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2527100000084

第84章 闲居赋并序(2)

[30]其西:指居处之西。元戎:大的兵车。《诗经·小雅·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朱熹集传:”元,大也。戎,戎车也。“禁营:禁军营盘。玄幙:黑色的帐幕。幙,同”幕“。绿徽:指军营中绿色的旌旗。

[31]谿子:古代强弓名。《史记·苏秦列传》:”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谿子、少府时力,距来者,皆射六百步之外。“裴骃集解引许慎曰:”南方谿子蛮夷柘弩,皆善材。巨黍:古代良弓名。《文选》李善注:“《史记》苏秦说韩王曰:’谿子、巨黍者,皆射六百步之外‘……孙卿子曰:’繁弱、巨黍,古之良弓。‘”今本《荀子·性恶》作“钜黍”。异絭(juàn):不同的弓弩。絭,通“弮”,弩弦,弓弩。《汉书·李陵传》“(李陵)因发连弩射单于。”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张晏曰:“三十絭共一臂也。”机:指弓弩的发射装置。炮石:古代用炮抛射的石头。《文选》李善注:“炮石,今之抛石也。”骇:惊吓。激矢:疾飞的箭。《吕氏春秋·去宥》:“夫激矢则远,激水则旱。”虻(ménɡ)飞:形容疾飞的箭如同虻虫密集而飞。虻,昆虫名,吮吸人、畜的血液。《史记·项羽本纪》:“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

[32]以先启行:这里指皇帝的护卫队先起程。《诗经·小雅·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启行,起程。耀:炫耀。

[33]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都在此举行。《孟子·梁惠王下》:“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辟(bì)雍:本为西周天子所设大学,校址圆形,围以水池,前门外有便桥。后来用作行乡饮、大射或祭祀之礼的地方。辟,通“璧”。清穆:清静,清和。敞闲:宽阔清静。

[34]环林萦映:指明堂和辟雍周围竹子树木回环映带。环林,《文选》李善注引仲长统《昌言》:“沟池自周,竹木自环。”后用来指明堂或太学。圆海回渊:指明堂和辟雍周围环有回曲的深水。回渊,回曲的深水。

[35]聿(yù):语助词。追孝:向前人追行孝道。指敬重宗庙、祭祀等,以尽孝道。《尚书·文侯之命》:“追孝于前文人。”孔颖达疏:“追行孝道于前世文德之人。”严父:尊敬父亲。《孝经·圣治》:“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宗:指宗祀,一般在明堂进行。文考:帝王亡父的尊称。这里指晋文帝司马昭,司马炎称帝后追封其父司马昭为晋文帝。配天:帝王祭天时以先祖配祭。《诗经·大雅·生民序》:“《生民》,尊祖也,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这句是说,宗祀晋文帝,以配于上天。

[36]祗(zhī):敬。圣敬以明顺:指圣人的恭敬之道。《论语·子路》:“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顺,顺敬。这句是说,恭敬地宗祀先祖,可以彰显顺敬之德。更老:三老五更的省称。古代设三老五更之位,天子以父兄之礼养之。《礼记·文王世子》:“适东序,释奠于先老,遂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郑玄注:“三老五更各一人也,皆年老更事致仕者也,天子以父兄养之,示天下之孝悌也。”《文选》李善注:“养三老五更,所以崇年也。”崇年:尊敬老者。

[37]若乃:至于。用于句子开头,表示另起一事。背冬涉春:指冬去春来。阴谢阳施:指阴气谢退,阳气上升。

[38]有事:指有祭祀之大事。《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柴燎:古代祭祀之一,烧柴祭天。《文选》李善注:“《尔雅》曰:’祭天曰燔柴。‘郭璞曰:’既祭,积薪烧之。‘”郊祖:指郊祭天地和宗祀祖先。展义:展示礼义。《周礼·春官》:“凡国之大事,治其礼仪,以佐宗伯。”

[39]张:陈设。钧天之广乐:上天盛大的仙乐。钧天,天的中央。古代神话传说中天帝住的地方。《吕氏春秋·有始》:“中央曰钧天。”高诱注:“钧,平也。为四方主,故曰钧天。”广乐,盛大之乐,多指仙乐。《穆天子传》卷一:“天子乃奏广乐。”千乘之万骑:形容车马之多。千乘,兵车千辆,一车四马为一乘。《左传·襄公十八年》:“鲁人、莒人皆请以车千乘自其乡入。”《孙子·作战》:“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

[40]振(zhēn)振:威武的样子。齐玄:指统一的黑色衣服。齐,一致,相同。管:指管乐器。啾啾:象声词,吹奏管乐的声音。并吹:一齐吹奏。

[41]煌煌:显耀,盛美。隐隐:盛多貌。隐,通“殷”。兹(zī):此。礼容:礼制仪容。《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壮观:雄伟的景象。王制:王朝的制度。《荀子·正论》:“天下之大隆,是非之封界,分职名象之所起,王制是也。”杨倞注:“王制,谓王者旧制。”巨丽:极其美好的事物。

