成英法联军,绕过江浙的太平军、河南的捻军,依仗强大的海军,沿海北上,直趋津京,又结成美、英、法、德、俄、奥、意、日等八国联军,共23540人,其中:

日军8000人;

俄军4800人;

英军3000人;

美军2100人;

法军800人;

意军53人;

奥军50人;

德军7000人。

军舰约20艘,陆战队约540人总派遣的军队人数为23540人,八国以日本派遣的军队人数最多,奥匈帝国派遣的人数最小只是象征性派遣50人,日本成为八国联军的主力。

八国联军分水陆两路进攻,水路是六七千人的舰队,吸取上次教训,不再攻击炮台,蛮横直冲大沽口。

当时,清朝8旗营兵有15万多名将士,虽然是贵族兵,但,多少还是有战斗力的,咸丰皇帝见敌势大,胆战心惊,不组织抵抗,私下打算逃跑。

英、法联军随后北犯,占舟山、攻烟台。六月,慈禧太后为稳定南方局面,任命曾国港藩为两江总都,并以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英法联军再向大沽进攻,御前大臣、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镶蓝旗蒙古都统僧格林沁亲王、直隶提督(武职,从一品,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员)乐善,率兵驻守大沽、北塘。

僧格林沁亲王上奏:

“我大清须集结重兵,在大沽同英法联军决战,阻敌入内陆。”

咸丰帝手渝,大意是:

“天下根本在京师,不在海口。在海上,是洋毛子的优势,洋毛子舰多炮多,我们不是对手。应当迅速退守津郡,万万不可寄身命于炮台。若不念大局,只了一身之计,有负朕心。......提笔凄惨怆凉,万望你遵守!”

七月,僧格林沁遵从咸丰皇帝的旨意,从大沽口撤兵,在大沽口、北塘两地就不布置重兵,准备在陆地上大战。只有直隶提督(武职,从一品,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员)乐善,誓死不退,抗命不从,并将提督关防交与僧格林沁,率所部誓与大沽共存亡,坚持战斗10天。

乐善,伊勒忒氏,蒙古正白旗人,生得膀大腰圆,剑眉入鬓,性格刚硬,历官云麾使、参将等职,1854年至1855年随胜保于独流、阜城镇压太平天国北伐军,后来又在河南、安徽镇压捻军。1859年赴僧格林沁天津军营,协力防御再度北犯的英法侵略军。同年6月25日英舰侵入大沽,督率守军英勇反击,击沉敌舰多艘,毙敌数百名,取得大沽之捷,于是由河北镇总兵升(正二品)为直隶提督(从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