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斯托娜夫人的自然教育
2627200000003

第3章 这些早教范例启发了我

每个孩子都有天赋

作为母亲,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找到孩子的天赋所在,并在它长大、开出迷人又欣悦的花朵之前,小心看护。

我相信,每个正常的孩子天生就具有某些独特的天分或才能。但人的天赋并非总能开花结果,唯一原因便是,在婴儿时期,其天赋未被发现,也未得到培养。有时,天赋很强大,足以在被忽视而且杂草丛生的环境中挤出一条血路,世界也因此变得更加快乐或者更加美好。但通常的情况是,未能得到发展的天赋被这些杂草扼杀了。作为母亲,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找到孩子的天赋所在,并在它长大、开出迷人又欣悦的花朵之前,小心看护。

很多母亲把孩子的身体照顾得非常好。她们明白,把小家伙们收拾得干干净净、让他们吃得好、带他们呼吸大量的新鲜空气,他们的身体就可能长得很好。她们唯一希望的就是看到自己的宝贝长得又肥又壮。她们不会力求让孩子的心智得到良好的发展,而仅仅满足于让孩子成为健康的动物。

一些教育学者认为孩子在七八岁之前就应该无拘无束地成长。他们认为,一个孩子如果在这个年龄段之前能像野草一样毫无约束地成长,那么入学后,与那些在此之前已经学了好几年的孩子相比,他取得的进步会更令人惊奇。的确,部分这类智力发展被有目的地延迟了的孩子,会成为成功的人,这也证明了他们天生头脑聪明。但据我所知,他们中没有任何一位登上了本可抵达的声望巅峰。在我看来,这令人惋惜,因为,如果他们得到了适当的早期训练,他们就有可能成为作出伟大贡献的人。

所谓的天才分为两类,一类为气质型天才,一类为智力型天才。大多数音乐家属于气质型天才。通常来说,音乐家们容易只朝一个方向发展而显得有些怪异,也正因如此,人们误以为天才与傻瓜只有一线之差。

虽然赫伯特?斯宾塞只在几个领域,而不是所有领域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他的确是位智力天才,心智健全、头脑清晰、各方面发展均衡。没人能在精力分散的情况下变得特别杰出,但通常来说,做一个“万事通”要比当一名专家更快乐。专家是某一领域的权威,常常高处不胜寒,对充斥着这个世界的许多其他有趣的事物知之甚少。因此,我们不应嫉妒那些所谓的天才。人与树一样,最完美的状态是所有枝干都得到均衡发展,而不是只有几根枝丫长得庞大无比,其他的又弱又小。

伟人们的过度发展或发展不足,让某些人总是谈及“天才的精神错乱”。《病历文献》杂志的一组最新数据显示,没有任何一位作家敢说,自己在取得显赫的文学地位时,精神病医生不会对自己进行心理解析。人们常常会提及他情感的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一会儿将他捧入云端,一会儿又让他如堕地狱。他在文学、音乐、艺术等方面的作品常被看成是他发泄非正常情绪与激情的产物。如果这种观点正确的话,那么,当今最好的文学作品为何不是来自于精神病院呢?

“真正的天才必定疯狂”这一观点很荒谬。但的确,任何一种特质或天赋在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和培养的过程中,对其拥有者来说,绝非乐事。就如慷慨大方也可能演变成挥霍浪费一样,这个过程也很可能变成痛苦的折磨。为了快乐,任何事情都应适度。因此,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母亲应该努力发展他的天赋,但是不要损害他的其他能力。

伟人往往得益于适当的早教

我坚信,假如每个孩子在出生后都能接受科学的早期教育,那么他们都有可能成长为一个天才。

研究伟人的成长史我们发现,几乎所有伟大的人物在少年时代就已展现出多种不同的天赋。的确,有些伟人在学校里被视为蠢蛋,因为他们对所学课程不感兴趣。但是,天分很早就得到赏识和培养的孩子,其后续发展绝少失败,而且都能取得非凡成就。

我们读恺撒大帝(可以算作史上最杰出的骑士)的故事就会发现,他在3岁的小小年纪,就跟在马略叔叔后面上战场了。拿破仑也在同样的年纪就开始玩玩具大炮,并想象着带领军队上战场杀敌。亚历山大大帝,也是在3岁时,趁他父亲不在,出来会见使节并与他们交谈。

3岁的孔子已会弹琴并跟母亲的朋友谈论孝道。只有4岁的弥尔顿就写出了值得称誉的拉丁诗文。亚历山大?波普也在这个小小的年纪就创作了希腊诗文,而他写出著名的《孤居颂》时也才12岁。5岁的小汉尼拔①扛起比自己还重的剑,并许下永不放弃对罗马人复仇的誓言。莫扎特5岁就开始作曲并演奏小提琴曲。依曼努尔?康德7岁时就开始给人上课。这个“大脑袋的小家伙”就像个“小土豆”,为了让学生能够看得见他,他得站在箱子上授课,但他已表现出师长的气质来,能够吸引所有听课者的注意。

