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健康没有潜规则
24799000000008

第8章 反馈有什么

以人常见的身体健康问题和疾病为例,说明反馈怎样影响身体健康,以及怎样从反馈的角度防治疾病和促进健康。分别为:感染与免疫、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肝肾和肠胃、神经系统与运动系统、生殖和内分泌,营养与细胞,药物与反馈,反馈与年龄。共八节。

感染和免疫

从系统而言,属于免疫系统,从组织而言,有涉及到皮肤、黏膜等屏障组织,淋巴组织等,也需要受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影响和帮助。

感染是一种可大可小,可内可外,可缓可急,可隐可现的伴生现象,换一种说法就是,感染是一种正常状态、健康表现,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超过一定的程度就会出问题。仅从数量而言,人体内各类细菌、病毒是超过人体细胞数目的,更何况,人体是半开放系统,外界还有那么多病毒和细菌,人体正常细胞凋亡后也一样会引起炎症反应,更不要说屏障系统本身也不是坚不可摧的,免疫系统也可能过度敏感而对花粉、粉尘等产生过敏,可以说,就像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派与老虎,在茫茫大海上,相互帮助、相互依存却又要相互斗争、相互提防。

普通感染的刺激一般为少量的致病菌或病毒,或者超常的细胞损伤和凋亡,结果为加强免疫功能,消灭致病菌或病毒,清除分解死亡细胞,维持体内环境的稳态,反馈模型为免疫。

预防感染更多要从刺激角度,比如加热食物和水杀灭细菌等,戴口罩隔离细菌等进入呼吸系统,打扫卫生或使用消毒剂减少环境中刺激源数量,直接通过对刺激的控制和选择来影响反馈结果,防止刺激程度超过免疫适应性,出现严重感染,影响其他系统甚至生命。

尽管选择刺激很重要,但也不是万能的,比如一些耐高温细菌,体内正常细胞凋亡等,如果没有免疫进行处理而是积累起来的话,后果也是可怕的,免疫是一套相当复杂和完善的防御系统,简单可分为三步:屏障免疫、非特异免疫、特异免疫。首先,通过皮肤、黏膜等屏障组织与外界相对隔离,可以防止绝大多数细菌、病毒的入侵,也包括附属结构和附属功能,比如排汗、咳嗽、分泌粘液等,是人体第一道防线;部分致病因子突破这一屏障后,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就会发挥作用,主要由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参与,非选择性杀灭刺激因子,是人体第二道防线;如果以上两道防线还没有彻底清除刺激因子,会引发第三道防线的反应,也叫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主要有淋巴器官和淋巴细胞组成,其中淋巴B细胞负责体液免疫,淋巴T细胞负责细胞免疫,通过特异性选择性抗体高效杀灭致病刺激因子。如果以上功能受损,或刺激强度过大,可能超过免疫适应性,引发大规模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保护和提高反抗能力,从刺激的角度,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利刺激,如前面提到的致病菌、病毒、凋亡细胞等,一类是有利刺激,如正常菌群,益生菌等,因此,既要尽可能减少致病菌入侵的机会,又要给正常菌群创造良好的环境,水至清则无鱼,正邪消长,不能一概而论,而要维持这种平衡,利用这种平衡,因为健康人体内正常菌群的存在会抑制致病菌的繁殖,也参与体内消化等功能,是有利的刺激,而破坏正常菌群之后,很可能引起致病菌乘机而入。总体来说,一方面,减少不利刺激,比如勤洗手、保护卫生、吃加热后的食物、减少创伤、少去一些致病菌多的地方如医院等,另一方面,保持和增加有利刺激,比如不滥用抗生素、注意饮食、适当喝酸奶等。

从反馈结果来说,只有一个目标,消灭致病刺激,不然的话就会被致病刺激消灭。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可能付出的努力和代价是不同的,效果、结果和后果也不同,但总的来说,取决于身体的整体健康水平,如果把免疫比喻成一场战争的话,要赢得战争最终的决定因素是综合国力,因此,加强对身体的锻炼,保持身体健康,才是对感染最好的预防。

重点在于反馈模型,尤其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是一个典型的反馈网络,完整性、经济性、适应性都是保证反馈功能的重要特点,完整性包括:各器官结构的完整的完好,这是物质基础,功能如对致病菌和正常细胞的识别能力、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抗体的结合能力等,如果完整性受损,免疫能力不足可能引起致病菌大量繁殖,影响身体健康,免疫敏感过度可能引起自身免疫损伤,如过敏、红斑狼疮等,同样不利健康。积极性方面,由于免疫是分阶段的,各阶段所需要的资源和对身体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总体来说,越早越好,越少越好,比如,通过空间隔离比屏障隔离效果好,屏障免疫比非特异性免疫影响小,非特异性免疫比特异性免疫代价低,如果能预防最好,无法预防通过屏障隔离也行,即是近日体内,早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也只有很轻微的炎症,无关紧要,就算需要特异性免疫,也是越早越好,通过发烧、药物等手段介入反馈过程,防止产生过量炎症因子和扩散,造成严重后果,如同两国交兵,上策伐谋,其次伐交,其下伐兵,再下攻城,战争总是要消耗的,避免战争或尽快结束战争才是经济的。最后是适应性,在免疫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疫苗,通过对致病菌等进行处理,消除或降低致病性而保持抗原特异性,给身体免疫系统练兵或者说演习的机会,提高战斗力,几乎完美解释了适应性的重要性和原理,常言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是把自己关进无菌的温室就不会感染了,而是要适当给自己一些挑战,一些压力,才能真正增强免疫功能。

