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是冬日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
苏青林带着王希维、田茂才和刘天忠开着吉普车来到了小凤山西山脚下,下车后,他们四个人徒步朝山上攀登。
到了半山腰的一处开阔地,苏青林站住了,他伸开双臂扩了扩胸,感到山间虽然寒冷,但是空气清新极了。他极目从小凤山向西望去,群山环绕,波纹壮阔;他分明看到的不是山,而是那些贵重的有色金属。他还看到,这些宝贝疙瘩像水一样从山上流淌出来,涌进了这狭窄的深谷之中。这山、这壑、这岭、这峰,都让他感到分外地亲切。
他转身向后面招手,喊道:“希维,茂才,天忠,你们快向西看!”
“西边还是山呀!”刘天忠向西边看了一下,并没有发现什么新奇的东西,他奇怪地望着苏青林。
王希维自顾低着头在山脊上看着,凭着他多年来对地质学的研究和实地勘探的经验,他感觉这里一定有多于东山十倍、几十倍的宝藏。他捡起了一块石头放在手心里,仔细观察着,思考着。这一点,田茂才的感觉和王希维是一样的。
苏青林也捡起了一块石头看着摸着,十分感兴趣地说:“希维,你和茂才说的八九不离十,我也感到西山的矿藏确实很丰富。但是,这一切还需要用事实来说话!”
“那一年,我们也来到了西山,可是由于当时条件所限,没有勘察到有价值的矿样。”王希维看着手中的石头不无遗憾地说。
刘天忠在一旁听了,不以为然地对他俩说:“要是开采西山的话,那就麻烦了。”
“怎么就麻烦了?”苏青林望着他,饶有兴趣地问。
“东山山头小,沟深,开洞装炸药炸掉山头容易。”刘天忠认真地解释着,“西山就不同了,你看,那么大的山头,地下采吧,要修路,要填深沟,工程量大。露天采呢,这个十倍于东山的山头,怎么拿掉它?”
“要是能拿掉它呢?”苏青林反问道。
“你的意思是在这里也露天开采?”王希维听懂了老同学的意思。
“是的。”苏青林点头。
“要是孙猴子出世,就有办法了。移山到那里,把沟填了,路也就通了。”刘天忠嘿嘿一笑:“首长,这是不可能的!”
苏青林觉得刘天忠说得相当现实,打仗的时候拿下敌人的一个山头并不难,眼前这么一个巨大的山头,要想拿下它,从它身上开采到宝藏却并不简单。可是困难再大,也不能让国家的宝藏闲置在这里,要让它们在祖国建设中发出光和热。想一想20年前,吕村长是怎么劈山凿洞打通了“泰山隧道”的?那时的条件多么差,完全靠最原始的工具,人拉牲口驮,终于做出了前人没有做成的事。他这种为了老百姓敢想敢做、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真了不起啊!
想到这里,他望着西山坚定地说:“如果有开采价值,我们就一定要拿下它!困难最怕敢想敢干的人,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持之以恒,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太阳渐渐升高了,远处交错起伏的光秃秃的山峦越来越清晰了。在苏青林看来,这里不仅是祖国雄伟、壮丽的大好山河,更是一个个蕴藏着丰富宝藏的聚宝盆。
驱车回到办公室,苏青林拿出香烟递给了刘天忠,他没有让王希维。他知道王希维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连烟都不抽的。屋子里的青烟在窗外射进来的阳光下缭绕,烘托出了温馨且纷乱的气氛,勾起了他们对基地建设以来大事小情、林林总总的回忆。
苏青林拿出了葵花籽:“来,希维,你不抽烟就陪我摆葵花壳大阵吧!天忠,也参与进来!我们边嗑边聊!大家随意一点,如果我摆大阵时走神了,请你们多多海涵!”
