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2527100000100

第100章 文赋并序(2)

[34]播:传播。芳蕤(ruí):香花。蕤,李善注:”草木华垂貌。“馥馥(fù):芬芳。森森:茂密的样子。此二句谓文采华美茂盛。

[35]粲:美好的样子。猋(biāo):通”飙“,龙卷风。竖:立。郁:凝聚。翰林:文采和茂林之盛。此二句谓文思汹涌。

[36]体:文体。殊:不同,差别。物:事物。量:标准,度量。曹丕《典论·论文》曰:”文非一体,鲜能备善。“纷纭:杂乱貌。挥霍:疾速貌。形:事物的形象。状:描述。

[37]辞:文辞,言辞。程:展示。效:献。伎:技艺,才能。意:立意。司契:掌握要领。契,契要。匠:主宰。(mǐn)俛(miǎn):勉力。同”黾勉“。《诗经·邶风·谷风》:”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当:值,面对。不让:不谦让,争取。此四句谓言辞要展示才能和技艺,立意要以掌握要领为宗旨。在有无之间要仔细斟酌,面对浅深之间要有决断。

[38]遁:避开。方、圆:指规矩。期:必。相:物象。此二句谓即使脱离了规矩,但一定要穷尽事物的形象。

[39]夸目者:夸耀外美之作。尚奢:崇尚辞采华丽。奢,奢华,浮艳。惬心者:愉悦内心之作。当:精当。穷:处境穷困。无隘:不要狭隘。达:通达。旷:明豁空阔,无所拘滞。

[40]缘:因。绮靡:辞采华美。绮,白色平纹底起花的丝织品。《说文》:”绮,文缯也。“段玉裁注:”谓缯之有文者也。“此处状颜色。糜,美好,华丽。此处绘声音。体:动词,描绘。浏亮:清明。

[41]披文以相质:披文要求符合实际而忌浮华。披,排除。质,事实。李善注:”碑以叙德,古文质相半。“曹丕《典论·论文》:”铭诔尚实。“这里铭即指碑。蔡邕亦云:”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惭色耳。“(《后汉书·郭太传》)诔:陈哀之文。

[42]铭:古代镕铸或者刻在器物上,用来记事或颂德的文体。博:内容广博。约:文字简约。温润:温和柔润。箴(zhēn):警戒过失的文体。顿挫:抑扬顿挫。清壮:清新健壮。

[43]优游:从容宽裕。彬蔚:文采华茂。精微:精深入微。朗畅:明朗通畅。

[44]平彻:平和透彻。闲雅:从容安适。说(shuì):辩说的文体。炜晔:辞采灿烂。谲诳:思维奇诡,善于变化。

[45]邪:淫邪。制放:制止散漫。

[46]要:总括,总之。辞达:文辞畅达。理举:把道理说清楚。

[47]物:情事物态。体:文章体式。迁:变化。

[48]会意:主观理解切合于客观事物的特征。遣言:用词造句。妍:美好。

[49]暨(jì):及。音声:语言的韵律。迭代:交替变化而相互配合。五色:青黄黑白赤。相宣:相互辉映。

[50]逝止:指音节的长短高下变化。无常:没有固定的规矩。崎锜:不安,不妥帖。便:宜,适合。此二句意谓虽然文章的音律变化无穷,本来难以用文辞加以妥帖的安排。

[51]达变:通晓文章音韵的变化。识次:知道次序。

[52]失机:不善变化,与”达变“相对。机,变化的技巧。后会:错过了配合的机会。会,配合。恒:常。操末以续颠:拿末尾去续开头,指音律失次而颠倒。

[53]谬玄黄:指五色相乱。谬,错误。玄黄,泛指颜色。玄,黑中带赤的颜色。淟(tiǎn)涊(niǎn):污浊。鲜:鲜亮。李善注:”言音韵失宜,类绣之玄黄谬叙,故淟涊垢浊而不鲜明也。“

[54]逼:胁迫。条:科条,条目。先条:指前段文章。仰:向上。俯:向下。侵:迫也。后章:后文。此二句指上下文相抵触。

[55]辞害:文辞有毛病。比:从,顺从。理比:文理顺畅。言顺:言辞一致。义妨:文理相悖。此二句指文句与内容相矛盾。

[56]离之:把它们分在两处。合之:把它们放在一起。之,均指文辞所表现的内容。

[57]考:考察。殿最:考课的等差,上者为最,下者为殿,指主次。锱(zī)铢(zhū):古代重量单位,六铢等于一锱,四锱为一两。比喻微细的差别。毫芒:毫,十毫为一厘。芒,草的尖端。这里比喻细微的差别。