美国最杰出的国际象棋手保罗?摩菲在9岁时就已取得冠军奖杯。莫里哀很小的时候就跟乐观开朗的祖父去看戏,他的天赋也因此很早就被唤醒,10岁时莫里哀就已创作出戏剧作品。歌德15岁之前就已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他非常幸运,有个非常聪明的父亲给了他很好的早期教育。

约翰?斯图尔特?穆勒3岁时开始读希腊文,5岁时就能纠正比他年长的人的拉丁语和希腊语的知识错误。约翰与他父亲形影不离,不论走哪儿他都会随身带个笔记本。每次散步,他都会问各种各样的问题,他的大部分早期教育就是这样完成的。

赫伯特?斯宾塞还是个小男孩时就被教导认真观察事物。蹒跚学步的他跟着父亲走进教室,通过这种自然方法学得知识。在与父亲散步时,他会通过提问以追求更广泛的知识,或者通过解答有趣的益智难题来学习数学。

当我的女儿维妮弗里德降生时,由于我早已了解了上述伟人的成长经历,因此无论她是否机智聪明,我都决定对她施行科学的早期教育,让她尽量把自身的潜能和禀赋展现出来。

事实上,我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小维妮弗里德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展现出了惊人的才能:她3岁时就能够熟练使用打字机,9岁分别通过了斯坦福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入学考试,10岁时已经能熟练使用13种语言进行交流。此外她还创作了很多诗歌,出版了自己的童谣作品,会弹钢琴,会拉小提琴,还曾在国际象棋比赛中取得不错的成绩。

周围人都认为她是个天才。但我却认为,小维妮弗里德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我对她所做的,就是在她还是个婴儿时,就给予了她语言、音乐、艺术等各方面的训练。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都希望能培养出一个天才儿童。有这个想法当然很好,但是他们常常忽略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天才往往源自于早期的培养而非上天所赐予。

我坚信,假如每个孩子在出生后都能接受科学的早期教育,那么他们都有可能成长为一个天才。

早教并不影响孩子的健康

所有孩子都有权在一切对他们来说都还是新鲜而又有趣的生命之初,获得良好的教育基础。

格拉斯哥大学的詹姆斯?汤姆森教授认为,在孩子开始对世界产生琢磨的兴趣时,就应该对其进行教育,当然,还要根据孩子的天分。基于这种观点,他家两个儿子还躺在摇篮里时,就开始接受来自父亲的教导了。他的朋友反对这种做法,断言这会让他们的大脑过于紧张,从而摧毁其智力,但汤姆森教授回应道:“胡说八道。正是因为孩子接受教育的时间太晚,才会感到学习困难,又因为要快速学习知识才会让大脑处于紧绷状态。而在孩提时期就开始习惯使用大脑,学习才不会变成负担,而会成为终生的快乐。无论如何,我都打算用这种方法来培养我的儿子。”

他的确这么做了。也可能正因如此,他的两个儿子都成了名人,而且都很长寿。他的大儿子12岁时就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而且在班上的成绩一直遥遥领先。他去世时已年逾古稀,并作为一位伟大的教师、工程学方面的权威人士而流芳于世。他的小儿子表现更为出色,他就是19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开尔文勋爵,他为人类获知自然法则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与牛顿、法拉第等智力超群的伟人齐名。他活到83岁,这说明他所接受的早期教育并没有对他的身体造成伤害。

德国牧师卡尔?威特也尝试用类似方法教育他的儿子小卡尔,并取得了同样优异的成绩。小卡尔10岁就进了大学,14岁就取得了哲学博士学位,他与开尔文勋爵一样活到了83岁,他被视为德国最杰出的学者之一。

类似的案例很多,许多伟大人物的天赋在婴儿时期就已得到发掘与开发。20世纪也有不少孩子依靠其早年获得的关于某些领域的知识,震惊了世界。一些社会人士认为,这些早慧的孩子不正常,终将垮掉,然而,所有孩子都有权在一切对他们来说都还是新鲜而又有趣的生命之初,获得良好的教育基础,仅此而已。

一些守旧人士认为,所有这些早慧孩子在活到50岁之前身体一定会垮掉。还有人预言他们的命运会更加悲惨、可怕,说他们会因为“学得太多”而精神崩溃。持这些观点的人决不提及那些早慧但终生都身体健壮的伟大人物,而是紧紧抓住几个体弱多病的伟人不放,拿那些夭折的神童说事,将他们当作典型的反面案例到处宣讲。

的确有一些早慧儿童,尤其是音乐神童英年早逝。为什么会这样呢?很多被称为神童的孩子被带到全球各地“巡演”,被迫像成人一样努力工作。他们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而且时常受到亢奋的情绪左右。

如果这些孩子能像大多数孩子一样,在舒适的家中、在有益健康的环境中生活、成长,他们也可能活到耄耋之年,创作出更多不朽的杰作。因此,与其说是过早接受教育毁了这些神童,毋宁说是糟糕的环境扼杀了这些神童。