由于忙,苏青林已经有不少日子没嗑过葵花籽了。他这个人很怪,他喜欢独自一个人嗑葵花籽,每当这种时候,就是他思考问题或是做重大决策的时候。有时也有例外,那就是最多两个人,随意地研究问题或者是难得放松的时候。今天他想嗑葵花籽,属于第二种情况。
苏青林告诉警卫员,今天上午他们三人放假了,没有重大事情不准打扰。除了马云天,任何人都不能进来!警卫员难得见到首长有如此好的心情,高兴地回答,保证完成任务!
警卫员走后,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着。不知不觉就到中午了,厨房送来了午餐,苏青林招呼大家:“快,趁热吃。”
三个人嚼着大饼加大葱,吃得津津有味。苏青林喝了一大口包米糊时,通讯员喊了声“报告”,进来了,把一份电报递到了苏青林的手里。苏青林看望电报后高兴地对他俩说:“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王希维和刘天忠一听,停下了吃喝注视着他:什么样的好消息?
苏青林欣喜地说:“省委通知我们做好准备,准备迎接东北冶炼厂的上万名干部职工和机器设备!”
“这么多人啊,看来我们得认真的做准备啊!”王希维听了异常地高兴,新川峡的建设大军又有新的力量注入进来了,基地建设的速度就更快了。
“这是我们新川峡的一件大事啊!”刘天忠想着家乡的变化,心情格外激动:“我早就盼着这一天了!”
“这还不算!”苏青林神秘地敲敲桌子说:“还要来两万上海的漂亮姑娘呢!”
“两万漂亮姑娘?”刘天忠愣了,他疑惑地问:“她们来干什么呀?”
“刘团长,这下傻了吧?”王希维拍拍刘天忠的肩膀说:“新川峡这么多男子汉,再加上东北的上万人马上要来新川峡,这里都变成男人国了!想想看,这来两万漂亮姑娘来干什么,明白了吗?”
“是给新川峡人当媳妇来了?”刘天忠这下全清楚了:“这上级为我们考虑得还真周到呀!”
“别胡说八道!”苏青林嗔怪道:“这是党中央、毛主席开发西部的战略部署!新川峡矿业有了,冶炼工业有了,从上海再搬迁来一个棉纺厂、一个针织厂,这叫工业合理布局!”
“不管什么布局,”刘天忠快人快语:“反正是好事儿!从今以后,我们新川峡的阴阳就平衡了!”
三人哈哈大笑起来。
2
在远离祖国西部新川峡数千公里外的东北某冶炼厂大礼堂里,坐满了全厂的干部职工。主席台上方的横幅上写着“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伟大号召,整厂搬迁大西北誓师大会”。
掌声中,厂党委副书记、厂长于振中走向主席台作动员报告。他正值中年,身体强壮,声如洪钟,说话很有感染力:“同志们,为了我们东北的解放,人民解放军从关内打到关外,奋战了四年,才有了今天繁荣昌盛的东北。此时此刻,我们不能忘记还没有解放的地区和人民,更不能忘记帝国主义对我们的威胁!”
