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上最有传奇色彩的军事统帅要属法国的“圣女贞德”这位只有16 岁,没受过任何军事教育的农家女,在百年战争后期法国将遭英格兰征服的国难之际,挺身而出,奇迹般地打败了强大的英格兰军队,拯救了法兰西,迫使英军撤出法国。英国自此断消了征服法国的念想,走上了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
(一)金雀花王朝的终结
1377 年英王爱德华三世去世,由黑太子爱德华年仅10 岁的儿子理查即位,称理查二世。因新王年幼,黑太子爱德华的弟弟兰开斯特伯爵约翰任摄政主持国政。理查二世在1389 年亲政后与贵族的矛盾越来越大,飞扬跋扈的国王根本不把贵族放在眼里,他不仅把约翰伯爵的儿子亨利放逐到遥远的山地,还在1399 年2 月约翰伯爵死后没收了他的财产,令贵族人人自危。同年5 月,亨利借理查二世出征爱尔兰的机会,举兵反叛,在贵族的支持下,彻底打败了国王的军队。8 月,理查二世被迫投降,并于9 月30 日让位于亨利,后者登基称亨利四世,因他的父亲约翰亲王继承的是兰开斯特的爵位,所以他这一支也被称为兰开斯特家族,他所建立的王朝就称为兰开斯特王朝,金雀花王朝寿终正寝。
亨利四世在位期间,一直饱受贵族叛乱的困扰,议会也处处和他作对,不断否决他征税的法案,在此情况下,英国没有能力发动对外战争,一直到1413 年他的儿子亨利五世即位后,王权才得到巩固。而这时的法国因在位的查理六世患疯癫病,王权衰微,贵族上层中两大派别争斗激化,都想利用英国的力量打击对方,新即位的英王亨利五世就秘密联合法国的勃艮第伯爵,于1415 年8 月率军在法国的塞纳河口登陆,百年战争战事又起。
(二)阿金库尔战役与《特鲁瓦条约》
英军登陆后,亨利五世率军围困哈夫勒尔,迫使守军于9 月22 日投降。此时已是秋天,不利于长途跋涉进攻巴黎,亨利决定直奔加莱,引诱法军进行决战。10 月24 日,双方在加莱南方不远的阿金库尔(gincourt )展开决战,只有1.5 万人的英军顽强抵抗着近5 万法军。而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的法军依旧沿袭落后的以重骑兵为主力、骑士各自作战的拙劣战术,结果在行走不便的灌木林中,携带笨重铠甲的法国士兵被英军的弓箭手大量射杀。由于法军人数太多,终于有一批一批的人员冲到了英军阵地,亨利立即带头下马作战,弓箭手也扔掉弓箭,拔出刀剑来迎击对方。在短兵相接的厮杀之中,亨利五世本人受伤,最后英军还是击退了法军的进攻,法军再次遭遇惨败,3 名公爵、5 名伯爵与4000 多名骑士战死,而英军伤亡不到500 人。这次战役的胜利使亨利五世的声望达到了顶峰。
亨利五世
1415 年11 月,亨利胜利凯旋,伦敦几乎万人空巷,前住迎接。第二年8 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造访英国,双方订立了反对法国的攻守同盟。
1417 年8 月初,亨利五世再次带兵进攻法国,在诺曼底登陆后扩大战果,重点围困鲁昂。鲁昂城居民顽强抵抗,他们吃尽了粮食、马匹、狗、猫、鼠等。为节省食物,老弱妇孺被赶到城外活活饿死。1419 年1 月该城陷落时,总计有5 万鲁昂人死于饥饿。此时,法国的统治阶级又发生内讧,查理六世精神失常不能理事,已投靠英国的勃艮第公爵菲利普借机占领了巴黎,把王太子赶到了法国的南部。1420 年菲利普代表法国国王与英国签订了《特鲁瓦条约》答应亨利五世成为查理六世的摄政王,同意在查理六世死后由亨利五世及继承人永远兼任法国国王,基恩和波尔多归属英国。
1420 年6 月,亨利五世与法国的公主凯瑟琳结婚,12 月亨利五世来到巴黎,俨然成为法兰西的君主,英军牢牢控制着以巴黎为中心的法国北部。1422 年,亨利五世在战场上染上痢疾,不治而亡,他和凯瑟琳生下的只有9 个月大的亨利王子继位,称亨利六世。10 月,查理六世又死去,亨利六世按照《特鲁瓦条约》成为法国国王。但是逃到南方的法国王太子不甘屈服,在布尔热自立为法国国王,称查理七世,继续领导抗英斗争。
法国贵族为什么会让一个农村女孩指挥法国的军队?
