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梅掌柜
25239100000058

第58章 真假抗币

片刻,可卿道:“潘先生,抵制假币,匹夫有责,您能不能给我几张假的抗币作为范本,我需要些时间来考虑。”可卿正色道。

“我包里既有。”潘辉说完,从公事包里,拿出了几张可卿未遇见过的纸币。

这种纸币,分有红,绿,蓝三种,红色是十元面额的,绿色的是五元面额的,蓝色是二元的。上面分别印着“鲁中银行”的字样,水印分别以毛泽东,朱德戴军帽的样子,这些名为抗币的货币,只限流通于鲁豫一带,是当地百姓用来购买生活日用品的唯一流通币种。

可卿弹了弹纸币,又举着那张十元的看了看,道:“你们怎么发现是假币的,说老实话,这假抗币……无论从纸质上,还是从工艺上,都比我们自己印制的要上乘…….”可卿说完,又举着那张绿色纸币,仔细的看着。

“呵呵……说的对,你再看看真抗币……”潘辉说完,又拿出了同样是红,绿,蓝三种一样币值的真版抗币,递给了可卿。

可卿接过后,首先感觉到的就是纸质上,明显的粗糙过假抗币,可卿将这些真抗币,也仔细的一张张看过,一旁的潘辉道:“说来,日本在研制这些抗币的时候,也算是用尽了心思,这真假抗币,如果拿给当地普通百姓来看,几乎以假乱真,百姓们几乎没有防伪知识,不过,也难怪…….说句老实话…..日本自制的假抗币,比起我国印刷的抗币……质量上,反而略深一筹,只因它的纸质太细腻,反而引起了我们的怀疑,可是,终究当地的百姓,却肉眼不可能分辨的出来,这也给我们区分真伪抗币,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目前,这种假抗币,据初步统计,已经有十万之巨流入到了市场,已经引起了当地的通货膨胀,日本政府不会善罢甘休,还会继续印制假抗币,来达到扰乱我们抗日阵线的目的。因此……抵制假抗币,刻不容缓。”潘辉道。

“潘先生,这真假抗币,我都收下了,容我细想一下,具体的再拿出一个方案来,您看…..”可卿道。

“好的,梅掌柜,希望你尽快的拿出一个抵制抗币的方案来,哦,此地,我来过了以后,不可能再来第二次了,因为怕引起跟踪,你有事,就去茂名路一百三十号,你只要说你要找一位银发老太太,我们自然会有同志来接待您的,好了,我不能在此久留,告辞了,梅掌柜。”

“好的,潘先生,恕不远送了。”

送走了潘辉,天河上来,看见可卿的办公桌上多了一本书,顺手拿起来,翻看了几页后,连忙慌里慌张的道:“可卿,那人给了你这本书?这可是严令禁止的禁书啊,你赶紧藏起来……我劝你还是还了回去吧。”

可卿笑了笑,道:“也没你想象的那么恐怖吧,其实,这本书从一名美国记者的角度,真实的反应着我国陕甘宁抗战的实录,应该是一部不添加任何色彩的书籍,我还是喜欢看。”

“可卿,我还是劝你小心为妙,国民党对这本书是严加看管,谨防流入市场的,你还是小心的阅读。”天河严肃的道、

“好的,我会的,天河。”

当晚,可卿的心里,波澜起伏。

她迫不及待的翻开了《西行漫记》这本书,斯诺真实的文字,句句敲打着可卿的心,斯诺为人们描绘了延安抗战的沸腾生活,以及中共朴实艰难的生活场景,这让生活在十里洋场上海的可卿。简直无法想象抗日根据地人民的生活。但是,书里的字里行间,却处处洋溢着作者与抗日根据地的军民们的乐观蓬勃向上的生活,书中也第一次用一个外国人的身份,阐明了抗日必将胜利的观点,尤其让可卿吃惊的是,书中隐射了一些当今社会知名人士,也参与了中共的事实。比如,汪伪财政部周达海的儿子,周小海就是一名中共党员,还有知名学者潘汉年等,这让可卿吃惊不已,同时,也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诱惑等着她,她完全沉静在了《西行漫记》中。

可卿想了很多,慢慢的,手中的书慢慢的滑落,一阵困意袭来,她想捡回那本书,却感觉有人将那本书捡了起来,放在了床头桌上。她微微的睁开了双眼,却见是昌鸿。

可卿坐正了身体,道:“哥,你吓我一跳啊,怎么进来也不敲一下门啊。”

“我都敲了好几遍了,想过来和你聊聊,却始终没有回应,心想平时,你没那么早睡的,担心出什么以外,于是就推门进来了,看见你的书滑到地上了。”

昌鸿将那本《西行漫记》捧在手上,道:“可卿,你也喜欢看这书吗?”

可卿睡意全无,揉了一下眼睛道:“只是有点好奇,就看了,哥,你的语气好似……你也在看这本书?”

昌鸿笑而不语,他合上书,道:“可卿,对书中的用词恰当程度,还请多多的提出宝贵的意见啊……”

“你……哥,你什么意思?”可卿没明白昌鸿的意思。

“哦,不瞒你说,这书,是我和另一位朋友,一起翻译的。”昌鸿面有骄傲。

“什么?哥,这书…….真的是你翻译的?”可卿吃惊的张大了嘴巴。

“没错,出于这本书,暂时还是禁书,我们都隐去了我们的真实姓名,当我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的原文时,我看了几页,就决定去翻译这本书了,曾经有一位先生找我,他让我们报社承担起翻译此书的任务……”

昌鸿的话,让可卿惊讶之余,对哥哥多了一份敬重之心,她连忙道:“哥,原来你瞒着我们在搞这些啊,难怪有段时间,神秘兮兮的晚上闭门不出的…..”

“可卿,说真话,你感觉……此书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昌鸿问道。

“是真实,我看了前几章节,就被书中所透漏的真实感而吸引,斯诺几乎不添加任何色彩的描绘了他在延安的所见所闻,那个地方,原本在我的想法中,应该是一个神秘而又刻板的地方,没想到,斯诺的笔下,却一片生气盎然,让人读了,有立刻想去一探究竟的欲望。我也没想到,斯诺笔下的中共人员,都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犹如山匪般,相反,我感觉,比起国民党的那些所谓的抗日将领,中共的抗日,才是真正的抗日。”可卿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对,可卿,这也是我会答应翻译此书的原因,这本书,一开始就吸引了我,不仅仅是书中描述的抗日根据地真实的生活,更是一种信念,斯诺用自己所见所闻,来阐述为什么抗战,中国比赢的道理,也用自己的观点,来阐明为什么共产党将会是这个国家的未来的希望,书中也很平实的记录了一些鲜为人知的蒋介石国民政府以及日汪政府的黑幕,斯诺有了他的信念,可卿啊,我在美国也一直从事着报业,从当初的报刊只是刊登一些风花雪月的连载故事为主,到后来,我加入了祖国的一些现况的报道,发现美国当地的华人,原来更喜欢看祖国发生的事情,后来我的报刊就一路销售看红,我就越发的注意到,原来所有的人,无论你身处何方,都会有着一颗爱国情结。”昌鸿激动的说。

可卿第一次从哥哥处听到了这些话语,也是激动不已。原本以为,昌鸿只是一位有自己办报理想的青年,却不料,昌鸿的思想,远比自己的超前,而且,昌鸿也已经付诸于行动了,这本出名书籍,虽然严禁出版,但是还是抵挡不住爱国人士的偷窥心理,其实在暗地里,也在偷偷的传阅着,可卿没料到,这本《西行漫记》竟然是昌鸿翻译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