关于感染的治疗,正常的感染是人体可以应付的,但如果免疫成本过高如高烧不退,或者超过适应范围,或者免疫功能完整性异常时,就需要外加手段重构反馈模型,主要手段有两个:抗生素和疫苗,疫苗可以提高反应适应性,增强人体抵抗能力。抗生素属于化学物质,相当于重构了一条额外的反馈路径:致病菌——症状——医生或药师——抗生素——致病菌消灭,在抗生素发现之前,感染是人类生存的第一致命威胁,可以说,抗生素是人类与疾病和自然斗争史中的一座丰碑。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感染至今仍是健康的重要威胁,一方面,疫苗的研制和使用有成本和副作用,也不是所有感染都有疫苗预防,抗生素可能对正常菌群或人体细胞也有伤害,另一方面,细菌本身也有反馈,耐药性就是对抗生素滥用的反馈结果,细菌致病能力越来越强,而抗生素的效果越来越差。因此,合理用药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增强自身免疫能力,毕竟,不感染比感染好,轻感染比重感染好。

病毒(或其他,如冠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等)的免疫反馈原理与细菌的相同,但人类的防治手段更少,病毒的适应能力也更强。一方面,要加强对其反馈机理的研究,开发更多更有效的新药,更重要的是,保护环境,净化空气,保持卫生,强身健体,心情愉悦,充足睡眠等,这些成本更低,更基础、更根本的方法保护自己,而不是奢望神医神药,包治百病,药到病除。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先进的制药厂是自己的身体。

从心理学角度,感染的根源在于自我不够强大,或者说对自己不够好,不够爱自己,不能对自己满足,自然外界就更容易侵入、破坏,比如病菌,比如挫折,比如流言,而只有强大自我,建立完整完全的自我,才能保护自己,保全自己,而不是轻易受外界影响后否定自我、失去自我。

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

目前,不管是从患病人数,还是医疗费用来说,循环系统疾病,都是第一大类。包括很多常见的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衰、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中风等,或者血液方面,如贫血、白血病等,有的以循环系统为主,有的与免疫系统、分泌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最多的是与呼吸系统交叉引发的综合性疾病,作为人体的动力系统,身体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到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的任何变化也会对其他系统产生影响。

从反馈角度看,刺激因子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利的,相当于动力系统的燃料,比如营养物质、能量物质、氧气、水等,一类是不利的,相当于发动机的燃烧废物,比如二氧化碳、尿素等,反馈的结果是维持体内各成分的稳定,并为细胞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氧气,及时排除代谢废物,对人体健康劳苦功高。

而要确保实现这一目的,其反馈模型是非常复杂的,有各种各样相互配合的反馈路径组成大的反馈网络,调节心率、血压、血氧浓度、血糖浓度等指标的正常和稳定。详细的反馈过程不一一列举了,太多太复杂,比如RAAS系统等,从总体来看,从环境——消化、呼吸——动脉血管——心脏——动脉血管——组织——细胞——组织——静脉血管——排泄——环境这一大的反馈模型来分析其完整性、经济性、适应性,其他内部的小的局部的反馈过程原理是相同的。

完整性是第一位的,对完整性的破坏,是致病的第一大原因。比如环境,氧气浓度低或有害气体浓度高超过人体耐受,就可能直接引起休克或中毒,吸收不好,如消化系统或呼吸系统功能受损,同样会引起血氧或血糖等过低,长期可能引发组织坏死甚至致癌,心脏功能不全,动力不足,或者血管堵塞,则会引起血流不畅,组织缺血,出现冠心病(心肌细胞缺血缺氧)、低血压或高血压、中风等症状,长时间组织缺血缺氧也是组织坏死或癌变的重要原因。

经济性方面,主要是当核心反馈过程完整性受损时,为了确保核心功能的正常,机体会通过备用的代偿性的牺牲次要功能的反馈来不惜代价进行补充,而且往往代价也比较大。比如心脏动力不足,会引起心肌细胞代偿性增殖,造成心肌肥厚,提高心脏供血能力,同时也加重心脏负担,如果不及时治疗纠正,长期会缩短心脏使用寿命。从总体而言,是经济的,因为救命要紧,但从局部来看,是不经济的,因为这种代偿长期的代价也可能很大,因此,需要早期干预,尽早治疗,不管对身体本身伤害,还是对健康医疗成本,都是最经济的。

