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小乘佛教
2528300000017

第17章 部派佛教的主要思想及其差异(11)

一、有部系的解脱说

部派学者对涅槃的争论,不是争论有无涅槃,因为涅槃是圣智所直觉的境界,为声闻佛法行者所共认的。而部派所以有不同的说法,是论涅槃有无其实在的别体。有部系的学者,是主涅槃实有的。印顺大师在《性空学探源》中说:“只是这种有,不是平常见闻觉知到而可说的(后代发展为真常妙有),只能方便的用‘常’、‘善’、‘寂’等来形容它。不像有为世象之由关系性,它是超越时间性的,证不证悟它都是本来如此的,所以叫做常。世间虽有善恶无记三性,但都是有漏杂染的,在胜义的立场上都不是善,而唯胜义的涅槃才是纯善的,它与相对可记性的世间善有绝大的不同,所以叫善。寂,是不****;世间一切****起灭相,到此皆风平浪静,在生灭的否定意义上,名之曰寂……涅槃体性的择灭无为,有部认为实有,是说涅槃离系,有漏法不生,不单是消极的不生,是另外有择灭无为的实法,有力能使有漏法灭而不生。”对这明白有所交代的,如《俱舍论》卷六说:“此法自性实有离言,唯诸圣者各别内证,但可方便总相说言:是常是善,别有实物名择灭,亦名离系。”所以坚决主涅槃实有。

有部虽主涅槃有实自体,但经部却说一切无为皆非实有,涅槃既属无为,当亦是属非实有的,如因色受等的别有实物,在涅槃界中,根本是无所有的。有部不同意这一说法,若涅槃真的都无有体的话,佛陀为什么在经中说一切有为无为法中,此涅槃为最第一?要知任何一法必有其体才可安立其名,假定无体怎么可以立法名?怎么可以说无为中最为殊胜?在这现实世间明白的见到诸法自相,展转互相望方可说有胜劣,从来没有说见于兔角空花中,彼此展转相相望安立胜劣,因为兔角空花根本是没有的,怎么可以安立它的胜劣差别?如果像这样的分析起来,有部认为别有涅槃,一般说为法之所以为法,由于它的能持自相,涅槃能够保持它的自相,当亦可以说名为法,而且这法在余法中,其体是最极殊胜的,所以涅槃有体实是应无可疑的。同时佛陀在经中曾经这样的说:“苾刍当知,定有无生,此若无者,生死众苦,应无尽期,由有无生,乃至广说。”经中说的无生,就是指的涅槃,而这涅槃是决定有的,由于定有这个涅槃,佛法行者契入涅槃,生死众苦就可永息,假定没有实在涅槃,那就永远漂流于三有的生死海中,那就没有办法突破生死众苦的包围,如是还要修学佛法做什么?

涅槃是离染污烦恼而证得的,于诸法中最为殊胜,没有哪法可以与之相比的,所以应如色受等法的实有,其义决定得以成立。假定如经部学者所说涅槃体非有,怎么会令所度化的众生对于生死起厌离,对于涅槃生起欣求?要知非有中没有胜劣可以相比的,还有什么欣厌可得?涅槃为圣者之所证得的,如果有人起颠倒见拨无涅槃,佛法将之斥为邪见妄说,假定真如有些人所说涅槃是非有的话,那拨无涅槃者说无涅槃,不但不可说为错误的倒解,应该认为这是正见才对,怎么可以斥为邪见妄说?所以说涅槃无的这句话是不能成立的。行者缘于灭谛境的时候,生起灭静妙等见,依佛法向来所说,这是属于正见,如果涅槃是无,行者起静等见,不是如实的了解灭谛,岂不成为倒见?因不是非有中有静不静,如无有体的石头儿女,既不可以说它勇敢,亦不可以说它怯弱。现实世间所见到的,病没有了别有调适,诸烦恼无别有安乐,如是亦应有为差别,于非有位中别有无为。又若涅槃真的没有实体,怎么可以说是圣谛所摄?因为无体的东西,说它是妄固然不可以,说它是谛亦是要之不得,无体怎可名谛名妄?是以不能不承认涅槃实有其体的。

