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2527100000027

第27章 感离赋并序

曹丕

《感离赋》小序说明了写作的动机:建安十六年(211),曹操出兵讨伐关中的马超等,曹丕的母亲、弟弟皆随军西征,曹丕留守邺城,非常思念,写下这篇赋。

建安十六年,上西征[1],余居守。老母诸弟皆从,不胜思慕,乃作赋曰:

秋风动兮天气凉,居常不快兮中心伤[2]。出北园兮徬徨[3],望众慕兮成行。柯条惨兮无色,绿草变兮萎黄[4]。脱微霜兮零落,随风雨兮飞扬。日薄暮兮无悰[5],思不衰兮愈多。招延伫兮良久,忽踟蹰兮忘家[6]。

[1]西征:指建安十六年曹操出兵讨伐关中的马超等。曹丕母亲卞氏及诸弟皆从,曹植抱病而随,出征前作《离思赋》,曹丕留守,作《感离赋》。

[2]中心:心中。《诗经·王风·黍离》:“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3]北园:邺都城外的园林。

[4]柯条:枝条。

[5]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悰(cóng):欢乐。

[6]招(qiáo):举。延伫:久留,久立。踟(chí)蹰(chú):徘徊不前的样子。

(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三国文》卷四,中华书局,1958年)

《感离赋》写离别后的思念和哀伤。应该说,离别是乱世的典型特征。汉末至建安时期,****更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而其直接后果是亲朋好友的离别,因此,这些描写离别题材的作品均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同类题材的作品,曹丕的还有《离居赋》《永思赋》等。

赋的开篇以“秋风动兮天气凉,居常不快兮中心伤”点出全篇的主旨。在这种心情影响下,目之所及,不是暗淡无光的枝条,就是枯萎变黄的秋草、傍晚的落日。这一切,都更加增添了内心的思念和哀伤。

全篇赋作借物言情,以秋风秋雨中凋零的草木形象,寄托作者对亲人的无限思念。

(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