[42]两学:国学和太学的合称。齐列:并列。双宇如一:指国学和太学的屋宇整齐如一。如一:一样。《文选》李善注引郭缘生《述征记》曰:“国学在辟廱东北五里,太学在国学东二百步。”

[43]延:招揽。国胄:帝王或贵族的子弟。纳:接纳。良逸:指贤才。《文选》李善注:“国学教胄子,太学招贤良。”

[44]祁祁:众多的样子。《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毛传:“祁祁,众多也。”生徒:学生,指上文所说“国胄”、“良逸”。济(qí)济:庄重诚敬的样子。济,通“齐”。《管子·形势解》:“济济者,诚庄事断也。”儒术:儒家的学说、思想。

[45]或:有的人。升之堂:即升堂,比喻学问或技艺已入门。入之室:即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艺得到师传,造诣高深。语出《论语·先进》:“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邢昺疏:“言子路之学识深浅,譬如自外入内,得其门者。入室为深,颜渊是也;升堂次之,子路是也。”

[46]常师:固定的老师。这两句是说,传授学业没有固定的老师,有道就可以为师。

[47]髦士:英俊之士。《诗经·小雅·甫田》:“攸介攸介,烝我髦士。”毛传:“髦,俊也。”投绂(fú):弃去印绶,指辞官。绂,系官印的丝带,代指官印。名王:泛指皇族有封号的王。怀玺:指隐藏君主身份。玺,天子印。这两句承上句,意思是说这里有道,以致英俊之士辞官、皇族王侯隐藏身份,都来从师而学。

[48]训:指师教,教诲。风行:即风行水上,比喻自然流畅,不矫揉造作。《周易·涣》:“象曰:风行水上,涣。”应:指弟子之顺应。草靡:即风靡草,草顺风倒伏,比喻教化风行。刘向《说苑·君道》:“夫上之化下,犹风靡草。东风则草靡而西,西风则草靡而东。在风所由,而草为之靡。”

[49]里仁:谓居住在仁者所居之里,与仁人为邻。《论语·里仁》:“里仁为美。”何晏《集解》引郑玄曰:“里者,仁之所居。居于仁者之里,是为美。”所以:与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原因、情由。孟母三徙:指孟子的母亲为了选择良邻,曾三次搬家。事见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

[50]爰:语气助词,无义。居:居处。筑室:建筑屋舍。穿池:开凿池塘。

[51]长杨:连绵的杨柳。映沼:倒映在池水中。沼,池水。芳:香。枳(zhǐ):木名,也叫枸橘、臭橘。似橘而小,味酸苦不能食,可入药,茎上有刺,成条种植可作篱笆。树:种植。篱:篱笆。

[52]游鳞:指游鱼。瀺(chán)灂(zhuó):游鱼出没水面的样子。菡(hàn)萏(dàn):荷花。敷披:开放。

[53]蓊蔼:形容草木郁茂。灵果:珍奇美好的果实。参差:错落不齐的样子。

[54]张公大谷之梨:借指优良的梨树。大谷,地名,又称大谷口、水泉口,在今洛阳市南。《后汉书·董卓传》:“卓遣将李傕诣坚求和,坚拒绝不受,进军大谷,距洛九十里。”李贤注:“大谷口在故嵩阳西北三十五里,北出对洛阳故城。张衡《东京赋》云’盟津达其后,大谷通其前‘是也。”其地以产梨著名。《文选》刘良注:“张公居大谷,有夏梨,海内唯此一树。”梁侯乌椑之柿:借指罕见的柿树。乌椑(bēi),柿树的一种,其实色青黑。《文选》李善注:“《广志》曰:’梁国侯家有乌椑,甚美,世罕得之。‘”周文弱枝之枣:借指优良的枣树。周文,指周文王。弱枝,枣树名。房陵朱仲之李:借指稀有的李树。房陵,地名,在今湖北房县境内。朱仲,人名。李,李树。《文选》李周翰注:“周文王时有弱枝枣树,味甚美。房陵有朱仲者,家有缥李,代所希有。”靡:无。毕:统统,全部。殖:种植。

[55]三桃:三种桃树,指侯桃、樱桃、胡桃。樱胡:指樱桃和胡桃。别:区别。二柰(nài):两种柰树,指白柰与赤柰。柰:即花红。《文选》李善注引《广志》曰:“张掖有白柰,酒泉有赤柰。”曜:辉映。丹白:指红色与白色。

[56]蒲陶:即“葡萄”。磊落:众多堆积的样子。蔓衍:众多蔓延的样子。其侧:指“三桃”和“二柰”的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