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流》的感受
齐鲁
这个春节,忙得很,可还是想方设法读一点书,正巧手头上就有余一鸣的《入流》,好在没有什么障碍,三几天就读完了,这样篇幅的作品,能够读下去,而且饶有兴味,不能不说这部作品的魅力,它给我们提供了生活的另一个角度。
弟兄两个,两个渔民的孩子,怀揣梦想,到大江大河里去淘金,称曰入流,不入流怎能发财?迥然不同的结局,揭示了现实面前,不同的人对于生活的认知不同,人生的结局也不同。弟弟收获了死亡,哥哥失去了弟弟,这就是作者讲给我们的故事。
人生是什么,不同的人给出的答案可能不同。升官发财这一点对于栓钱和三宝来说,在他们各自走向现实的时候,路基本上就被堵死了,他们没有先天的优势,他们能够仰仗的也就是老辈里给予的那点人脉,能够给别人打下手就不错了,还能指望什么?如果不是罗老大,拴钱很难说会做到固城船队的的老大,正是是基于这一点,拴钱才在某个偶然的机会,顺理成章的成了固城船队的老大。这或许就是巧合与机缘吧!一个偶然的机会,陈拴钱认识了白脸。白脸是长江里的江匪,惯做打家劫舍的行当,没想到长江里的一次偶然的比试,促成了白脸与栓钱的相识。若是换了别人,结局可能就不是这样,可拴钱生性忍让,虽然赢了白脸,却给白脸留足了自尊和面子,这让白脸感到拴钱这个人起码可交,于是两人心中都有了对方。
起初的白脸,虽然在航道上为所欲为,但遇到罗老大这样的强龙,白脸还是始终让着三分。这也让白脸始终感到深深的不安,必欲除之而后快,可白脸始终找不到这样的机会。一次牌桌押注,白脸终于发现了问题,也许这是白脸给罗老大故意留出的漏洞,不管不怎么说,罗老大藏起了牌,也就给了白脸将他一脚踢下台去的机会。
收拾了罗老大,白脸就开始扶正拴钱,这也是白脸在长江里扶持自己的势力,也许拴钱不是这样认为,可白脸却在践行着“彼可取而代之”的诺言,拴钱当了固城船队的老大,拴钱起码不会刻意与自己过不去。
故事在潜移默化的推进着,当了古城船队老大的拴钱,本来可以平平静静的跑他的水运,没想到这时他的弟弟三宝杀了出来。三宝比拴钱要小,拴钱跟随罗老大的时候,三宝根本就不知道水道上的险恶,但三宝想改变现状,这一点上兄弟二人不谋而合,可三宝却反其道而行之。我们不妨放看看兄弟二人是怎样购置自己的“大船”的。拴钱购船的时候,采取的是贷款买摩托车再送礼再贷款,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模式,这种模式的风险在于能否迅速的将自己的船迅速的投入运营,因为你要还款,不然债主找上门来,你的日子就难过了。好在拴钱是一个比较有责任心的人,拴钱在还款这一点并没有受到多大的为难;三宝就不同了,他的船同样也得借钱,可钱从哪里来,他要借高利贷,可他的老婆小小不同意,在一个场合,小小就将沈宏伟的军,谁知这沈宏伟,正中下怀,爽快地答应为三宝办事,可三宝并不领情,当拴钱点明沈宏伟帮忙借款的目的是冲着小小时,三宝马上就说,“这个破货,只要她能给我戴一顶能够绿帽子,就一定能给老子戴一百顶绿帽子。”
也许是这种潜意识,改变了三宝的人生轨迹,可是谁给三宝戴了这顶绿帽子呢?拴钱的心里比谁都清楚。当年她死死缠着陶师傅给他造船时,种下的这段孽缘,他的心里肯定会很不好受。他答应给三宝留出三十万来,名义上是支持他的弟弟,实际上也是在为过去的一切赎罪。当然,拴钱当年的所作所为是被动的、无知的,可谁又能否认三宝与小小的不和谐不是拴钱的过错造成的呢?当然,风风火火的小小肯定是一个敢作敢当的女子,可如果没有当年的那一幕,三宝起码也会把她当回事儿。
问题恰恰就在这儿。三宝之所以破罐子破摔,正是小小太没有自尊所造成的,当他感到自己的女人与别的男人有了一腿后,以后的事就由不得他了,所以他才借重女人的色相去办理借贷,正好,镇财政所的所长沈宏伟首当其冲,挪用公款,谋取利益,现实中这类的事情还少吗?