关于早期脑力劳动会对体力造成损害这一观点的争论,就跟美女无脑这样的老套理论一样,毫无根据可言。仅仅因为部分杰出女性并不美丽,守旧派们就断言上帝不会让美貌与智慧在同一女性身上并存。我相信,美丽的女性与相貌平庸的女子一样聪明睿智。但是“美人”从婴孩期开始就被人溺爱、受人艳羡,只想得到别人的阿谀奉承,而不像相貌平平的女子那样,努力发展自己的天赋智能,以让自己变得更有魅力。

伯利教授有4个孩子,个个都很了不起,他们深受眷顾,全都拥有英俊的脸庞、健壮的体魄,而且智力也发展得相当好。威廉?詹姆斯?席德斯年仅11岁就在哈佛大学做有关四维空间这一数学领域最深奥的理论讲座,他也绝非体弱多病。这个奇迹少年的父亲鲍里斯?席德斯博士是位研究神经与精神疾病的著名专家,他说:“我们形成了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学习会引发神经和精神错乱。

“根据我的实践经验,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至今我还没有遇到任何由过度思考或过分用功学习而引发的精神或神经性疾病的病例。最近,顶尖的精神病理学专家得出结论,紧张是由忧虑、情绪亢奋和缺乏工作兴致等引起的。

“但忧虑和情绪亢奋等因素正是我们给孩子创造的不良条件导致的。在他们的孩童时期,我们因担心过早教育会造成孩子的大脑损伤,并未注重培养他们对知识的热爱。而当我们想要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时,一切都太晚了,已无法激起孩子的兴趣,我们只好用填鸭式的方式,强迫他们学习,要他们死记硬背,最终却只能得到患有精神疾病的孩子。”

对孩子的培养从摇篮期开始

我们不能让孩子饿肚子,同样我们也不能让孩子的大脑得不到知识的滋养。我们应该从摇篮时期就给孩子创造有趣的环境,并开始对其进行教育。

正如赫伯特·斯宾塞所说:“我们不能让孩子饿肚子,同样我们也不能让孩子的大脑得不到知识的滋养。我们应该从摇篮时期就给孩子创造有趣的环境,并开始对其进行教育。那些通过枯燥乏味的方式获得信息并受到惩罚威胁的孩子,很难在多年之后成为优秀的学生。那些在正确的时间内以自然的方式学习的人,年少时就会形成自我教导的习惯,并保持一生。”

最近,另一个早教的成功案例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他是纽约大学哈迪教授的儿子——5岁的埃德华·哈迪。他的母亲很不简单,是纽约律师协会的成员,同时还懂医术。在她的帮助下,小埃德华在语言方面取得了惊人成绩,全身肌肉也得到了充分锻炼,几乎可以媲美专业运动员。

在英国和法国,也有不少智力超群的孩子。达芙妮?艾伦小姐年仅13岁就在伦敦的杜德利美术馆举办了自己的图画展,并赢得了极高的赞誉。写出《棕仙传》的7岁小作家菲茨杰拉德?威利耶-斯图尔特、贫穷但才华横溢的小演员拜伦?卡德,都是在早期自身天分就得到了良性发展的典型范例。

所有这些孩子的成长教育,几乎都离不开父母双方的支持与配合。伯利博士夫妇对4个孩子的培养从摇篮时期就已开始。他们将小不点们放在适宜成长的环境当中,从一开始就努力让他们意识到“万物皆有法”,教他们使用最纯正的英语,相信正确的发音对思维的帮助无法估量。在伯利家中,你听不到任何婴儿语。伯利博士坦言:“到目前为止,还有许多成年人不会正确发音,仅仅因为大人认为婴儿语很‘可爱’,这样就导致孩子从小就被迫习惯了错误的发音方式。很多成人喜欢看到孩子以这样一种美好的孩童方式把各种事物混淆起来,认为这很有趣、很好玩,于是,很多人长大后也都无法摆脱不正确的发音方式,永远都停止不了对思想的错误理解。”

维纳教授夫妇与伯利博士夫妇一样,紧紧追随福禄贝尔的脚步,以福禄贝尔的教育理念来培养他们的孩子。在谈到自己培养孩子的方法时,维纳教授说:“我没有‘强迫’孩子们,没有让他们死记硬背各种原理、事实。但我在努力培养他们的有效思维方式,给他们提供有益的精神食粮以巩固其智力发展。而且,我一直都在尝试以各种能够促进‘食欲’的方式将这些‘食物’带到孩子们面前——也就是说,我会把孩子们学习知识的过程变得非常有趣,这样他们就会专心学习。我坚信,最容易让孩子们学会的是那些他们最感兴趣的东西。”

在我的坚持下,小维妮弗里德从婴儿时期就开始接受教育,甚至在我怀孕期间,我也尽全力让我的小公主爱上各种语言优美的文学作品。她一出生,我就创造了各种有利的环境来巩固这些作品的影响。我相信,如果潜意识的悟性和逻辑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如果不认字,任何孩子都不能坚持阅读大师的杰作。维妮弗里德出生后,我为她背诵经典,让她听优美的旋律,为她诵读经过时间检验的充满理性与逻辑的伟大作品。我认为,维妮弗里德创作童谣的能力始于婴童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