[58]铨衡:衡量。裁:决断。绳:准绳。

[59]文繁理富:文辞繁多义理丰富。意:文义。指适:恰当,中肯。意不指适:文义不符合所要表现的事物。适(dí),目标,对象。

[60]极:顶点。两全:犹言重复。尽:穷尽。益:增加。

[61]片言:简短精辟的语言。居要:居于扼要之处。警策:指文章的透辟醒目处,即警句。

[62]条:条理。兹:这,指上文居要之片言。效:招致。绩:功绩。效绩:奏效。

[63]亮:诚然,实在是。累:累赘,弊病。取足:充分运用。易:更改。

[64]藻:指文。思:指情。绮:文采绮丽。绮合:文采合于情思。千眠:光彩美盛貌。

[65]炳:光耀,指文采之美。缛(rù):繁多的彩饰。凄:悲凄。繁弦:声调复杂的音乐。

[66]拟:模拟,摹写。殊:不一样。曩:往昔。曩篇:前人的文章。

[67]杼轴:纺织用具,杼持纬,轴受经。这里指组织文章。怀:胸臆。怵(chù):恐怕。我先:先于我写成文章。

[68]伤廉:有伤廉正。愆义:有损道义。均指抄袭。捐:抛弃。

[69]苕(tiáo):芦苇花。发:开。颖:谷穗前部的芒尖。竖:挺出。绝致:绝妙的风致。此二句谓文章中的佳句,就像苕花开放谷穗挺出一样,高高地离开其他词句而具有绝妙的风致。

[70]形:文章形体。逐:追求。响:文章的声韵。系:继续。此二句谓文章的形体声韵只能领会于心,不能用言语描述出来。

[71]块:独立貌。特峙:突出。常音:平常的语句。纬:配合。独立突出的佳句就像是”经“,”常音“与之配合,故称纬。此处指不能相配合。

[72]牢落:空旷。无偶:没有相配的词句。揥(dì):捐弃。

[73]韫:藏。

[74]榛(zhēn)楛(hù):泛指荆棘。喻平庸的语句。剪:剪除。蒙荣:承佳句而增加光彩。集翠:招致翡翠鸟来棲止。比喻平庸的语句和佳句在一起会有双美的效果。

[75]缀:连缀。下里:即《下里》《巴人》,指俚俗歌谣。白雪:即《阳春》《白雪》,指高雅的歌曲。见宋玉《对楚王问》。济:增加。伟:奇美。

[76]托:寄托。短韵:短小的文句。穷迹:孤单的描写对象。迹,事迹。孤兴:感想很少,难以发挥。

[77]无友:无相称的话。寥廓:空旷。承:接。李善注:”言事寡而无偶,俯求之则寂寞而无友,仰应之则寥廓而无所承。“

[78]偏弦:一侧的弦。独张:犹独奏。清唱:清音。靡:无。应:和。

[79]瘁音:憔悴无力之音。靡:浮靡。华:华美,有光彩。

[80]混:混同。妍蚩:美丑。成体:组成文章。累:连累。瑕:玉上的疵点。

[81]象:周代武舞名,即《诗经·周颂》中《维清》一诗之乐。据王国维《说周颂》考证:”颂之声较风雅为缓“。下管:歌舞时在堂下吹奏的管乐。《礼记·明堂位》:”升歌清庙,下管象“。偏疾:过于快。管声疾则与歌舞节奏不合。应:呼应。和:和谐。

[82]遗:弃。理:义理。存异:保留奇异的文字。虚:虚饰。逐微:追求细枝末节。

[83]鲜:缺少。爱:爱憎之情。浮漂:虚浮不实。不归:《文选》李善注:”谓不归于实“。

[84]么:小。徽:琴上系弦的绳子。悲:悲切感人。

[85]奔放:奔驰纵横,指文势放纵。务:致力。嘈(zá):声音杂乱。妖冶:艳丽邪荡。

[86]悦目:好看。偶俗:迎合世俗的爱好。曲下:曲调卑下。

[87]寤:悟,明白。《防露》:古曲名。《桑间》:《礼记·乐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又《汉书·地理志》:”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称郑卫之音。“古人以为这都是****曲子。悲:悲哀感人。雅:雅正。

[88]清虚:清淡朴素。婉约:婉转简约。烦:杂乱。滥:浮辞。

[89]大羹:不调五味的肉汁。遗味:余味。同:等同。朱弦:深红色的瑟弦,此处指琴声。清汜:清散而不繁密,比喻鼓乐之质朴。《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有遗音者矣。大饗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大羹不和,有余味者矣。“

[90]一唱而三叹:清庙之乐,一人唱而多人和。既:尽。

[91]丰约:词语的繁简。俯仰:文句前后的安排。因宜适变:因其所宜适应变化。曲:曲折。微情:微妙的差别。

[92]言拙:言辞古拙。喻:比喻。巧:新巧。朴:质朴。轻:轻巧。

[93]袭故:因袭旧说,指用典。弥新:更见新意。沿浊:从浑浊中来。更清:更见清新。

[94]览:浏览,不经心地看。察:明察。研:仔细研读。精:精通。

[95]赴节:踏着节拍。投袂(mèi):挥动衣袖。应弦:和着琴声。遣:发。

[96]轮扁:春秋时齐国制造车轮的工匠名。所不得言:指精微之技巧难以言传。《庄子·天道》中轮扁告诉齐桓公,古圣人之言,皆为糟粕,而精微之理”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华说:浮华的言论。

