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2527500000073

第73章 馆娃宫赋并序(2)

[39]好大:好大喜功。《管子·侈靡》:“贱寡而好大,此所以危。”欲速:性急求快。《论语·子路》:“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40]厌常弃旧:喜新厌旧。《吴越春秋》:“(夫差)一日之行,所欲必成,好玩必从。珍异是聚,观乐是务。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

[41]狃(niǔ):狃习,习惯,此谓长期陶醉。会稽之得意:指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吴军攻破越都会稽,围勾践于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市),勾践求和,夫差以勾践入质吴国许之,遂囚勾践。

[42]周鼎:相传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夏、商、周三代奉为象征王权的传国之宝。《左传·宣公三年》载有“楚庄王问周鼎大小轻重”一事,“问鼎”遂为觊觎王权的专称。唾手:唾手可得。句谓吴王夫差自认为取代周天子称霸诸侯轻而易举。

[43]闯齐楚以朵颐(yí):强攻齐、楚等大国而志满意得。朵颐,大快朵颐,鼓腮嚼食貌。据《国语·吴语》载,夫差不听伍子胥劝谏举兵攻齐,暂胜后又起兵北征与晋国争夺盟主,越王勾践乘机袭入吴都焚姑苏。

[44]睨陈蔡而骧首:轻视陈、蔡等小国而傲气十足。睨(nì),睥睨,斜视,形容傲慢的样子。骧(xiāng)首,抬头,比喻意气轩昂。

[45]东略西否:向东攻城略地却失去西边的国土。

[46]阻关河以顿兵:凭借山河之险屯兵黩武。《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晋阻山河,齐负东海,楚介江淮。”王念孙《读书杂志·史记》:“介,恃也。阻、负、介三字同义。”顿兵,驻扎军队。

[47]撤墙屋而致寇:谓强逼百姓从事征战,毁坏内政招敌入境。《诗经·小雅·十月之交》:“彻我墙屋,田卒污莱。”

[48]亟:急迫,匆忙。四封:四面边境。

[49]蔑:无,没有。

[50]螳(táng)螂(láng)慕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典出《庄子·山木》,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

[51]蕞(zuì)尔之旅:小国弱旅。《广韵》:“蕞,小貌。”

[52]衡行:即横行。《孟子·梁惠王》:“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谓不循正道而行,逞匹夫之勇。

[53]攻靡坚郛(fú):攻无不克,无坚不摧。靡,无。郛,城外大郭,即外城。

[54]战无距行(xíng):战无不胜,无敌能挡。距行,堵截其向前行进。

[55]事便时利:事顺时利。此谓得益于偶然的机遇。便,顺利无阻碍。

[56]如径无人之乡:如入无人之境。径,行走。

[57]大道:最高治世原则与方略。

[58]宜其:无怪,当然。逸乐志荒:谓放纵欲望,荒废了当年兴国雪耻的志向。

次有台池[1],宿有嫔嫱[2]。左携修明[3],右抚夷光。粲二八以前列[4],咸绝世而浩倡[5]。嗟浣纱之彼姝[6],乃独系于兴亡[7]。荡龙舟之水嬉,撷香径之春芳[8]。载夕阳以俱还[9],秉游烛于夜长[10]。滟金钟之千石[11],仿酒池于旧商[12]。歌吴歈而楚舞[13],荐万寿于君王[14]。怅星河之易翻[15],嘉来日之未央[16]。铮铜壶之鸣悲[17],烂急烽之森芒[18]。惨梧宫之生愁[19],践桐梦之不祥[20]。欻高陵于深谷[21],委盛丽于苍茫[22]。所谓玉槛铜沟[23],朱帘椒房[24]。理镜之轩[25],响屧之廊[26]。杳烟芜与露蔓[27],纷日暮之牛羊[28]。况捧心之百媚[29],濯粉之馀妆者哉[30]!