适应性反映了健康水平,是身体的调节范围和承受能力,正常情况下,人的血压、血糖、血氧、心率等都是有一个最佳范围的,氧气浓度、其他空气成分限度也有最佳范围,作为个人来说,有义务尽可能不要尝试超过限度的刺激,比如在污染的空气里锻炼,以免这种超限的刺激不可逆的、不可控的、单方向的、持续性的积累,破坏反馈的完整性。另外,增加锻炼,增加运动,一些有利的、适度的、可控的压力会提高反馈的适应性。

因此,要保持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也可看做循环系统的一部分,主要作用为帮助循环系统吸入氧气和排出废气)的健康,从刺激角度,要增加有利刺激,减少有害刺激,如健康的饮食会提供充足均衡适量的营养物质,适量饮水有利于保持血容血压的稳定,加快血液自身的代谢和净化,干净的空气会提供充足的氧气,而暴饮暴食、过于油腻或重口味的食物可能在部分营养物质摄入不足的同时部分营养物质或非营养成分摄入过量,加重消化系统、肝脏等的负担,也加重循环系统的负担,空气污染就更不用说了,首先的威胁是肺脏,如哮喘、支气管炎、肺癌等,发病率都很高,同时也影响循环系统,如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比如一氧化碳浓度过高会抑制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发生缺氧、中毒等。从结果看,主要是反馈功能受损会引起组织缺血,缺血则意味着组织细胞正常生存和活动需要的能量、营养物质、氧气得不到满足,同时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有毒废物等得不到及时排除,会引发组织坏死、甚至致癌。

从反馈模型看,完整性和经济性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那是进化决定的,我们所能影响到的主要是适应性,适度的有利的压力,比如深呼吸、运动、短时间禁食等,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会激发身体的潜能,如同练兵一样,提高战斗力,应对更高的挑战,但重点在度的把握,太大的压力,过量的压力,则是伤害,过犹不及,反而可能破坏反馈的完整性。

对相关疾病的治疗,当然,最经济最有效最安全的办法是预防。治疗原理也可以用反馈的角度进行研究,首先,反馈完整性受到损伤出现疾病,最重要的是修复或重构完整性,比如心脏起搏器、血管支架、搭桥手术等,相当于用一段附加的路径替代受损的反馈功能,而心率调节药物、血压调节药物、血脂调节药物等相当于额外加了一条反馈路径,分流或替代受损的的反馈功能,维持心脏、血管、组织等反馈路径的通畅和完整。而经济性方面也是一样的,当自身完成反馈功能代价太高,不经济时,可以采取治疗对自身反馈进行替代,如输液、插氧等,降低代偿反馈带来的浪费和伤害。对适应性的调节也是重要方面,比如老年人,适应性较差,血管老化脆弱,血压过高无法通过自身反馈调节保持正常,可以使用药物增加其适应性,比如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等,提高机体适应能力,也相当于改变相关反馈的刺激强度,维护体内稳定,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体外调控也是有风险的,尤其是需要长期的持续监测和管理服务。

也许这将是一个好消息,来自干细胞研究方向,不久,人类将拥有利用自身干细胞体外培养组织的能力,或者用干细胞使受损组织具有再生能力,这将从根本上解决反馈完整性受损引起的疾病,当前物理、化学方法手段有限,器官移植来源太少,而且有免疫风险,一旦干细胞和体外组织培养技术成熟,人类或许将有再来一次的机会,像换手机一样过几年换个土豆牌心脏8S,想想也挺好玩的。但即使到了那一天,会不会万事大吉也不好说,在此之前,还是老老实实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保持健康,最起码也要等到那一天到来才知道。

肝肾和肠胃

套用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术语,这一节主要讲物质(包括食物、药物等)的消化、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其中分布主要与循环系统相关,消化吸收主要是肠胃的功能,代谢主要是组织细胞或肝脏的作用,排泄主要由肾脏和大肠等器官负责。

简单来说,食物、药物等经肠胃消化吸收之后,会分布进入血液和组织,发挥作用或经过处理之后,产生的废物经过肝脏的分解,药物主要由肝脏代谢,最后经过肾脏等排出体外。

刺激包括所有经过消化系统进入体内的物质,包括食物、药物、食品添加剂、甚至毒品,反馈的结果是将这些物质处理后排出体外,同时维持体内的成分、结构、功能的正常与稳定,而反馈过程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最主要的是刺激的选择,包括种类和数量,尤其是食物,因为不管种类、数量、还是频率,都是最大的刺激来源。首先是种类,第一是有限的,不是任何东西都可以当做食物去吃的,而是要选择安全的、营养的、常用的、质量保证的、习惯的食物,其次,要均衡,要搭配,要全面,要丰富,提供足够的各类营养物质。其次是频率,怎么吃,吃几次,这个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习惯,总的原则是少食,慢食,可以适当多餐。最后是数量,也是最关键的,药学中有个概念,任何物质超过剂量都是有毒性的,包括水,氧气,蛋白质等,更不要说药物甚至毒品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每个人也有合适的剂量范围,如脂肪,在适宜范围之内是好的,有利的,超过或不足则会引起毒性或营养不良,尤其是过量较多见,会加重肝脏负担,长期会引起脂肪肝等,同时也会引起肥胖,是重要的健康危险因素,可能引发高血脂、糖尿病等,所谓“病从口入”,这是人体与环境连接,接受环境刺激和影响最多最剧烈的系统,也最容易出现问题,而且往往影响到其他系统。

