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2527100000061

第61章 纸赋

傅咸

这篇小赋写纸,写了纸的产生、特点、用途,并表现出作者对方正贞洁的人格和那种能够忍辱负重的人生方式的赞许。

盖世有质文[1],则治有损益。故礼随时变,而器与事易。既作契以代绳兮[2],又造纸以当策[3]。犹纯俭之从宜[4],亦惟变而是适[5]。夫其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6],体絜性贞[7]。含章蕴藻[8],实好斯文[9]。取彼之弊,以为此新[10]。揽之则舒,舍之则卷[11]。可屈可伸,能幽能显[12]。若乃六亲乖方[13],离群索居。鳞鸿附便[14],援笔飞书[15]。写情于万里[16],精思于一隅[17]。

(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晋文》卷五一,中华书局,1958年)

[1]质文:质朴与文采。

[2]契:古代在龟甲、兽骨上灼刻文字。《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书契。“绳:即结绳记事。用绳打结,以不同的形状和绳结标记不同事件。

[3]当:充当。策:书册。

[4]纯:大,厚。宜:合适。

[5]此句是说,只有不断改变才能适合。

[6]廉方:方方正正。廉,棱角。则:法则。

[7]贞:正,正直。

[8]章:文章。藻:辞藻。

[9]文:礼乐制度。

[10]此两句是说造纸的过程,当时造纸多用布絮、树皮、草根等为原料,故云。《后汉书·宦者列传·蔡伦传》:”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

[11]此两句是说纸的形状。当时纸书往往不分页,而是长条状,模仿简策和帛书,书尾粘有一根圆棍,从尾端向前卷起,形成卷子形式,阅读时展开,故言。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凡书,唐以前皆为卷轴,盖今所谓一卷,即古之一轴。“

[12]幽:暗。

[13]六亲:泛指亲友。乖方:分离,不在一块。

[14]鳞鸿:鱼和雁。书信的代称。附:附着。便:便利。

[15]援笔:执笔。

[16]此句意为在万里之外表达感情。

[17]精思:深思。一隅:一方。

此赋虽然篇幅短小,但是蕴含丰富。开头九句写纸的产生,表达了作者发展变化的历史观。而把纸的产生放在书写载体变化的历史长河中,使得读者对纸产生的历史意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且给作品增添了历史深邃感。接着写纸的特点,着墨不多,却是刻画无遗。其中更以纸的特点象征方正贞洁的人格。而”厥美可珍“,又表现出作者对这种人格的推崇,颇可见作者的情性。再写由纸制成的书,抓住其可舒可卷的特点来写,并由此暗示那种能屈能伸的处世方式。结尾部分写纸的作用,侧重写其可以突破空间局限、传递情思的一面。全赋既能紧扣纸来写,更能随物附情,表达作者对历史、人生的看法和态度,颇得咏物赋以小见大之精髓。

此赋的语言也值得注意,尤其”廉方有则,体絜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屈可伸,能幽能显“数句,平实而琅琅上口,精当而寄托遥深,颇能体现傅咸辞赋的语言特点。此类颇为前人所称道,浦铣说:”晋傅长虞《镜赋》云:‘不有心于好丑,而众形必详。同实录于良史,随善恶而是彰。’六朝以下,唯知‘回风却月,垂龙倚凤’,更无此有斤两句矣!“又:”晋傅咸《燕赋》不多着墨,而包括无遗,尤爱其两句,云:‘谅鸟兽之难群,非斯人而谁与?’何其确切。“(《复小斋诗话》)

(赵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