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2527500000024

第24章 藏珠于渊赋君子非贵难得之物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天圣八年(1030)礼部省试第一。次年至洛阳任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1034)入京任馆阁校勘,因批评谏官高若讷被贬为夷陵县令。庆历三年(1043)回京任谏官、知制诰,积极支持范仲淹的庆历新政。五年贬知滁州。历知扬州、颍州,南京留守。至和元年(1054)回京任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奉诏纂修《新唐书》。嘉祐二年(1057)知礼部贡举,五年以礼部侍郎拜枢密副使,次年又拜参知政事,进封开国公。熙宁四年(1071)以太子少师致仕,结庐于颍州西湖之滨,次年病逝。谥文忠。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人物,王安石、曾巩、苏氏父子皆出此门。为文以韩愈为宗,负一代盛名。苏洵说:“执事之文,纡馀委备,往复百折,而条达舒畅,无所间断。”(《上欧阳内翰书》)吴充说:“盖公之文备众体,变化开阖,因物命意,各极其工。”(《欧阳文忠公行状》)苏轼说:“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居士集叙》)有《欧阳文忠公集》五十卷、《外集》二十五卷、《外制集》三卷、《内制集》八卷、《表奏书启四六集》七卷、《奏议集》八十卷等。有赋二十三篇。

此为一篇律赋,以“君子非贵难得之物”为韵,依次用。题曰“殿试”,可见是仁宗天圣八年(1030)所作。此年正月欧阳修试礼部,翰林学士晏殊知贡举,擢第一。三月御试崇政殿,又为甲科第十四名。赋题出《淮南子·原道》:“藏金于山,藏珠于渊。”高诱注:“舜藏金崭岩之山,藏珠于五湖之渊,以塞贪淫之欲也。”所押八字之韵,实际就是注脚。

稽治古之敦化[1],仰圣人之作君,务藏珠而弗宝,俾在渊而可分[2]。效乎至珍,虽希世而弗产[3];弃于无用,媲还浦以攸闻[4]。得外篇之寓言[5],述临民之致理[6],将革纷华于媮俗[7],复芚愚于赤子[8]。谓非欲以自化[9],则争心之不起。盖贱货者为贵德之义,敦本者由抑末而始。示不复用,虽至宝而奚为[10];舍之则藏,秘诸渊而有以[11]。诚由窒民情者在杜其渐[12],防世欲者必藏其机[13]。使嗜欲不得以外诱,则淳朴于焉而可归。将抵璧以同议[14],谅弹雀而诚非[15]。照乘无庸[16],尽遗碕岸之侧[17];连城奚取[18],皆沉媚水之辉[19]。用能崇俭德以外昭[20],复淳风而有谓[21],民心朴以归本,物产全而靡费。珍虽无胫[22],俾临渊而尽除[23];事异暗投[24],永沉川而不贵[25]。

然而道既散****薄[26],风一浇而朴残,玩好既纷乎外役[27],质素无由而内安[28]。故我斥乃珍奇之用,绝乎侈靡之端[29]。将令物遂乎生,老蚌蔑剖胎之患[30];民知非尚,骊龙无探颔之难[31]。是则恢至治之风,扬淳古之式。不宝于远,则知用物之足[32];不见其欲,则无乱心之惑[33]。上苟贱于所好[34],下岂求于难得!是虽宝也,将去泰而去奢[35];从而屏之,使不知而不识[36]。彼捐金者由是类矣[37],摘玉者可同言之[38]。谅率归于至理,实大化于无为[39]。致尔汉皋之滨[40],各全其本;虽有淮蚍之产[41],无得而窥。自然道著不贪,时无异物,民用遵乎至俭,地宝蕃而不屈[42]。所以虞舜垂衣[43],亦由斯而弗咈[44]。

(《欧阳文忠公集》外集卷二四,《四部丛刊》本)[1]稽(jī):考察。敦化:以淳朴化被万物。《礼记·中庸》:“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2]俾(bǐ):使。分:分化繁衍。

[3]希世:世上所希有。《三国志·魏·钟繇传》裴松之注引《魏略》曹丕与钟繇书:“猥以矇鄙之姿,得观希世之宝。”

[4]媲(pì):比。还浦:东汉孟尝为合浦太守,合浦出产珍珠,当地居民以采珠为业,先太守诛求无度,珍珠皆徙交趾。孟尝到任,廉洁自律,不事采求,珍珠皆还故处。见《后汉书·循吏传·孟尝》。攸:所。

[5]寓言:寄托或比喻之言。《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

[6]临民:治理人民。《荀子·性恶》:“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

[7]媮(yú)俗:轻薄的风俗。

[8]芚(tún)愚:谨厚。《庄子·齐物论》:“众人役役,圣人愚芚。”赤子:谓子民百姓。

[9]欲:欲望。自化:自我教化。

[10]奚:何。

[11]秘:秘藏。有以:有原因,有道理。

[12]杜渐:于事物出现不良迹象之初,即加以限制,不使扩大发展。《左传·隐公》“继室以声子,生隐公。”孔颖达疏:“礼所以别嫌明疑,防微杜渐。”《宋书·吴喜传》明帝刘彧与刘勔等诏:“且欲防微杜渐,忧在未萌,不欲方幅露其罪恶。”

