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另眼看三国
2525500000016

第16章 “五虎大将”的来历和座次

中国人历来讲究“名份”,重视名次的排列。梁山泊的草莽英雄尚且三次“排座次”,《三国演义》的作者对“五虎大将”的“座次”自然更有一番讲究了。

在《三国演义》为数众多的猛将之中,最为人们津津称道的莫过于蜀汉的“五虎大将”。

《演义》第七十三回说,刘备称汉中王之后,立即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

随后,刘备派前部司马费诗前往荆州,向关羽颁授“大将”官诰。关羽见到费诗,问道:“汉中王封我何爵?”费诗回答:“‘五虎大将’之首。”心高气傲的关羽听说“五虎大将”的具体人选之后,当即向费诗发牢骚:

“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

后来,还是费诗以一通义正辞严的“君巨大义”才说服了关羽,使他接受了将军印绶。

由此可见,在《演义》看来,“五虎大将”是蜀汉将军中的最高封号。正因为如此,关羽才不愿与“老卒”黄忠共同享此殊荣。

事实上,封“五虎大将”的入,并不是刘备,而是宋元时期的民间艺人。因为,不仅是蜀汉,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从来就没有过“五虎大将”这样一种封号或爵位,它完全是艺人们的杜撰。

不过,这一称号的产生,也并非全无根据。

《三国志》卷三十六,是《关张马黄赵》传,记述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和赵云的事迹。这一卷紧列于《诸葛亮传》之后,表明关张等五人是蜀汉最重要的将领,也是蜀汉的开国元勋。这五人同列一卷,就是后来“五虎大将”这一封号的****。

“五虎大将”的产生,又与宋元时期民间说书艺人的一种讲书习惯有关。

在宋元时期的话本和戏曲之中,常常将某一阵营中能征惯战的猛将罗列为“五虎将”。在《水浒传》的“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一回中,宋江就封大刀关胜、豹子头林冲、霹雳火秦明、双鞭呼延灼、双枪将董平为“马军五虎将”。在关汉卿的杂剧《刘夫人庆赏五侯宴》里,李嗣源(即后唐明宗皇帝)手下也有五员猛将:石敬瑶、孟知祥、刘知远、李从珂、李亚子,他们因打败了后梁大将王彦章,也被封为“五虎将”。

有了这种说书习惯,再加上《三国志》里恰好又是关张马黄赵五人同传,这样,民间艺人在“说三分”时就自然而然地将他们五人“封”为“五虎将”。在《平话》之中,刘备早在称汉中王之前,就封了关张马黄赵为“五虎将”。到了《演义》之中,“五虎将”又加了一个“大”字,变成了“五虎大将”。

从《三国志》到《平话》再到《演义》,“五虎将”的名次发生了变化:赵云从最末一位被“提拔”到了第三位,关、张、马、黄、赵的座次变成了关、张、赵、马、黄。探索一下这种变化,也是饶有趣味的。

大家知道,中国人历来讲究“名份”,十分重视名次的排列,时至今日仍然如此。这种等级观念,在古典小说中同样表现得十分明显。在《水游传》中,梁山泊的草莽英雄们就曾多次“排座次”,小的不论,光是比较郑重的就有三次:林冲火并王伦,排过一次;宋江从江州脱险,与戴宗、李逵、李俊等人上山落草时,又排过一次;最后一百单八聚齐,又郑重其事地排了一次。“座次”的排列有多种因素,最重要的一个是义气。宋江之成为山寨之主,就在于这一点。

在封建王朝之中,官爵的高低就是“座次”,由血统、门第和功勋等因素决定。《三国志》中关、张、马、黄、赵这个顺序同样依此排定。

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小说中,关羽和张飞的地位都是勿庸置疑的。而马超、黄忠、赵云的身分地位却需要讨论一下。

马超出身陇西大族,其家族长期割据凉州,他本人“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是英布、彭越一流的人物。刘备兵临成都,一时尚不能攻下,马超率兵来到后,城中之人懾于他的威名,立时震恐万分,刘璋在这种情况下,才不得已开门出降。所以,马超为刘备定蜀是立有大功的。

