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问题上,陈独秀有一段话很值得牢记:“人民程度与政治之进化,乃互为因果,未可徒责一方者也。多数人民程度去共和过远,则共和政体固万无成立之理由。然吾人论政若不以促进共和为鹄的,则上之所教,下之所学,日日背道而驰,将何由而使其民尽成共和之民哉?今日无论何国政治,去完全真正共和尚远。吾闻有已行共和政体,而其民尚未尽成共和之民者,未闻其民皆共和之民,而始行共和政体者。盖共和无止境,非一行共和政体,即共和政治完全告成者。惟其民适于共和者之数加多,则政治上所行共和之量亦自加广耳。以此为的,则日进有功。若虑其民尚未尽成共和之民,遂惮言共和政体,则共和将永无希望。良以非共和政体之下,欲其民尽成共和之民,是南辕北辙,万无达到之理也。一日不达到,即一日共和政体不能实现,足下将谓之何哉?”(陈独秀:《答常乃德》,《新青年》,1917年4月1日,第3卷2号。)
邹容和他的《革命军》
1903年前后,革命思潮开始波浪翻涌。一代知识分子开始通过书报宣传革命理想,并制造革命舆论。作为代表,以最响亮的声音引人注目的是邹容。
邹容(1885-1905),字蔚丹,四川巴县人。1902年赴日本留学,受革命思潮影响,很快成为一个革命者,同时开始了《革命军》的写作。当时,他只有十七岁。因为不满于清政府派往日本的监督,他与张继等人剪掉了这位监督的辫子,后被迫于1903年逃回上海。《革命军》在上海完成,由章太炎作序,于1903年5月在上海出版。
此书曾经风靡一时,章太炎说:“凡摹印二十有余反,远道不能致者,或以白金十两购之,置笼中,杂衣履糍饼以入,清关邮不能禁。”(章太炎:《赠大将军邹军墓表》,《辛亥革命》,第一册,365页,神州国光社,1953。)因此,有人认为此书“适合当时社会需要,几于人手一编,卒赖其言为驱胡建国之本,功不在孙、黄、章诸公下”。(冯自由:《革命军作者邹容》,《革命逸史》,第二集,49页,中华书局,1981。)
正因为这样,辛亥革命之后,这位二十岁就死于狱中的思想者,却被追加了“大将军”头衔。时代已经进入一个新时代,“追封”之类的事也许已经不宜,但由于人们的感情需要寄托,孙中山还是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追赠邹容为“陆军大将军”,在邹容墓前竖起了“大将军”的墓碑。
《革命军》的影响何以如此之大?作者在里面到底说了些什么?正是带着这样的问题,我认真读了《革命军》。由于时间的距离,我无法接受他的某些排满言论,但仍然为他的思想所打动。
在《革命军》中,邹容热烈呼唤革命。他认为:“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革命者,去腐败而存良善者也;革命者,由野蛮而进文明者也;革命者,除奴隶而为主人者也。”这是他对革命的理解。他以进化论理解革命,因而看到无论人类文明还是世间万物,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革命,因而革命是很平常的事。然而,他看到了革命的性质有所不同:
有野蛮之革命,有文明之革命。
野蛮之革命,有破坏,无建设,横暴恣睢,适足以造成恐怖之时代,如庚子之义和团,意大利之加坡拿里,为国民增祸乱。
文明之革命,有破坏,有建设。为建设而破坏,为国民购自由平等独立自主之一切权利;为国民增幸福。
革命者,国民之天职也;其根底源于国民,因于国民,而非一二人所得而私有也。今试问吾侪何为而革命?必有障碍吾国民天赋权利之恶魔焉,吾侪得而扫除之,以复我天赋之权利。是则革命者、除祸害而求幸福者也。为除祸害而求幸福,此吾同胞所当顶礼膜拜者。为除祸害而求幸福,则是为文明之革命,此更吾同胞所当顶礼膜拜者也。
他对英国革命和法国革命无限向往,认为它们是“应乎天而顺乎人之革命,去腐败而存良善之革命,由野蛮而进文明之革命,除奴隶而为主人之革命”。而环顾自己的祖国,“搜索五千余年之历史,指点二千余万万里之地图,间人省己,欲求一革命之事,以比例乎英、法、美者,呜呼!何不一遇也”。他思之又思,想之又想,找到了“历代民贼独夫之流毒”。他说:
自秦始统一宇宙,悍然尊大,鞭笞宇内,私其国,奴其民,为****政体,多援符瑞不经之说,愚弄黔首,矫诬天命,揽国人所有而独有之,以保其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不知明示天下以可欲可羡可歆之极,则天下之思篡取而夺之者愈众。此自秦以来,所以狐鸣篝中,王在掌上,卯金伏诛,魏氏当涂,黠盗好雄。觊觎神器者、史不绝书。于是石勒、成吉思汗等,类以游牧腥之胡儿,亦得乘机窃命,君临我禹域,臣妾我神种。呜呼革命!杀人放火者,出于是也!呜呼革命!自由平等者,亦出于是也!