于振中停顿了一下,见台下的职工都聚精会神地听着,他接着说:“我们工人阶级是国家的主人,是党的先锋队,党叫干啥就干啥!为了祖国的强盛,现在党中央毛主席号召我们把工厂迁到大西北去,支援大西北,建设大西北!这是我们国家的伟大战略部署,我们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我们要到大西北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同志们,大西北地大物博,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我们搬到大西北去,在一个叫新川峡的地方发挥我们的光和热!为新中国第一个有色金属工业基地的发展再立新功……”
于振中的动员报告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会场上响起一阵又一阵口号声。群情激昂,大家决心响应党的号召,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要做建设新中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
冶炼厂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大工厂,厂房气派,高大的烟囱林立。家属区里设有电影院、医院、中小学和幼儿园。游乐场、俱乐部各项文体场馆和设施一应俱全,到处都是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职工们在这里安居乐业,建立了有条不紊的生活秩序,在搞好生产的同时,抚育着新生的一代。现在一旦要搬迁,而且是全厂搬迁,搬到大老远的荒芜的西北去,面临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
矛盾,怨言,郁闷…… 各种想象不到的不顺畅的事情在所难免。当然,大多数干部职工的态度还是坚决、积极的,他们已经做好了家属的工作,安排好了家里的一切,收拾好行装随时准备搬迁;随大流者也不少,个别人家出现了磕磕绊绊的情况也属正常,他们在犹豫,在观望,部分观望的干部职工也在作搬迁的准备。一个工厂的搬迁,不过是时代大潮中的一支小小的溪流,却折射出一个时代变化的亮光,也许要过去好多年后才能看出这一壮举对历史的贡献。
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部署,随同搬往大西北新川峡地区的还有上海的一个针织厂和一个棉纺厂。如此大规模的工业搬迁,在世界上除了中国,再没有第二个国家。可见,这样的世界奇迹只能在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下的中国出现。所以,当年不少到大西北的建设者都说,大西北的工业都是从外地搬迁来的。
在厂区职工宿舍的一栋楼前,男女职工们都穿着盛装,胸前佩着红花,有说有笑地往几辆大卡车前走着,他们提着行李物品,像蚂蚁搬家一样来来往往,忙忙碌碌。他们向同事们说着再见,向依依不舍的亲人做着最后的道别。
在一株刚吐芽的柳树旁,胸前戴着大红花的女技术员袁丽云正在和丈夫争执着什么。
袁丽云是厂里的技术骨干、生产标兵,在厂里她如鱼得水,要什么有什么,从来没有受过什么委屈。可到家里就不一样了,她和丈夫的矛盾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所以她怕回到家里,也不想见对爱情不专的丈夫。
家,对于她来说,已经感觉不到丝毫的温暖,她早已用拼命工作来让自己忘却这种孤寂与痛苦了。听了于振中的报告后,她的决心就下定了。响应党的号召,到大西北去,离开这里,离开这个家。谢天谢地,这是最好的逃离理由。
很快,她的报告就被组织上批准了。她整理行装时,没有任何的犹豫也没有丝毫的留恋,可见,丈夫和家给她的伤害有多大了。她做出和丈夫离婚这个重大的决定时,连她自己也感到吃惊。她把这一切告诉给她最信赖的大姐、厂副总工程师王叶华时,王叶华说,既然没有和好的可能了,那就快刀斩乱麻,和他离!不然的话,你到新的地方后,你就不能重新找人,如果是那样的话,会很麻烦的!
开始,她想直截了当一走了之,离婚的事放到以后再说。可是那天,在去朋友家的路上,她忽然记起要送给朋友小孩作纪念的铅笔盒忘在家里了,赶忙返回去拿。当她急匆匆地到家要打开家门时,女人的一种特殊感觉使她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开门进屋的声响。果然不出所料,她听见卧室里有说话的声音。
谁会想到,她还没有走丈夫居然就迫不及待了。无耻的丈夫竟毫无顾忌地对那个女人说:“她终于要走了,以后这里就是咱俩的安乐窝了!”接着是那个女人娇滴滴的声音:“快,快过来呀!”
尽管袁丽云对丈夫的可耻行为早已知晓,但是这样亲耳所闻,而且这样的事竟在光天化日之下发生在她家里自己的床上,这让她实在受不了。
她认为王叶华大姐的话是正确的,对于这样一个男人还有什么可留恋的,只有快刀斩乱麻、彻底地解决问题,才是她正确的选择!
所以,袁丽云正式向丈夫提出了离婚,可是丈夫说什么也不同意。她知道,他并不是留恋这段感情,而是怕受到人们的非议。最终,关于离婚的话题无法再进行下去了。
此时此刻,袁丽云听到了院子里汽车的喇叭声。于是,她拿出离婚书让他签字。他不但拒绝在离婚书上签字,而且还抢先到了门口,堵住了她的去路。
袁丽云对丈夫说:“我走了,你们正好搬到一块儿住,再不用偷偷摸摸了,不用提心吊胆了。多好啊!”
丈夫说:“我可是爱你的。”
她鄙夷地说:“住口!别亵渎了这个伟大而神圣的‘爱’字!”
