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五千年历史之谜
2485600000027

第27章 采撷文明的碎片——文化之谜(4)

1932年,山西省发现了《金瓶梅词话》,书前刻有“欣欣子序,兰陵笑笑生作,明万历四十三年”字样。它比原来的明崇祯天启年间的刻本——《绣像金瓶梅》和在康熙三十四年张竹坡根据崇祯本批点的《第一奇书金瓶梅》都早。由于这一新版本微露了作者的端倪,因而研究者们对《金瓶梅》作者的考辨更为重视。1933年10月10日《文学季刊》创刊号上,发表了吴晗《〈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一文,率先对上述旧说提出质疑。该文用严谨的史学考证方法,查阅了大量的正史、野史、笔记,以翔实的史料作依据,剖析了前人据以立论的主要根据——《清明上河图》与王世贞家族的关系,得出历史上的王世贞之父并非献假图受害,严世蕃亦非中毒身亡的结论,就有力地否定了牵强附会的“寓意说”和“苦孝说”,也否定了《金瓶梅》为王世贞所作的传统看法。吴晗还从书中大量运用的“山东方言”这一点来看,认为王世贞虽在山东做过三年官,但要像当地土著一样使用方言写出如此巨著是不可能的。吴晗还指出王世贞“身总繁剧”而无暇集中精力完成这样一百回的大书。他明确提出,《金瓶梅》应为万历十年至三十年的作品,作者绝不可能是所谓的“嘉靖间大名士”。时隔不久,有不少研究者撰文支持吴晗的观点。例如,王采石在《民治月刊》第二十期上发表《王世贞未作〈金瓶梅〉之确证》,说:“《金瓶梅》叙宋代之事俱不得要领,与王世贞‘博雅’的史学修养存在矛盾。”赵景深也发表了《谈〈金瓶梅词话〉》一文,确定“笑笑生”为山东峄【yí】县人。这样,王世贞非《金瓶梅》作者,在当时似乎已成为定论。然而,“笑笑生”究竟是何人,却仍然是一个难解的谜。

解放后,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金瓶梅》作者的研究更趋活跃,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五说:

一、李开先说。有的研究者认为,李开先的身世、生平和“对词曲等市井文学的极深的爱好和修养”等,与前人对《金瓶梅》的说法不谋而合;把《金瓶梅》和李开先的《宝剑记》作比较也会发现有不少相同之处。

二、贾三近说。在嘉、万年间贾三近的生平经历、文学素养、世界观和精神气质、笔名和《金瓶梅》全书所反映的内容较为相符。贾三近所作《左掖漫录》当是《金瓶梅》的原稿。贾三近官至兵部右侍郎,为正三品,与《金瓶梅》所描述的官场大场面相符。《金瓶梅》为“指斥时事”之作,而贾三近身为谏官,几乎以“指斥时事”为业。书中元明戏曲和文字水平极高的奏章,都同贾三近相一致。

三、“吴侬【nón?弈】”说。所谓“吴侬”,是“生长在吴语地区,或是受吴语影响较深的人”的昵称。有的研究者从《金瓶梅》书中多次运用吴语词汇这一点来证明“改定此书的作者当为一吴侬”,并不一定是山东人。还有人曾将《忠义水浒传》与《金瓶梅词话》两书进行对照,从作者所用的方言中发现了许多疑问。特别是作者对山东的地理知识,“似乎十分模糊”,说是“山东人”的可能性不大。

四、民间艺人集体创作说。有的研究者从明人有关《金瓶梅》的记载、词话源流及书中保留的说唱文学特点的例证认为,《金瓶梅》不是哪个大名士、大文学家个人创作出来的,而是“在同一时间或不同时间里”,由许多民间艺人参加的、经过多人加工整理的作品。还有人更进一步指出:在《金瓶梅词话》以前,应该有一部《金瓶梅说唱词话》,后来却把这一部《金瓶梅说唱词话》改写为《金瓶梅词话》,虽保留了词话的名称,实际上是普通小说。