具体的反馈过程,也是很复杂的,比如质子泵系统,肝药酶系统等,同样可以从完整性、经济性、适应性方面评价。完整性方面很容易理解,经济性方面,代谢有特殊的特点,比如以转化成ATP供应细胞能量为例,糖类、脂肪、蛋白质是不一样的,脂肪供能潜力最大,但对氧气利用率较低,需氧量大,糖类是最优选择,氧气利用率高、供能效率高,但缺点是体内储存量有限,而蛋白质主要功能是发挥生理作用,如果通过蛋白质供能的话经济性最差,得不偿失,只有长期绝食等才会发生。还有氨基酸,人体有八大必需氨基酸,是只能通过食物获取而自身无法合成的,其他氨基酸可以自己合成,蛋白质营养物质的经济性首先要考虑必需氨基酸的均衡,其次才是总的含量。

适应性主要体现在酶的种类和功能,如消化酶,肝药酶等,胃还有耐酸性,胃液的强酸性也是消化功能的基础之一,肾脏的过滤功能也很重要,这些都保证我们每天吃的五花八门的食物等能够被有效利用,我们吃进的有害物质和体内的代谢产物能够排除,而一旦超过适应性,比如过量饮食、酗酒、吸毒或熬夜等,就可能引起营养不良或代谢废物积累。对普遍营养过剩的现代人正确的提高适应性的方法是适当节食,为身体加一点压力,也减去更多负担。

相关的疾病,如消化不良、胃功能不全、肝功能损伤、肾脏损伤、肥胖等多种类型,引起的原因主要是不利的刺激过量,并且很多是自己选择的,因此治疗首先要做到自律自爱,减少不利刺激,增加有利刺激,然后,根据医师、药师或营养师的建议,改善症状。治疗和药物的作用同样主要是修复或替代受损的反馈过程,增强反馈能力,比如抗胃酸药,可以中和胃酸或抑制胃酸过度分泌,完善了胃酸PH调节反馈的完整性,透析或肝移植等,通过外加手段增强人体处理能力,弥补肾脏和肝脏损伤给相关反馈过程完整性带来的影响。营养补充剂或者输营养液等,相当于重构了部分消化系统,同样弥补了胃肠功能损伤的影响。

显然,根据人体营养学规律,通过健康饮食、良好生活习惯等刺激方面的控制和选择无论从效果、成本,还是范围,都更有优势,也更加重要。对于现代人,选择越来越多,成本也就越来越高,更需要判断和克制,有些东西,好吃却不一定好消化,更不一定对你有利。

神经系统与运动系统

这一系统由于神经系统的存在,主要发挥自主功能,比如感觉、运动等,是介于反馈和自主之间,同时具有反馈和自主的特点,但这里主要从反馈层面,从身体角度,物质方面进行分析,意识方面放在后面自主一章。

从反馈角度,刺激主要包括:感觉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信息如语言、文字、图形、符号等,意识如联想、记忆、判断、想象等,情感如喜悦、愤怒、忧郁、恐惧等,既有物质的、有形的,也有意识的、无形的。结果为行动如运动等,或者意识如思考分析等,或者体内变化,如分泌激素,分泌唾液,心跳加快等,目的同样是趋利避害,但过程更加复杂一些。

反馈模型与其他系统不同的在于神经系统的参与,也叫反射,本质上就是神经系统参与的反馈,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先天的、本能的,不需要大脑高级功能参与,主要有小脑、脑干等参与的反射,如对温度的调节反射,受到针扎之后的躲避反射等,是进化给我们宝贵的礼物,让我们不用脑子就能很好的活着,试想一下,如果这些功能需要大脑皮层来完成,你每一秒都要想着心脏怎么跳,就这一件事,我估计大多数人早就崩溃了。当然,进化待我们不薄,仅有非条件反射只是动物的本能,作为人类,优势主要体现在条件反射,即大脑皮层的功能,比如学习、思考、判断、情感等,这些主要在后面几章如自主、互动中详细介绍。

由于这一系统的刺激相对是间接作用的,因此相对发生内源性损伤和疾病的概率稍微低一点,但由于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同样也是身体与外界的分界,很容易受到外部伤害,比如眼睛、耳朵、皮肤、肌肉等,因此完整性也是主要病因,如近视、听力损伤、运动损伤等。

适应性方面,比如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适应性全面降低,可能引发帕金森症等,长期处于一种情绪状态,如压力、愤怒、忧郁等,也有导致相关神经因子分泌过量,使身体长期兴奋或抑制,也会全面降低身体整体适应性。

