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就见他用左手紧紧纂住一幅棕栗色紫杉木铁胎弓背,右手狠狠握住牛皮筋弓弦的底托,双膀一叫力,“喀崩崩,喀崩崩。”就把那面硬弓拉了个“怀抱满月庆中秋。”。然后,他又将弓弦的右把绷至耳朵根后方,两腿一拧劲儿,顺势往下一塌腰,“啪。”便使了个“犀牛望子乃成龙。”。嗬!好漂亮的活呀!
在清代,朝廷武举考试分得很细,弓分头号二号三号,即八力(一力是十斤)、十力、十二力弓,超过十二个力的弓为出号弓,要求弓必三次开满。
皇甫劲松自进场以来,一直就在那头排地上半蹲半坐的看别人使活(即表演节目),他觉得,他每看一次这样的表演,都是一次绝好的学习机会,所以,他同别人不一样,他是边看边琢磨。突然他觉得有人在拍他的肩膀说:“小松,来!起来!走!干活去!找你们半天了,可到好,你们俩跑这儿猫着(即藏匿)来了!快!”
皇甫劲松扭头一看,原来是他的师父文俊峰在找他们(与牛顺奎)二人,连忙拍了拍屁股起身问道:“师父,什么事?”
“快走!你师伯拉着家活在那边河堤等你帮忙哪!你俩赶快过去,帮着他们把傢活扛到场子里来!快点儿啊!”
“好勒!您甭管了,全交给我们俩人了,看好吧您哪!”
牛大哈打着哈哈应道。
皇甫劲松跟着牛顺奎跑到河堤坡上抬眼一看,见师伯谢宝春与师叔辛再民正带着徒弟们从两辆三轮车上往下卸家伙。他俩急忙上前与师叔伯打招乎后,立即就挽起袖口同大家一起干了起来。这次谢宝春共拉来七口百斤以上的石墩和大铁刀,还有一盘三百斤重的大号石磨,几个大小伙子连抬带扛的,就将这些重傢活都劈里啪拉的弄到演艺场子的外面。
牛大哈,面对那围绕演艺场一周遭风吹不透,水泼不进的厚厚的人墙犯了难:怎么才能将这些重家活,都弄到演艺场子的里头去呢?忽然,他灵机一动,灵机二动,灵机三动,哈!他那好久都没有露头的坏水儿,“嘟嘟嘟!”的突然冒了上来。于是,他两手一叉腰,张着非血盆大口,深深的吸了一口不是多么新鲜的所谓空气,把腮帮子憋得鼓鼓的,然后,他冲着观众围成的人墙身后“嗷。”的就是一嗓子,他这一吼不要紧,还真灵,使那些惊诧的人群猛的一下子回转头来,立马就发现了在他们的屁股后面,又来了这么多的大石头和大铁刀,这一突然变故“轰。”地一下,使这些人的好奇心瞬间得到了放大,“哗。”的一下,人们自动的往两旁这么一闪,就给那原本围得象铁桶一般的人墙,开出了一道约一米多宽的大口子。皇甫劲松马上抄起一柄捏铁打造的青龙偃月刀扛在肩上,象小说里所描写的那些前路先锋官一样,通过突破口闯入重围。紧跟着,就见李万林、张希富、李化顺等师兄弟也扛着刀,拎着石锁冲入场中。
当他把手中的大铁刀放到场子边上的时候,场内的精彩演出,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刚才那位英俊的青衣武生,现在正站在场子的正中央,两手两膀全身上下,连嘴叼手撑带脚蹬,共支起了整整五张硬弓,如果要按每张弓120斤计算的话,那五张弓加起来就是600斤,合300公斤。这300公斤份量,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讲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无疑,谁要是能当着千百人的面将这五张硬弓拉开的话,那就要被老百姓公认为超人或大力士。
皇甫劲松这时想起了自己小时候,曾亲眼见过江湖艺人孙玉清打弹弓,卖大力丸时的情形。可他那个弹弓太轻了,只是专以近打细瞄为精彩的。俗话说,“唱戏的好嗓子,拉弓的好膀子。”,一位练武之士,如果两膀没有几百斤的力气,是很难拉动这十几石重的硬弓的。师父曾说,“以力降十会,力巧破千斤。”
这时,刚才那位英俊的青衣武生,现在正站在场子的正中央,两手两膀全身上下,连嘴叼手撑带脚蹬,共支起了整整五张硬弓,就听那站在场子两边儿负责递活(即为主角打下手的副手演员)的两名武生,齐声大喊一声“开。”!就见站在他俩当中的那位英俊武生,伴随着他俩这一声“开。”字,全身一叫力,前胸和两只膀臂立即鼓胀起来,健壮的肌肉如鹅卵石般,疙里疙瘩,层峦叠嶂。再看那五张大弓被拉得“吱吱吖吖。”由凹变扁,由扁变圆,由圆,突然,耳轮中就听“咔巴。”一声响亮,他右脚下蹬着的那张头号大弓,硬是活生生的从中间被蹬断为两截!
“好家伙!太厉害了!”
