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
2496200000099

第99章 太平天国幼天王洪天贵福等亲书自述诗文(5)

《天父诗》卷首无"书目",但其他书的"书目"中有《天父诗》。《天父诗》今流传利用者为抄排本,错字很多,其中一些错误对原意颇有影响,如一六八首,"天父小媳总要好"中"小媳"误为"子媳";一八七首,"亮未救起莫起身"中"莫起身"误为"真起身";三五〇首,"因何不晓畏爷哥"中"畏"误为"是";四一二首,"爷哥不恤陋容人"中"不恤"误为"不怕"。等等。

2.《太平天国戊午八年新历》

剑桥大学图书馆 藏一册

编号FC171/9。封黄,有文饰。"书目"有二十四部。

太平天国戊午八年(1858)新历应颁于太平天国丁巳七年(1857)冬。此册太平天国戊午八年新历的"书目"有二十四部,至太平天国乙荣五年(1855)的《行军总要》,署"柒年新刻"的《天父诗》尚未列入。可知此太平天国戊午八年新历付刻时,《天父诗》尚未出版;《天父诗》的印行当在太平天国丁巳七年冬或年末。新历卷首例有诸王的"献历奏",此册献历奏已删去北王韦昌辉。又石达开之衔作"电师通军主将义王"。李秀成被俘后的供词云"杨韦事件"后,石达开回京辅政,众文武喜其义气,共推为"义王",石辞不受。制八年历时,石已出走,天京方面正式署其衔为"义王",此为仅见之一次。

3.《幼主诏书》

共诗十首,讲述母子、婆孙、兄妹、叔嫂等男女有别之道。

(1)不列颠图书馆 藏一册

编号15297.D.27,不署刊刻年份。封黄。封外左上印双线长方形框,内有双龙(无凤)纹饰,中刻书名;封内刻双龙双凤及书名。首页为"天王诏旨",深朱色印。正文墨印。第一页书口题"十救诗"三字,手写朱书,其他页书口无字。第三页"媳一进来别无差"句中"来"字空,系朱笔手写。本书无"书目",本书书名亦不见于它书的"书目"。

(2)剑桥大学图书馆 藏一册

编号FC171/11,无刊刻年份,封黄。封外左上印双线长方形框及双龙纹饰及书名,如(1),并钤方印。印高9.2厘米,宽9.4厘米,直书印文"上帝圣旨天生真主坐山河"。封内双龙双凤纹饰及书名。首页无 "天王诏旨"。无"书目"。

据幼天王被俘后自述,洪秀全在他九岁时就给他四个妻子,自此不准他与母亲、姐妹见面,"老天王做有十救诗给我读,都是说这男女别开不准见面的道理"。可知《幼主诏书》实是洪秀全所作,其写作时间当在幼主九岁时即太平天国丁巳七年(1857),刻印年未能考定。

4.《武略》

经洪秀全加以删改的《孙子》、《吴子》、《司马法》三部兵书的合编。

不列颠图书馆 藏一册

编号15298.D.22,未署刊刻年份。封黄,内外俱空白无字。首页首行刻"武略全书总目",其下列举《孙子》、《吴子》、《司马法》及其各篇名。《武略》本书无"书目",在其他书的"书目"中作《武略书》,列为第二十七部,在太平天国戊午八年(1858)新刻的《醒世文》之前,大约亦刻印于太平天国戊午八年。

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1861)刻印的《钦定士阶条例》中说,武士子应攻习"真圣主钦定《武略》"等书,可知此书经洪秀全"钦定"。以《武略》与《孙子》等三种原书对照,洪对原书的删改甚多,原书中凡征引古圣先贤及历代君臣用兵行政事迹者,均被删去,这是洪秀全否定儒学和古人的明显事例。又删《孙子》"九变"为"八变",删去"君命有所不受",反映了洪的君权至上思想。

5.《醒世文》

对官、兵、民以及对清军的告诫,阐述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政策。

(1)不列颠图书馆 藏一册

编号15297.D.35,署"八年新刻"。封黄(微绿),有纹饰。封外空白,封内印刊刻年份及纹饰、书名。"书目"有二十八部。

(2)剑桥大学图书馆 藏一册

编号FC171/9,署"八年新刻"。封黄(微绿),有纹饰。封外空白,与(1)相似。"书目"有二十八部。

"书目"有二十八部本至《醒世文》止,是以两册均为初刻本。

6.《资政新篇》

干王洪仁玕提出的治国方略,其内容包括革新政治、外交、宗教,兴技艺、舟车,开矿藏,办银行以及各社会文化事业。

(1)剑桥大学图书馆 藏一册

编号FC171/7。封黄,封外空白,封内署"九年新镌"。无纹饰,中题书名,右一行刻"钦命文衡正总裁开朝精忠军师干王洪宝制",左一行刻"旨准颁行"。无"书目",也不见于其他书所列的"书目"。