经济性方面神经系统也有特殊性,在于大脑本身是人体最大的耗能中心,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本身就是很奢侈和不经济的存在,所以具体的反馈路径灵活性很大,对经济性要求不高。由于神经系统的耗能特点,因此除了保证充足的营养和能量供应之外,还需要劳逸结合,如休息、睡眠、发呆瞎想等放松大脑的机会,当然,最大的浪费最大的不经济是不用大脑,不去思考,不去学习,消耗着巨大的能量供应着,却不加利用,不发挥功能,才是最大的浪费,也是人和人、人和动物差距的主要原因。

目前的治疗手段也很有限,常用的有通过科技手段如助听器、眼睛、假肢等弥补反馈完整性,或者通过神经激动剂、拮抗剂等提高身体的反馈适应性。值得期待的是对大脑内部精细反馈过程的研究、大脑功能的分区和研究等有益于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而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慧技术的发展,也为人的意识直接与机器或网络连接提供了广大的想象空间。

生殖和分泌

这一系统的功能,是对身体自身生长、发育、成熟、繁殖等过程和活动的调节。主要的刺激可是说是年龄,也可以说是环境,总体来说是基因和环境,而反馈结果是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成熟、繁殖、衰老、死亡的过程有序进行。是属于生物底层的遗传代码,一般而言,是比较稳定的,也很难改变,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这些功能很少出问题,可一旦出问题,就是大问题,难问题。

反馈过程也相对简单直接,比如通过分泌生长激素、性激素等直接对相关细胞进行调控,是比较稳定的,但如果身体其他功能严重不足,如营养不良,就可能无法合成必要的激素等,出现比如侏儒症、呆小症等问题,可以通过补充营养或注射生长素等来治疗。分泌过度也会出现问题,如甲亢。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系统的异常往往是四两拨千斤的,比如生长激素轻微的异常由于时间累积和其他系统的放大,后果往往是严重的,比如出现矮小症和巨人症症状。

另外对生殖系统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事伤害积累问题。年龄增长本身,以及环境的一些影响,都会影响到生育功能,由于生殖细胞的分裂特点,年龄影响很大,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在胚胎期就存在了,性成熟后按不同但一定的规律进行减数分裂,男性精细胞每分裂一次都会积累损伤,用细胞能级的角度解释相当于从高能级进入低能级,而从最高能级受精卵到失去分裂能力之间的差是一定的,成年男子正常情况下每天相当于分裂产生1亿一个精子,而且高温、辐射等都会损伤细胞能量,女性卵细胞总数是一定的,约400个,性成熟后每月排出一个或几个,但体内环境和外界环境的损伤仍然是积累的,因为这些卵细胞在胚胎期就完全存在,是无法替换的,因此,除了保护生殖系统健康和身体健康外,从生物角度适龄生育对父母和子女都是有利的,大致为25到35岁之间。

相关问题的治疗,要从基因入手,提前检查,尽早预防和治疗,重点在于早期,如胚胎期、婴幼儿期、青少年期、生育期为主,需要注意补充足够的营养,对一些基因缺陷等原因引起的反馈不完整要尽早治疗,或者借助生物技术手段,如体外受精、婚育检测等,补充人体反馈调节能力。

当前,这一领域面临新的挑战,比如青少年性早熟、运动不足和环境恶化等导致的生育能力下降等,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及早介入健康管理,对关键期进行生理、营养、心理、运动、药物等全面的管理和指导。

营养与细胞

这一节对前面的内容简单进行总结,同时针对一些特殊疾病比如癌症、艾滋病等进行分析。

细胞如同人一样,也需要良好的生存条件,比如充足的营养,氧气,适宜的PH条件等,对细胞影响最主要的方式是营养,细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营养,细胞合成物质的原材料来源也是营养,而细胞环境中最重要的酸碱度和氧化还原度也是取决于营养,取决于吃,因此,可以说,营养的质量,决定了细胞的生存状态,也间接决定了个体健康水平。

关于酸碱度和酸碱平衡,还有氧化还原度和氧化还原平衡,相当于物理中的温度和压力,是两个相互影响又相对独立,同时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参数。反馈是化学反应的集合,更具体来说是有机反应的集合,对反应影响最大的化学参数无疑是酸碱度和氧化还原度,一个是分子对质子的竞争能力,一个是分子对电子的竞争能力,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要么是其中之一,如氧化供能过程,质子泵过程等,要么是两者同时,如结合反应。

调节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较快速的,通过呼吸作用,利用氧气调节氧化还原度,利用二氧化碳调节酸碱度,特点是速度快,灵活性大,但缺点是总量少、调节能力弱,适合于快速的微调,另一种是通过食物,比如水果、肉类、蔬菜等,都有一定的酸碱度或氧化还原度,而且由于数量较大,能更大范围更持久的影响体内平衡水平。