吾悲夫吾同胞之经此无量野蛮革命,而不一伸头于天下也。吾悲夫吾同胞之成事齐事楚,任人掬抛之无性也。吾幸夫吾同胞之得与今世界列强遇也;吾幸夫吾同胞之得闻文明之政体、文明之革命也;吾幸夫吾同胞之得卢梭《民约论》,孟德斯鸠《万法精理》,弥勒·约翰《自由之理》、《法国革命史》,美国《独立檄文》等书译而读之也。是非吾同胞之大幸也夫!是非吾同胞之大幸也夫!
因此,他又对革命充满希望。“嗟乎!嗟乎!革命!革命!得之则生,不得则死。毋退步,毋中立,毋徘徊,此其时也,此其时也。此吾所以倡言革命,以相与同胞共勉共勖,而实行此革命主义也。苟不欲之,则请待数十年百年后,必有倡平权释黑奴之耶女起,以再倡平权释数重奴隶之支那奴。”
与当时革命派一样,在邹容那里,革命首先是排满。因此,他首先揭露了清朝统治者的腐朽、落后和残暴,对清朝统治进行了全面的抨击。这些抨击常常是在比较之下进行的。比如,“抑吾又闻之,外国之富商大贾,皆为议员,执政权,而中国则贬之曰末务,卑之曰市井,贱之曰市侩,不得与士大夫伍。乃一旦偿兵费,赔教案,甚至供玩好、养国蠹者,皆莫不取之于商人,若者有捐,若者有税,若者加以洋关而又抽以厘金,若者抽以厘金而又加以洋关,震之以报效国家之名,诱之以虚衔封典之荣,公其词则曰派,美其名则曰劝,实则敲吾同胞之肤,吸吾同胞之髓,以供其养家奴之费,修颐和园之用而已”。再比如,“文明国中,有一人横死者,必登新闻数次,甚至数十次不止。司法官审问案件,即得有实凭实据,非犯罪人亲供,不能定罪(于审问时,无用刑审问理)。何也?重生命也。吾见夫否同胞每年中死于贼满人借刀杀人滥酷刑法之下者,不知凡几”。
他论述革命教育,首先强调的是“人人当知平等自由之大义”。出于这种需要,也受当时一些学说的影响,他认为,“有生之初,无人不自由,即无人不平等,初无所谓君也。所谓臣也。若尧、舜,若禹、稷,其能尽义务于同胞,开莫大之利益,以孝敬于同胞,故吾同胞视之为代表,尊之为君,实不过一团体之头领耳。而平等自由也自若。后世之人,不知此意,一任无数之民贼、****、大冠、巨盗,举众人所有而独有之,以为一家一姓之私产,而自尊曰君,曰皇帝,使天下之人无一平等,无一自由”。因此,他要进行革命教育,而教育的目的是:
一曰养成上天下地,惟我独尊,独立不羁之精神。
一曰养成冒险进取,赴汤蹈火,乐死不辟之气慨。
一曰养成相亲相爱,爱群敬己,尽瘁义务之公德。
一曰养成个人自治,团体自治,以进人格之人群。
他所鼓吹的革命不只是排满以洗“汉人之奇耻大辱”,而且已经涉及民族的自省和文化性格的变革。他认为“革命必先去奴隶之根性”。
曰国民,曰奴隶,国民强,奴隶亡。国民独立,奴隶服从。中国黄龙旗之下,有一种若国民,非国民,若奴隶,非奴隶,杂糅不一,以组织成一大种。谓其为国民乎?吾敢谓群四万万人而居者,即具有完全之奴颜妾面。国民乎何有!尊之以国民,其污秽此优美之名词也孰甚!若然,则以奴隶畀之、吾敢拍手叫绝曰:“奴隶者,为中国人不雷同,不普通,独一无二之徽号。”
印度之奴隶于英也,非英人欲奴隶之,印人自乐为奴隶也。安南之奴隶于法也,非法奴隶之,安南人自乐为奴隶也。我中国人之奴隶于满洲、欧美人也,非满洲、欧美欲奴隶之,中国人自乐为奴隶耳。乐为奴隶,则请释奴隶之例。