说罢,她将离婚书扔到了他的怀里,然后便“咚咚咚”地义无反顾地下楼了。
丈夫拾起离婚书一看,袁丽云不但在离婚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而且还摁上了鲜红的手印。看来她是真的吃了秤砣铁了心了。不管怎么说,他也得做做样子,别让人看出来这是他求之不得的结果。他追下了楼,拉住了袁丽云,还想再说什么。袁丽云狠狠地盯了他一眼;“松手!你再不用假惺惺了!”她甩开丈夫的手,昂首大步向前走去。
袁丽云虽然主意拿定了,并且为此还付出了行动,可她的心里并不轻松。无论咋说,她的爱情是不成功的,她的婚姻是失败的!结婚一年多来,却发现自己原来并不真正了解丈夫。她知道丈夫有了外遇后,情绪曾一度低落千丈。她也想过结束这段失败的婚姻,可是苦于同在一个厂,她实在羞于把事情宣扬出去,所以,她一直采取忍让的态度。
此时此刻,她终于下定决心了,她终于把早就准备好的离婚书拿出来了,并且还扔到了他的怀里。她现在马上就要走了,她要把这些不愉快的事全部忘掉。快走到车队跟前的时候,听到身后有人叫她。她回头一看,是厂副总工程师王叶华和她的丈夫一起提着皮箱走来了。她装作高兴的样子跑到了他们跟前。王叶华见大家争先恐后地往车上装行李,就让丈夫先等等,她要和袁丽云说说话。
“你和小袁说话,我去装行李!”王叶华的丈夫说。
王叶华看着丈夫给她登记运行李去了,就拉住了刚刚拭去了泪痕的袁丽云的手:“妹妹,怎么样?”
“能怎么样?人家正巴不得呢!”袁丽云气恼地说。
“签字了吗?”王叶华问道。
袁丽云点点头说:“嗯。”
王叶华这才告诉她,她之所以让她快刀斩乱麻,是因为她早就发现过她丈夫对她的不忠行为。眼下这一切虽然彻底了断了,可是她心里也不是个滋味,不知怎么安慰她好。只是关切地握着她的手说:“一切都会过去的,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一起去大西北,那里的新生活在等着你呢!”王叶华说着话转过了身去,见丈夫办完行李都回来了,便笑着说:“你快回去吧,要注意身体哟!我在那边等你。”
袁丽云见了,羡慕不已,由衷地说:“大姐,你真幸福!”
两人整了整胸前的红花,随着人群上了车。王叶华的确感到幸福,因为她有一个疼爱她的好丈夫。平时王叶华的工作很忙,她要负责全厂的技术工作,家里的事全靠丈夫一个人张罗。丈夫的工作也挺忙,但他从来都是尽量地不让妻子分心。每次王叶华下班回家,丈夫都会早早做好饭菜等着她。
这次搬迁,王叶华因为工作需要,必须前往。丈夫为了让她在新的地方安心工作,便决定先留下来照顾生病的老人和孩子,等过段时间把家里的一些事情处理完以后,再去大西北和妻子团聚。这些天,他一心一意为妻子作行前的准备,把妻子喜欢吃的腌制辣白菜使劲地往瓶子里装,生怕装少了;怕妻子在路上饿肚子,又将烙好的大饼包了两大包,放在了她随身的一个布袋里。
王叶华摸着还热着的布袋,幸福的想着丈夫给她收拾东西时的情景。但她回过头望身旁的袁丽云时,见她的眼泪又流出来了,就把她往自己身边搂了搂,用最能打动人的语言安慰这个在爱情问题上遭受了挫折的小妹妹。
3
在春天和煦的阳光照耀下,新川峡基地一排排新建的干打垒房屋,排列有序,铺展在山脚下一片开阔的沙地上,给这千里戈壁荒原平添了不少盎然和生气。
一个颇为气派的院子大门外,停了不少的汽车,人们在鞭炮声中,簇拥在大门口,欣喜地望着刚刚挂上去的“新川峡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建设指挥部露天矿”的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