[97]普:广泛阅览。辞条、文律:均指作文的法式。膺:胸。服:钦佩。

[98]练:熟悉。常尤:通病。前修:前代贤人。淑:称赞。

[99]浚(jùn):深。(chī):同”嗤“,讥笑。拙目:目光平庸的人,拙劣的欣赏者。

[100]琼敷:琼花,与”玉藻“均喻瑰丽的文章。中原之有菽:意谓多为人所采撷。《诗经·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此二句指瑰丽之文,多为人采用以为法式。

[101]橐籥:冶炼用的鼓风工具,橐为外箱,籥为鼓风管,犹如现在的风箱。《老子》:”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罔穷:无穷。并育:并生,并存。此二句意谓好文章如同橐籥中鼓出的风无穷无尽,与天地并存。

[102]纷蔼:繁多。盈:满。予:我。掬:两手合捧承物为掬。《诗经·小雅·采绿》:”终朝采绿,不盈一鞠。“此二句谓世上美文极多,而自己所学到的却很少。

[103]挈瓶:汲水之器。屡空:常空。病:苦于。昌言:指前人之佳作。属:继续。此二句谓自己所学贫乏,常患难继前人之佳作。

[104]踸(chěn)踔(chuō):两脚长短不齐,跛行不正。喻行文艰难。短垣:李善注中作:”短韵“。短韵,小篇也。庸音:平凡之音。足曲:凑成一篇文章。此二句谓才思有限,只能艰难地写点短文章,用平庸的语言勉强凑成一篇。

[105]终篇:写成一篇文章。怀盈:内心自满。

[106]缶:瓦器。肚大口小,秦人用以叩之作乐。顾:反而。鸣玉:指古代经典之作。《尚书·皋陶谟》:”戛击鸣球“。鸣球:玉磬之声响。此二句谓自己的文章很差,如叩击蒙尘之缶发出的声音,反而会被雅奏所取笑。

[107]感应:一作”应感“,即灵感。会:时机。通塞:指文思的通畅与滞涩。纪:时机。遏:制止。止:留住。

[108]景:同”影“。响:回声。

[109]方:当。天机:天所赋予的神机。《庄子·大宗师》:”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此处指文之神思。骏利:快捷,指文思敏捷。纷:繁多。不理:无法梳理。

[110]思:文思。言:言辞。

[111]葳(wēi)蕤:繁盛貌。(sà)遝(tà):壮盛貌。毫:笔。素:生丝绢,用来书写。拟:草拟,写。

[112]徽徽:文采盛美。泠(líng)泠:语韵清脆。

[113]六情:喜、怒、哀、乐、好、恶。底滞:停滞。底:即”滞“。兀:不动,呆立不动。豁:空洞无物。

[114]揽:收聚。营魂:魂魄,精神。赜(zé):深奥。顿:提挈。精爽:精神。

[115]翳(yì)翳:隐蔽貌。乙乙:难出貌。

[116]竭情:用尽心力作文。率意:随意。率:轻率。尤:过失。

[117]兹物:指文章。戮(lù):尽力。

[118]惋:叹息。开塞:文思的通畅与阻塞。

[119]用:功用。固:本来。因:由。

[120]恢:扩大。阂:隔阂,阻隔。津:桥梁。

[121]俯:向下。贻:留。则:准式。来叶:后世。叶,世。仰:向上。观象:取法。象,法则。

[122]济:挽救。文武:指周文王、武王之道。《论语·子张》:”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宣:昭示。风声:教化。泯:灭。

[123]涂:道,指空间。弥、纶:包容缠裹。《周易·系辞》:”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124]配:相同。

[125]被:加,刻。金石:金指钟鼎,石指碑志,古人用来纪功颂德。广:传播开。流:流布。管弦:指乐器。李善注:”言文善者,可被之金石,施之乐章。“

赋以艺术构思为中心,较为细致地分析了文学创作的过程,同时涉及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文体风格、感兴活动、文学的社会功用等很多重要文学理论问题。《文赋》首先提出了创作的前提和基础,是作者观察、研究客观现实以及学习、钻研古代文化:”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实际上这已涉及了文学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且详细而又生动地论述了艺术构思过程”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旁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突出作家形象思维的特征,强调文学的形象性,作家神思驰骋,”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使得”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晣而互进“,感情更加鲜明,物象更加清晰。在”抱景者咸叩,怀响者必弹“的众多形象中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艺术加工:”虽离方而遁圆,期穷形而尽相“,从而创作出具体而概括的形象:”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这种关于形象化的论述是开创性的,在文学理论史上有重要意义。另外,对写作方法、技巧等问题,也有较详细论述。强调创新,反对模拟,提出”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的主张。主张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且区分文章为十条,指出各体之特点,对创作中的灵感现象也有描述。《文赋》对后世的文学批评影响很大。章学诚以为”刘勰氏出,本陆机氏说,而昌论文心“,信然。《文心雕龙》则指出了《文赋》之不足:”昔陆氏《文赋》,号为曲尽,然泛论纤悉,而实体未该。“(《总术》)”陆《赋》巧而碎乱。“(《序志》)亦颇中肯綮。

(刘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