奴隶者,与国民相对待,而不耻于人类之贱称也。国民者,有自治之才力,有独立之性质,有参政之公权,有自由之幸福,无论所执何业,而皆得为完全无缺之人。曰奴隶也,则既无自治之力,亦无独立之心,举凡饮食、男女、衣服、居处,莫不待命于主人,而天赋之人权,应享之幸福,亦莫不奉之主人之手。我中国人固擅奴隶之所长,父以教子,兄以勉弟,妻以谏夫,日日演其惯为奴隶之手段。呜呼!人何幸而为奴隶哉!亦何不幸而为奴隶哉!
且夫我中国人之乐为奴隶,不自今日始也。或谓秦汉以前有国民,秦汉以后无国民。吾谓宴息于****政体之下者,无所往而非奴隶。数千年来,名公巨卿,老师大儒,所以垂教万世之二大义,曰忠,曰孝,更释之曰:“忠于君,孝于亲。”吾不解忠君之谓何。吾见夫法、美诸国之无君可忠也,而斯民遂不得等伦于人类耶?吾见夫法、美等国之无君可忠,而其国人尽瘁国事之义务,殆一日不可缺焉。夫忠也,孝也。是固人生重大之美德也。以言夫忠于国也则可,以言夫忠于君也则不可。何也?人非父母无以自生,非国无以自存,故对于父母国家,自有应尽之义务焉,而非为一姓一家之家奴走狗者,所得冒其名以相传习也。
中国人无历史,中国之所谓二十四朝之史,实一部大奴隶史也。
揭示国人的奴隶状态,目的是使国人摆脱这种状态。而摆脱这种状态,就需要全面的革命。为此,邹容发出了宣言,这个宣言虽然带有民族主义的狭隘性,却也有现代国家理念的闪光。比如:
一、建立中国政府,为全国办事之总机关。
一、区分省分,于各省中投票公举一总议员,由各省总议员中投票公举一人为暂行大总统,为全国之代表人,又举一人为副总统,各府州县,又举议员若干。
一、全国无论男女,皆为国民。
一、全国男子有军国民之义务。
一、人人有承担国税之义务。
一、全国当致忠于此所新建国家之义务。
一、凡为国人,男女一律平等,无上下贵贱之分。
一、各人不可夺之权利,皆由天授。
一、生命,自由·及一切利益之事,皆属天赋之权利。
一、不得侵人自由,如言论、思想、出版等事。
一、各人权利必要保护。须经人民公许,建设政府,而各假以权,专掌保护人民权利之事。
一、无论何时,政府所为,有干犯人民权利之事,人民即可革命,推倒旧日政府,而求遂其安全康乐之心。迨其既得安全康乐之后,经承公认,整顿权利,更立新政府,亦为人民应有之权利。
他甚至设计了一个新中国,为她规划了新的政体:
一、定名中华共和国。
一、中华共和国,为自由独立之国。
一、自由独立国中,所有宣战、议和、订盟、通商,及独立国一切应为之事,俱有十分权利与各大国平等。
一、立宪法,悉照美国宪法,参照中国性质立定。
一、自治之法律,悉照美国自治法律。
一、凡关全体个人之事,及交涉之事,及设官分职,国家上之事,悉准美国办理。皇天后土,实共鉴之。
无论人们是否同意他的主张,一个十八岁的青年,曾经进行过这样的思考,并以自己的全部生命去为此而奋斗,都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骄傲。如果一个民族多一些这样的青年,当然不会任自己处于被压迫、被剥夺、被奴役的地位。
秋瑾就义前后的几个细节
一她为什么不逃?
