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解道孟子
26257700000054

第54章 内心仁义待开发

内心仁义待开发

公都子说:”告子说,’人的本性没有善于不善.”

有的人说:’人的本性可以是善,也可以是不善.因此周文王和周武王统治的时候,人民都趋向于善;周幽王和周厉王统治的时候,人民趋向于不善.’

有的人说,”有的人本性善良,有的人本性不善良.因此,当尧做王的时候有’象’这样的坏人;当瞽叟这样的人做父亲就有舜这样贤能的人;当纣王这样的人做侄子当君主的时候,也有微子启、比干这样贤能的人做他的叔父。现在说:‘人性本善’,那么是他们说的不对么?”

孟子说:”至于人天生本性的倾向,是去让人做善事的,这就是人性本善.如果做了不善的事情,不是人天性的问题.同情之心,人人都有;羞耻之心,人人都有;恭敬之心,人人都有;是非之心,人人都有.

同情之心来自仁,羞耻之心来自义,恭敬之心来自礼,是非之心来自智.仁义礼智的美德不是表面的装饰,是我本来就有的,只是没有领悟到罢了.所以说,’探求它就可以获得,不去探求它就会失去.’有的人在做人方面与人相差了两倍,五倍甚至无数倍,就是因为他们不能发掘内心的存在的美德.

诗经中说:’上天生育人民,有事物也有规则.人民秉承事物规则,喜欢爱好美好品德.’孔子说,’作此诗的人,知道真的道理啊!所以有万物就一定有规则;人民掌握规则,所以就喜爱美好的品德.’”

评:我相信每个普通人的内心都有仁义礼智的存在,没有的只是不去摸索发掘罢了.不去摸索的东西就会失去,但是仁义礼智会一直在内心某处藏着,一旦发掘还是会有的.有的东西不去摸索,就会永远失去,这是自身以外的事物.

有一台功能齐全的电脑,没有用过摄像头,就说它没有摄像头么,只是不用罢了.

人的智慧也一样,人的智慧属于智,所以只要肯去探求,就没有不想获得的品德和智慧.所以说人与人之间有差别,在于后天的探索努力罢了.

遵循自然规则,不断探求内心的人会获得美好的品德;不遵循自然法则,只会探求自身以外的人会内心空虚.

我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很多罪犯,突有一天竟然做出了仁义的事情,这就足够说明了,人的内心在任何时刻,都存有一丝的善念,只不过太多的人被所谓的‘空虚’所支配。一旦上天给予他们打败‘空虚’的机会,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出手。

人的善念是人的社会天生给予抹消不掉的,只要有人关心,只要被关心,那么人就会趋向于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