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2527500000071

第71章 自释赋

薛季宣

薛季宣(1125—1173),字士龙(一作隆),号艮斋,学者称常州先生,永嘉(今浙江温州市)人。早孤,曾师事程颐弟子袁溉,颇得理学之传,又因幼从伯父薛弼宦游,亦略晓军事。十七岁,应辟从荆南帅幕府,后任鄂州武昌令。隆兴末年(1164),任婺州司理参军。喜与老校、退卒语,多得岳飞、韩世忠兵间事。居五岁,王炎在鄂州用兵,举荐为宣议郎,知平江府常熟县,至则除大理寺主簿。受宰相虞允文派遣行淮西,回朝后得孝宗赏识,除大理正。乾道八年(1171)出知湖州,半年后改知常州,未上,卒于家,年四十,谥文宪,后人称薛常州。

薛季宣早年从袁溉学程氏理学,开永嘉一派。晚年与朱熹、吕祖谦递相往来,精于经学,于《诗》《书》《春秋》《论语》等皆有训义,又兼习地理、兵法、农书、小说、名物、象数之学,学问淹雅。工诗善文,自成一家,有杂著《****集》三十五卷传世,其中收赋二十篇,主要有《雁荡山赋》《自释赋》《唐风赋》《灵芝赋》等,多有踔厉纵横之致,在南宋赋中可谓别具一格。

据作者所述来看,此赋当作于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十二月,当时作者正在武昌任上。武昌号为“难治”之地,前几任县令均因不能胜任而罢。薛季宣到任后,体恤民情,宽严有度,颇有政绩。这年,鄂州恰遇灾年,粮食歉收,但郡守强征和籴,民不堪负。作者急民之所急,抗争未果,愤然作此赋,以宣泄心头的抑郁之气,可看作是作者为民请命的奋力一呼。

太岁贞于执徐兮[1],涂月季惟方癸[2]。农事毕余揆其成兮[3],秕亢阳与襄水飞[4]。符命之坌纷兮[5],郡府号“余曰有敕[6]”。缗泉货惟四千兮[7],五千粳其以籴[8]。越土性而谓余求兮[9],郡命违其曷可[10]?蚤夜民之饲糠籺兮[11],又掇攘之有叵[12]。方千里而为畿甸兮[13],茅莩居其百九[14]。人景希兮,欲多求之孰有荪[15]?榷右而左陂兮[16],复前堤而后堰[17]。万斛舟兮[18],望悠扬而罔见[19]。苞苴昌兮[20],根微蠧以弗充[21]。君门狗之吠狺狺兮[22],圆月曀于云雾[23]。足余进而趦趄兮[24],矢嗫嚅之靡入[25]。思徜徉而归印绶兮[26],啜哀伤而雨泣[27]。谓何求之喧泯浑兮[28],知此忧云实鲜。余中切而深虑兮[29],羌谓之为远亶[30]。忧民于以为国兮,胡国忧为毋害[31]。敢称民而自佚兮[32],以求其安泰。侥天命之毕罢休兮[33],余心之有得。聊迟留兮[34],陈词而自释[35]。

(《****集》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太岁:古代天文学中假设的岁星,又称岁阴或太阴。古人用它在天赤道上运行的辰次来纪年。执徐:太岁在辰曰执徐。与其所对应的干支纪年应为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庚辰。当时作者任武昌令。贞:同正,正对,正在。

[2]涂月:农历十二月的别称。《尔雅·释天》:“十二月为涂。”方癸(guǐ):冬季。按八卦方位与天干相配,癸为北方,与季节相配为冬。

[3]揆(kuí):揣度。

[4]秕(bǐ):谷物败坏。亢阳:旱灾。魏曹植《诰咎文》:“亢阳害苗。”襄水:即汉水,汉水自襄阳以下,俗称襄河。汉水于汉口入长江。襄水飞:疑指襄河泛滥成灾。

[5]坌(bèn)纷:纷繁。符命:上天预示帝王受命的符兆。这里指皇帝的敕命文书。

[6]郡府:郡守的官署,当时鄂州郡守为宋似孙。号:扬言、宣称。敕:皇帝的诏书。

[7]缗(mián):把钱穿连成串的绳子,后用为计量单位,每缗一千文。泉货:即货泉,钱币的通称。

[8]籴(dí):和籴,官府以议价交易为名向民间强制征购粮食,此举始于北魏。粳(jīng):一种黏性较小的水稻。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灾荒之际,官府反而强制以四千缗钱向农民征购五千斛稻米。