1907年7月15日,女革命家秋瑾在绍兴就义,当时和后来的许多人为之惋惜。事实表明,秋瑾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避免被捕。
我们不妨看一看这个事件的时间表:
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匆忙起事。按照他与秋瑾原定的计划,是浙皖两地同时举事,但在起事之前,浙皖两地都已泄密。在安庆的光复会会员叶仰高不幸被捕,严刑之下供出“有个混入安庆官场的浙江人是革命党”。因此,徐锡麟只得仓促起事,借恩铭参加巡警学堂毕业典礼之机,刺杀了恩铭,率众起义。事情虽然匆忙,但起头干得很漂亮:典礼开始,先由官生班向恩铭等人鞠躬行礼,恩铭等人还礼;接着应该是兵生班行礼。这时,徐锡麟突然转身向恩铭举手行礼,呈上学生名册,同时大声报告:“回大帅,今日有革命党起事!”事实上,这是他事先同陈伯平、马宗汉约定的行动信号。恩铭大吃一惊,问道:“徐会办从何得知信息?”说话时,陈伯平已经冲上前来,把一枚炸弹朝恩铭掷去。炸弹落地未炸,恩铭慌忙站起。徐锡麟说:“大帅勿惊!这个革命党,职道终当为大帅拿到!”一边说着,一边俯身从靴筒抽出两把手枪,左右开弓,子弹已飞向恩铭。陈伯平和马宗汉也立即向恩铭开枪。恩铭身中七枪,立时倒地。
但是,当徐锡麟带领几十名学员冲出学堂大门,准备夺取安庆军械所时,却被清军包围。经过四小时的激战,最后不幸失败被俘。
安庆起义失败后,清政府抓住了徐锡麟的弟弟徐伟。他供出了徐锡麟的妻子王氏游学东洋,改名徐振汉,“与秋瑾同主革命”等情况。安徽方面立即把这个情况电告浙江巡抚张曾敭。几乎与此同时,绍兴士绅胡道南等人也向绍兴知府密报:“大通体育会女教员革命党秋瑾及吕凤樵、竺绍康等,谋于六月初十日起事。竺号酌仙,平阳党首领,余党万人,近已往嵊县纠约来郡,请预防。”
7月7日,《上海时报》已经披露徐锡麟案发的消息。秋瑾友人派专人赴绍兴通报安庆失败之事,并劝秋瑾到上海暂避,还为她在法租界联系了隐居之地。这大概是7月9日,最迟不过7月10日(农历六月初一)。秋瑾得知安徽事败,“执报纸坐泣于内室,不食也不语,又不发一令”如果她这时候听从朋友的建议去上海,当然一切悲剧都不会发生。但秋瑾毅然拒绝朋友的安排,她把一些往来函件等托她的学生吴珉带走烧毁,同时给在浔溪女校的学生徐双韵寄去一首诗,诗中已有这样的句子:“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
7月11日(农历六月初二),秋瑾集合大通师范学堂的在校学生议事。有人提出提前起事,先杀贵福,占领绍兴城,再考虑其他。秋瑾不同意,认为必须等到约定的时间(农历六月初十)起事。会后,秋瑾把一些学生派往杭州分头埋伏。
由此可见,她此时之所以不走,主要是为了起义。虽然安徽那边已经失败,但她并没有放弃起义的计划,也就是说,虽然只剩下浙江,也仍然要行动。既然仍要行动,作为领导人,她当然不能躲到上海去。
也就在这一天,浙江巡抚派出300清兵赴绍兴。
7月12日(农历六月初三),秋瑾接到杭州武备学堂送来的密报,再次召集学生开会,会后率领学生藏匿枪支弹药。也是这一天,光复会骨干周亚卫与程毅从杭州来到绍兴。下午,秋瑾派周亚卫去嵊县与竺绍康联系。
7月13日(农历六月初四),上午9时,王金发自嵊县来,与秋瑾商议六月初十举事之约,至午后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