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老太太的事迹发生在桂林保卫战之后。
桂林保卫战尽管不为外人所知,但是这场战役给桂林的幸存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记忆。
桂林城里很多老年人都说,当初日本人攻打桂林城的时候,从漓江上游划来了很多木筏,上面坐满了拿着土枪土炮和大刀长矛的民团,密密匝匝,日军一颗炮弹打过去,木筏散了,民团战士全部落进了水中。可是,后面的木筏又划来了,日军的炮弹又打过去,木筏又散了;然而,木筏还在源源不断地向前冲,明知道前面有炮弹还要冲过来。日军的炮弹打了一个晌午,漓江的水面上飘满了死尸和竹片,水都变成了红色,可是,上游还有木筏划过来,木筏上坐满了挥舞刀枪的民团士兵……
这样的场景,让人想起来就热血奔涌。
后来日军战史上评价桂林保卫战时,用“残酷”和“凄绝”来形容这场战争。
以不怕死不要命而著称的日本人,遇到了比他们更不怕死不要命的广西人。听说,在桂林保卫战凄绝的日日夜夜里,没有一个桂军和民团士兵投降日军,也没有一个桂军和民团士兵在清醒的状态下做了俘虏。
桂军和民团士兵中,只要还有一个人,只要这个人还能够站起来,只要这个人还有一口气,他就会光着膀子冲向敌人。在中国战场上,日军的坦克曾经所向无敌,给了中国军队极大杀伤,但是,在桂林保卫战中,桂军和民团士兵从来就没有把这个铁制的乌龟壳放在眼里,他们端着刺刀就敢冲上去同坦克肉搏,面对呼啸而来的炮弹,他们丝毫也不加以躲避。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踩着遍地血泊继续冲。广西人的强悍彻底击垮了日本人的精神防线。
当地人说,桂林保卫战中,日本人动用了当时所能动用的所有武器,飞机大炮坦克,还有毒气。桂林保卫战结束后,桂军和民团有几千人被俘了,这些人中,有的是被炮弹震昏了,有的是被毒气熏晕了,清醒过来后,才发现失去了抵抗能力,成为战俘。桂林保卫战,参加的桂军和民团有25 000人,没有一个主动投降的。
日本人领教到了中国杂牌军的强悍。
民国政府也知道桂林保卫战举足轻重,也曾在桂林重兵布防,以期与日军决战。
从桂林向西北,可达贵阳;从贵阳向北,可抵重庆。这条路径对1944年岁末的日军来说,极为重要。日军从东面,无法进入重庆,湘西和鄂西千沟万壑,重兵布防;从水路也无法突破石牌天堑,日军无机可乘。而兜一个圈子从南面袭击,也不失为一条路径。
当时,日军的作战目的是打通豫湘桂交通线,但是,谁也不敢保证日军看到有机可乘,会突然改变意图,寻隙北上。如果这样,则重庆危矣。
史书上把桂林保卫战所在的这场战役叫做桂柳会战。
此战,日军是中国军队作战人数的2倍还多,而日军的作战武器又优于中国军队,中国军队除了剽悍的桂军,还有不剽悍的其他杂牌军队,这样一场战争,尚未开始,就已经能够预见结局。
为了能够更加明晰地表述这场会战的进程,需要将1944年日本军队的作战序列展示出来。
1944年的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为了挽回颓局,日军将55 000架飞机投放在了太平洋战场,还抽调中国战场上的两个师团进驻太平洋,一个师团进驻台湾。中国战场上留下的空缺,由日本本土新建的师团补充。
这时期,中国派遣军的司令官是冈村宁次,原司令畑俊六调回日本任教育总监。在衡阳保卫战中,劝说横山勇投入所有兵力快速攻下衡阳的松井太久郎少将,这时候升为了中国派遣军总参谋长,军衔也成为了中将。
1944年的中国战场上,日军投入了25个师团、1个战车师团、10个独立混成旅团、11个独立步兵旅团、1个骑兵旅团等兵力,总兵力在60万以上。这些兵力隶属于华北方面军、第六方面军、第十三军、第五航空军。
日军华北方面军的番号在很多电影中出现过,他们在黄河以北的地区与中国军队作战;第十三军一直在江苏、浙江、安徽一带担任警戒任务;第五航空军则从事中国地区的空战。
华北方面军由8个师团和数个旅团组成;第十三军由4个师团、1个旅团组成。
第六方面军由十一军、二十三军、三十四军组成,共有13个师团、10个旅团,其中十一军就下辖6个师团。由此可见,十一军是第六方面军的主力。
二战时期,日军的作战兵力有三部分,一个是中国派遣军,一个是关东军,一个是南方军。南方军作战范围东起新几内亚,西至印缅边境,南到帝汶岛,北迄吕宋岛。关东军驻扎在中国东北,是日本向各条战场输送兵力的主要基地,兵力最少的时候,关东军也达到10个师团20万人;而兵力最多的时候,则高达50多万。