历史学家对法国贵族任用贞德作为抗英的指挥作出了如下解释:战场上一年接着一年的可耻失败,法国政府在军队和人民的领导地位上已经士气低落而名声败坏。当查理****同意由贞德领导他的军队并准备战争时,他一定已经试过几乎所有正规、理性的策略。只有一个已到存亡关头却全然无计可施的政权,才会在绝望之下相信一个自称受到上帝指示的农村文盲女孩,让她指挥国家的军队。
(三)贞德抗英
英军为完全占领法国,在亨利五世的弟弟贝德福(Bedford)公爵的领导下,不断进攻法国南部查理控制的地区。1428 年,英军开始围攻法国中部的重镇奥尔良。他们采用堡垒战术,在奥尔良周围修筑很多堡垒,在大炮的掩护下,一步步逼近奥尔良。到1429 年初,尽管该城居民殊死抵抗,决心战斗到底,但由于外援断绝,饥饿难忍,又加敌军大炮轰击,城内士兵人数日益减少,抵抗力越来越差,城池危在旦夕。英国的侵略激起了法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和强烈反抗,法国形成了群众性的抗英高潮,此时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孩登上了历史舞台,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拯救法国的重任,她就是贞德。
贞德是一个农村牧羊姑娘,父亲是一个村庄里的小官,在同英军作战中曾被敌人砍掉了一只手臂,成了残疾。父亲的教育与英军对周围村庄的掳掠,使贞德幼小的心灵里很早就充满了对英国人的仇恨。她从小习武弄棒,操练武艺,一心要报效祖国,赶走侵略者。
她前往宫廷面见查理七世,自称受到上帝的召唤,让她来协助国王杀敌。法国的贵族先是视为荒诞,但她的确显现了一些特异能力,于是查理七世将信将疑,几个月后给她配备了盔甲、马匹和旗帜,让她带军解救奥尔良。
贞德全身甲胄,和战士一样打扮。他们到达奥尔良后受到守军和居民的热烈欢迎。贞德说是天使告诉她,要她到法兰西解奥尔良之围。在当时的条件下,反对英国入侵的抗战披上了宗教的色彩,使法兰西民族的斗志迅速高涨。贞德高举耶稣的旗帜(白底绣上耶稣和玛丽的字样)在战士和居民中激起了无比的抗战热情。奥尔良周围的英军堡垒一个接一个地被摧毁,局势向有利于法军的方向转变。1429 年5 月7 日,贞德又率领战士们攻占了奥尔良南部卢瓦尔河大桥南端的重要堡垒,杀死了英军3 名重要的指挥官和许多贵族。
这次战斗的胜利,使奥尔良城和法国中部各地的联系畅通无阻。贞德的英名让英国侵略者不寒而栗,她实际上已成为法军的领导人之一。1429 年5 月8 日早晨,英军指挥官决定撤围西去,被围达7 个月之久的奥尔良终于解围了。在贞德精神的鼓舞下,法军连克北方许多重镇,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王太子查理在贞德的劝说下也于7 月17 日在兰斯大教堂正式加冕为法国国王。
1430 年春,贞德劝说国王进军巴黎的计划被拒绝,便决定单独采取行动。她征集了一队士兵,又打听到勃艮第公爵在攻打贡比涅(Comptegne)便前住该城支援。5 月23 日,贞德率领的队伍在贡比涅郊区遭勃艮第军队的袭击。她领导部队突围向贡比涅城撤退,但城门关闭,她本人在围困中被勃艮第军队俘获。同年11 月,勃艮第贵族以4 万法郎的价钱把她交到英国人手中。英国贵族指使博韦(Beuvis)主教在鲁昂开庭审判,以异端罪判处贞德死刑。1431 年5 月30 日上午,年仅19 岁的法国民族英雄贞德被绑在鲁昂旧市场的火刑柱上活活烧死。
贞德虽然牺牲了,但她英勇抗敌的大无畏精神感染了无数法国民众,法国民众纷纷组织起军队抗击英军,为收复领土而战。1436 年,法国人收复了巴黎,此后战争硝烟逐渐熄灭。1449 年战端重开后,法军收复了贞德殉难所在地鲁昂,次年又在福尔米尼战役中大败英军,一鼓作气光复了诺曼底全境,1453 年又攻占了西南部波尔多等地。英国在大陆上的领地最后只剩下北部的加莱港,至此,百年战争以英国的势力被彻底赶出法国告终。
英国在百年战争以后,放弃了无谓的征服法国的计划,而集中力量经营不列颠国内事务,到15 世纪末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国家。在思想与文化上,英国也不得不清除原先诺曼征服以来的法国的影响,全面采用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
圣女贞德之死
贞德被捆绑在火刑柱上,她手握着十字架不断地祈祷着,并向旁边的牧师请求让她握着一个小十字架。最后火被点燃,几分钟后,一切都结束了。英国人将烧焦的木炭拨开,暴露出焦黑的尸体,以向人群证明她的确死了。圣女贞德就义之时,年仅19 岁。
诺曼征服几百年以来,法语一直是英国贵族和绅士的日常用语。百年战争割断了上流社会与其法国领地的密切关系,举国上下把法兰西文化看作异国货色,法语和“敌人的语言”成了同一概念。普瓦提埃战役之后,国会以法律形式宣布,在法庭上的审讯和辩护必须使用英语,法律文书案须用拉丁文字。更彻底的语言革命措施是把英语正式列为教学用语。英语的广泛使用和发展,改变了英国人的文化生活,推动了英国的文艺复兴,使英国从法兰西文化海岛分支的从属地位中脱离出来,终于独树一帜。
英语源于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口语,传到英国后仍保留了多种多样的方言。其中,西撒克斯语曾是阿尔弗雷德大帝统治时期的宫廷用语,但诺曼征服后它就成为英格兰东部腹地的农民语言。百年战争以后,伦敦、牛津、剑桥等文化中心都流行这种语言,西撒克斯语经过世世代代英国人的共同努力,变得生动、流畅、严密而达意,成为现代标准英语的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