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兵临城下
2652600000037

第37章 七星岩八百壮士(1)

郭炳祺少将在桂林保卫战中,为一三一师参谋长。在战争的间歇,他每天都坚持写日记,他的《1944年桂林战役日记》成为这场保卫战的珍贵资料。

他在11月1日的日记中写道,守卫屏风山一带的是一三一师三九一团,当天黄昏,天下着小雨,日军向屏风山阵地猛攻,守军顽强抗击,日军留下一百多具尸体后,退走了。

然而,过了不久,日军又组织进攻,守军顽强抗击。这一夜,步枪声、机枪声、炮声、地雷爆炸声,一直响到了天亮。天亮后,由于不利进攻,日军才撤兵了。屏风山前,到处是日军的尸体,堆积如山。

日军撤走后,有一些战士翻越了障碍物,翻检日军的尸体,从日军尸体上捡出了大量的钢盔、枪弹和手榴弹,而且,每个日军的身上还装着一面小太阳旗,大概这是日军激励的一种方式。

桂调元和骆首瞻说,那时候的桂军装备很差,都戴着布帽子,而日军的钢盔刚好派上了用场。

日军撤走后,战士们还在阵地前发现了牛车。原来头天晚上,狡猾的敌人伪装成老百姓,赶着牛车,拉着伪装后的火炮,想通过桂军防线,然后炮轰城内阵地。日军没有想到,战前,桂军已经动员所有不参战百姓全部撤离桂林,又怎么会有牛车冒着枪林弹雨要进入城里?所以,桂军一看到牛车,就知道是日军伪装,一发炮弹过去,日军丢下牛车,仓皇逃遁。

这一天,一三一师昼夜激战,而一七○师防守的阵地只有零星日军。但是,一七○师不能支援一三一师,因为,人数占据绝对优势的日军,谁也说不上来会什么时候突然出现在一七○师防守的西门和南门。两个师防守着偌大的桂林城,捉襟见肘,兵力远远不足。

当时日军自东向西攻来,他们的作战部署是:佯攻南北,先取江东,后渡漓江,然后直插独秀峰,将守军分为南北两段,各个击破。西门不予攻打,败军自会逃往西面,而在桃花江西埋伏重兵,即可全歼守城桂军。

所以,当东面和北面、南面相继发现敌军时,而西线暂无战事。

11月2日,日军继续向三九一团驻守的屏风山和猫儿山进攻,战斗处于胶着状态。三九一团团部驻扎在七星岩,团部与屏风山方面的联络也已经中断,电话线被日军飞机炸断。与团部失去联系的士兵们仍然坚守屏风山和猫儿山,没有后退一步。

当时,坚守屏风山和猫儿山的有两个步兵连和一个重机枪排,人数三百有余。

是夜,日军组织敢死队,偷袭屏风山,并爬上了屏风山山顶,但是,桂军战士们迅速切断了日军敢死队与后续部队的联络通道,致使爬上屏风山的小股日军成为孤立之敌,只敢据险坚守,不敢俯冲接应。桂林战士们也懒得再理会他们,让这股弹尽粮绝的日军在空无一人的山顶上忍饥受寒吧。

山下的日军此后发动了数十次冲锋,均被屏风山的桂军打退。

坚守屏风山的桂军一直坚持到了11月4日夜晚,阵地才失守了。300余人,只有20人趁着天黑摸到了漓江西岸,其余的全部壮烈牺牲。而现在,这300余人连姓名也没有留下一个。郭炳祺少将称他们为“无名英雄”。

11月5日凌晨,摸回漓江西岸的这20名勇士们,通过城内守军的火力点,为了避免引起误伤,他们大声用广西方言喊话,守城士兵就将他们带到了一三一师师部,阚维雍师长和郭炳祺参谋长看到这些满身血污的勇士,眼泪都流下来了。

20名勇士中,有一些是重机枪排的,他们说,从战斗开始的第一天,因为重机枪连续不断地发射,枪管都被打红了,稍微冷却后,继续使用,致使重机枪报废,无法修理。没有了重机枪,战士们就手持步枪对准日军射击。后来,步枪子弹也没有了,战士们就用手榴弹砸;没有了手榴弹,战士就与蜂拥而上的日军拼刺刀,刺刀都挑弯了,才打退了日军;再后来,日军又发起进攻,战士们就用石头砸,用削尖的木棍捅,就是依靠这样原始的武器,还打退了日军多次进攻。整整几天来,战士们打退了敌人一波又一波的进攻,人数也越来越少。而日军的死亡人数,大大超过守军。就在昨天夜晚,已经好几天没有睡觉的战士们实在太困了,就背靠背躺在地上,半夜时分,日军又摸上了山岗,一阵厮杀后,只剩下了他们20个人,他们就悄悄渡过漓江,来到一三一师师部归队。