中国军队在日军三个战场上,都与日军殊死作战。与关东军作战的有共产党领导下的抗联,和东北的民间抗日组织等;与中国派遣军作战的,有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与南方军作战的,有与美英部队协同作战的中国远征军,其中最突出的有孙立人的新一军和廖耀湘的新六军,后来在滇西会战中,还有陈明仁的七十一军,李弥的第八军等部队。
一些人看过美国人拍摄的好莱坞大片,看到太平洋战场上的情景,就武断地认为,是美国人打败了日军,而不是中国人,这是非常片面的。
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和东南亚战场仅仅打了四年,而中国战场上,中国人与日本人打了14年啊。在中国战场上,中国人用有限的国力,简陋的武器,抗击了绝大多数的日军,也付出了极大的牺牲。
美国人一直在高调宣传他们的二战,而中国人一直在忽视自己的二战,当美国人的二战文学作品和二战电影汗牛充栋,举不胜举,在国际上掀起一波又一波热潮的时候,我们民族最悲壮的一页历史却渐渐模糊在了我们的记忆中,致使很多人错误地以为二战是美国打败了日本,而没有中国什么事情。
说完了日军,再说说桂军。
提到桂军,就不能不说钢七军。钢七军是桂军的主力部队,北伐战争的时候创立而成,部队从军长到马夫全是广西人,英勇善战,屡建功勋。当时,钢七军总是以少胜多,连连击败吴佩孚和孙传芳的部队;即使兵力一比四,也能打得直系军阀丢盔撂甲,望风披靡。那时候,唯一能够和钢七军势均力敌的,是叶挺所在的铁军第四军,而第四军则由广东人组成。
抗战开始后,穿着草鞋的桂军冒着枪林弹雨,冲在最前线,用简陋的老套筒,与日军的飞机军舰和大炮作战。在淞沪会战时,钢七军最先赶到,阻击了七倍的日军,用密集的手榴弹和前赴后继的勇猛将日军指挥部逼退到了黄浦江边,日军总指挥松井石根一度逃到了舰艇上躲避,日本大本营深为撼动。
后来,日军调集兵力,全力进攻钢七军的防区,钢七军伤亡过半,防线岌岌可危,就在千钧一发之际,桂军的另一支部队四十八军从广西赶来了,与钢七军并肩作战,战士们身体缠满手榴弹和炸药包去炸坦克,夜晚挥舞大刀袭击日军阵地,桂军硬是用血肉之躯抵挡了日军的疯狂进攻。
后,日军军舰源源不断地从本土运来援军,从杭州湾登陆。中国军队难以抵挡,只好后撤。桂军井然有序地撤到了徐州郊外,在徐州会战中,有桂军参加的中国军队仍旧给日军大量杀伤。
钢七军的兄弟是四十八军。当时,钢七军出师北伐后,留在广西的留守部队扩编,组成了桂军历史上的第二支部队:第四十八军。第四十八军有一个绰号叫做“加钢黄鳝”。
抗战开始后,钢七军和四十八军都损失惨重,桂军扩编,大量民团战士加入,组成了第三十一军、第八十四军、第四十六军,走上抗日战场,他们先后参加过长沙会战、桂南会战等战役,表现都异常抢眼。其中三十一军下面有两个师:一八八师和一八九师,因为对日作战中战果辉煌,当时中国军队中就有了这样一句顺口溜:大家要学一八九、一八八,到处有人夸。
桂林保卫战中,守卫桂林的是桂军三十一军和四十六军,满打满算5万人,而进攻的日军则高达8个师团和2个旅团,约15万人,这是日军第十一军全盛时期的人数。这次,日军不再像进攻衡阳那样采用添油战术,而是集中了十一军的所有兵力。
守卫桂林的,除了桂军三十一军和四十六军外,白崇禧还将韦云淞调来做桂林城防司令。韦云淞,就是桂军中赫赫有名的“黑豆将军”。他小时候家境异常贫穷,父亲还精神失常,他是依靠自己一步步努力,从下级军官升为军长的。1930年,滇军龙云部三万人围攻南宁,但是桂军在外线作战,守卫南宁的仅有3 000人,而韦云松依靠3 000人在南宁抗击了滇军三万人长达三个月的进攻,粮食吃完了,就吃用来喂牲口的黑豆,后来,人们送他”黑豆将军“的美誉。
******的打算是,希望桂军能够在全州、桂林、柳州坚守三个月,等到滇西会战结束,精锐的远征军就可来援广西,一举击败兵力占优势的日军。
然而,当时的滇西会战打得多么艰苦,滇西远征军的精锐几乎伤亡殆尽,我在后面将会详细写到滇西会战。当时,就算疲惫不堪的滇西远征军回援,也是无法抵挡日军进攻的。
现在回头看,桂柳会战注定了是一个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