细胞内分子多为有机分子,比较脆弱,因此对酸碱度和氧化还原度要求很严格,稍有波动都可能引起分子失活或破坏,因此体内会尽一切能力保持体液酸碱度和氧化还原度稳定适宜,为细胞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但问题在于营养,主要是食物,还有空气,其酸碱度和氧化还原度并不一定完全和细胞适宜条件一致,虽然我们会尽可能努力去接近,这之间的差别就需要身体通过体内缓冲系统进行调节,也是身体适应性的核心能力,这些差别加起来的综合就是身体的酸碱压力(质子压力)和氧化还原压力(电子压力),如果不注意健康,比如长期过劳、熬夜等会增加电子压力,肥胖、垃圾食品等会增加质子压力,当压力超过身体适应能力,身体为了保持体液即细胞外环境的稳定就有可能牺牲一部分细胞,将压力转嫁给这些细胞,一般是肝脏、肺脏等与外界接触以及氧化还原反应和酸碱反应主要发生的器官,如果超过细胞适应能力,也会引发细胞损伤、凋亡,在特殊条件下,就像在特定的高温高压下受到中子撞击就会引发核反应,细胞也可能有类似过程——癌变。

之前介绍过细胞能级的概念,也提到过癌症是一种细胞的核反应,准确来说是核裂变,是细胞进化能转化为分裂能,相当于把物理中把核能转化成热能,其恐怖程度可想而知。正常细胞处于一定的细胞量子能级范围,其能量表现主要为分裂和分化,但总能量是不变的,而且细胞损伤相当于摩擦等会损耗能量最后的结果是细胞正常死亡,但如果体内条件特殊,达到细胞发生核反应的要求,体细胞就可能退化成为进化程度较低的癌细胞,同时拥有了几乎无限的分裂能力,相当于披着人体细胞外衣的细菌,可以无限分裂,又能逃过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杀灭,最终的结果是同归于尽。事实上就算是健康人,体内癌变也随时可能发生,但身体会及时清除,癌变细胞很难同时通过五六套免疫防线的制约。

目前癌症的治疗手段有限,不管是手术,还是放疗、化疗,本质上都是用暴力手段直接消灭癌细胞,但往往无法将癌细胞与正常细胞进行区分,选择性差,副作用也较大。而新的治疗手段如靶向治疗、肿瘤疫苗等技术还不成熟,不过理论上来说值得期待,不管肿瘤细胞怎样穿着人类细胞的外衣,但其本质的变化一定会带来与正常细胞不一样的特征,另外就是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如干扰素等,效果也有限。还有心理辅导,通过改善心理状态来影响身体环境。

也许可以换一种角度,肿瘤细胞是返祖的细胞,本质上是细菌之类的,本来就是人体内环境恶化,酸碱压力和氧化还原压力过大引起的,所以比正常细胞更能适应恶化的环境,如果一味伤害身体加重体内环境恶化程度的话很可能适得其反。但肿瘤细胞未必适应正常的健康的体内环境,就好比和原始人竞争,如果在山林等野外较差的自然条件下,现代人类并不占优势,但如果在大城市中,在文明社会,我相信最后的胜者将是我们。因此,如果增加营养治疗、运动改善、心理辅导等手段的综合运用,可能结果更好,目前也有一些研究证实了类似的结果,但尚未普遍接受。

既然癌症如此难治,又广泛存在,是不是我们就束手无策、听天由命呢?其实大可不必,正如发生核反应需要严苛的条件,癌变也需要很极端的条件,并经受身体的重重考验。首先,癌化本身是细胞趋利避害的结果,相当于造反,熟悉历史的都知道,但凡有一点活路,没人愿意提着脑袋上梁山的,肯定是受到了致命的刺激,比如长时间缺氧,已经证实可以致癌,或者严重细胞基因损伤、致癌物或细菌入侵等,激活了原癌基因,相当于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可官是我们自己,我们长期对健康的漠视,对身体的透支,我们是原因,也是结果,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最冤枉的其实是那些我们痛恨的癌细胞,人家才是躺着中枪。另外,体内环境正常情况下,癌变也并不可怕,就像人群中有那么一两个小偷也不伤大雅,有警察就足以制服,人体的免疫系统也足以应付常见的细胞损伤和癌变,要引发癌症,尤其是恶性肿瘤,相当于农民起义,那必然是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大家都没有好日子过才会人人揭竿而起,占山为王,这时,警察不管用,国家军队也不一定管用,结果要么失败(死亡),要么惨胜,但如果不彻底改变不良习惯,不善待自己的身体,癌症是无法治愈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防川在疏而不在堵。

艾滋病算是另一个时代病,是病毒直接摧毁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免疫能力,然后各种感染就能轻易置人于死地。在人类战胜艾滋病毒之前,比如研究出疫苗,或者切断与免疫系统作用路径等,我们只能自己预防,减少感染的可能性,也包括对其他病毒,如流感、埃博拉病毒等,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同时又有很高的致死率,那就不要给病毒感染自己的机会,君子不立于危檐之下,除了专业医护人员等是工作必须,天职所在,其他人最好自我保护、自我珍重、自求多福。