(2)牛津大学鲍德利图书馆 藏一册

封黄。封内署"九年新镌"。文、式俱同(1),亦无"书目"。

现存《资政新篇》,封面都署"九年新镌"。但太平天国庚申十年(1860)夏,洪仁玕到苏州会见传教士艾约瑟等,送给他们的《资政新篇》是手写本;艾约瑟报道,洪仁玕说忠王李秀成答应在苏州刻印。又当时人赵烈文日记,说见到《资政新篇》,"此书庚申刊"。《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庚申十年刊本为今所不见。

7.《开朝精忠军师干王洪宝制》

干王洪仁玕颁新政等文告与短文的合编。

剑桥大学图书馆 藏一册

编号FC171/10。封黄,左上长方形双线框内印书名,无纹饰。无"书目",也不见于其他书的"书目"。本书未署刊刻年份。从文告内容看,可能刊于太平天国庚申十年。

8.《王长次兄亲目亲耳共证福音书》

天王洪秀全之长兄次兄在太平天国庚申十年追记洪秀全丁酉年病中魂梦升天所言所行。

英国图书馆 藏一册

编号15297.D.27。封黄,封外左上粘贴长方形纸,印书名和双龙双凤纹饰;封内印双龙双凤纹饰并书名。书口刻"福音敬录"。"书目"有二十九部,第二十九部即本书。本书不署刊刻年份,但卷首有长兄洪仁发、次兄洪仁达为记录洪秀全"升天预诏"所呈本章,署"庚申十年七月三十一日",洪秀全批即将此书刻颁,故知应刻于太平天国庚申十年。本册"越有二日下凡说与君王父……得知"句中"说"字原刻"诏",右半以朱笔修改成"说"。又"天王预诏说与君父愚兄得知"句中"与君父愚兄等"六字,在五字地位挤刻,似是后来铲改,则此册或非初本。

9.《太平天国辛酉拾壹年新历》

(1)不列颠图书馆 藏一册

编号15297.D.33。封黄,有纹饰,题"太平天国辛酉拾壹年新历"。"书目"有二十九部。"书目"以下为天王关于历法的两份诏旨,均朱印,正文末有太平天国庚申十年各月萌芽月令。

(2)剑桥大学图书馆 藏一册

编号171/10。"书目"有二十八部。其他同(1)。

太平天国历书,应于年前十月起陆续颁行。剑桥本"书目"有二十八部,可知此册付刻时,第二十九部《王长次兄亲目亲耳共证福音书》尚未问世;至上述不列颠图书馆本付印时,则该书已出版或正在出版,故卷首"书目"有二十九部。由此似可推测,王长次兄追记洪秀全"升天预诏"虽在太平天国庚申十年(1860)七月三十一日进呈,但付刻已在是年冬。

10.《天兄圣旨》

两卷两册。记自金田起义前的戊申九月至太平天国壬子二年(1852)三月十五日间萧朝贵假天兄基督下凡一百二十余次所降圣旨和活动。

不列颠图书馆 藏卷一、二各一册

编号15293.E.29。卷一、二均封面黄纸,封内封外均空白无字。卷一之卷首"书目"有二十九部,首页首行刻"天兄圣旨卷之一"。卷二首页首行刻"天兄下凡圣旨卷之二",书口仍作"天兄圣旨卷之二"。

11.《天父圣旨》

《天父圣旨》今存一册卷三。记自太平天国甲寅四年(1854)正月二十七日至太平天国丙辰六年(1856)七月初九日(杨秀清被杀前十八天),杨秀清假天父上帝下凡三十余次所降圣旨和活动。

不列颠图书馆 藏一册,卷三

编号15293.E.29(在不列颠图书馆与《天兄圣旨》共为一函)。封面黄纸,内外空白无字。首页首行作"天父圣旨卷之三"。卷一、二今未发现,不知卷一之卷首是否有"书目"。

《天父圣旨》、《天兄圣旨》均未署刊刻年份。现存的上述《天兄圣旨》"书目"有二十九部,则该《天兄圣旨》两册当印行于太平天国庚申十年以后。但该两册《天兄圣旨》有多处铲刻痕迹,应不是初刻本。又此两册铲改处虽多,而该刻涉及的字数甚少,似可推知并未改动初刻本的基本内容。《天兄圣旨》卷一之封底有数行字迹陈旧的手写英文:"ChineseBookWrittenbysocalledHeavenlyKing LeaderoftheTaipingRebellion1860T.H.S.Escort."意为:"中文书太平叛乱首领所谓天王者1860年所写。"Escort不知何人,其说不甚确。太平天国所谓天父天兄下凡所说的话,当时有人在场记录,然后由文臣润色,奏呈天王东王西王披阅审定。故天父天兄圣旨不能简单说是天王所写。说1860年所写,如谓该册印于1860年,或者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