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国家使命
2668600000026

第26章 中国首次西部大开发(3)

听着陈雅玲的叙述,陈刚已是泪流满面了,他抽噎着说:“我的父亲和我的爸爸都是大英雄!”

“没错。”陈雅玲轻轻地抚摸着他的肩头,“刚刚,所以你要理直气壮地姓陈名刚。”

陈刚点着头,“阿姨,我记住了,我就是陈刚。”

“以后,再也不可以用石头和同学们开战了。”陈雅玲给他盖好被子,叮嘱他好好睡一会儿。

陈刚含着泪吃了药,好半天才睡着了。

苏青林对这一切全然不知,推门进来后就问:“雅玲,什么事啊?”

陈雅玲“嘘”了一声,“刚刚睡着了。轻点!”

苏青林一愣,问道:“大白天的,怎么就睡了,儿子咋啦?”

陈雅玲把白天陈刚和同学们打石头仗的事讲给他听,并且告诉他,已经把陈俊雄牺牲的情形向陈刚说了。苏青林听了很担心,想到陈刚小小年纪,就要突然承受丧父的悲痛。他心疼地要去看看儿子,被陈雅玲拦住了,说刚刚才吃了“药”,让他睡吧。

苏青林这才坐下来,点燃烟,陷入了沉思之中。他自责平日里忙得没有好好照料陈师长的亲骨肉,实在是对不起师长。

“青林,吃饭吧。”陈雅玲轻轻地唤着:“希维送来的炒鸡肉,给你留着呢。”

坐在饭桌旁,陈雅玲看到他紧皱的双眉,知道他还在为没有照顾好陈刚感到愧疚。就坐在一旁轻轻地说,“青林,是我没有照料好刚刚,你不要怪罪自己。你批评我吧。”

“雅玲,你不要这样说,你已经够累的了。”苏青林听了心里觉得酸酸的,他望着雅玲疲倦的面容感激地说着,夹了几块鸡肉放在了陈刚的碗里,“这些给刚刚留着吧。”

陈雅玲心疼地说:“快吃吧,我给他留了!”

苏青林感激地看了陈雅玲一眼,吃下了一块肉。这时候,通讯员急匆匆跑了进来:“报告首长!北京周总理办公室打来的电话。”

苏青林连忙放下碗筷,“我马上去接。”

“电话已经转过来了。”通讯员指着一旁的电话机说。

拿起电话,苏青林“喂”了一声:“你好,我是苏青林。”

******秘书的声音:“苏青林同志,请您稍等,总理要和你通话。”

苏青林习惯地整了整衣服:“总理,您好。我是苏青林。”

“青林同志,辛苦了!基地的同志们辛苦了!”******亲切地说。

“总理辛苦!”苏青林一边接过了陈雅玲递过来的笔记本和笔,准备记录总理的指示,一边回答,“总理,这边的工作开展得很顺利,请您放心。除了引水工程外,其他的工作都能提前完成。”

“青林同志,毛主席非常关心你这个有色金属工业基地。他已经和斯大林同志谈好了。苏联方面决定帮助我国建设156个大项目,你这里已经被中央确定为156个项目中的1号项目了。因此,你们的担子不轻啊!为了1号援建项目的顺利进行,近期,冶金部将派出技术人员奔赴大西北。还有,苏联专家组、东北冶炼厂、上海的两个万人针织厂即将到达新川峡。党中央和全国人民都在支援你们,都在支援大西北!”

“请党中央、毛主席放心,请周总理放心,我们一定按中央的指示办事,全力以赴打好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一仗!”

“很好。”******满意地说。

电话挂断后,苏青林提起公文包就往外走。

“哎,你吃完饭再走……”陈雅玲在后面焦虑地喊道。

“你这样,你给我把饭留着,我回来再吃。还有,你走的时候替我把刚刚带到你家里去,现在我们必须马上开会。”说着,苏青林已出了门。

6

基地会议室里,马云天等人都在等着苏青林传达周总理的电话指示。

苏青林走进会议室,放下包,望了大家一眼,兴奋地说,“同志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党中央毛主席已经把我们基地确定为国家156个苏联援建项目中的1号项目了。”

会议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大家拍手叫好。

苏青林传达完周总理的指示后,谈到了具体的工作:“现在修铁路的工程进行得比较顺利,马上就要铺设铁轨了。这些工程完成了以后,汤县的民工该怎么安置?这是一个问题。我的意见是留下少数的民工参加“引水工程”,大家看怎么样?”

“这个引水工程是个卡脖子的工程啊!”马云天颇为焦虑地说。

“是啊,凿山洞工程拖住了我们基地建设的后腿,原因是这项工程不适合大兵团作业。”苏青林站起来在地上走了几步:“同志们,我建议拉一支队伍,从出水口迎面掘进,这样工程的进度会大大加快。当初我们因人力不够而忽略了这个问题。现在,请大家讨论一下。”

“关于引水工程,我赞成师长的建议。”刘天忠首先发言,并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每到春天,这里的风沙很大,能不能在民工撤走之前让他们帮我们开开荒、种种树,目前正是种树的好季节啊!”