同样是跑船运,在长江里混,拴钱要谨慎得多,他不光大事上谨慎,小事上同样谨慎。认同白脸,从白脸哪里做业务,这在拴钱一切都顺理成章,就是走水,拴钱也是事无巨细,这与我们大多数人是一样的。而三宝就不同,为了省下五千块钱,他要撺掇拴钱摆脱白脸,也许你感到三宝这点上很英雄气,其实三宝这是莽撞,试想,三宝就是去做了,他能做的成吗,现实中的白脸是不是太多了?从这一点上,我们看到,三宝在很多事上不知进退,这或许就是三宝悲剧的真正来源。他造一条船,用他哥哥的办法就是实实在在,稳稳当当的造起来去跑,材料用最好的,技工用最好的,与世无争,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而三宝呢,偷工减料不说,而且还貌似看得长远,为大船投了保险,想的是不错,一旦船只出了问题,保险公司会赔付的,可是人死了呢?谁赔付呢,即使能陪付也已经晚了,人死不能复生,没有了生命的金钱还有意义吗?因此说,人活着需要金钱,可人却并不是为了金钱而活。
现实中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作者在故事里并没有给我们某种暗示。他只是通过普普通通的故事警示未来。告诫人们金钱虽然是重要的,可比钱更重要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毕竟我们处在一个天下大同的世界,交往是必不可少的,无论你是什么人,也无论你是干什么的,做了多大的官,也无论你做出了多大的成就,当你钻在钱眼里出不来的时候,你就要小心了,你所做的一切肯定没有任何的意义。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起另一个人,小说虽然给了他很少的篇幅,但那个小白脸,却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也许他的父亲家产万贯,可他还是选择了到不知名的小山村去做老师,他可能无法改变他的父亲,可当他知道他父亲的钱来的不干净时毅然决然的不告而别,我们不妨想想现实生活中那些耸人听闻的案件,一个动辄就上亿的大案,他是怎样累积成这样的金钱大山,还不是我们我们太仁慈了,或者说是我们缺少监管,这样的生活有意义吗,当你把生活当作符号来挥霍的时候,你已经不知道生活是什么滋味了!小白脸为什么要回避他的父亲,当邪恶威胁到正义时,回避的目的或许是为了让正义东山再起。
在你的爱好和兴趣上,镌刻着你人生的密码!谁的话,忘记了,是的,人们往往说做事都有因果报应,从这个故事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各有各的活法,同理,读小说也各有各的读法,这一点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需苟同,更无需自卑。不入流怎么去讲规矩,入了流循规蹈矩也不行,只有在现实的大河中,乘风破浪,勇立船头,才会在人生的商海里,获取成功的喜悦,这才算真正的入流,说到底还是传统中出新的问题,而不是扬弃传统,没有节制的为所欲为,记得好多年前刘醒龙的《凤凰琴》中有个情节很是感人,说是教师们为了提高入学率,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来争取更多的学生上学,在嘻嘻哈哈中造假的故事,那个情节多少年过去了,却始终在我的脑海中出现,这不是给现实的耳光吗,他们为什么这么做,深层次的根源是什么,当然他们不乐意去做,可是你不做就没有更多的资金,没有资金你就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失学,最后万般无奈中去违心的做这件事,而且还笑着去做,这是多么无情的讽刺啊!反观这部作品,小说的主人公生存的环境比起那些大山里的老师们来,环境更加的险恶,可以说时刻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三宝也不乐意这样,可现实又不允许他有别的选择,险恶的环境逼使他挺而走险,他想入流,可白脸挡在他的前面,对自己他没有多少的自由,他只能活在白脸的阴影里,他的性格的形成与长江里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这或许就是反讽的力量,还有那个白脸的儿子,我们说他是入流呢还是不入流呢,入流吧就得听从江匪(他的父亲)的摆布,不入流你就得甘心去接受现实的残酷,隐姓埋名,他的父亲什么时间才能金盆洗手啊,这可不是一个好回答的问题,一切都是未知数,理想与现实翻了个个,正义被邪恶所控制,你怎么办?杀掉白脸,这样做你会犯法,法院会说就是他该杀也得有法院来判决,反正你杀他不行,法院什么时间判决呢?不知道,但你得活人,在法院没有判决前,你的面对现实,总之,入流与不入流都得接受现实的残酷,你说这个社会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粗浅之言,发自肺腑,尽管粗疏,但也诚为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