五、屠隆说。有的研究者认为《金瓶梅》成书的确切时间“当在万历十七年至二十四年间”,这样,作者定非“嘉靖间大名士”。从《金瓶梅》的内容来看,作者应是一个很不得志、看穿世事、不满现实、玩世不恭,而又做过京官,“好叙男女****和熟悉小说戏曲游戏文字”的人。明代万历年间文学家屠隆在《开卷一笑》中曾用过“笑笑先生”的代名,“笑笑先生”当为“笑笑生”,而“兰陵”应为江苏武进,是屠隆祖先居住过的地方。他的书斋是“婆罗馆”,正是取名于武进的古巷。从屠隆的籍贯和生活习尚看,符合著《金瓶梅》的作者条件。万历十二年,屠隆在京师正意气风发之时,被讦【jié】与西宁侯纵淫而罢官,使他看到世态的艰险,同时更纵情于诗酒声色。这种遭遇和身世以及对社会的认识,都和《金瓶梅》中所揭露、鞭挞的相一致。屠隆对人欲的看法是“既想治欲,又觉得欲根难除”,这与《金瓶梅》既“企图否定过度的****”,又“不自觉地流露出赞赏”的观点也是吻合的。屠隆认为文学作品可以“善恶并采,淫雅杂存”,不必对“淫”的描写躲躲闪闪。这些都是产生《金瓶梅》的特殊思想基础。

《金瓶梅》是中国古代“四大奇书”之一。对其著作权问题的各种研究,都有助于深入探讨此书的思想意义和美学意义。这对中国文学发展史的研究也是大有裨益的。

是谁创造了梁山好汉

《水浒传》作者疑云

专家认定,《水浒》与《三国演义》在艺术上颇有相通之处,施耐庵与罗贯中的渊源与纠葛由此浮出了水面。但若想彻底辨清这部伟大作品的著作权,恐怕还得有一番笔战。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关于《水浒传》的作者,自来异说纷纭。

流传较广的说法,认为此书的作者为施耐庵。

历史上确有宋江其人。宋江等36条好汉聚义的故事,南宋时即在民间广为流传,有的说书先生将其逐渐演绎成评话。宋末元初,有一本叫《大宋宣和遗事》的书,其中记载了宋江故事的轮廓。到了元末明初,施耐庵将长期流传于民间的故事、话本加以艺术加工和创造,完成了百回本《水浒传》。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认为《水浒传》系施耐庵所作。

但是,有的学者提出来,元末明初决不会出现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水浒传》最原始的本子应是郭勋的百回繁本《忠义水浒传》,这是郭勋指使他的门客编写而成的。在创作过程中,著者参考了宋元人的话本、笔记、诗词、元杂剧等。据考证,郭本《水浒传》中若干地名均为明代建制。明初以前无人提及《水浒》,而可考的早期述及《水浒》的文献已在嘉靖以后。《水浒传》成书当在明嘉靖十一年至十二年(1531—1532年)。嘉靖时还没有公开署名的先例,所以施耐庵并非真实姓名,而是《水浒传》原作者伪托的姓名。

有的学者认为,施耐庵确有其人,并非伪托之名,《兴化县续志》载“施耐庵墓志”,说他原籍苏州,后迁居淮安。元朝至顺年中进士,卒于明洪武初年,年75岁。现在兴化县新垛乡施家桥村尚有施氏墓地。根据新发现的《施氏长门谱》和《施廷佐墓志铭》,可以说明江苏省大丰县白驹镇是施氏故居和宗族所在地。

