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四春秋
25198100000145

第145章 6.成功

“这七十个人怎么分啊,随机吗?”何雷问。

“我们首先要发短信确认一下,他们是否真正要参加我们的社团。”亦飞说。“好,我发吧。”致远说。

到了晚上,经过最终统计,有六十四名同学愿意参加,四十二名男生,二十二名女生。亦飞建了一个微信群,把社规发布了一下,然后私聊每一位同学,告诉他们自己的同桌。亦飞把社员分成八组,每组有一个小组长。对于每个社员,都必须每天在群里签到,由每位小组长监督。原则是连续三天没有签到的同学退出“同桌社”,每对同桌每周必须呆够十个小时以上。原则上鼓励社员组成小组学习,搞活动。

做完这一切工作,亦飞回到宿舍,他刚坐下,张亮就蹦下床来,坐到亦飞旁边,一把搂住亦飞说:“亦飞,明天请你吃香锅。”亦飞笑着看了看张亮说:“没事没事。”申腾飞摘下耳机说:“亦飞,你不知道张亮这货刚才都激动成啥了。”张亮掏出手机,给亦飞看了一眼,说:“亦飞你给我分的这个同桌真是太漂亮了。”“你们聊天了吗?”亦飞问。“那当然,迫不及待啊。”张亮激动得不能自已,他拍拍亦飞的肩膀,说,“我喜欢这个姑娘,最重要的是她是单身哎。”亦飞笑骂道:“看你那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张亮嘿嘿地笑了笑。申腾飞问:“最后男生有没有多的?”亦飞说:“多了二十个男生。”申腾飞笑了笑说:“找了个基友也不错。”

过了几天,很多同学都给亦飞他们发了感谢信。“看来我们做了些好事啊。”致远感叹道。“也有退群的。退就退呗,还他妈给老子发火,老子稀罕你啊。”何雷愤愤地说。亦飞问:“怎么回事啊?”何雷说:“昨天竟然有人私聊我说,为什么自己的同桌是个男的,你们是不是都给自己的熟人配了异性,剩下些渣渣留给我们。我当时就不乐意了,直接开骂,于是我们对骂了几分钟后,他退群了,把我拉黑了。”亦飞用手抹了抹脸,叹了一口气说:“何雷,你以后交流的时候要注意言辞语气啊。”致远嘿嘿一笑,说:“你没见何雷骂人的时候,那才是他的天赋所属。”

亦飞舔了舔嘴唇,认真地说:“我们是一个团队,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进步。说句心里话,我创建这个‘同桌社’是直接奔着失败去的,但是即使失败,我们也要力求完美失败--也就意味着我们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这个过程中,我希望我们都能够改正自己的缺点,把自己武装成一个更优秀的人。所以,我希望接下来,咱们每个人拿出一张纸条,写上自己希望通过这次的社团实践得到什么能力提升,自己的什么缺点希望得到改正。我们不做徒劳无获的努力。”

几个人都掏出笔来,写下自己的愿望和目标。写完后,他们把纸条折叠起来,放在各自的抽屉里。辰逸说:“我想提一个建议。社会影响的三个层次,分别是依从、认同、内化,三者呈递进关系。我觉得我们有必要把这个社团做到第二个甚至第三个层次。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让他们理解并感受到‘同桌社’的意义所在,并不简简单单的是找一个陪伴,而是找一个互相激励、共同进步的同志。”

亦飞点头,说:“对,我们有必要开一次会议,先让大家都熟悉熟悉,然后重申我们这个想法的初衷以及我们社团的意义。”

等到一周后会议的时候,“同桌社”已经剩下二十八对同桌了,留下的人对中心组的四位“创始人”赞口不绝。呼声最高的要数张亮了,他说自己通过社团找到了暗夜的明灯、寒夜的炭火;还有同学说自己认识了以为志同道合的好伙伴,甚至商量着参加什么比赛;还有同学说自己被同桌鞭策着,从堕落的深渊爬了出来。其他默而不语的同学都用眼神表达了自己对这个社团的认同。在这次会议上,大家不约而同讨论起了一个话题:朋友。

有人抱怨,原来的老友渐行渐远,现在音信全无。有人抱怨,和自己开玩笑的人很多,却找不到一个可以真心交流的朋友。有人则发表深情感叹,有的人不管过多久都是能靠能骂能拥抱的朋友,有的人只是萍水相逢不许留恋的旧知,而有的人在你一声中终将消散,当年你对他掏过的心窝,就当不小心醉了一次,说了些不该说的罢了。有人说,自己一直认为能成为朋友都是缘分使然,但是自己对某人推心置腹,某人却对自己背后捅刀。有人说,交朋友时,切记一点,切勿交谈言深。有人则摆出自己例子证明,我觉得朋友就是这样的,即使多长时间没有见面,见了面也不会尴尬;就是多长时间没说话,聊起来还能滔滔不绝。有人发表自己的亲身感悟,我交的朋友中只要真正交过心的永远是朋友……

在互相聊了一通“朋友”之后,大家都默默地嗟叹。亦飞适时地调节气氛,说道:“在同桌社,我们都可以成为朋友,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也是一个舞台,我希望我们都能珍惜这个机会。”

“同桌社”初次创办就取得了成功。辰逸特意写了一篇“同学社”的文章发表在文学周刊上,再一次引起了热议,甚至有一天,关于“同桌社”的话题被推上了“校园头条”。很多后来得知消息的同学纷纷来信,询问可否继续加入“同桌社”。亦飞对此不置可否,因为这次构想的成功促使他迫不及待地实现自己的另外一个构想。

此外,因为辰逸的影响,文学院的很多女生对“同桌社”产生了兴趣,想让“文学社”重新招新一次。致远对此兴致勃勃,但亦飞却说自己有别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