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明朝时代 上卷
2651700000002

第2章 史上最强悍的北伐军

“北伐”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个屡见不鲜的名词,古有诸葛亮、祖狄北伐,近有吴三桂、洪秀全北伐,但“孤军奋战”、“后援不济”总是跟北伐相伴随着,北伐为何大多都失败,主要原因是南北经济力量的不同,加上战马养于北方高寒之地,以及南北民风的不同。但在14世纪的中国却突然诞生了最强悍的北伐军,一支没有经过训练的北伐军、一支风餐露宿的北伐军、一支没有战马的北伐军,他们却有着狂热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以至飘荡大漠、异国达数年之久。这就是刘福通麾下的三支北伐军。

后宋政权定都毫州后,元廷猛然将进攻的矛头从徐寿辉那里调转过来进攻刘福通,红巾军驻守毫州城顶住了元军一轮又一轮的猛攻,为了变被动为主动,刘福通主动将红巾军派到外围去打,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英明的决策,毫州的困境立马得到解除,跳到外围去的红巾军一方面阻挡了从各路而来围攻毫州的元军,另一方面又得以发展壮大。龙凤三年(1356年),龙凤政权下的红巾军已经达到三十万人,头脑发热的刘福通突然产生了一个大胆想法,那就是凭借一己之力开始消灭这个世界上曾经最强大的帝国,他的内心激动了。这个想法无疑是灾难性的。

刘福通开始派遣三路大军开始北伐,西路军由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率领进攻陕西、甘肃,中路军由关先生、破头潘、冯长舅、沙刘二率领进攻山西,东路军由毛贵率领由山东进攻大都。这些都是陌生的名字,不见于历史的报端,详细情况已经不可考,但他们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的作用不亚于后来的徐达、常遇春。

破头潘本名叫潘诚,我们从他的绰号中可以了解一二,首先他应该是刘福通家乡人,因为在刘的故乡阜阳有这样一个风俗,那就是到了灾年或者过年的时候生活不下去的人会割破头皮找富户要钱,潘诚的绰号由此而来,由此我们也可以得知红巾军这些将领皆是底层民众出身。这里还要介绍的一个人是毛贵,毛贵原为红巾军赵均用部下,而赵均用是徐州军阀芝麻李的手下,徐州被元军攻破后,芝麻李被杀,赵均用南下攻下淮安,杀镇南王,接受龙凤号令,刘福通设立淮安行省,赵均用为行省平章,而毛贵就是赵均用的部下。龙凤二年,赵均用遣部将毛贵进入山东,这是一个英明的决策,它开创了红巾军的全盛时代,山东已经成了进攻大都的桥头堡,元廷在这里耗费了太多的力量,以至于山东的红巾军被消灭后不久,大明兵就开始北上了。

让我们还是将视角转移到三路北伐军。三路大军打出“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的旗号,一路斩帅夺旗、高歌猛进,沿途的元军纷纷起义响应。剥去白莲教的宗教外衣,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那充满民族解放的战斗号角。此时在北方有李思齐和察罕帖木儿的两支军队像幽灵一样缠着这三支北伐军,李思齐一直在陕西,察罕帖木儿在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数省之间机动,西路军在西北首先就遭到了李思齐和察罕帖木儿的围攻,经过在陕甘宁边区数年的晃悠、苦战,西路军最终败退入四川加入明玉珍部,而中路红巾军跟察罕帖木儿的军队在山西展开了拉锯战。龙凤四年,刘福通命令东中两路军分别向元大都进攻,以形成合围之势,但由于东路军行军速度过快,中路军还没有抵达大都,东路军就在大都附近战败退回了山东,如此,中路军也只好退了回去。大元依然强大,它所有的精锐力量都在拱卫着大都,仅凭着这三支北伐军是无法灭掉元廷,南方元廷统治薄弱,所以叛军才能够不断做大,真正的较量刚刚开始,刘福通已经感受到了,面对这种僵局需要的是一种破局,破局着落在中路军身上,破局开始了,但结局也开始了。