“这样恐怕不太好吧。”王希维听了连忙说,“上万民工帮我们修路、盖房、建农场,已经有多半年的时间了,如果再让他们留下来植树是否有些欠妥?再说成千上万的树苗我们一时也难以弄到手啊。”

“抓紧植树的确是个好建议。”马云天磕了磕烟斗,“不过,正如王工程师说的,这么多的树苗从哪里去弄?”

“大家说得好。”苏青林听大家发表了意见后,站起身来:“这样吧,除了保证凿洞引水工程的人员和铺设铁轨的技术人员、民工外,其他的人马包括吕九庄的乡亲们,全力以赴在这个季节种树。这个工作,由马政委总负责,刘天忠同志协助。至于树苗的问题吗,我已经和林业部育种基地谈好了十万株,我们马上去拉就可以了。”

6

下班后,王希维特地绕到医院,他想叫上陈雅玲到他家里好好谈一谈。

来到她的办公室,只见看病的村民围了一屋子。陈雅玲一边给病人检查,一边和他们亲切地交谈着。

王希维在一旁看着下班时间早已经到了,还有这么多病人候着,这样下去,雅玲的身体怎么吃得消啊!他心疼极了,转身就向院长办公室走去。

刘院长正好在办公室里,王希维一进去就问:“院长同志,据我知道,上级派陈医生来主要是搞医院业务工作的,她的工作如此繁忙,这样下去怎么能行?”

刘院长连忙请他坐下,笑了笑说:“病人都喜欢找陈副院长看病,医院也没有办法。”

“我看别人都闲着,就她忙得既要看病又要手术的连轴转,她的身体能受得了吗?”王希维一个劲地抱怨着。

“好,王工,你在这儿坐坐,我去替换陈副院长!”刘院长说着连忙走出了办公室。

一会儿,陈雅玲进来了,高兴地说:“哟,是希维来了呀!”

“天哪!我的陈副院长!”王希维夸张地叫道。

陈雅玲嗔怪地望望他:“希维,我什么时候变成你的陈副院长了?”

“口误!口误!是我们的陈副院长!”王希维笑着改口说。

“好了,别开玩笑了!”陈雅玲给他倒了杯水递给他,一本正经地说:“说正事儿吧,找我有什么事?我还有一大堆病人等着呢!”

王希维接过茶杯皱紧眉头说:“雅玲啊,我是担心你呀!”

“担心什么?”陈雅玲若无其事地望着他,觉得他的话有些奇怪。

“当然是你的身体了!你这样拼命,身体能受得了?”王希维喝了口水说道。

陈雅玲捋了捋额前的头发,微笑道:“这就是我的工作,病人对于我来说,就像是你对你的矿石一样,一个个都很珍贵!”

“是啊!”王希维点点头,觉得她的话说得也有道理,但他仍叮嘱说,“你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千万别累坏了身体!”

“谢谢!”陈雅玲感激地望着他:“你也要注意,尤其是在野外工作的时候。”

王希维见雅玲这样关心他,心里很高兴:“雅玲,放心吧!最近我们的工作很有成效,省里、部里都很满意。”

“我真为你高兴,你终于英雄有了用武之地!”陈雅玲向他祝贺。

“是啊,你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王希维的眼神里充满了爱意,心疼地说,“但是,我真是太担心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总不能没白天没黑夜地这样干呀!”

陈雅玲见他满脸焦急的样子,忍不住笑了,爽朗地说:“那你说怎么办?晚上睡得正香,来了急诊病人,马上要手术,你不去怎么行呢?白天,几十里外的村民慕名来找你看病,他就信你!一个小小的头疼脑热,别的大夫他就是信不过,你说,我能怎么办?”

陈雅玲对工作的饱满热情感染了王希维,他也笑了笑说:“记得当年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地下党聚会时,大家常说的那句话吗?”

“当然记得!”陈雅玲对大学时的那段黄金岁月至今记忆犹新,她兴奋地说,“你们都在清华校园里活动,我却在邻校。你们只要走三分钟的路就能到达活动地点,我却得走30分钟才能到,所以,你就说我命苦,是劳碌命。”

“哎,雅玲,这后半句可是青林说的。”王希维急忙辩解道。

陈雅玲认真地说:“你胡说!先是你,后是他!罪魁祸首都是你!”

“好好好!我投降,雅玲,我投降还不成吗?”王希维没想到陈雅玲对这些往事还这么一清二楚,连忙赔着笑脸……

病人不让刘院长和其他大夫看病,他们就认陈大夫。实在是没办法,陈雅玲只好又到了她的岗位上。

王希维静静地望着给病人望闻问切的陈雅玲,他要仔细而专注地将她的容颜、笑貌、眼神镶嵌在大脑里。这是一个怎样的女人,为了她,他才自告奋勇地选择来到了这大漠深处,投身于开发国家宝藏的建设当中。这其中的缘由,谁能知晓啊,他很想将自己多年来的相思,向深爱的人诉说。可每次准备启齿,而每次都只能无奈地将满腹的话压进心里。今天,他想邀陈雅玲一同下班回家,就是想找寻启齿表白的机会,眼下看见她在医院这么忙,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下班,他在心里叹了口气,想找她倾诉的念头只有再次被压在心底了……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