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宸濠是个有意思的人,别人造反都是私密的事情,他却搞的沸沸扬扬,妇孺皆知。第一代宁王朱权本来封在关外的大宁,朱棣登基后将朱权改封在了南昌,从此朱权的子孙从荒凉的大漠来到了锦绣的南方。
朱宸濠到底是不是造反,我们已经不清楚,或者他跟汉王朱高煦一样只是由于某些偶然性的偏差而导致“被造反”。
朱宸濠并不是一个打打杀杀的人,相反,他是一个热衷艺术的藩王,尤其对画作、收藏喜爱,朱宸濠不是一个正常的人,由于史料有限,我们无法对他做出精准的判断,但我们可以大致感到他是一个有着臆想症和好冲动的患者。
朱宸濠是朱权的玄孙,虽然比朱厚照大12岁,但是却长朱厚照二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建国以后皇帝多早死,但无忧无虑的宗室子弟却活的很好。早在英宗时代,宁王府的护卫队便被革除,朱宸濠贿赂刘瑾恢复了护卫队,但刘瑾倒台后,宁王的护卫又被废除。不甘心的宁王又通过贿赂锦衣卫指挥使钱宁再次恢复了护卫队,目的达到的宁王又开始想入非非。
事实证明,这的确是个臆想翩翩的年代。安化王以为各地屯军对刘瑾不满,自己的一纸檄文就能够令他们纷纷举起义旗,朱棣“靖难”的成功使得天下的藩王认为只要自己能带领一支军队进入京城就能够继承大统,这个时候,宁王又开始了臆想。
眼见正德没有子嗣,天下的藩王都蠢蠢欲动,想将自己的儿子过继给正德,宁王自然也是如此,他又找到了钱宁想将自己的儿子送到太庙行太子礼,作为帝国的储君正式确定下来,如果此事能办成,那么宁王的儿子将会认明英宗朱祁镇为父亲,这件事显然办不成。朱厚照跟朱宸濠血缘关系疏远不说,宁王的这一行为也不符合“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继承规则。我们只是觉得朱宸濠这个人很怪异,你不知道他在干什么,他的思路是什么样的,你想不到的事情,他都能做出来。
本来关于朱宸濠的事情或许到这里就结束了,但豹房内的一场权力内斗却直接逼反了朱宸濠,导致帝国南部政治版图上发生了一场地震。
从朱厚照移居豹房那天起,帝国的中枢就从紫禁城转移到了豹房,豹房内有两派,内廷派与边军派,内廷派以锦衣卫指挥使钱宁为代表,边军派以江彬为代表。本来皇帝最初倚重内廷派,但自从江彬来到豹房后,圣眷开始向边军派倾斜,江彬与钱宁的较量一直都在暗地里进行。
正德十三年,江彬与钱宁的较量已进入白热化,对于钱宁与宁王的交往,江彬是知道的,他开始打宁王牌。江彬在朱厚照面前说道:“钱宁经常在陛下面前说宁王孝顺,陛下怎么看?”
正德是天资聪颖的人,他随即说道:“别人说臣子孝顺就暗示皇帝这个臣子要得到提拔,说藩王孝顺,那该如何提拔呢?”
