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改变千万人生的一堂课
2621500000005

第5章 目标明确,梦想才会实现(2)

我认识很多公司的员工,他们的薪水不高,但是却心甘情愿地用业余时间上夜校或者是买书自学。这是因为他们知道,发展的潜力是由知识的积累决定的。

利用琐碎时间积累知识

我认识一个年轻人,他在家的时间很少,大部分时间都出差。但是他无论去哪里都会随身携带书籍,抽空阅读。他将一般人浪费掉的琐碎时间都用来读书、学习,因此他在历史、文学和科学领域都颇有见地。他愿意为自己的前程积累知识,我相信他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有句谚语说:“失败是因为事先准备不足。”这句谚语就是很多可悲的失败者的墓志铭。一个年轻人的前程,从他如何利用琐碎时间就可以断言。例如,在商店工作的售货员,如果他只会帮忙拿顾客需要的商品,却对商业运作丝毫不懂,他只是为了养家糊口,而对商品的特征和顾客的需要漠不关心。这样的人,要么被淘汰,要么只能当一辈子售货员。如果他在当售货员的同时,不断学习,留意本行业的运作规律,那么,只要时机出现,他就能够独挑大梁。

比较而言,后者有着坚定的意志力,他善于细心观察、善于思索、善于学习,并且懂得利用业余时间继续深造,因此他能够取得成功。而前者正好相反,也许是因为他对现状不满,他完全是在稀里糊涂地混日子,这样的人最终会一无所获。

知识的获取,不论时间,无关地点

时刻注重锻炼自己在工作中的能力,力求任何事情都做到最好;细致观察每一件事,对重要的事一定要追根究底;把握机会随时学习,珍惜一切与学习有关的机遇,认为知识的积累远比金钱的积累重要得多;对任何事情的解决方式都会细心钻研,探索其中的奥秘;所学习的知识要远比他所获得的薪酬高出好多倍。做到这些,你才是一个有光明前途的人。

如果你希望塑造自己,希望自己具有上进心,想让自己逐渐充实起来,就必须要意识到: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可以增进你的智慧和经验。如果你想从事出版产业,那么平凡的印刷工人也可以帮你了解书籍的装帧知识;如果你热爱机械发明,那么即使是平凡的修理工传授的经验也可以给你带来启发。

通过各种方式吸取新知识,才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才能游刃有余地面对各种困境,同时使自己的胸怀更加广阔。

一些人经常埋怨工资太低、机遇不好、生不逢时,却不知道自己处在一个可以获取知识、积攒经验的环境中。今日你学习的态度和效率,决定明日你的成就。

活到老,学到老

爱迪生:“我想把这儿的书依次都读完。”

爱迪生在火车上当报童时,火车在底特律停车六小时,他就待在青年人协会的阅览室里读书。一次,阅览室的管理员问他读了多少书,他说读完了第一架上的两层了。管理员问他为什么他刚读过的两本书毫无联系。他说:“我是按照书架上的次序来读的,我想把这儿的书依次都读完。”

正因为如此好学,年轻时的爱迪生接触到了当时的先进著作——《法拉第电学研究》。读这本书时,他废寝忘食。别人催促他吃饭时,他叹息说:“人的一生是何其短暂,要做的事情又是那么多!”他把这本书压在枕头下面,在睡梦中也会打开它来解答脑海中一闪而过的疑惑,他觉得这本书使他受益一生。

瑟洛·威德光着脚丫去三英里外借书

瑟洛·威德是一位有着五十七年报业经验的资深人员,他的报业市场在纽约州可以影响到当地公共政策的制定。他告诉我他年轻时候的一段故事:

“我的家境非常不好,从小就想找份工作来养活自己。于是我开始在一家制糖厂工作,我非常认真。现在我还时常想起在槭树林里采集糖汁的日子,那是段非常愉快的时光,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鞋子穿。那时,割完树之后,我就找时间读书。当时农民家里只有《圣经》,如果想要读其他的书,就必须找人借。”

“一个住在三英里外的人对我说,他从很远的地方借来了一本书,非常有意思,于是我就光着脚丫,踩着残雪去他家借书。在雪融化的地方我就停下来暖暖脚,如果偶尔有段路上没有雪,那对我来说真是种享受。到他家时,我向他承诺会好好地保管这本书,不会弄脏、弄坏。他答应借给我后,我就捧着书边走边看,忘记了脚下冰冷的雪。”