[9]土性:土地的自然环境和生长习性。越土性:言超越土地生产的可能。求:苛求。

[10]曷(hé)可:怎么可以。

[11]蚤夜:早晚。饲:吃,养活。糠籺(hè):指粗劣的食物。韩愈《马厌谷》:“马厌谷兮,士不厌糠籺。”

[12]掇(duó)攘(ráng):侵掠窃取。叵(pǒ):通颇,甚。

[13]畿(jī)甸:京城地区,亦指京城郊区以外的地区,如本文所指的“畿甸”就包括鄂州地区。

[14]茅莩(piǎo):用茅草裸埋的饿死的人。百九:百分之九。

[15]景:同影。希:同稀。荪(sūn):香草,喻美好的品德。

[16]榷(què):敲击。陂(bèi):倾危。

[17]堰:同偃,仆倒。以上两句言灾情严重,救不胜救。

[18]万斛(hú)舟:装载万斛粮食的船。古代以十斗为一斛。

[19]悠扬:久远。罔见:不见。

[20]苞苴(jù):同包苴,指蒲包,用苇或茅草编织成的包裹鱼肉等食物的用具,后引申为馈赠礼品或贿赂品。李德裕《管仲害霸论》:“苞苴日行,纪纲日行。”昌:盛。

[21]蠹(dù):蛀蚀。充:繁盛、丰裕。

[22]狺(yín)狺:犬吠声。君门狗:指皇帝或郡守身边的小人佞臣。

[23]曀(yì):遮蔽。

[24]趦(zī)趄(jū):同趑趄,欲进又不敢进的样子。形容疑惧不决。《广雅》:“趑趄,难行也。”

[25]矢:矢言,正直之言。嗫(niè)嚅(rú):欲言又止。靡入:不入。

[26]徜(cháng)徉(yáng):犹言彷徨,心神不宁的样子。绶(shòu):绶带,古代用以系官印的丝带。

[27]啜(chuò):哭泣抽噎的样子。

[28]喧:嘈杂吵闹。泯浑:混乱。

[29]中切:心中悲切。

[30]羌:句首助词。亶(zhān):通邅。远邅:艰难地远走。

[31]毋害:没有疵害。

[32]称民:犹言“用民”。自佚:自图安逸。

[33]侥(jiǎo):企求。毕:同必。罢休:停止灾害。

[34]迟留:逗留。

[35]陈词:述说。自释:自行宽解。

评薛季宣生活于南宋初年,是程氏理学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推崇儒者学以应世的原则,在那个动荡多难的年代,不管是早年奔走于幕府兵间,还是晚年供职于朝廷地方,他都积极游说、推行自己的政治、军事主张,对外坚决抵御侵略,对内关心民瘼、休养生息,充分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他经国济世的雄才大略,这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显得尤为可贵。所以,后人评论说:“朱子喜谈心性而季宣则兼重事功。”(《四库全书·****集跋》)赋文开篇以叙述的笔法,直述此事。在“秕亢阳与襄水飞”的饥年,百姓“饲糠籺”、“人景希”,昔日满载钱粮的万斛舟,“望悠扬而罔见”。可是,就在这急需赈济之时,“官府号余曰有敕”,强制性地向百姓征购大量粮食。作者奔走呼号,屡次向郡守申诉民情,但“君门狗之吠唁唁兮,圆月曀于云雾。足余进而趦趄兮,矢嗫嚅之靡入”。“思徜徉”句以下,主要描写了作者的心理活动。当他发现自己忧国为民的努力终究化为泡影时,心中异常痛苦,“啜哀伤而雨泣”。最后,经再三思虑,他决定远离他去,“敢称民而自佚兮,以求其安泰”。抒发了忧民为国的激情和无奈之极的苦闷。这种激情和苦闷前后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赋名为“自释”,实为“自哀”。

文以气为主,气盛则言宜。此赋全篇充溢着忧民之思和替民请命的激愤之情,因此,赋文虽短,却感人至深,正体现了作者踔厉纵横的文风特征。惜文句多晦涩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艺术效果。

(李润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