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医道还元注疏
2492300000069

第69章 真体圆成详解(4)

内丹仙术以炼精为初关,从人的性功能炼起,因此筑基阶段亦首先要补精,健全人的性功能。精是丹功的基础,保精固肾,为筑基第一要务,其法以舌顶住上腭天池穴,促生津液,咽津补精。如老年人精枯阳萎不举,则又须用敲竹唤龟(女用鼓琴引凤)之法将真阳唤起,或以添油接命之术促生真阳,真阳萌动,玄关一窍自开,便可行丹功仙术。补精生精,阴跷一脉,甚为重要,其窍即是会阴穴,亦有三岔口、上天梯、河车路、海底、危虚穴、生死穴等异名。阴跷上通天谷,下达涌泉,真阳出生之时,必从此穴经过,乃生药、采药之处,有调节肾功能和内分泌的作用。内丹家认为精是人生命之本,一个人有没有青春活力,其生理指针就在于是否性功能健全,而恢复人的青春,使老者还少,发白还黑,齿落更生,这恰是内丹学追求的目标,无论何派内丹功法,都不例外。

精、气、神是维持人生命的三宝,筑基功夫就是要补足三宝,使人精满、气足、神旺,达到三全。精满现于牙齿,气足现于声音,神旺现于双眼,筑基完成后,牙齿健全,声音洪亮,二目有光,说明人的生命力旺盛,便可修炼内丹。

(一)炼己

柳华阳《金仙证论》说:”盖己者,即本来之虚灵。动者为意,静者为性,妙用则为神也。“所谓炼己,是指对心性的修炼,要求修炼者入室之时,外绝耳目,内绝思虑,惩忿窒欲,泯去一切杂念,使识神退位,元神重现,恢复真意无朕兆的本来面目。北派清静丹法讲七分性学,三分命理,故把炼性放在首位,作为筑基入手功夫。实际上,炼心是贯彻始终的重要功法。上等根器之人,一步炼己还虚,由虚而灵,由顿法了彻一心,直入无为之化境。多数人则须用渐法,从惩忿窒欲做起,直至无忿可惩,无欲可窒,连惩窒之念俱忘,方达到炼己的要求。

炼己的目标是还虚,虚是一种由纯化为静,由静化为杳,致使头脑中呈现的无思维状态。这时,虚灵的元神才活泼泼地寂照不昧。

第二阶段:炼精化炁(初关仙术)

初关仙术阶段,属于小周天丹功。小周天又名转河车,以泥丸宫为鼎,下丹田为炉,行炼精化炁之丹法。这段丹功以元精为药物,以气为动力,以神为主宰,最后将精和气炼化为炁,便是丹母。元精是无形无质的,和后天自然界的物质不同,属于先天的机能,它的本源是元炁,二者相互转化,动为元精,静为元炁。人之元炁禀受于父母,生后隐藏在炁穴(下丹田)之中,长到16岁,丹田元炁自然萌动,有暖信至阳关,生殖器自动****。人如不知修炼,则神转为情,元精化为有质的淫泆之精,走”熟路“泄出,便是”顺而生人“。内丹家要”逆而成仙“,便留住元精,炼精化炁,行小周天功法还精补脑。

(二)调药

药即人体的元炁,它有顺逆变化,顺则化为元精由阳关向外泄露,逆则返还于炁穴。内丹家抓住此变化之机,凝神入炁穴,将元精从外摄归炉内,所以称作”勒阳关“,又叫”调外药“。

调药功法要掌握三点,即调法、调所、调时。调法的要诀是凝神入炁穴,神炁相依,息息归根。调所即在炁动之处。调时即****欲动之时。这时要用武火,以后天呼吸接先天炁穴,以正念深入炁动之处,将所生之精摄回丹田本穴,使神炁****,纽成一团。随后再用文火温养,忘息忘意,不存而照,方得药产。

人的生殖器无念而举,便是身中”活子时“,这时一阳初动,有光现于眉眼(阳光一现),元炁产生,称为产药。小周天所产之药也称”小药“,又名”真种子“。小药产生时会感到周身融和,四肢绵绵,痒生毫窍,心觉恍惚,如醉如痴,****勃起,精生炁动,任督自开。这时须急行”采、封、炼、止“之法。

