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解道孟子
26257700000082

第82章 竭尽求和必亡国

竭尽求和必亡国

竭尽求和必亡国,竭尽侍奉必亡国

滕国,介于齐国和楚国的小国,不过五十里土地.

滕文公对孟子说:“我们滕国介于齐国和楚国之间,是亲近楚国好,还是齐国好?”

孟子答道:“这件事不是我能解决的。在不必要的情况下,将城墙加固,壕沟挖深,百姓不逃离就行了。”

评:小国虽小善人不欺,欺人不善。夹于众国之间,委屈求和终不是上策,只有加强自身防御和攻击,才能更长时间存于众国之间。

滕文公问孟子:“齐人加筑薛城,和滕国离得这么近,我很担忧,该怎么办才行?”

孟子说:“过去周太王居住在豳(bin)地,狄人不断侵犯,后来离开豳地居住于岐山脚下。这不是主动选择岐山脚下,而是被逼于无奈。如果努力在国内施行仁政,后代的子孙一定能够统一天下。君子创建不朽功业为了让后代有所继承,至于能否成功,则是上天决定的。您能对齐国怎么样呢?作为一个君王,您也只能努力施行仁政罢了。”

评:弱国任人欺,小国只要上下,君臣民一心,那么小国再小也不会任人摆布与欺负。作为小国生存之道,就是做到施行仁政,上下齐心。

滕文公问孟子:“滕国是一个小国。竭尽侍奉大国,也不能免于亡国,怎么办才好?”

孟子说:“过去周太王居住在豳地,给狄人送兽皮丝绸也不能免于入侵;把宝马好犬送给狄人送给狄人,还是免不了入侵;把美女财宝送给狄人,依然免不了入侵。于是周太王召集族群中的老者说:“狄人想要的,唯一能够满足他们的只有我们的疆土。我听说:君子不用供养人类的东西去害人,人们为什么担心没有君主呢?”他离开豳地,来到岐山脚下筑城定居。豳地的老百姓说:“他是一位仁义的君主,不能失去他。”所以跟随他的人向赶集一样的多。也有人说:这是世代相传的土地,宁愿战死也不能离开。

请您在这两者间选择一条。”

评:道理明白在这里,竭尽善者终不善,竭尽事者终不事,竭尽侍奉求和只能亡国,只有疆土可以满足敌人的欲望。现在天下四裂五分,再想做到周太王的那条路已经不可能,决不能向敌人委屈求和,否则必亡。

历史告诉我们,从春秋战国到五代十国,再到清朝的割地赔款的惨痛教训,深深地告诉我们,无论是大国和小国,都应该做到上下一心,万众一心,强兵利器,不做屈人之兵,不主动委屈求和。无论再怎么侍奉求和,别人也只是想要我们的疆土,有了疆土什么不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