今则云雨之巅[31],仙圣是宅[32]。砚沼莼浮[33],琴台松崛[34]。封古藓于井甃[35],宿暗芳于洞穴[36]。木鲸吼以清厉[37],金磬隐其萧瑟[38]。彼方外之徒[39],龟藏而蠖屈者[40],又安知往古与来今!方枯禅而缚律[41],翩鸿影之拂坐,见前山之衔日[42]。

(《石湖居士诗集》卷三四,《四部丛刊》本)[1]次:停留。台池:台阁池苑。

[2]嫔(pín)嫱(qiáng):宫中女官,天子诸侯的姬妾,按等级分为妃、嫱、嫔、御。《左传·哀公元年》:“今闻夫差,次有台榭陂池焉,宿有妃嫱嫔御焉。”

[3]修明:即西施。晋王嘉《拾遗记·周灵王》:“越又有美女二人,一名夷光,二名修明,以供于吴,吴处于椒华之房。”齐治平注:“即西施、郑旦之别名。”

[4]粲(càn):美女众多,光彩照人。《史记·周本纪》:“兽三为群,人三为众,女三为粲。”二八:妙龄少女。前列:陈列于前。

[5]咸:全部。绝世:冠绝当世。浩倡:即浩唱,放声歌唱,此谓轻歌曼舞。屈原《九歌·东皇太一》:“疏缓节兮按歌,陈竽瑟兮浩倡。”

[6]浣纱之彼姝(shū):指西施。西施曾在故乡浙江诸暨市苎萝山溪中浣纱。

[7]乃:居然,竟然。

[8]撷(xié):采摘。香径:《苏州府志》:“采香径在香山之旁,小溪也。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水采香。今自灵岩山望之,一水直如箭矣,故俗名箭径。”

[9]载夕阳以俱还:谓夕阳西下才返回。

[10]秉游烛于夜长:谓彻夜宴饮及时享乐。《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11]滟:水盈溢貌,此指酒满而溢。金钟:华美的酒杯。石(dàn):古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12]仿酒池于旧商:仿照商朝纣王建造酒池肉林。《史记·殷本纪》:“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13]吴歈(yú):吴歌。《楚辞·招魂》:“吴歈蔡讴,奏大吕些。”王逸注:“歈、讴,皆歌也。”

[14]荐:进献佳肴以祝贺。

[15]星河易翻:斗转星移,良夜易逝。翻,变换位置。

[16]嘉:欣喜。来日未央:来日方长,时犹未尽。《离骚》:“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

[17]铮铜壶之鸣悲:谓变乱在一夜之间突然发生。铮,象声词。铜壶,滴漏计时器。

[18]烂急烽之森芒:谓报警告急的烽火四处燃起。烂,明亮。森芒,森然耀眼。

[19]梧宫生愁:《吴郡志》:“梧桐园,在吴宫,本吴王夫差园也,一名琴川。语云:梧宫秋,吴王愁。”

[20]践:应验。桐梦不祥:夫差攻齐,昼梦“前园横生梧桐”等异象,公孙胜占为国破身死之兆,劝其按兵修德以消灾免祸。夫差不听谏阻,致使越王勾践乘虚攻破吴都。夫差被围后自杀,梦中征兆应验。(见《越绝书·吴王占梦》)[21]欻(xū)高陵于深谷:突然间由高山坠入深谷。欻,忽然。

[22]委:委弃。

[23]玉槛铜沟:任昉《述异记》卷上:“吴王于宫中作海灵馆、馆娃阁,铜钩玉槛,宫之楹槛,皆珠玉饰之。”

[24]椒房:椒房殿,后妃的宫室。以椒泥涂壁,故称。

[25]理镜轩:灵岩山有梳妆台,相传为西施梳妆之所。

[26]响屧(xiè)廊:《吴郡志·古迹》:“响屐廊在灵岩山寺,相传吴王令西施辈步屐,廊虚而响,故名。”屧,木屐。王禹偁《游灵岩山·响屐廊》:“廊坏空留响屐名,为因西施绕廊行。可怜伍相终尸谏,谁记当时曳屐声?”