(三)采药

产药之景出现时,要不惊不惧,待时而采。当药产神知,感觉到形成一团暖炁时,说明元炁已经充盈,不老不嫩,当抓住时机,速起武火,存神用息,凝神合炁采药归炉。

起火归炉后,须在炉中以文火温养,沐浴归根,以伏神炁,叫做封固。

(四)炼药

采药归炉之后,当速起火,由文而武,烹炼药物,使精化为炁,以绝漏精之患。武火之后再行文火,使心息相依,丹田常温,火候既足,真炁氤氲不散,便有开关之候。这时丹田发热,热极生动,炁足冲关,急行”吸、舐、撮、闭“四字诀,用真意自生死窍引入尾闾穴,沿督脉过三关直上头顶泥丸宫,稍停后(去矿留金)由任脉过绛宫下降回丹田,以运转河车。丹家称为”聚火载金,火逼金行“,子午进阳火,退阴符;卯酉沐浴;行小周天丹法。凡遇一动之炁,即要采药转河车炼完一周天,如此动而复动,炼而复炼,周而复周。炼至纯熟,一吸而神炁直上乾顶,一呼而神炁降归丹田,每次呼吸循环一周。入定之后,神随炁行,沿任督二脉旋转不停,真炁不再行阳,称作**自转。凡运转有药,采、封如法,炼止合度,神真炁清,便是一次符合”玄妙机“标准的周天。如此积之不过百日,完成合于玄妙机的三百周天,则精尽化为炁而不漏,淫根不举,修成”漏尽通“了。

内丹家把修成无漏之躯,淫根缩如童子,真炁足似婴儿,看作是返本成仙的要害步骤。但同时认为僧人持戒禁淫者和年老精竭者都不是真无漏,只有小周天功成,精满化炁而无****之路,真炁足而生机不动,才是无漏之真人。

(五)止火

当小周天三百妙周圆满,有龟缩不举之景(马阴藏相),于入定之时,两眉间一道白光亮如水银(阳光二现),便是火足之候,火足丹熟,再行火候要伤丹,应及时止火。如果三百妙周完成,仍未出现阳光二现,则再继续加炼(三百妙周之外称为”闰余“),直至三百六十妙周,如阳光仍未现,则止火入定以等待。如三百六十妙周未完而阳光已现,则以阳光为准。止火之景出现标志着炼精化炁阶段的完成,这时已积累三百多次的元炁(外药)在下丹田凝结。止火之后,神入丹田,与所储之药会合,促生内药。

第三阶段:炼炁化神(中关仙术)

炼精化炁的小周天丹功完成后,便经过”入环“(释教称坐关或闭关)的过渡阶段,转入炼炁化神的大周天丹法。小周天要求精不漏,大周天要求炁不漏,炁比精更易泄漏,因此大周天自始至终强调防危虑险,以免炁散而功败垂成。大周天时人体的精气全化为炁,只剩下神和炁两个成分,只在中、下二丹田之间运转,不再循河车之路,使神炁合炼而归于神,为二归一的中关仙术。中关实际上是进一步炼药的功夫,使神炁凝结,从有为过渡到无为。

(六)采丹

大药称为丹母,有的丹经中泛指为金丹,采丹就是采大药,需七日之功,乃真阳七日来复之意,又名入环,是大周天之前的过渡阶段。

止火后,有炁从会阴上腾丹田,内药产生,和外药相迎,凝结内药、外药而成大药。

这时人于静定之中,忽眉间又掣电光,虚室生白,是阳光三现之景,说明体内真阳圆聚,炁根内大药已生。大药产生时还有”六根震动“之景,说明正子时已到,应凝神入定,专用目光内视,日夜观照中丹田,渐入无为功夫。同时作好各项准备,按秘诀采大药服食过大关。

