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解道孟子
26257700000094

第94章 游说说仁不说利

游说说仁不说利

宋牼(keng一声)要到楚国去,孟子在石丘遇到他,问:“先生要到哪里去?”

宋牼说:“我听说秦楚要开战,我要去到楚国去,游说楚王罢兵;如果楚王不听我的,我就去秦国劝说秦王罢兵。他们两人中肯定有一个人听我的。”

孟子说:“我不问你具体的游说方法,我只是想听听您劝说的内容主旨。您打算怎样劝说他们呢?”

宋牼说:“我将说战争的利害。”

孟子说:“您的志向太远大了,以您的名义恐怕还不行。先生用利害关系游说秦楚国君,秦王、楚王贪图利益罢兵,这样士兵是因为有利益而罢兵的。做人的大臣,抱着求利的目的去侍奉君主;做人儿子的,抱着求利的目的去侍奉父亲;做人兄弟的,抱着求利的目的结交兄长。这样的话,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兄弟之间最终没有仁义存在,只能以互相利用的目的去交往了。

这样还能保存国家,是不可能的。

先生用仁义去劝说秦王、楚王,秦王、楚王就会因为喜欢仁义而罢兵,这样士兵都喜欢罢兵并且喜欢仁义了。做人大臣的,心中存着仁义去侍奉君王;做人儿子的,心中存着仁义去侍奉父亲;做人兄弟的,心中存着仁义去结交兄长;这样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兄弟之间就摆脱了利益关系而用仁义的方式去互相交往。这样还没有称王于天下的,从来都没有过。何必一开口就说利呢?”

评:游说是一门学问,根据人的名声不同,游说的效果和方法也不同。

有人觉得用利害关系去游说成功率更高,这样的例子有烛之武退秦师,不过秦穆公救过晋文公,晋文公碍于秦穆公恩德才对郑国罢手,这里面还是暗藏仁义的。用仁义游说成功的例子似乎比利害关系的还多,有展喜犒师,齐王佐不辱使命等。

春秋时代,五霸都打着仁义之师的名号互相征伐,所以在这些君王里面没有哪个不表面上表现的喜欢仁义。谁都不知到是真是假,不过利用这点可以以假乱真。

正如孟子所说,一上来就将利,在游说中属于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