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解道孟子
26257700000027

第27章 授仁德重于授技

授仁德重于授技

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在于传授仁德道义,下面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老师不传仁德道义也将受其害。

子濯孺子:人名

臾公之斯:人名

尹公之他:人名

逄(pang二声)蒙跟着羿学习箭术,把羿的箭术都学到了手,想想天下只有羿本人的箭术高超于他,就杀害了羿。

孟子评论这件事说:“羿本人也要承担责任啊。”

公孙明不同意,说:“好像羿没有什么过错啊。”

孟子说:“过错是小了些,怎么说没过错呢?过去郑国派子濯孺子进犯卫国,卫国派臾公之斯去追击敌人。子濯孺子说:‘今天我病了,不能开弓放箭。我要死了!’问驾车的人:‘是谁在追我们呢?’车夫说:‘是臾公之斯。’子濯孺子说:‘我又活了!’

车夫不明白,问:‘庾公之斯是著名的射箭的人,您却说能活了是为什么呢?’

子濯孺子说:‘庾公之斯是向尹公之他学习的箭术,尹公之他又是向我学习的箭术,尹公之他这个人是一个正人君子,他选择的朋友也一定是正人君子。’

等到庾公之斯赶来问道:‘先生为什么不拿起弓箭?’

子濯孺子说:‘我今天病了,不能开弓放箭。’

庾公之斯说:‘我是向尹公之他学习的箭术,他又是向您学习的箭术,我不忍心从您那里学来的箭术来伤害您,但是今天的战斗又是君主的大事,我不敢不做。’于是便取出箭敲击车轮,把箭头去掉,射出四只箭,然后回去了。”

评:老师只知道传授技艺来博取名声,但是这不是真正能够任人称赞的荣誉,想要名声就要传人以德,这样得来的名声才能够服人。

有的老师只想学生为自己博取名声,也有的教之在战场上好狠搏斗,却不知得饶人处且饶人,最终学生马到成功,却不会感激老师,相反还会责怪老师的种种严苛,这能不是老师的错误吗?

一单纯纯属的技艺来博取名声的,是小名声,以德和纯熟的技艺来博取名声的,才能传的更长久更远。

苟不教,师之惰,老师是指引学生大道的人,学生怎么做人,老师应该有很多的责任。

历史上很多时候,很多地方,很多老师辛辛苦苦传授出来的优秀学生,却不知道对老师说一声谢谢,最终看着那些优秀的学生离去的背影,只能默默哭泣伤心,但是其中过错老师自己应该想想,无论是传授什么,是否平时应该传授一些良好的道德品质。到最后最起码应该能得到徒弟或学生的尊重,否则就是失败的老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