从《施氏长门谱》和《施廷佐墓志铭》两件文物史料看,元末明初年间,兴化白驹有过一位名叫施彦端的人。《施氏长门谱》记,“第一世始祖施彦端”,旁注“字耐庵”三字。

施彦端是不是就是《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呢?学者们看法不一,各执一词。

《施氏长门谱》乾隆四十二年序言中说,自明迄清所传族谱已消亡,此谱系后人“访诸耆老,考诸各家实录”修辑而成。根据此谱体例,各代姓字均书写在正文行内,独“字耐庵”三字写于行侧。有人经仔细辨认,认为“字耐庵”三字笔迹墨色与他字有异,可能是抄录后增添的。《施氏长门谱》与《施氏族谱》均附录了杨新的《故处士施公墓志铭》。咸丰谱中记“先公耐庵,元至顺辛未进士,高尚不仕。国初,征书下至,坚辞不出,隐居著《水浒》自遣”,这段至关重要的话却不见于乾隆谱。据考,施耐庵著《水浒》的说法很可能是咸丰五年施氏后裔在建立施氏宗祠,重新修谱时添加进去的。

关于施氏的历史记载不仅零零星星,且多有自相矛盾之处或伪造之嫌。施氏家谱出自清咸丰年,不足为据。再据版本分析,施耐庵不可能是元末明初人。一些人士认为,施彦端就是《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论断难以成立。

另一些人士认为,《施氏长门谱》中“施彦端字耐庵”的记载不能轻易否定。施彦端就是《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施廷佐墓志铭》不仅有关于始祖施彦端的记载,所列几代谱系与《施氏长门谱》也大体相合。兴化、大丰一带不断发现有关施耐庵的文物史料,又流传许多关于施耐庵的传说,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

另一种说法认为,《水浒传》的作者为罗贯中。

论者认为,罗贯中创作《三国志演义》于前,创作《水浒传》于后,两书存在的明显差异恰好表现了作者在世界观方面发生了变化,在创作上也日趋成熟。

罗尔纲在《学术月刊》上撰文《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看〈水浒传〉著者和原本问题》,也认为《水浒传》的作者是罗贯中。他说,罗贯中的老师施耐庵是不会来抢劫他学生的著作的。

罗尔钢将《三遂平妖传》和《水浒传》两书中的赞词、叙事以及对待人民大众态度等相互对勘,发现《三遂平妖传》全部赞词21篇,其中有13篇插入《水浒传》中15处。罗尔纲认为,这种情况表明,只有同一作者的著作才会如此。

《三遂平妖传》为罗贯中所作,世无疑问。据以上考证,《水浒传》也是罗贯中所作。

关于罗贯中为《水浒传》作者的说法,王圻在《续文献通考》中也有记载。

罗贯中是一位小说家,他撰写的长篇小说除《三国志演义》、《三遂平妖传》外,尚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及杂剧《风云会》等。罗贯中生年约为天历三年(1330年),卒年约为明建立二年(1400年),是元末明初人。持《水浒传》成书于嘉靖年间的学者断然否认罗贯中是《水浒传》的作者。因为到嘉靖年间,罗贯中去世已百年有余了。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水浒传》的作者不光是施耐庵,也不单是罗贯中,而是施耐庵、罗贯中二人。

持此说的论者认为,《水浒传》所见最早本应是天都外臣序本,其题署为“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明代高儒《百川书志》著录其所见本,曰:“《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郎瑛《七修类稿》所记与此略同。根据此说,《水浒传》是施作罗编,由施耐庵、罗贯中二人通力合作而成。

历史上有没有施耐庵这个人?施彦端是不是《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学者们有争议。罗贯中一生写了许多小说,是不是写了《水浒传》?缺乏史料记载。至于施作罗编、二人合撰《水浒传》说,学者们也议论纷纷,不以为然。

《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看来还得寄希望于发掘新的有价值的文物史料,方能解开作者之谜。

红楼一梦惊四海

《红楼梦》后四十回为何人所写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艺术价值极高,为古典小说的最高峰,犹如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折射出封建王朝的众生相。众所周知,它的后四十回为高鹗续作,其实说法很多。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思想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部伟大作品。书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是中国封建社会行将崩溃时代的一面镜子。关于这部巨著后四十回的作者问题,学术界讨论了半个多世纪,大致有以下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