总结来说,你的健康状况就是你过去对健康的所作所为的结果,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健康承担后果,也要为自己未来的健康负责,youdeserved,你应得的,你活该。

药物与反馈

前面也有提到药物,这里系统总结一下。坦白说很难下笔,作为中国药科大学学生,同时作为一名执业药师,医药从业者,又怕自己所知有限,有愧师门,贻笑大方,可这一节又必须要写,而且要最用心。不管了,希望我的思考能对大家更好的认识药物这一与生活、生命息息相关的物质,更好地应用药品来防治疾病、促进健康。

首先是药品的定义: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或促进健康的化学物质。从用途分可以分为:预防用药(疫苗等)、诊断用药(验孕棒等)、治疗用药(大多数药物属于这类)、其他(避孕药等)。最常用的是根据来源和性质进行划分,包括生物药、化学药、中药三大类,广义的药物可以包括营养补充品、保健品、化妆品、甚至食品等所有参与人体生理、生化、病理过程的物质,作用原理是一样的,只是药品的反馈更复杂,危险性更大,所以不管是从研发、生产、检验,还是贮存、销售、使用,药品相对于其他商品要求更高,更严格。

忍不住想多说两句,虽然媒体上也有报道药品生产、销售中的一些不良现象,但作为一名从业者,也算是亲身经历了药品销售、生产、检验、研发、申报的多个过程,可以负责任地说,正规制药厂生产的正规药品质量是可以放心的,性命攸关的大事,含量差千分之几很可能就是生死之别,我们不敢拿自己和别人的健康与生命开玩笑。当然广告里有很多无知无畏者,今天这种盐包治百病,明天那种酒强身健体,后天又是什么草益寿延年,人家敢说,观众敢信,一方面,是医药从业者自身做得不够,没有把正确的产品和观念传播出去,另一方面,受骗的毕竟是患者,是不是也该反思下自己,多了解一些常识,实在不行,找个专业人士咨询一下也是好的。

回到正题。不行,还有一点没有吐槽完,就是药物的使用现状,实在是让人无语。先说下正常的,也是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的,也是其他国家普遍通用的制度是医师负责治疗和处方,药师负责审方,审核处方是否正确、是否适宜、是否最佳,并向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如药物的用法、用量,服药时间,不良反应,药物禁忌症,药物合用的注意事项和相互影响等,确保正确合理用药,有些药品甚至需要监测,最后由护师具体发药并辅助患者服药,共同确保用药的安全、经济和有效。但我国目前由于中国特色,说白了就是医药管理体制奇葩,医疗管理部门和药品管理部门分权不均,分赃不均,内斗的结果是医院成为医生的独角戏,药学服务彻底退出,而且,由于药品回扣等利益的客观存在,医药不分,医院处方又很难流入社会药店,所以药店也没有多少真正发挥作用的执业药师。造成的结果是整个社会的药学服务彻底缺失,偌大个中国,十几亿人口,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所谓的泱泱中国、煌煌盛世,却几乎找不到合格的执业药师,而很多药学学生毕业却只能去卖药,这当然也没什么不好,但毕竟不是最好的,首先是患者和社会的损失,因为抗生素的滥用、过度医疗以及大量的用药事故伤害最大的是患者的健康、财产甚至生命。其次,是医药从业者,既无奈又痛惜,当你看到千辛万苦耗费巨大研究的成果却没能发挥效果,在被错误使用,就如同汽车工程师看到迈巴赫被用来拉渣土的心情,有钱,也不能这么任性吧,如果再看到一些不是药的东西加一点药物成分被吹嘘成神药,天天做广告,动辄花费上万却信者云集,你很难想象,这对一个还有点理想的医药从业者是多大的侮辱吗,又会怎样改变三观,这下继续下去的后果,我们很受伤,作为医生或药师,但更受伤的是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因为每一个人都可能生病,都会去看医生,都需要药品,不是医生或药师有多崇高多重要,而是我们的健康和生命,真的很重要,我们不该如此儿戏,如此卑贱。

正式回到主题,药物与反馈,前面也提到过,身体是最好的制药厂,药品,从本质上来讲,是对身体内某种物质的替代。比如身体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起糖尿病,而药物比如合成胰岛素就是用尽可能相似于胰岛素的化学物质来替代本应由身体自己制造的胰岛素,并且越接近效果越好,安全性越高,更好地作为替代去连通或重建反馈路径。