采大药之前,为作到”六根不漏“,先准备下状如馒头的木座,上以棉布覆盖,以抵往谷道。同时将鼻呼吸变为内呼吸,用木夹夹住鼻窍,防止内炁由上下鹊桥外泄的危险。

大药生时,非常活泼,先后上腾心位,前触阳关,后冲尾闾。由于心位不能存炁,止火后阳关已闭,尾闾遇阻不透,便下奔谷道而去。这时谷道外用木座抵住,内以”吸、舐、摄、闭“四字诀,乘大药自动冲关之机,以”五龙捧圣“之秘用微意轻轻上引,如同羊拉车过尾闾而至夹脊关。大药在夹脊关遇阻不动时不可意引其动,要待其忽又自然而动时以微意轻引,便如鹿拉车般轻快地撞过夹脊关升至玉枕关。大药至玉枕关又遇阻不动,复以五龙捧圣之法待其如牛拉车自动以大力冲开玉枕关,直贯顶门脑中再引下至印堂。大药在印堂遇阻不通,易从上鹊桥泄漏。这时须用木夹关锁鼻窍,以舌舐上腭,将大药引下,过十二重楼(喉下气管),下入中丹田亦通彻于下丹田。中关仙术须移鼎于黄庭,将中丹田和下丹田合成一个虚空大境界,称小鼎炉。采大药服食后入于黄庭之中,使目光常照,合神而炼,在此神炁相包,凝为一体,称为圣胎。

(七)养胎

所谓圣胎,亦称婴儿,实际上非有形有质之物,而是对神炁凝结的比喻。在这一阶段,先以神入炁,后以炁包神,直到十月神归大定,恰如神炁****在胞中产育胎儿一般,故有养胎之喻。大周天不转河车,只以二炁氤氲于黄庭、丹田之间;其火候不计爻象,昼夜无间断,用四正沐浴亦不在卯酉换气,以常定(意念若无)常觉(按四正行动)、洗心涤虑、绵密寂照之功及入定之力,促使元神发育成长。十月之中炁由微动到不动进而尽化为神,真意的运用也是由双目观照而至无觉,更不著意于火,以免影响元神的大定。实际上,大周天功夫本身就是入定功夫。

大周天的入定功夫,目的是炼阳神,其丹法称为抽铅添汞。汞为阳,铅为阴,炁动神散则为阴,炁定神纯则为阳。故炁定一分,阴消一分,阳长一分,至二炁全化,昏沉尽绝,独留一虚灵之阳神,方成纯阳果满之胎。在第一个月二炁仍活动升降;第二个月炁动微微;三个月后仅有余炁在中下丹田微动;第四、五个月炁不再动,阴减阳增;第六、七个月定功已纯,化炁为神;至第八、九、十个月之后,寂照已久,性功已满,神已纯全,则须用迁法移胎于上丹田,向上关过渡。中关养胎阶段随丹功进程会逐次出现以下证验

(1)辟谷现象

约在三个月后,神炁已入定,人体元炁充盈,则饥饿感消失,便会出现辟谷现象。本来谷为后天之物,食谷为阴,体内无阴,自不思食。辟谷现象出现早晚因人而异,直接和人的定力相关,辟谷早则说明得定早,以后出定亦早。辟谷是入定的证验,不可强求。

(2)昏睡全无

约六至七个月后,定功已纯,元神为胎之主。这时自然无昏沉之意,也不需睡眠了。但有一分昏沉之意,便有一分阴在,昏睡全无是阳神旺盛的证验。

(3)胎息脉住

养胎八至九个月时,炁已尽化为神,即出现脉住之候和体呼吸现象。这时人百脉俱和,如有如无,口鼻中已不存在呼吸,说明已返回到如在母亲胞胎时的境界。

(4)六通之验

养胎至十月圆满,成纯阳之体,神归大定,定能生慧,遂有六通之验。漏尽通在小周天功法时已达到,重返童真之体;天眼通能见天地间一切事物;天耳通能闻十方之语;宿命通能晓世事因果;他心通能知别人思想;神境通能推往知来,洞察隐微。实际上,所谓六通大多是通过修炼开发出来的人体潜能,其中遥视、透视、遥听、预知、思维传感之类已有实验报导。然而内丹家对人体潜能的态度,和现代气功师不同。他们把这些人体潜能现象当作炼丹中必然出现的证验,不喜不惧,仍以炼成内丹为人体实验的最终目标。特别是对神境通,他们担心这种对识神的智力开发反而导致元神蒙昧,故特别小心。《仙佛合宗》云:”惟神境一通,乃识神用事。若不能保扶心君,即为识神所转……惟是慧而不用,则能转识成智,始得证胎圆之果也。“

另外,大周天入定后还会出现许多幻觉,丹家称为外景或魔,有六欲魔、七情魔、富魔、贵魔、恩爱魔、灾难魔、刀兵魔、圣贤魔、乐魔、色魔,实际上皆是人们在中国的现实社会中经常泛起的俗念。内丹家要求在入定后见魔不认不应,皆以正念扫去。当十月阴尽阳纯,神全大定,胎息脉住,自然不再有魔,应进入炼神还虚的上关仙术了。