在察罕帖木儿不断的打击下,中路红巾军在山西已经无法站稳脚跟,中路军改变了策略,他们有一个大胆的设想,那就是占据元廷防守薄弱的辽东,然后从辽东威逼大都,如果要去辽东就只有出塞了,这支红巾军果然出塞了。红巾军在关铎、破头潘的带领下直向世界蒙古帝国的中心上都奔去,属于红巾军的巅峰时代终于来临。

上都一直是蒙古人的政治中心,这里靠着蒙古族的元老通过集体决策来影响着蒙古人的五个帝国,昔日忽必烈行汉法就受到了上都元老们的指责,如今被红巾军攻占。红巾军所到之处如同浩劫,上都也不例外,红巾军焚毁了这里的宫室,上都昔日的繁华不再,在这浩瀚的草原上随风而逝。

上都一破,天下震动,这支红巾军折向东直向辽东杀来,沿途皆闻风丧胆,如避瘟神,北伐军很快攻占辽东,刘福通立即设立辽东行省,这支红巾军像一颗钉子一样扎在了元廷的大后方。

大元仍然强大,毛贵的红巾军和关铎的红巾军似乎从东北和东南两面开始夹击大都,但辽东的红巾军却走了一步臭气。历史上有这么一个国家,虽然弱小,虽然饱受欺凌,但从未灭国,它就是高丽。这是一个非常有韧性的民族,当年蒙古人入侵,他们把王廷搬到江华岛硬是跟蒙古人周旋了70年,如今这支在辽东的北伐军却把进攻矛头对准了高丽。这是一件令人费解的事情,为什么他们要进攻高丽?原来蒙古人通过跟高丽联姻已经成为一体,中土大乱,蒙古人为了镇压南方的义军开始从高丽借兵,大批高丽兵通过海路从中国南方沿海登陆参与元廷剿灭红巾军的行动,梁子在那个时候就种下了。如今辽东的红巾军要想破关而下攻入大都必须解决这个后患,但红巾军的领袖对高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们不知道这个国家一定程度上是受元廷胁迫,另一方面辽东这些拧着刀子的北漂族已经令四方敬畏,高丽此时不会没事找事。这批红巾军的确是杀起人来不要命的家伙,从1359来开始这批红巾军不断攻打高丽,被打出来又打进去,到了1362年这批红巾军竟然打下高丽的王京开城赶跑了高丽王,从此我们知道除了隋唐征过高丽,后宋也征过高丽。红巾军进入高丽后,受贵族压迫的高丽人民不断加入红巾军,队伍越来越壮大,或许这才是令高丽贵族感到害怕的事情。终于在1362年高丽大将李成桂收复开城,关铎、沙刘二战死,破头潘带着剩下的红巾军退回辽东行省治所辽阳,眼看辽东红巾军征高丽大败而归,元军乘势杀向辽东,破头潘战败被俘。

到了此时,虽然山东红巾军主力还在,但三路北伐军已经失败。这又是一件令人惋惜的事情,人们或许又开始寻找原因。或许不该分兵是一个原因,或许不该出塞是一个原因,或许不该进攻高丽是一个原因,但根本的原因还是元廷依然强大,还有察罕帖木儿这个战争天才。

战争的机动性在战争中是一个重要因素,它能够让你保持灵活性,避免被对方包围,但机动性的保持需要的是空间性,刘福通分兵的策略是对的,如果三股红巾军合兵一处其结果只能是被对方包围歼灭,而且人数众多的红巾军行动起来多有不便,粮草的消耗也会增多,更不利于红巾军的发展壮大,刘福通的错误就在于过于冒进的战略。

这些横亘甘陕、塞外、异国达数年之久的军队终于堙灭了,但他们的执着、决绝、勇往无前的精神在元末历史上写下了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