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清水心得
26257800000142

第142章 方法:规则与无规则间的转化

论规则与无规则之间的转化

——物质肯定是按照规则运动的,形如水往低处流,只要学习一些方法就很容易掌握物质运动规律,但总的说来比如牛顿的力的定律适合于任何空间、地方。

——世界上最伟大的父母不是对他们的儿子有多好,而是永远地相信他,而我的父母就是这种情况,我不求他们对我太好,太照顾,只希望他们永远相信我,而我也希望做到最好。

在整个宇宙的物质运动中,基本处于无规则运动状态,因为很多条件下我们很难掌握它的规律,但是事物的发展和物质的运动都是按照严格的物理规则、自然规则运转的。

宇宙的本身是真理的存在,怎么可能任由物质随意的无规则的运动。比如任何物质的运动实质上都有阻力的存在,阻力是宇宙中最普遍的力,其次还有万有引力,磁场力,电场力等力的约束。这些力有时可以成为阻力,也可以成为助力,都有其条件变化。

记得初中时我们就接触到了布朗分子论,就是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不过说它无规则也就是宏观上的,分子的运动速度太快,人眼又直观的看不到,借助仪器也未必得到真实想要的东西。

如果将气体分子的运动与其数量级(体积,质量)与温度相联系,那么微观粒子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内能也越高,内部运动就越激烈,而物质数量级逐渐较少,运动的剧烈程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率是逐步增加的。

微观粒子迅速的运动使我们很难通过器官察觉,即使仪器上显示的分子轨迹也是没有原则的,看似乱七八糟、无一规律的分子运动每一步都在遵循一系列的物理定律,这也是我对逻辑论的理解:下一步的变化往往是上一步变化所自然逻辑运算出的,这个世界应有的规则。

我们要看清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就要去放大视野,放慢镜头,直到能看清粒子们的运动规律,从而使我们发现微观粒子遵循的运动规则。

我永远也不想说地球或者太阳或者任意一个星体或者原子电子是圆的,因为宇宙分布是不均匀的,没有“圆”那种绝对对称的存在,但是我们确实看到太阳甚至夜晚的月亮是圆的,难道是错觉吗?

不是,是因为我们离它们太远了。

菜汤里的漂浮的小油滴往往是很圆,但我不相信,因为宇宙不是对称的。

一个点什么时候可以变成线,然后是面,然后是体?

当一个点迅速沿直线运动就成了一条直线;迅速的在一个平面运动就是面,在一个圆内运动就是球。时间加速使我们难以辨别微粒子运动规律,无规律不代表无规则。

相应的,时间减速可以让我们看清某些粒子运动轨迹,这会让我们发现更多。

这也是规则的一种转化。因为距离太近,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缺陷,不完美的存在;因为距离太远,我们往往会忽略很多瑕疵,这也应了“距离产生美”的那句话,适用于人,也适用于全宇宙。正是因为这些方法,我想我能看到更多实用的信息。学习书本上的东西往往不是很实用,如果经常看自然杂志就会知道处处要排除误差,而误差这俩字足够成立一门科学或学科,因为它的实用性太强!

将光滑的玻璃放大,上面却都是坑坑洼洼的存在,将图片放大,图像只会越来越模糊,结果只有像素点;反过来将任意物质缩小表面都会变得光滑,形状上也会是个圆。

要说运动,月亮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太阳又随着银河系中心转动,银河中心不知其去向,难道一直转下去?关于这点的观点暂不回答,只说从宇宙任何一点固定望地球或月亮的轨迹,肯定不是圆,也不是环,也不是一环套一环,反正站在宇宙顶峰是看不清楚地球是怎么运动的,如果参考一点,可能认为地球的运动是无规则的,其实有规则的很。

这说明观察宇宙的局部会更清楚宇宙规律,但是也不一定,看情况而言。

在我们处于的这个三维世界中,规则东西可以变得不规则,不规则的东西可以变的规则。通过放缩法,伸缩法,时间加速法,减速法,细节法,粗略法(忽略细节),视觉距离都能看到任意物质无规则的运动和规则运动,从一维向二维到三维,通过时间变化成动态图像,有的自然规则就埋没在其中不得发掘。

本文中最重要的就是将不规则转化为规则,这样容易让我们掌握规律;如果反过来应用,也有相应的用处。

有一种综合转化法稍微复杂,宏微法——微观与宏观转化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要复加以上所阐述的所有方法,视觉距离和时间加减法怎加了转化难度,但是如果用来解决人类观察宏观和微观是非常方便的,这也是我致力寻找数据的目的。

减慢多少时间,放大多远的距离可以看清微观真实的运动;宏观未来运动是怎么样的模式?

重点还是将无规则规则化,也能让更多的人看清宇宙中蕴含的自然规律以及物质的运动模式,也能深彻的触及宇宙本质。

长度、距离、体积等等这些在三维几何世界中是基本,联系到宇宙也能找到更深层次的东西,当然这章我想只是说明我的一些理解方法,对于以后的理论是一个很好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