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常德保卫战一触即发的时候,八路军在山东也打了一场可歌可泣的战役。
我的外公曾经是一名老红军,参加过渭华起义,外公的部队属于******的部队。外公后来作为八路军在晋北战场和日本人打了八年,手持大刀砍掉过几个鬼子的头颅。再后来,外公又参加了解放战争。我们老家解放后,外公就回家务农,一辈子关心稼穑,与世无争。外公的腿上有一个枪眼,头顶上有一处刀痕,身上还有日军的弹片,用手摸起来凹凸不平,那都是日本鬼子留下的。
小时候,我最喜欢听外公讲打仗的故事。外公说过,八路军装备不如人,打鬼子很艰苦。
1943年11月,日军三十二师团、五十九师团进攻沂蒙山区。沂蒙山区是八路军的老根据地,这里的群众基础非常好,我们在很多电影和小说中都能看到,这里的老百姓对子弟兵一往情深,比如著名的沂蒙红嫂和人桥。
发生在沂蒙山区的这场战役叫做岱崮之战。一方是老八路军一个连93名战士,一方是日本步骑炮3 000名日军。
从人数上看起来,这绝对是一场不对等的战役,还没有打,成败似乎已经确定。
但是,战争的决定因素不是人数,而是天时地利人和。93名老八路军面对3 000名日军,居然获得全胜。这个连后来获得“解放军六大英雄集体”称号。
1943年,正面抗战进入了最危难的岁月,八路军在敌后也进入了最艰苦的岁月。
这一段时间,鬼子为了支援正面战场,经常进行扫荡,肃清后方,而八路军就想尽各种办法反扫荡,拖住敌人,挤垮敌人。《亮剑》中的团政委赵刚在反扫荡前动员说:“我们现在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我们中会有很多人牺牲……”当时的情况确实就是这样。外公说,在日军扫荡的那些时间里,他们最多的时候一个晚上换了5个睡觉的村子,担心会被鬼子包了饺子。而几天不吃饭,用野草树根充饥,更是常事。
现在,岱崮之战也已经被人遗忘了,这些惊天地泣鬼神的先烈往事,已经被淹没在了电视台各种选秀和相亲的浮躁声中。
八年抗战中,日本人根本就没有完全占领中国,包括占领时间最早最长的东北。日本兵力有限,从弹丸岛屿来到泱泱大国,就像蛤蟆掉进池塘里,再扑腾也到不了岸边。日军前方后方捉襟见肘,顾头不顾腚。在日军占领区,八路军、新四军的游击队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袭扰,日军也付出过惨重的代价。
众所周知,敌后抗战异常艰苦。
很多八路军老兵说,日军在扫荡的时候,都采用“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制造无人区,以有利于管理。因为战线拉得很长,日军兵源严重不足,所以日军就大量使用伪军。伪军,一部分是汪精卫投降的皇协军,一部分是从朝鲜等占领区招募来的二鬼子。因为伪军战斗力不强,而武器装备却好于八路军,这些武器放在他们手中都糟蹋了,所以,八路军每逢打仗,先打伪军,然后掉头打日军,这样,既打了胜仗,又补充了武器弹药。
谈到敌后抗战,不能不提到冈村宁次这个老鬼子,这是一个老奸巨猾的鬼子,让我们的敌后抗战付出了惨重代价。
“三光政策”就是冈村宁次的发明,除此而外,这个老鬼子还发明了“特别挺进杀人队”和“囚笼战术”。
不能不说,这个老鬼子是一名反游击战专家。
“特别挺进杀人队”,就是由十几名或者几十名日军,化装成八路军、农民,或者乞丐,操一口汉语,进行侦察和突然袭击,目标是八路军总部和各师师部。抗战时期,八路军牺牲烈士中,级别最高的是左权将军,为八路军副总参谋长,这就是拜“特别挺近杀人队”所赐。《亮剑》中有一支特别的鬼子小分队,身挂手雷,手握卡宾枪,打死了李云龙的妻子。一名老八路军看了后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日军要是这样装扮,早就被识破了,那还不是送死。
