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主题的宣讲效果不错。致远请来了就业指导中心的张老师发表了一场题为“青春有梦”的演讲,引得全场沸腾,掌声经久不息。亦飞四人的演讲也不错。最后亦飞介绍了“早起社”的主要任务和主要流程,以及自己作为组织者之一的初衷。同学们的热情很高,提问了很多问题,亦飞不厌其烦地一一解释。
宣讲圆满成功,给大家两天时间报名,值得欣慰的是,张老师也愿意加入进来,可以为“早起社”的同学进行有必要的培训,如表达与沟通能力的提升,领导力的形成等。
“咱们几个都演讲得不错,看来你们下去也下了很大功夫嘛。”亦飞笑着说。
“我练了整整二十遍,”何雷伸出指头比划着,一脸兴奋地说,“我现在甚至都对我训练时的每一个细节记忆犹新。我感觉这次尝试是我有生以来感觉最好的一次了。”
“相信我,演讲你连上超过二十遍,觉得记忆犹新。”亦飞说。
“我感觉我的演讲时我们四个中最差的,同学们的反应很平淡,虽然说他们都在认真听,但是却没有像听你们演讲时那种热情。亦飞使用了PPT,效果很好;何雷的演讲嘛,我其实觉得他的内容没我的好,但是他知道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辰逸的演讲不用说了,人往那里一站就有一股诗人的感觉,举手投足间流露着与众不同的气质,果然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致远一脸诚恳地说。
“其实这次演讲也能体现出这两个因素的重要性,互动和提问。你们有没有发现我在宣讲的时候提了很多有趣的问题,然后给了他们时间思考,这就是一种互动,拉近了我和听众的距离。同样何雷巧妙地发挥了自己幽默的特点,他知道怎么与听众互动,大家注意到没有,何雷让同学们足足哄堂大笑有六次之多,这是一个很好的成绩。辰逸的演讲实在是太精彩了,文采斐然,诗意飞扬,我看下面的同学都听呆了,辰逸可以说是我们团队的一个杀手锏。致远的演讲,说实话也挺不错,就是做手势的时候有些拘谨,显得放不开,下次注意点就好了。”亦飞说。
两天之后,报名的人数正好三百个。亦飞建了一个群,把三百个人分成了六十个小组,每个组指定一名组长,负责每天的签到、支持事宜。初期规则很简单,早上六点半起床,去操场集合,每个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十分钟,就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根据亦飞的统计,有一百六十一名同学想背单词,八十一名同学想读书,四十名同学想做健身,十七名同学想训练演讲,剩下的一名同学有着极其幽默的想法--回去继续睡觉,他说他只为证明自己也可以早起。
面对三百人的大团体,需要做的事情一下子多了起来。为了便于管理,亦飞和辰逸他们商量着十五个小组合成一个大组,每个大组设两名大组长,亦飞四人分别接手一个大组,相互之间既有竞争关系又有合作关系。亦飞做起事来雷厉风行,一天就把这些任务悉数解决了。
第一天,就有六十名同学缺勤,随后六十几名同学做了退社说明:“早起导致上课没有精神,甚至一天都晕晕沉沉的,在追求效率的时候反而失去了效率,得不偿失。”亦飞解释道:“一个习惯一般需要在二十八天才能形成,打我们打破一个习惯的时候,尤其是打破生物钟时,刚开始肯定不适应,但是只要坚持下来,肯定会大有帮助。”但再生动曼妙的言辞也无法动摇同学们要离去的决心,于是在第一天,退社的同学有一百二十个。
亦飞四人赶紧召集八名大组长来开会,到场的只有五名大组长。大组长反映了情况之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们‘早起社’缺乏一个深度的凝聚力,虽然共同早起的目标把我们凝聚在一起,但是之后我们就不知所措了。虽然说大家心里想的是要读书,要锻炼,但是意识和执行之间的转换效率太低。我看到很多到场的同学在交流了十分钟之后发了几分钟呆后,就离开了。”
何雷说:“归根结底还是人的惰性使然,还有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大家都很迷茫,这是真的,他们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亦飞皱眉说道:“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问题,如果要深究这个原因,会有很多我们无法掌控的因素,也与我们的初衷相悖。”
辰逸提出:“但是在现象层面永远不能解决问题。我建议我们从现象入手,分析同学退队的本质原因,再追溯回现象层面,解决问题。”
其他几人都同意辰逸的观点,于是大家展开了讨论。一个大组长坦白:“的确,我们很多人很迷茫,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干什么,甚至连明天的计划也没有,只是让时间一点一点地推着他走。”另一个大组长说:“其实,这个年龄的我们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道理都明白很多,但就是没有执行力。”另一名大组长解释:“我们很多人都是那种随波逐流的状态,也就是说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需要有人带头才能前进。”辰逸说:“我觉得很多想改变自己,其实并没有真正下定决心,在犹豫的边沿徘徊,一边想着要惊天动地,一边又被过去的平凡生活拉扯着挣脱不得,过去的生活就像一个深深的漩涡,我们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它的吸引力。所以说,很多人其实处于想要改变自己却留恋过去生活节奏的边沿,尽管过去的生活很是不堪。我觉得最重要地是要让他们意识到这一点。”
致远说:“我觉得这是因为没有‘梦想’的原因,上大学之前,几乎所有人都有一样的想法,我要上个好大学,这个梦想伴随了我们十几年,当我们实现了之后,我们再也找不到这样值得坚持的长期目标了。没有长期目标,短期目标自然随心随欲,甚至得过且过。所以我觉得同学需要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
亦飞说:“我觉得我们几个还是无法控制住全场,如果有个老师在场,就比较好办了。”何雷点头表示同意。
亦飞说:“我总结一下,主要有这么几个因素,一是迷茫;二是执行力差;三是没有领头人;四是没有意识到改变自己的重要性;五是没有计划;六是咱们组织者没有控场能力。咱们再商讨一下解决措施。”
商讨的结果是,亦飞他们决定实施下面的几个计划:一、每个人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二、每人给自己找一个监督者。三、推荐读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四、把社员分成“背单词”、“读书”、“健身”、“自习”四大模块,每个模块两名负责人,带领其他同学完成早起后的计划。五、每周要张老师关于职场技能的讲座,建议每位同学都能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