一部分观众被惊得舌头从嘴里伸出来老长,就是有点儿回不去了。这时,刘蜀豹走上前来,袖面浅挽着,从腰到脚上上下下收拾得干净利落,就见他眼眉往上一挑,将两手抱拳端在胸前,稳稳当当地向周围观众行了个罗圈礼,然而向大伙高声讲道:“哎!诸位乡亲们哪!一处不到一处迷,因为我从小就长在这儿,所以我并非人地两生,只因我三年前节粮度荒时节一家老小六口吃不饱肚子,便响应号召去了青海省支援‘小三线’。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三年过去了,我在青海的那个单位黄了,老父母也因病故去,仅有的一星半点儿家当早就吃光卖尽,万般无奈,我刘蜀豹只得带着老婆孩子,不顾万水千山就又跑回咱武萍镇来了。唉!还是家乡好哇!由于,一家人囊中羞涩,我自小又除练武之外并没什么别的本事,这才把师父教的武术撂在地上,打算打几趟拳,踢几脚腿,练练手中的刀枪,求众位赏个一元两块,凑个店饭钱。没想到,山不转水转,地不亲人亲,我刘蜀豹一回到武萍镇就惊动了十里八街的老少爷们儿,都听说我在此撂地儿卖艺换饭吃,生怕我累着,都来给我帮忙。开头,我闺女先为大家练了手绳技,算开场。方才,诸位都看到了,这后生一伸手就拉断了五张硬弓,那才是真功夫,两膀如果没有五六百斤的力气,甭想拉动它分毫。那位问了,那为小侠是谁?啊!对不起,我还真不认识!我只认识他爹。他爹现就在当中间坐着,老武萍镇的人都不陌生,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号称武萍三绝技的金鼎大侠孙祖音。凭这一点,诸位您就得赏脸。有钱的,您捧个钱场。一毛两毛您往里扔,三块五块也往里扔,手榴弹您别扔!没钱的,您也不用怕,您就算给我捧个人场。该蹲着的您还蹲着,现立着的您还立着,您就为我刘蜀豹,给我站脚助威。这里我给您行礼了!谢谢!谢谢!”
刘蜀豹这一番话说得慷慨激昂,话音刚落,从人丛中飞出一阵钱雨,“哗哗!”一分,二分,五分,一角,两角,五角,一元,两元,五元的票子和钢蹦洒得满地都是。
这时,从后面走出两个人来,手里拿着个小钱簸箩。皇甫劲松一看,原来是刘婶儿与小师妹刘彩红下场撿钱。皇甫劲松用手一招呼,他身旁蹲着的一群小师弟“哗拉。”站起来一大片,“嗽嗽嗽嗽!”立马散到四下里,撅着屁股帮着撿钱。真是人多好干活,只用了不大的功夫,孩子们就将地上的钱撿了个干干净净,那小簸箩里头的钱也就装满了。
刘蜀豹看着高兴,就又再三地向周围观众作着罗圈揖道谢。他道:“谢了!谢谢了!今天,我刘蜀豹不才,要与在其位的父老乡亲们说句心里话。您别看我刘蜀豹粗鲁人一个,在武萍镇不算什么,可您今天算来着了,您今天来,是正赶上咱武萍镇百年不遇的‘英雄盛会’。那位说了,三国周瑜为打赤壁之战闹了个英雄会,你这儿还能有什么英雄会?不信您来看,坐在正当中的那位长者,他不是别人,他就是名冠‘华中三杰’之首,江湖人称文武举人的武林泰斗戴老生,美号戴紫姜。”
随着刘蜀豹的话音,演艺场中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戴紫姜听后,稳稳地从椅子上站起,然后两手抱拳朝四下观众哈了哈腰,算是回谢了圣人之礼。待戴紫姜坐下后,刘蜀豹又接着从“铁臂昆仑。”于锦城那儿开始,往下一个一个的都向观众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
皇甫劲松知道,这些礼数上的套路,都是江湖上多年所必须遵从的基本习俗。因为,在中华武林中,自古以来一直都流传着一种,扶危济困,行侠仗义的美德。所谓交朋好友淡淡如水,患难之中方见真情,这其中主要的是说朋友之间须讲究个“义。”字。今天,刘蜀豹在生计上因不幸遇到了过不去的门坎儿,万不得已才把武术撂在地上换俩钱花,诸多朋友都很通情达理,不但不挑礼,而且还主动地来帮忙。这就应了那句老话,大伙出力帮一个人,那就比较容易得多。但这只不过是“义气。”二字里头的仅仅一个方面。反过来讲,武萍镇虽然不算太大,但十里八街有名的人物,象文武举人戴紫姜等人,在当代武林当中有那么一号。这些人,看在那一笔写不出两个“武。”字的面子上,靠着他们在武林界内的影响力,呼啦啦领来了一大帮人马,其中,既有弓刀石,又有刀枪架,老的七八十岁,小的只有五六岁,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人们看得起这刘蜀豹。俗话说的好,人要敬你一尺,你须敬人一丈;受人滴水之恩,甘当涌泉相报。只有这么一来一去,才把这“义气。”二字给消解透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