那时候的老百姓觉悟很高,他们和八路军真正是打成一片,水乳交融,因为大家都是中国人。
我在《暗访十年》中,曾经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抗战时候,晋西北的老百姓发现一队“八路军”,他们骑着高头大马,拿着汉阳造和马刀,对每个人都很客气,给房东老大娘担水劈柴打扫庭院,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看起来很像那么回事。
然而,这伙日军骑兵在细节上露出了马脚。
有一天,村庄一个拾粪老汉,看到那些高头大马的马粪摊在路上,就捡回家。那时候老百姓很穷,能够捡一坨粪回家就像捡到一块金元宝一样,粪是庄稼宝,这一坨粪可以多打半斤庄稼。拾粪老汉把马粪丢在粪堆上时发现,马粪里居然有苞米粒。那时候的老百姓都吃不饱肚子,谁舍得用苞米粒喂养牲口?那么这坨马粪肯定是军队的马拉的。可是也不对,八路军是穷人的军队,也舍不得用苞米粒喂养马匹。这个细心的拾粪老汉越想越不对劲,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区小队,区小队又报告了县大队,县大队报告了正规军,一查,那一带没有作战任务,也不可能派出一队骑兵。这样,日军的便衣骑兵就露馅了。日军的马匹都是从日本本土用军舰运来的,日军都当成了宝贝,吃得好,顿顿是苞米粒,而我们的马吃的都是稻草,所以,日军的马匹都是高头大马,那时候的人叫大洋马。我们最好的蒙古马和河套马因为吃不好,也跑不过东洋马。
后来,这伙日军骑兵在根据地腹地被围歼。
一个馒头引发了一桩血案,一坨马粪葬送了一队骑兵。
这个故事是外公讲给我听的。
那么,“特别挺进杀人队”的马粪应该怎么处理?装起来带走。日本的马都宝贝得不得了,每匹马配有马粪兜。不相信?我说一件事情。东北被日军占领后,有一个日军中将,骑着高头大马来到树林里,他的马夫是一个中国人。马夫趁中将没有留意,从马粪兜里抽出手枪,三枪结果了中将的性命。他偷了一把手枪,就埋在马粪里。马夫打死中将后,涉水逃脱。可惜,三天后他被抓住了,受尽折磨而死。
这名倒霉的日军中将叫楠木实隆。
冈村宁次这名老鬼子对付敌后武装还有一个手段,叫“囚笼战术”。
所谓囚笼战术,就是以碉堡炮楼为点,以大道小路为线,组成严密的网络,限制敌后武装的活动,并伺机歼灭。一旦发现八路军,日军就从炮楼出动,骑着摩托车坐着卡车以第一时间出击,寻找八路军主力决战。而八路军尽管人数众多,但是被囚笼战术切割成了条块状,再加上武器低劣,所以,在与日军的对决中,很难占到上风。所以,我们在那些黑白电影中,总是能够看到八路军割电话线,挖道路,这就是为了切断日军的联络。
除此之外,日军还颁发良民证、暂住证之类的玩意,每到一个村庄,就将全村人集合起来,问“你的良民证的有”,还互相盘问谁是陌生人,陌生的就是八路军……这些战法,确实让八路军吃尽了苦头。
于是,八路军就决定反扫荡。而反扫荡的首要目标就是拔掉敌人的碉堡炮楼,没有了碉堡炮楼,日军就失去了落脚点;没有了日军的落脚点,根据地就连成了一片;根据地连成了一片,八路军的力量就增强了。
然而,依靠破枪鸟铳又如何能够拔掉高垒深沟的据点?
八路军没有大炮吗?有。打炮楼最好的武器是山炮,山炮瞄准炮楼,一发炮弹过去,炮楼就被揭开半边。可是,土八路军的山炮少得可怜,只有师部才有,不但山炮少,炮弹也少。那时候,八路军能有迫击炮就高兴得不得了,迫击炮都是缴获日军的,但是这玩意打出去的炮弹是抛物线,要想在抛物线下落的时候,准确落在敌人炮楼上端,难度相当大。就算准确落上去了,但是作用也不大。日军的炮楼顶都是钢筋水泥结构,不起任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