“那时蜡烛也非常贵,穷人家的孩子如果想在天黑后看书,只能在壁炉边借着火光看。如果想看得更清楚,就得趴在地上。我就是这样读完了那本借来的书——《法国革命史》。”

学习不分早晚

很多人觉得,如果错过了珍贵的青春时代,就不再会有读书的机会,晚年更不可能再学到任何知识。事实上,如果你能合理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勤奋学习,完全可以补偿年轻时的缺失,甚至能让自己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学习是贯穿一生的,我们身处的世界就是一个学校,这座学校中最好的“教材”就是我们所结识的人、遇到的事和获得的经验。在这个学校中,每时每刻都可以学到知识、经验。如果再将这些经验反复斟酌、消化,就能够把那些零散的知识整合起来,使之更加的精深、更有意义。

很多人在年轻时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办法好好读书,到了晚年依然选择去学校里进修,以获取更多、更新的知识,助力事业获得成功。

大学教育并非不可或缺

许多人,尤其是没有上过大学的人,过分看重大学教育。认为没有上过大学是人生中无法弥补的缺失,甚至觉得这是自己今后如何自学都不能弥补的。其实,世界上很多享有盛誉的人不仅从来没有读过大学,甚至连中学的文凭都没有。

我认识一个人,连小学都没有读完,但他自己却阅读了很多历史著作和人物传记,后来成了一名让人钦佩不已的历史学家,很多人都误以为他受过多么高等的学校教育。现代社会有更多更加优秀的书籍可以为我们自学所用,只要你是一个有着远大志向的人,你就能拥有更多机会。

本杰明·富兰克林就是一位非常热爱读书的人,他在辍学务工期间,依然坚持在空闲的时间自学。他把家里所有的书都读完了,又拿出自己的零花钱买书。他在印刷厂做学徒时,在书店当学徒的朋友会借给他一些文学、历史和哲学著作。这些书他必须尽快读完归还,因此他通宵达旦地阅读这些书籍。此外,他还从自己吃饭的钱中节省一些钱来买书。他自学了数学和四门外语,并且一直勤奋地学习写作。这个仅仅只有两年小学经历的人最终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圣安德鲁大学等院校授予了硕士和博士学位。

你的家,你的图书馆

爱上阅读让你终生受益

耶鲁大学前任校长海德雷曾经说:“在各个领域工作的人,例如商界、交通界、实业界,都告诉我,他们最需要的人才是善于选择书籍和灵活运用书本知识的年轻人,而这种能力最初是家庭培养的。如果家里有书,孩子们自然就会常常接触到书,也自然就会产生阅读的兴趣,并在潜移默化中增加自己的知识。”

聪明的小孩在学生时代就养成了一种重要的能力,即熟悉各种门类的大量书籍。善于在图书馆中筛选书籍,就像工人懂得如何选择自己的工具一样,这种能力将使其受益一生。

孩子们会不自觉地利用家中储存的辞典、百科全书和其他一些书籍来自己学习。如果家中书籍的种类足够多,孩子们就会乐意待在家里,因为读书让人愉快。

我们在家庭中所养成的习惯、兴趣、志向,是我们生活的基础,并将影响我们的一生。

不能节省的开支——购买书籍

就算在穿着上节省,也不要节省书籍的开支。如果孩子们无法接受高等教育,那么你至少应该给他们购买那些优秀的书籍,让他们有提升自己能力的机会。

爱迪生的母亲是他退学后唯一的老师,由于母亲良好的教育方式,使得他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八岁的时候,他就阅读了莎士比亚、狄更斯的各种著作以及其他各类书籍;九岁时,他就能读懂一些难度很大的书,比如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帕克的《自然与实验哲学》,就是中学生读起来也很费力;十岁时,吉朋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休谟的《英国史》、希尔的《世界史》、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以及托马斯·潘恩的著作都已经被他读完了。

英国的著名作家威廉·萨克雷在读《简·爱》时,感叹道:“我不清楚谁是这部书的作者,如果是一位女士的话,那么她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是超越常人的,她一定阅读过很多经典著作。”实际上,夏洛蒂从小就和她的兄弟姐妹们接受过高水准的文学名著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