江彬看着朱厚照,朱厚照忽然又明白另一个话题,说宁王孝顺实际上就是暗讽自己的不孝顺,朱厚照虽然表面上没说什么,但心中已有数。
由于宁王在要求儿子继太子位和恢复王府护卫两件事情上找过钱宁,而钱宁既然要活动此事就必然要在朱厚照面前说宁王好话,所以江彬所说的应该是确有此事。
不久,江西巡抚孙燧连续七次上书控告朱宸濠要谋反,里面对宁王的指责极尽之能事,什么霸占田产、盘剥大户、恐吓当地政府、戕害官吏、收容土匪、纵匪劫掠、招兵买马、私藏甲胄,乃至做出违背礼仪的事情。宁王究竟有没有做这些事情,以宁王乖张的性格应该做了一些这方面的事情,但孙燧的指责也明显有夸大的地方。
明代地方官府和地方实力派的关系一直是水火不容,为此制造了几起造反事件,正德朝的宁王是一起,万历朝的杨应龙和哱拜也是如此。只要地方藩王或军事首领行为乖张,就会引起地方巡抚的激烈弹劾,将他们的这种行为放大,从而引来一场战争,一来可以拔掉眼中钉,二来从中枢到地方的各级官吏都可以立功。
孙燧的上书使得京城与南方的气氛紧张起来,官道上打探消息的人也多了起来,天下人都知道宁王要造反,他自己却莫名其妙。孙燧的上书过去不久,都御史萧准也上书控告宁王的种种罪行。
到了此时皇帝再也不可能无动于衷,他将内阁招来讨论宁王问题,内阁的意思是派人去南昌警告宁王不要胡来。朱厚照采纳了这个建议,派了一个驸马,一个御史,一个宦官去南昌警告朱宸濠,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十三日这天是宁王的寿宴,南昌大大小小的官员齐聚宁王府,宴席进行了一半,宁王安插在北京的眼线回来了,眼线报告错了,眼线说皇帝已经派出官员来南昌捉拿宁王了,官员已经在路上了。
其实这个时候,朱宸濠最好的策略是岿然不动,无论皇帝是何目的,等钦差来了再与其周旋。但宁王并没有这么做,他随即回到宴席上对众人说,朱厚照并非孝宗亲儿子,祖宗不血食已14年,昨日太后的懿旨到了,让我举义兵进京捉拿这小子。
江西巡抚孙燧当场让朱宸濠将太后诏书拿出来看,朱宸濠拿不出诏书便将孙燧杀了,几个“死硬分子”也被处死,剩下官员只好依附朱宸濠。
朱宸濠随即占领南昌城,以离职官吏李士实、落魄举人刘养正为左右丞相,改元顺德,召集刘六、刘七败退入江西的余部,以及一些江湖势力和地方势力,号称水陆两师十万,实际上一二万人,刘养正发布《讨正德檄文》,列数正德种种罪状,并着重指出正德非朱氏子孙,朱宸濠希望以此换取天下的认同。
此檄文传遍长江流域,后来被朱厚照尽数毁掉,其内容是什么,我们已不得知,但今人武俊岭模拟当时流传的内容重写了一份,虽然不是原版,但也大致差不多,现发出来以飨读者。
先祖创立大明,至今已历百年。不意祖宗血脉,孝宗驾崩而断。厚照竖子,乃民间野种。奸宦李广,抱入宫中。张后视如己出,爱如拱壁。遂使草莽无赖,俨然天皇贵胄。半岁韶龄,立为太子。十四少年,荣登大宝。此君昏庸无道,不唯豹房纵情声色,斗鸡玩狗。更于宣府营建“家里”,俨然****。滥认义子,一日百名之多;广选美女,载以十辆大车。权柄下移,钱宁猖狂。信任边帅,江彬跋扈。祖制荡然,新法不立。朝廷如市肆,神州苦板荡。时艰如此,厚照浑然不觉。天象迭变,群臣依旧恬然。一二老臣谏而不听,成群小臣劝则震怒
宁王宸濠,乃太祖皇帝正统血脉。现奉太后诏书,起兵讨伐昏君奸臣。大军到处,秋毫无犯;老益相迎,少益从军。革除正德,民心所向。上下同心,共建勋业;昭彰日月,无愧天地。
草檄此文,咸使闻之。
大军很快攻破九江、南康,接着沿长江而来欲取南京,大明实行两京一十三省制度,一旦南京被破,宁王就能在这里登基,随即宣布北方那个政权为伪政权,然后带兵北伐。宁王的美梦做的非常好,但很快进攻安庆受挫,这个时候南赣巡抚王阳明带兵包围了南昌城,朱宸濠大急,随即回兵救南昌城。
朱宸濠这个时候正确的策略应该是一鼓作气拿下安庆,而不是回师救南昌。王阳明预计宁王要赶回来,便派出船队在江面上伏击宁王的船队,王阳明让人将点燃的小船推入宁王船队中,宁王船队随即被烧着,宁王跳入小船准备逃生,随即被俘,历时43天的宁王叛乱就这样戏剧性的结束了。
宁王叛乱不是一件孤立的事件,他反映了正德朝一些深刻复杂的矛盾,我们这个帝国开始不稳。一旦皇帝的行为乖张,乱了儒家立法或者祖宗成制,那么天下的藩王就会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