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每天要懂的消费心理学
2655200000084

第84章 奢侈品消费怪圈——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心理学关键词:炫耀性消费

“奢侈品”在经济学上讲,指的是价值与品质最高的产品,是无形价值与有形价值比值最高的产品。但价格高并不意味着就是“奢侈品”,“奢侈品”的高价性也绝非是生产与使用过高过多的物质成本的积累与堆砌,而是在其背后有一个完美体系的支撑和文化传承。

心理学家指出,奢侈品市场因其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得消费者在心理上,虚荣大于品位。真正将享用奢侈品当成一种生活方式的人极少。

炫耀性消费

中国人对奢侈品的消费心理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爱面子”。比如煤老板,悍马可以一买就是十几辆。中国人的婚礼往往很豪华,哪怕这些人并没多少钱。总的来说就是人们有钱后希望得到社会的尊重,希望靠炫耀性消费来赢得尊重。

在上海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高小姐,买下了一个标价5700元的Ferragamo白色挎包,在买这个包之前,她犹豫了很长时间。“毕竟我去年才从学校毕业,现在一个月收入也不过4000左右,为了买这个包,我两个月没有买一件衣服,天天在公司吃盒饭。但是我们这种公司大家都很注意品牌,特别是一些香港过来的女同事,眼睛好厉害,见面第一眼就看你穿什么鞋、背什么包。相比套装来说,一个包可以天天带、背好多年都不会过时,而且跨上后确实整个人的气质就不一样了,特显档次,我觉得这是最划算的消费了。”相信这也反映了此类消费者普遍的心理状态。

奢侈品的符号价值远远大于它的实际价值。消费者是在消费符号,因为符号可以带来愉悦、兴奋、炫耀、身份、地位、阶层、高级等美好的心理感觉。奢侈品的A货、高仿品泛滥市场也从侧面说明符号消费对消费者是如何重要。消费者往往并不在意或已彻底忘记了一个LV包的材质,但消费者特别在意LV包的LOGO——符号是否能被别人清晰地看到。

在中国,消费奢侈品的未必都是富人,许多人其实是没有必要的,甚至许多奢侈消费是不符合身份场合的。例如有很多人可以背着LV下班吃完快餐去挤公共汽车。还有一些富人文化程度不高,盲目选购名牌却也不懂得品牌的文化。他们选择喝上万元的红酒,却也喝不出与几十元红酒的区别。这些人的消费习惯需要社会,媒体去引导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