当时,师部所有人都流下了眼泪。

而坚守猫儿山的一连战士,也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才被日军攻上山头,此时,一连战士仅剩七人,而且全部带伤,连长让检查武器,仅剩一枚手榴弹。连长派年龄最小的战士回团部所在的七星岩报讯,其余六人抱在一起,等到日军走近时,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

后来,从日军的战报中得知,进攻屏风山和猫儿山的,是日军两个大队。两个大队2 000人,面对300人防守的矮小山峰,轮番攻击四天,在守军弹尽援绝的情势下,才依靠偷袭攻占成功。桂军作战之强悍,让日军敬畏。

桂军在每一处阵地前,都埋有地雷。

老兵们说,桂林保卫战中,地雷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炸死了很多日本人。

一三一师三九二团一部防守甲山以北地区,阵地前埋设了数百平方米的地雷阵。日军步兵在炮兵的掩护下,发起了英勇而愚昧的冲锋,结果,阵地上的桂军尚未开火,地雷爆炸声接连响起,日军在冲天的爆炸声中手舞足蹈,载歌载舞,前俯后仰,死而后已。阵地上的桂军各种枪支趁机打响,炮弹呼啸着掠过地雷阵,在日军的后续部队中炸响,日军像被暴露在阳光下的螃蟹一样,慌手慌脚地爬了回去。

此战,日军遗尸数百具。

第二天,狡猾的日军搜罗了300头耕牛,将这些耕牛赶到了甲山以北地区的地雷阵前。他们把牛尾巴浸上食油,然后点燃,被火焰烧着了尾巴的耕牛到处乱窜,踩响了地雷。日军的炮火射向守军阵地,在四处弥漫的硝烟和冲天而起的大火中,日军发起了冲锋。守军在日军炮火来袭时,躲进了山洞里。而等到炮火停歇,日军冲到了阵地前沿,守军端着刺刀跃出山洞,将日军一次又一次地压了回去。

由于这一带防线过长,桂军兵力远远不够,不愿离开桂林城的民团战士和百姓拿着土枪和大刀长矛,自发组织起来坚守。面对这样装备低劣的守军,日军激战多日,仍然束手无策。

日军开始趁夜向桂林前沿阵地运输兵力。

桂调元说,那时候,驻扎在山顶上的炮兵,夜晚一看到移动的灯光,就装弹发射。那些天里,桂林城防司令部颁布了禁止灯火的命令,灯火会给敌人的飞机轰炸指示目标。而且,桂军装备很差,就连阚维雍这些将军们在接到守卫桂林的命令时,也要依靠双脚奔赴战场,哪里会有汽车?所以,只要夜晚有移动的灯光,那肯定就是日军的汽车。打狗日的,没说的!

日军的飞机在天空中轰炸桂军,陈纳德的飞虎队也在天空中轰炸日军,当时,双方的阵地犬牙交错,又如何能够判断出哪里是我方阵地,哪里是日军阵地?

桂调元说,城防司令部也有办法,他们规定,只要是我军坚守的阵地,山顶上一定要插一面旗帜。这样,飞虎队看到有这面旗帜,就不会轰炸,而只要看到没有这样的旗帜,就狂轰滥炸。

而这样的旗帜也成为了日军炮兵的攻击目标,曾经有一座山头,日军炮兵对着旗帜轰炸多次,旗帜倒下了。日军以为这下飞虎队就会轰炸桂军的阵地,没想到十几分钟后,又一面旗帜升起来了。日军继续轰炸,可是轰炸过后,还会有更新的旗帜升起来。每一座阵地都准备了好几面旗帜。

那时候,陈纳德的飞虎队在桂林上空并没有占到上风,日军苍蝇一样的飞机超过了飞虎队飞机的数量,而这个时候,滇西战役正在进行,飞虎队还要抽调有限的飞机去支援滇西远征军。

桂林守军的火炮更不占有优势,当时守城桂军仅有各种火炮22门,而10万日军所配置的各种口径的大炮小炮,数以千计。

在日军的炮火面前,桂军的火炮不占任何优势。

曾有一小队桂军,为了避免日军对守军阵地的炮击,夜晚不得不选择了冒险出击,进攻日军的炮兵阵地,他们一度冲入了日军的炮兵阵地,炸坏了两门大炮。然而,随后大队日军赶来,他们全部牺牲。

从11月3日开始,一七○师防守的斗鸡山阵地前出现了大批日军。南门激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