第四阶段:炼神还虚(上关仙术)

内丹学中认为道即是虚无,丹经中以○代表虚。宇宙中只有○是不坏长存的,神归虚无,就完成了三归二、二归一、一还○的全过程,称为与道合真了。炼神还虚为丹功的最高阶段,纯入性功,约为九年,前三年乳哺阳神,后六年有出神之景。

(八)出胎

炼炁化神之功完成后,只剩下一寂照之神,元神不能久居中、下丹田,须先用迁法将神迁至上丹田(即脑中心之泥丸宫,为阳神的本宫),称为移胎。然后将阳神寂照于上丹田,混融成一虚灵之境,存养阳神,称为乳哺。这是说阳神初时尚未稳定,如婴儿幼小需要乳哺,乳哺的基本丹法是入定,入定即炼神,神愈炼愈纯,称作见性,入定愈久,定力愈大,阳神则愈健全,神通也愈大。

阳神乳哺日久,六通已全,性合虚无,这时在入定之中,突见眼前有雪花纷飞,天花乱坠的景象,囱门自开,为出胎之时。囱门又称天门,其实婴儿时囱门原是开的,此时天门骨亦如婴儿般开缝,金光四射,香气满室,阳神自泥丸宫脱胎而出。如果不及时出胎,神久拘于形中不能解脱而还归虚灵,仍可离定而动,出现危险。例如道士的尸解,和尚的坐化,都是元神出壳失去控制无疾而亡的结果。既使没有尸解坐化,神拘于躯壳中顽而不灵,也只能算”寿同天地一愚夫“。阳神即人的精神的最高精华,是至虚至灵无形无质的。

调神出壳之后,三年乳哺功完成,要继续六年温养之功。此时在人的躯体二至三尺周围,出现一轮金光,即是温养元神(法身)的乳汁。其法先以法身近于光前,以念聚光收于法身之内,然后收法身入躯。要以太虚为超脱之境,以泥丸为存养之所,为防止阳神出而不归,迷失本性,须旋出即收,多养少出。始则出一步即收,宜近不宜远,宜暂不宜久;继则出多步,多里而收,渐出渐远,渐出渐熟,使阳神逐渐老成。

阳神出壳后,仍会有幻景出现,引诱阳神迷失不返,这是由于原来炼己不纯,有阴神外游造成的。不得已,尚有炼虚一段功夫,以补原来炼心未至之功。这时重以定功炼神,神愈炼愈灵,渐入道境,放阳神出去,便可以达地通天,千变万化,移山超海,神通广大,并能将法身愈分愈多,称为身外有身了。

(九)还虚

还虚合道,为内丹学最终的撒手功夫。这时复将阳神收入祖窍之中,炼而复炼,炼神还虚,更于虚无处炼之,阳神百炼百灵,炼得阳神的慧光内神火,贯通躯体百窍,阳焰腾空,透顶透足,将色身(躯体)炼化入法身(阳神)之中,使神光普照。最后炼得通身神火,躯体崩散,粉碎为不有不无、无形无迹的先天祖炁,还归于○,方是还虚合道了。内丹家所谓”带肉大觉金仙“、”万劫不坏之躯“、”本来面目“,所谓”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性命双修“、”超神入化“,都是化归虚无的意思。

内丹修炼的全过程是以道教哲学的宇宙生成论和内丹学原理为依据的。炼神还虚,就是要炼得神不自神,形神两忘,不见有道法可修,不见有神仙可证,尽归无极,复还空无,达到与天地合一,与宇宙同体,乃至后天和先天合一的境界。内丹学认为,宇宙的自然本源是道,道就是虚无,是宇宙中唯一永存的○。内丹学追求人与道的契合,其中所谓”长生成仙“的概念,也无非是虚无一个圈子。俗人像在现实社会中求名求利求权一样想通过炼内丹追求长生成神仙,这本身就和道教内丹学的理论背道而驰。《唱道真言》云:”炼丹,非有事事也。无所事事,方谓之炼丹。人能无所事事,以至于心斋、坐忘,丹亦何必炼?丹至于不必炼,乃善于炼丹者也。“又说:”夫无上之道,原无可道,无上之丹,原无所为丹,欲执象而求之,背道远矣。“

三水陈冠芳初校

三水胡彤恩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