黄忠的背景和名望不及关、张和马超,但他自从归属刘备后,屡立大功,特别是在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这一决定生死存亡的重大战役中,于定军山一役勇斩曹军大将夏侯渊,为整个战役的胜利立下决定性的功勋,由此,在论功行赏的时候,刘备不顾诸葛亮的疑虑,毅然封黄忠为后将军,地位与关、张、马超相当。

再说赵云,虽然长时期来他一直追随刘备鞍前马后,是刘备的心腹,但从职务来看,不过是刘备的卫队长而已。从《三国志》的记载看来,除了两次保护了后主阿斗之外,他并没有在攻城略地的重大战事中有过值得称道的特殊功勋。

所以,尽管赵云与刘备的关系较之马超、黄忠更为密切,但在蜀汉建国的过程中却没能发挥马、黄那样的巨大作用。因此在论功行赏的时候,他的职务自然不如关、张、马、黄四位。

蜀汉的官制与西汉相同,将军的名号众多,等级有严格的区别,以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将军、右将军、左将军、后将军最为贵重,以下是四征(即征东、征南、征西、征北将军,以下同)、四镇、四安、四平将军,再以下的各种将军名号,统称为“杂号将军”,地位就更低了。在刘备称汉中王时,等级最高的将军就是前、右、左、后四种,分别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如果要说封“虎将”,那么这四位可算得上‘四虎大将”。而赵云,在此时并未受到封赏,仍是初定成都时封的翊军将军,属于“杂号将军”之列,其地位较之关、张、马、黄相差很远。

到刘备称皇帝的时候,关羽和黄忠已死,张飞进位为车骑将军,马超进位骠骑将军,赵云则直至后主继位时,才升迁为征南将军。较之黄忠的后将军还差了好几级。

陈寿在《关张马黄赵传》的末尾,将五人分成三个等级进行评价。他以关羽、张飞为最高,马超次之,黄忠和赵云列为第三,他这样说:

“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灌,灌婴;滕,夏侯婴,都是刘邦手下的将军,但比起韩信、英布、彭越等大将就相差太远。

在这样严格的等级观念之下,赵云的“座次”自然只能排在关、张、马、黄之下了。

《三国志》的这种排列,一直影响到宋元时期的民间艺人,直至《平话》之中,“五虎将”的名次仍然是关、张、马、黄、赵。

到了《演义》的作者手中,赵云被大加渲染、夸张和虚构,使这个皇家卫队长成为一位武功盖世、才识卓绝、忠心耿耿的大将,完全可以同关羽、张飞同列。这样一来,赵云在“五虎将”中的名次,自然也从最后一名“提拔”到了第三,这表现了文学对人物形象的重视。

最后,我们还要提一提蜀汉的另一员大将魏延。在蜀汉前期的将领之中,只有魏延能与“五虎大将”相提并论。他识见不凡,有独当一面的大将之才,一直很受刘备赏识,刘备夺取汉中之后,准备班师还朝,当时镇守汉中这一至关紧要的军事重镇的人选还未确定。全军上下都认为这一重任非张飞莫属,可是刘备却出人意料地将这副千钧重担交给了魏延,以至于“一军尽惊”。就责任的重要性而言,首先是镇守荆州的关羽,其次当数魏延,张飞还在其下,至于马超、黄忠、赵云,就更是等而下之了。

遗憾的是,魏延后来“晚节不保”,成了叛将,本人及三族皆被诛灭,从前的功勋一笔抹杀。因此在《三国志》中,魏延就不可能与关张等人同列,而是同其他几位犯过“重大错误”的大臣刘封、李严、廖立、杨仪等人同传,自然也不可能被列为“五虎将”了。

如果魏延是战死沙场,或者是寿终正寝,那么,《三国志》中的“关张马黄赵”传可能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五虎大将”的名单,也可能会发生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