涅槃虽然不如色受等有体可得,亦复不如眼耳等有用可得,但它不同的体用是我们不可知的。色等或眼等的体用,依自相续的身心而有,是极粗显而易于了知的,所以很容易了知其什么是体,什么是用。可是涅槃的体用不是依于相续的身心有,是极幽隐而难以了知的,必须要具精勤胜观行者,修成慧正现在前的时候,方能证得涅槃的真实体用。由于这是自己所亲切体验到的,所以到了出观以后,很自然的知道涅槃的灭静妙离。同时应知相即是体,涅槃既有灭静妙离的四相,其体当然成立,如说涅槃真实无体,怎会有灭等四相?承认有灭静妙离四相,就不能不承认涅槃有体,这是最浅显的道理。如青黄赤白等的颜色,为诸盲者之所不见,可是不能因盲者不见,就说明眼人亦不见色。进一步说,只要承认涅槃可名为有,就得承认涅槃自体不是没有,因为离有实物,所谓有之为有是不能成立的,这么一来,涅槃有其真实自体,不容人有所怀疑的了。

有部虽由依身的有无而分出两种涅槃,而且说涅槃是有其真实自体的。犊子部则说学、无学,非学非无学三种涅槃。他们将有学所得离系及异生所得的离系(非学非无学的有漏法),亦说为涅槃,这无异是将涅槃的内容加以扩大,与有部所说的涅槃自有出入。《婆沙论》卷三十三说:“有作是说:涅槃有学、有无学、有非学非无学,如犊子部。彼作是说:涅槃自性有三种相:一学、二无学、三非学非无学。”如有学圣者断其所断的烦恼,获得涅槃的触证,是为有学涅槃。若无学圣者将所当断的烦恼断尽,获得涅槃的触证,是为无学涅槃。设诸异生有漏得诸结断而离系,得获涅槃的触证,是为非学非无学涅槃。分别论者说:“涅槃有三种:谓学者常是学,无学者常是无学,非学非无学者常是非学非无学。”此说与犊子部说极为相近。有部对这说法,当然不同意,因为相即是体,不论怎么说,一法绝对不可说有三种体的,怎么可说涅槃三种便有三相?所以有部认为只应说为非学非无学,不可说为学及无学。《婆沙论》卷三十三叙有部说:“谓于此论无倒义中,但应说言涅槃唯是非学非无学,性相常住变易故。”不过在思想发展的过程中,涅槃的内容扩大,亦不无理由。

二、上座系的解脱说

上座系的解脱说与大众分别说系的解脱法相近,稍有一些出入。印顺大师说:“大众分别说系侧重在理性空义,譬喻者却在常识法相的不生上面说明涅槃非有。重事相而忽略理性,虽主张无体,反而接近了萨婆多部。”虽然这样说,但因譬喻者认为择灭非实有,不能不说他与有部不同调。

上座部学者所说的涅槃,是约未来世的烦恼及生死大苦毕竟不生而安立的。《顺正理论》卷十七说:“汝宗(上座譬喻师)唯说烦恼所依相续转变,名为烦恼;及说烦恼毕竟不生,名为涅槃。”又说:“以修道力,能灭未生未来随眠及生种子,由种灭故,令未来世惑苦不生,名为涅槃。”又说:“由得对治,证得当起烦恼后有毕竟相违所依身故,名得涅槃。”这都明显的指出涅槃并没有另外一个什么自体,而是烦恼及苦不生的当下,就是圣者所要证得的涅槃,如认为有个实体涅槃为圣者所证,那是错误而不合理的。

