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2527500000021

第21章 南有嘉茗赋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市)人。诗名早著而屡试不第,五十岁前仅任主簿、县令、监盐税官、节度使判官等职。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经荐举殿试赐同进士出身,历任太常博士、国子监直讲、屯田员外郎、尚书都官员外郎等职。

梅尧臣与欧阳修、苏舜钦并称“梅欧”、“苏梅”。诗文创作注重“美刺”,风格闲淡,“变尽昆体,独创生新”(叶燮《原诗外篇》),“卓然于诸大家未起之先”(龚啸《宛陵先生集附录》),对宋诗风格确立影响巨大,刘克庄《后村诗话》称之为“开山祖师”。著《宛陵先生集》六十卷、拾遗一卷、附录一卷,有宋嘉定本、明正统和万历多种刻本。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梅尧臣集编年校注》。《四部丛刊》据万历本影印,收有赋作十九篇,皆以咏物为题。托物寄兴,针砭时弊,化骈俪于散行,寓奇峭于平淡,简笔勾勒,词约意丰,对宋代文赋创作有直接的启迪。

梅尧臣于景祐元年(1034)任建德(今安徽东至县)县令,《南有嘉茗赋》是在深入茶区考察后所作。

南有山原兮,不凿不营[1]。乃产嘉茗兮[2],嚣此众氓[3]。土膏脉动兮[4],雷始发声[5]。万木之气未通兮[6],此已吐乎纤萌[7]。一之日雀舌露[8],掇而制之[9],以奉乎王庭。二之日乌喙长[10],撷而焙之[11],以备乎公卿。三之日枪旗耸[12],搴而炕之[13],将求乎利赢。四之日嫩茎茂[14],团而范之[15],来充乎赋征[16]。当此时也,女废蚕织,男废农耕。夜不得息,昼不得停。取之由一叶而至一掬,输之若百谷之赴巨溟[17]。华夷蛮貊[18],固日饮而无厌,富贵贫贱,亦时啜而不宁[19]。所以小民冒险而竞鬻[20],孰谓峻法之与严刑[21]。

呜呼!古者圣人为之丝枲绤而民始衣[22],播之禾9菽粟而民不饥[23],畜之牛羊犬豕而甘脆不遗[24],调之辛酸咸苦而五味适宜。适之酒醴而宴飨之[25],树之果蔬而荐羞之[26],于兹可谓备矣[27]。何彼茗无一胜焉[28],而竞进于今之时[29]?抑非近世之人[30],体惰不勤,饱食梁肉[31],坐以生疾,借以灵荈而消腑胃之宿陈[32]?若然,则斯茗也,不得不谓之无益于尔身,无功于尔民也哉!

(《宛陵先生集》卷六○,《四部丛刊》本)[1]不凿不营:不用耕种不必经营。韦应物《喜园中茶生》:“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2]嘉茗:名茶。陆羽《茶经·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曰荼,二曰槚,三曰A,四曰茗,五曰荈。”秦观《咏茶》:“茶实嘉木英,其香在天育。”

[3]嚣此众氓:使百姓群聚此地喧闹不止。嚣,人多声杂。氓,外来百姓。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壮部》:“自彼来此之民曰氓。”

[4]土膏脉动:地下阳气回升水气蒸腾。《国语·周语》:“阳气俱蒸,土膏其动。”宋黄儒《品茶要录·后论》:“号嘉品者,皆在山南,盖得朝阳之和者也。”

[5]雷始发声:指惊蛰前后。《品茶要录·采造过时》:“茶事起于惊蛰前。”

[6]万木之气未通:谓冬气未解春气未达。《品茶要录·采造过时》:“尤喜薄寒气候,阴不至于冻,晴不至于暄,则谷芽含养约勒而滋长有渐,采工亦优为矣。”

[7]纤萌:纤细的尖芽,其心一缕,仅如针小,也称水芽。《礼记·月令》:“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毕出,萌者尽达。”郑玄注:“句,屈生者。芒而直曰萌。”

[8]一之日:农历十一月。这是据《诗经·豳风·七月》中的周历用语言之。《七月》云:“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毛《传》:“一之日,十之馀也。”“二之日,殷正月也。”“三之日,夏正月也。”“四之日,周四月也。”殷正月为农历十二月。农历正月为夏之正月。周四月即夏历二月。雀舌:形如雀舌的嫩芽。沈括《梦溪笔谈·杂志》:“茶芽,古人谓之雀舌、麦粒,言其至嫩也。”成品也称雀舌,为茶中上品。《梦溪笔谈·尝茶》:“谁把嫩香名雀舌,定知北客未曾尝。”

