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血铺的路
26856200000026

第26章 九、清庭软无力 英雄拍案起02

冯云山见这里山势绵延起伏,地势险要,退可守,进可攻,是发展军事的宝地,同时,山民是一片干柴,一点就着,冯云山,一个年纪22岁的小伙子,初来乍到,举目无亲,靠帮人捡粪,打短工过生活,一天,冯云山感想到壮志未酬,感慨万千,一时忍俊不禁,情不自禁的放声吟诵: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正好一位富户员外路过,无意听到,觉得这外乡小伙子非一般人物,于是聘请他为私塾先生。

冯云山利用先生身份,操着广东话,不辞辛苦,走村串户,宣传教义,发展会员,自己也逐步学会了广西话。

冯云山文武双全,颇有南宋名将辛弃疾之风范,以私塾先生身份,秘密发展会员,冯云山踏实肯干,虚怀若谷,善顾大局,能团结人,善协调上下关系。

这年(1844年)10月,洪秀全回到了,广东花县着手创制宣传教义的文书。正好,在此之前的7月,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0月,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了,中国人无不气愤。

回到广东的洪秀全,第一个要见到的人是洪仁轩,洪仁轩是洪秀全族弟,天下杰士,颇有治国之才,乃是汉朝张良、陈平之辈。

洪秀全现在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在月亮升起很高了,秋风徐徐,到处是萤火虫飞舞的光点,树下的月光斑驳陆离,夜,宛如梦中。几个年青人一起坐在树下,他们正在谈论天下事。闻讯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的洪秀全,痛惜地对坐在身边的堂弟洪仁轩、胡以晃、赖汉英、赖文光等说:

“我们中国还有什么主权,都成了洋人的傀儡了,今天割地,明天赔款,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这个朝庭还要它干什么?”

“清庭腐败无能,我辈必须振奋而起,铲除清妖,建立一个太平盛世,强国富民,是咱们拜上帝会的责任!”洪仁玕说。

“是啊,但咱们的教义,我在反复商榷推敲,似乎越来越明朗了一些,不光是劝世,还要有儒家大同思想,李自成提出的均田赋,我们也要采用,教义脱稿还需些时日,有时间,你也帮看看,唉!也不知道云山在广西,现在怎么样了?我真担心他。”洪秀全对洪仁玕说。

“云山哥虽然生在富豪之家,是一个有思想有抱负的人,也是一个坚强的人,他的为人极像南宋的英雄辛弃疾。”洪仁玕说。

“是啊,虽然如此,毕竟是他一个出门在外,事事艰难。”洪秀全说。

“等你的教义写好了,咱们就去找云山哥去。”洪仁玕说。

“好吧,我加紧写,你也加紧联系会员,我们共同努力!”洪秀全拍着洪仁轩的肩膀鼓励说。

“我们共同努力!”洪仁玕握着洪秀全的手说。

“我们共同努力!”胡以晃、赖汉英、赖文光等人齐声说。

洪仁玕像突然想起什么似地,一拍额头说:“我还发展了一个人,名叫凌十八,绝对的是一个英雄人物”。

洪秀全听见洪仁玕说得太满,用了绝对的是一个英雄人物,不以为然,说:

“等有闲工夫的时候,见见这个人。”

1843年至1844年,《南京条约》规定的五个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相继开放。英国驻上海第一任领事巴富尔(原为英国驻印度马德拉斯陆战队的上尉,1842年12月1日被任命为英国驻上海的第1任领事),故意曲解《虎门条约》中关于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永久性居住的条款,又以“华洋分居,避免纠纷”为诱饵,迫使上海地方官员,用告示形式,公布了《上海租地章程》。其中规定:

“洋泾洪以北,李家庄以南之地,准租与英国商人,为建筑房舍居住之用。”

这是外国侵略者在中国变相攫取的最早的租界。

战后短短几年,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值的70%以上,增加了4倍多。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等不能出口。”江苏松江(今上海)、太仓一带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而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销减大半”,东南沿海一些专以纺织为业的乡村,受到很大冲击,很多家手工业作坊破产。尽管这种现象是局部,地区的情况,标志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外国商人还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生产的发展。外商操纵着中国丝、茶的出口贸易,使中国丝、茶生产依赖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日益殖民地化、商品化。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瓦解着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

“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了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

英国人从早到晚,从餐桌到街巷,从咖啡馆到家宴,无不谈论在中国或去中国做贸易去,中国广州珠江口江面上,外国、中国的,大大小小的商船来往穿梭不停,桅杆林立,百舸争流也形容不了,得用万舸争流来形容了,外国人的雅片大量涌入中国,中国大量的丝、茶、白银流出。

到了1845年,洪秀全终于写成了《原道救世歌》,是拜上帝会早期的重要文献之一:

道之大原出于天,谨将天道觉群贤。

天道祸淫惟福善,及早回头著祖鞭。

道统根源惟一正,历代同揆无后先。

……

普天之下皆兄弟,灵魂同是自天来。

上帝视之皆赤子,人自相残甚恻哀。

是以先代不嗜杀,德合天心天眼开。

……

自古杀人杀自己,谁云天眼不恢恢?

自古救人救自己,灵魂超拔在天台。

自古利人利自己,福自己求易为推;

自古害人害自己,孽自己作难挽回。

无言不仇德有报,终身可行恕字该。

忠厚可师,廉耻须知。

……

到了1847年的夏天,洪秀全又完成了《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著作,曰:“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人,尽是姊妹之群”,“行见天下一家,共享太平”,号召人民信仰“皇上帝”,洪秀全称为天帝的次子,清庭为“阎罗妖”,提出击灭“阎罗妖”,共享太平,内容已远远超出了道德、宗教教义,成为后来的太平天国的革命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