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2527500000069

第69章 红栀子华赋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祖陆佃,父陆宰。绍兴二十三年(1153)至临安参加进士试,名列第一,因居秦桧孙秦埙前,次年礼部复试竟被黜落。至绍兴二十八年(1158)始被启用,为福州宁德县主簿。历敕令所删定官、大理寺司直、枢密院编修官。孝宗即位(1162),赐进士出身。隆兴和议后罢官家居。乾道六年(1170)出任夔州通判,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府干办公事。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为成都府路安抚使,陆游为参议官。五年回朝,于福建、江西等地任地方官。光宗立(1189),为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因坚持抗金主张再为当局者所黜。卒于故乡。陆游为一爱国诗人,作品数量极丰,文章也很有名。杜旃说“四海文章陆放翁”(《陆务观赴召》);其子陆遹说:“先太史之文……于唐则韩昌黎,于本朝则曾南丰,是所取法。然禀赋宏大,造诣深远,故落笔成文,则卓然自为一家,人莫测其涯涘。”(《渭南文集跋》)有《剑南诗稿》八十五卷、《渭南文集》五十卷。《渭南逸稿》中收赋七篇。

栀子是一种常绿灌木,春夏开白花,顶生或腋生,有短梗,极香。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六“卮子”:“蜀中有红卮子,花烂红色,其实染物,则赭红色。”

余读五岳之书[1],始知蜀之青城[2]。岁癸巳之仲冬[3],天畀予以此行[4]。极山中之奇观,乃税驾乎云扃[5]。挹瀑泉之甘寒[6],味芝术之芳馨[7]。濯肺肝之尘土[8],凛毛骨其凄清。乃步空翠之间[9],而听风松之声。睹一童子,衿佩青青[10],手持异华,六出其英[11]。以为薝蔔则色丹[12],盖莫得而强名[13]。方就视而爱叹,已绝驰而莫及。忽娇首而清啸[14],犹举袂而长揖[15]。援修蔓而上腾,擘峭壁而遽入。数变灭于转盼[16],久惝怳而伫立[17]。

有老道士,笑而语予:“人皆可以得道,求诸己而有馀。顾舍是而外慕,宜见欺于猿狙[18]。”嗟予好学而昧道[19],有书而无师,虽粗远于声利[20],实未免夫喜奇。请书先生之言,用为终生之规。

(《陆放翁全集·放翁逸稿》卷上,《四部备要》本)[1]五岳之书:泛指地理之类的书。古以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五大名山为五岳。

[2]青城:山名,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南。一名赤城山,道家以此山为第五洞天。

[3]癸巳: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仲冬:农历十一月。

[4]畀(bì):给予。

[5]税驾:解驾,即停车。曹植《洛神赋》:“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云扃(jiǒng):云门,云出入之处,以指山之高处。

[6]挹(yì):捧取。

[7]味:此处意思是闻着香味。芝术:灵芝与术。灵芝为菌类植物,术有白术、苍术等,亦为植物。芝、术皆可入药,道家传为仙药。芳馨:芳香。

[8]濯(zhuó):洗。

[9]空翠:此指山中树林。

[10]衿:衣领。

[11]六出:六片花瓣。英:花瓣。

[12]薝(zhān)蔔(bó):花名,梵语音译,即郁金香。然古人多以栀子花为薝蔔。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八:“栀子,诸花少六出者,唯栀子花六出。陶真白言:栀子翦花六出,刻房七道,其花香甚,相传即西域薝蔔花也。”

[13]强名:勉强给起个名字。

[14]矫首:抬头。啸:拖长声音叫喊。

[15]袂(mèi):衣袖。揖:古人拱手行礼叫揖。

[16]转盼:转首四顾。

[17]惝(tǎng)怳(huǎng):模糊不清。屈原《远游》:“视儵忽而无见兮,听惝怳而无闻。”

[18]猿狙(jū):猿猴。狙即猴子。

[19]昧:不懂得,不理解。

[20]声利:名利。鲍照《咏史》:“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

评此赋可分三层意思:第一层由开头至“而听风松之声”,先写自己道经青城,接着便描写了自己对山中景物的感受,“挹瀑泉之甘寒,味芝术之芳馨,濯肺肝之尘土,凛毛骨其凄清”,既与冬季的景色一致,又创造了一个岑寂、清纯、空灵如仙境的意境,为下文的奇遇做好了铺垫。第二层至“久惝怳而伫立”,写见一青衣童子,手持异花,不知其名,正要走近去问讯,童子突然跑开,攀藤入壁,消失于顾盼之间。这个描写充满了浪漫色彩。童子是那样敏捷,似人非人;花又是那样奇异,是凡花还是仙葩?这一切又都消失得那样快,令人捉摸不定。第三层先写一位道长关于求道的话,同时也揭出了谜底:原来作者所见乃是猿猴。于是作者感叹自己“好学而昧道,有书而无师”,正因自己“喜奇”,才为猿猴所欺。揭出这个谜底似乎大煞风景,作者好像也悟到了,但“喜奇”是作者的个性,正因“喜奇”才使自己不同流俗,虽免不了为世事所迷惑,但本性却是难以移易的。陆游在表达自己思想上的矛盾时,不也对这“喜奇”的个性流露着欣赏之意吗?这篇小赋的写法极有特色,赋花而实际上并没有写花,而是把读者引入一个轻灵、飘逸、清新、优美的境界。花在其中仅是个引子,写到最后,作者也没有交待所见到的到底是什么花。在此赋中,花是神奇的,持花者是神奇的,就连最后出场的老道士也是神奇的,这样就使得这篇赋也具有了一种神奇的、超凡脱俗的韵致,此正是这篇赋的魅力所在。

(尹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