[27]杳烟芜与露蔓:谓胜迹淹没在杂草藤蔓丛中。杳,深远渺茫貌。

[28]纷日暮之牛羊:谓馆娃宫成为牛羊归栏之地。纷,众多杂乱貌。《诗·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牛羊下来。”

[29]捧心之百媚:指西施。典出《庄子·天运》,相传西施有心痛病,常以手捧心而皱眉,其姿态更觉妩媚。

[30]濯粉之馀妆者:指浓妆艳抹的嫔妃。濯(zhuó)粉,洗脂抹粉。馀妆,盛装打扮。

[31]云雨之巅:指君王嫔妃淫乐的馆娃宫。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以“云雨”婉指男女合欢。

[32]仙圣是宅:成为修仙坐禅的寺院。东晋时在灵岩山馆娃宫遗址修建别业,后舍宅为寺。南朝梁天监二年(503)扩建为寺院,名秀峰寺,唐代改称灵岩寺。

[33]砚沼(zhǎo)莼(chún)浮:砚池飘满莼菜。据《三才图考·灵岩山图考》,灵岩山有玩月池、砚池、琴台、吴王井、西施洞。

[34]琴台松崛:琴台松柏高耸。

[35]封古藓于井甃(zhòu):吴王井布满苔藓。封,覆盖。甃,砖石井壁。

[36]宿暗芳于洞穴:西施洞长满黯淡花草。宿,寄宿,寄居。

[37]木鲸:木制鲸形钟锤,也借指大钟。《后汉书·班固传》:“于是发鲸鱼,铿华钟。”颜师古注引薛综曰:“海中有大鱼名鲸,又有兽名蒲牢。蒲牢素畏鲸鱼,鲸鱼击蒲牢,蒲牢辄大鸣呼。凡钟欲令其声大者,故作蒲牢于其上,撞钟者名为鲸鱼。”

[38]金磬(qìng):佛寺中诵经用铜制钵形打击乐器,亦可敲击以集合寺众。

[39]方外之徒:世外之人,此指佛教徒。

[40]龟藏:即“龟藏六”的省称。典出《杂阿含经》卷四十三。龟遇险,藏头尾和四足于甲。后喻深居简出,不露才智,以免招祸。蠖(huò)屈:像尺蠖爬行,身体一伸一屈。比喻人不遇时,屈身求隐,以待时机。

[41]枯禅(chán):枯坐参禅。缚律:本指为清规戒律所束缚,此指僧人诵经。

[42]翩(piān)鸿影之拂坐:谓僧人不关心世道盛衰,唯有飞鸿目睹人世沧桑。前山衔日:日薄西山。衔日,原文作“衔石”,据《历代赋汇》改。

评赋文开篇见旨,以“访故宫”、“有遗恫”的无限感慨,引入对吴王夫差“今愚昨贤”、“逸乐志荒”史事的分析评议。通过夫差前期初志英发,含哀茹痛,重用贤才,因此“三年报越”,后期却刚愎自用,听信谗言,积祸成患,以致“见栖姑苏”的鲜明对比,指出吴国的盛衰之因并非“天为孽”,而是“自贾祸”。又针对“千载嗤点,钟咎婵娟”的愚见腐说,以夫差“未闻大道”,既好大逞勇,东征西伐,穷兵黩武,导致国虚兵疲,“外未宁而内忧”;又好色纵欲,骄奢淫逸,不思殷鉴,终致国破身死,“委盛丽于苍茫”的史实,进一步揭示吴国兴亡之因实非“尤物移人”,正所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赋文卒章显志,以昔日华宫胜迹已成荒芜废墟的黯淡景象,以遁身避世者不念家国兴亡的深沉忧思,警醒世人:殷鉴不远,莫蹈覆辙。赋文于骈俪整饬之中,兼融叙事、评议、绘景、抒情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既有诗赋抒情之韵味,又有史论析理之特色,在咏史赋作中独具一格。

(赵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