关于这一点,印顺大师解释说:“烦恼决定不生曰涅槃,所说的烦恼,不像有部的三世实有,是在有情六处中的烦恼功能,现在智慧现前,使烦恼功能不再潜动,决定不再生起烦恼,身心得到清净,叫做得涅槃。所以,譬喻者说的涅槃,专在烦恼的不生上安立,不是另有实体可得。后来大乘常用破瓶的譬喻说明这思想:如说瓶破,是在完正瓶上的否定上说,不是另有一种叫‘破’的实在东西。所主经部说的择灭非实有,纯从消极面在事相上的否定,几乎没有接触到理性。他们思想与大乘空宗的距离,就在这一点。”

但佛法的四圣谛,明显的说有一个灭谛,而谛的通常解释,是真实不虚的意思,是则有灭,不但是无可否认的事实,而且佛陀亦常说:“此是灭,汝应证。”涅槃如真体性非有,岂不与这些所说相违?而且有部说涅槃有体又如何通?《顺正理论》卷十七说:“我(譬喻者)亦不说全无涅槃,但应如我所说而有,如说此声有先非有,有后非有;不可非有说为有故,有义得成。说有无为,应知亦尔。有虽非而可称叹,故诸灾横毕竟非有名的涅槃。此于一切有非有中,最为殊胜,为令众生深生欣乐,故应称叹。”这可说是佛陀显示最高境界的方便。

众生的生死是现实的存在,谁都无法否定的,但生死大苦寂灭后所体认到的涅槃,如亦认为有它的实体,那就没有真正的证觉到涅槃,因为涅槃是空寂的,有什么涅槃体可说?故印顺大师又说:“涅槃是依现实生死之否定而建立的;从生死事实之有,到涅槃之灭,经过的这回事不能说没有。等到生死不起,一切归无,当然不会再有涅槃的实体。总之,涅槃本是在否定烦恼生死之实事上建立的,它是湛然常寂的理性,在自己内心澄寂的直觉上所体认到的境地。”像这样所说的涅槃,虽还没有完全接近于寂灭空义,但说到涅槃无有实体,的确难得。

经部譬喻师说涅槃体非有,举经中佛陀说的譬喻:如灯熄灭,只不过是灯焰的落谢,并不是另外还有一个实物在。如是,佛说心得解脱,不过唯是诸蕴灭,除了诸蕴永灭,更无实体所有。所以经中说苦灭的这句话,有两种不同的意义:一是说离苦以外更无别的实体可得;一是说离苦以外另有一个实在自体。同样是说苦灭,为何有此二义?《顺正理论》卷十七说:“佛观所化意乐不同,如说如是二种灭义。谓或有处说无别体,如向所引二种《契经》;或复有处说有别体,如《契经》说定有无生。”这么看来,涅槃体性的有或无,都是佛陀的说法方便,而实无有涅槃体性。

《顺正理论》卷十七复举“有余师说:无实涅槃,非因果故,如兔角等。诸实有者因果为证,涅槃既非因果性摄,故定无有能证有因,是故涅槃定非实有。”从现实世间看,不论哪样实有的事物,都可以找出它的因果关系,所以万事万物都有它的因果性。但龟毛兔角等,因为是虚无的,当然说不出它的因果性。否定现实生死而建立的涅槃没有它的实体可得,自亦无法说出它的因果,所以涅槃不是实有。设或说到涅槃是有,亦不过是属假有,不能当作实有自体看,如见到说涅槃有,就以为是实有,那就是不了解涅槃的特大错误。

上座譬喻师又这样说:佛陀曾经说过,一切皆永弃舍,寂静美妙,乃至涅槃。如是言说,极为甚深难见,若因难见难了,而就以为涅槃实有,岂又契合佛陀之意?所以应认涅槃是非实有,不可执为有涅槃体。诸如此类的说法,上座譬喻者很多。从大众部分出的一说部,不但认为涅槃是假名的,就是生死亦是假名无实的,此很符合经中说的“生死如幻如化,涅槃亦复如幻如化”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