[9]掇(duó):采摘。制:炮制。

[10]二之日:农历十二月。乌喙(huì):形如乌嘴的茶芽,成品也称乌喙。

[11]撷(xié):摘取。焙(bèi):用温火反复烘烤。陈章《采茶歌》:“焙成粒粒比莲心,谁知侬比莲心苦。”

[12]三之日:农历正月。枪旗:小叶带有顶芽,芽尖细如枪,叶开展如旗,故名。成品也称枪旗。高启《采茶词》:“幽丛半吐枪旗短。”袁枚《谢南浦太守赠雨前茶叶》:“谷雨旗枪最有名。”

[13]搴(qiān):采摘。炕:制茶工艺,用文火烘烤。据陆羽《茶经》:焙,茶在下火在上;炕,茶在上火在下。

[14]四之日:农历二月。

[15]团而范之:压入茶模,制成茶饼。范,以铁、铜、银或竹制成的圆或方形模具。宋代贡茶模具刻有龙凤图案,龙团供皇帝、亲王,凤饼供学士、将帅。宋徽宗《大观茶论》:“龙团凤饼,名冠天下。”

[16]赋征:赋税。

[17]百谷:百川。宋玉《高唐赋》:“遇天雨之新霁兮,观百谷之俱集。”《文选》李善注:“百谷者,众谷杂水至山之下。”巨溟(míng):大海。

[18]华夷蛮貊(mò):亦作“华夏蛮貊”。《尚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泛指内地汉族和边地少数民族。

[19]啜(chuò):品尝。不宁:不停止。

[20]竞鬻(yù):竞相贩卖。

[21]峻:严酷,严厉。

[22]丝枲(xǐ):丝麻。(chī)绤(xì):葛布。

[23]禾9(móu):稻子和大麦。菽粟:豆子和小米。

[24]甘脆:指味美的食品。《战国策·韩策》:“可旦夕得甘脆以养亲。”

[25]适:调适。宴飨(xiǎng):古代宴饮宾客之礼。《周礼·春官·宗伯》:“以嘉礼亲万民: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婚冠之礼亲成男女,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以飨宴之礼亲四方之宾客,以脤膰之礼亲兄弟之国,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

[26]荐羞:进献佳肴。羞,即馐。《周礼·天官·庖人》郑玄注:“备品物曰荐,致滋味曰羞。”

[27]备:完备,齐备。

[28]胜:胜任,担负。句谓茶叶丝毫不具备桑麻粮食的功用。

[29]竞进:争胜。句谓今人视茶叶的重要性已胜于衣食温饱。

[30]抑非:难道不是。

[31]梁肉:即粱肉。泛指美酒佳肴。梁,通粱。

[32]灵荈(chuǎn):仙茶。杜育《荈赋》:“灵山惟岳,奇产所钟。厥生荈草,弥谷被岗。”顾况《茶赋》:“皇天既孕此灵物兮,厚地复糅之而萌。”宿陈:隔夜未消化的积食。

评宋初“百年无一事”的局面,造就了执政者和士大夫追求怡情雅趣的承平心理,作为闲逸生活点缀的品茗之风也十分兴盛。黄儒《品茶要录·序》:“自国初已来,士大夫沐浴膏泽,咏歌升平之日久矣。夫体势洒落,神观冲淡,惟兹茗饮为可喜。园林亦相与摘英夸异,制卷鬻新而趋时之好。故殊绝之品,始得自出于蓁莽之间,而其名遂冠天下。”但朝廷对茶叶实行专卖制,以严刑酷法禁止茶农私营。为牟取暴利,官商以次充好高价出售,商贩也铤而走险违法贩卖,备受苦辛的茶农却一无所获。

作者从重农桑的观点着眼,取法《诗经·豳风·七月》。以“奉乎王庭”、“备乎公卿”、“求乎利赢”、“充乎赋征”,铺陈茶叶专卖制对茶农的重重盘剥,以“女废蚕织,男废农耕”、“小民冒险竞鬻,孰谓峻法严刑”,指出重茶轻农对农业生产和社会稳定的严重危害。进而赞扬“古圣”重视百姓衣食温饱和礼仪教化,讽刺“近人”只求一己口腹之欲和怡情雅趣。“体惰不勤,饱食梁肉,坐以生疾”可谓一语中的,揭示出品茗之风背后潜藏的士风疲弱、********、不关国计民生痛痒的危机。结语以“嘉茗”既“无益尔身”又“无功尔民”揭示题旨,质直精警。

(赵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