[13]藏机:藏其机巧。《庄子·天地》载汉阴丈人抱瓮灌畦,子贡劝其使用机械,丈人曰:“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乎胸中则纯白不备。”子贡称其为全德之人。

[14]抵璧:掷璧。张衡《东京赋》:“贱犀象,简珠玉,藏金于山,抵璧于谷……所贵惟贤,所宝惟谷。”同议:共同以为法则。议通仪。

[15]弹雀:葛洪《西京杂记》卷四:“韩嫣好弹,常以金为丸,所失者日有十馀。长安为之语曰:’苦饥寒,逐弹丸。‘京师儿童,每闻嫣出弹,辄随之,望丸之所落辄拾焉。”

[16]照乘:照乘珠,光亮能照明车辆的宝珠。《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威王)与魏王会田于郊,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梁王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无庸:即无用。

[17]碕(qí)岸:曲岸。左思《吴都赋》:“火齐之宝,骇鸡之珍……碕岸为之不枯,林木为之润黩。”

[18]连城: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见《史记·蔺相如列传》。后因称宝之珍贵者为价值连城。《文选》曹丕《与钟大理书》:“不烦一介之使,不损连城之价,嘉贶益腆,敢不钦承。”

[19]媚水:美好的江河。陆机《文赋》:“石韬玉而出辉,水怀珠而川媚。”

[20]俭德:节俭的品德。

[21]淳风:淳朴的风俗。

[22]无胫(jìng):《三国志·吴·孙韶传》裴松之注引孔融与曹公书:“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胫,小腿。

[23]临渊:《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贤良对策:“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此用其字面。

[24]暗投:《史记·邹阳列传》邹阳狱中上吴王书:“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于道路,人无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

[25]沉川:沉于水中。

[26]民薄:民风浇薄,喜欢争名逐利。

[27]外役:为外物所役使。

[28]质素:朴素的本性。

[29]侈(chǐ)靡:奢侈浪费。

[30]老蚌(bèng):《三国志·魏·荀彧传》裴松之注引孔融与韦康父韦端书:“不意双珠,近出老蚌,甚珍贵之。”剖胎:《文选》扬雄《羽猎赋》:“方椎夜光之流离,剖明月之珠胎。”李善注:“明月珠,蚌子珠,为蚌所怀,故曰胎。”

[31]骊(lí)龙:《庄子·列御寇》:“庄子曰:’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其父谓其子曰:”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今宋国之深,非直九重之渊也,宋王之盛,非直骊龙也。子能得车者,必遭其睡也。使宋王而寤,子为齑粉矣。‘”

[32]知足:《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33]乱心:《老子》:“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34]上好:潘尼《释奠颂》:“上好如云,下效如川。”

[35]去泰去奢:《老子》:“是以圣人去甚去泰去奢。”泰,纵肆。

[36]不知不识:《老子》:“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37]捐金:献金。《史记·货殖列传》:“吴楚七国兵起时,长安中列侯封君行从军旅,赍贷子钱,子钱家以为侯邑国在关东,关东成败未决,莫肯与。唯无盐氏出捐千金贷,其息什之。三月,吴楚平,一岁之中,则无盐氏之息什倍。”

[38]摘玉:即擿玉,掷玉。《庄子·胠箧》:“故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

[39]无为:《老子》:“为无为,则无不治。”

[40]汉皋:《太平御览》卷八○三引《列仙传》:“郑交甫将往楚道,至汉皋台下,见二女,佩两珠,大如荆鸡卵。交甫与之言曰:’欲子之佩。‘二女解与之,既行,返顾,二女不见,佩亦失矣。”

[41]淮蚍(bīn):《尚书·禹贡》:“淮夷蚍珠暨鱼。”孔安国注:“蚍珠,珠名。”孔颖达疏:“蚍是蚌之别名,此蚌出珠,遂以蚍为珠名。”

[42]蕃:多。

[43]垂衣:《周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虞舜即舜。

[44]咈(fū):违背。

评赋即《淮南子·原道》“藏金于山,藏珠于渊”之意发挥,思想大抵基于《老子》,如曰:“不宝于远,则知用物之足;不见其欲,则无乱心之惑”,即由《老子》变化而出。此赋工丽而流畅,虽用古语却如己出,如:“是虽宝也,将去泰而去奢;从而屏之,使不知而不识”。李调元评论说:“宋欧阳修《藏珠于渊赋》,乃殿试之作也,其佳句云:’将令物遂乎生,老蚌蔑剖胎之患;民知非尚,骊龙无探颔之难。‘又:’上苟贱于所好,下岂求于难得。‘疏畅之中,时露剀切。他日立朝謇諤,斯赋已见一斑。”(《赋话》卷五)北宋前期律赋之最擅名者,有田锡、王禹偁、文彦博、范仲淹、欧阳修。律赋于文体上属于四六,欧阳修虽为古文名家,但并不否定骈文的价值,如曰:“偶丽之文苟合于理,未必为非。”(《论尹师鲁墓志》)欧阳修于律赋上的成就也说明了这一点。但欧阳修的律赋也有自己的特点,不仅篇幅较长,且议论的成分较多,这是欧阳修以古文的气势注入骈偶文之中的结果。陈善《扪虱新话》卷一:“以文体为诗,自退之始,以文体为四六,自欧公始。”道出了欧阳修开有宋一代文风的重要作用。

(尹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