与体内生物大分子最接近的是生物药物,生物药物的本质是将体内发生的过程部分复制到体外,以疫苗及单克隆抗体为例,身体受到细菌等入侵后会启动免疫反应,前面感染与免疫一节有介绍,最后会产生特异性的抗体,彻底消灭该致病菌,并且这种淋巴细胞会在体内存活一段时间,当身体再一次受到相同攻击后就可以快速启动细胞免疫过程。疫苗是将这种会引起人疾病的细菌等进行处理,主要是减毒,去除致病性,而保留外观的抗原特征,然后人为注入体内,引发免疫反应,获得相应的T淋巴细胞,当真正的致病菌入侵时身体会快速启动,消灭病菌,相当于先在游泳池里学会游泳,而不是直接到长江里去学游泳。单克隆抗体更典型,是将这种获得免疫特定细菌或病毒的T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杂交,获得既能产生抗体又可以无限增殖的细胞株,相当于把身体T淋巴细胞复制到体外并放大,产生更多抗体,补充人体免疫能力。理论上说,任何疾病都是可以治愈的,因为我们的身体本来不是疾病状态,而是正常健康状态,具备所有反馈的功能,疾病主要是部分组织或分子功能异常,而不管是组织还是生物分子,理论上都可以在体外获得,也就是说,人体本身能产生的物质,如果通过生物技术可以在体外制备一模一样的物质的话,就可以治疗任何疾病。但现实依然是很骨感的,首先,你得知道是什么物质出了问题,这种物质是什么结构,什么作用方式,这是当前医学、药学、生物学、化学等研究的核心,可结果依然很有限,其次,就算知道了结构,也不是想复制就能复制的,合成体内的大分子,用比较成熟的化学方法是很难的,用生物方法也很困难,研究也不成熟,最后,即是得到了体内一模一样的分子,怎样服用,怎样控制剂量,口服肯定是不行的,入口即化,哪经得起肠胃的重重考验,而其他比如靶向技术、脂质体、纳米材料等制剂技术也不成熟。虽然困难重重,但前途是光明的、美好的,而且,在美国,包括国内,也已经有很多有效地生物药物,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会为人类生命和健康发挥更大作用。

目前主流的药物是化学药,也叫小分子药物或无机药物,与生物药物的大分子药物和有机药物相区别。研发、生产、贮存、使用都很成熟,也很方便。本质上是对体内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模仿,当然由于对体内分子本身研究的不足,这种模仿是无意识的或事实上的,真正研究采用的主要是通过试验进行筛选,效果好的自然是相似性高的,能替代导致疾病的分子在体内的功能,修复相应反馈过程的完整性或者重建反馈路径实现反馈目的,从而帮助人体缓解症状、抵抗疾病、恢复健康。优点是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比较均衡,也相对比较高,比如其本身为无机化学分子,研发、生产、检测、保存、使用的技术和工艺都比较成熟,成本较低,性价比高,而且使用广泛,积累了大量临床数据,疗效确切。缺点主要是不良反应,再深入一点说是选择性低,可以这样理解,生物大分子A具有a、b、c、d、e、f等六个特征点,其中a的作用是有效部位,发挥生理作用,而其他特征点主要作用是识别和结合合适的位点,保证选择性,避免影响其他组织或细胞,体内发生的反应类型其实很有限,主要是得失质子、电子或同时,具体来说也主要就那么多,很多无机分子的反应能力是足够的,这也是为什么身体对各种物质比如重金属、有机气体、化学品等很敏感,很容易中毒的原因。一种化学药,除了具有合适的a的活性代替A作用外,同时也需要具备b、c两个选择功能点,一般而言,临床使用的药物选择性是较高的,但可能体内还有B分子,也具有a、b、c、d、g、h六个特征点,那这种药物也会影响到B的功能,这部分为不良反应,但总体来说,疗效是主要的,利大于弊。另外就是剂量和用法的问题,药物都有一个治疗窗,是指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之间的范围,一般的常见的如水、维生素等安全范围足够大,但药物一般是范围较小,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相差只有几十倍到上千倍,再加上本身有效剂量就比较小,因此,不合理用药是有风险的,只有合理用药,才能最大化疗效,最小化副作用。

还有一类是中药,也叫天然药物,自古中国就有药食同源的说法,本质上,中药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很接近,主要作用一方面是提供原料,植物可能含有一些特殊的、体内缺乏的营养成分,同时植物本身的酸碱性和氧化还原性也对稳态调节有作用,另一方面更多是植物本身含有特殊的化学分子,与人体内分子接近,这一作用原理区别于食品等,与化学药更一致。从自然进化的角度看,人类身体从物质性方面来说与动物、植物甚至矿石的差别并没有多大,化学反应过程遵从的原理是相同的,尤其是植物和动物,与人体的进化差异并不大,人体内的过程、人体合成的分子在动物甚至植物体内同样存在,至少可能有类似的过程,从这一点来说,加强对中药的研究,也有利于更好理解人类自身。重要的优点主要是来源广泛、安全性相对较高、接受度好,缺点主要是研究不充分,似是而非、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普遍,选择成本高。

体内所有的生理、生化过程的本质都是反馈。各种化学反应组成小的反馈网,各种反馈又组成大的反馈,所有反馈组成人体的反馈网络,疾病,至少从一定程度上都可以看做是反馈网络中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的结果,身体无法通过正常反馈来应对各种外界和体内的刺激,不能减弱或消除刺激的影响,结果是刺激单方向的积累,破坏其他相关反馈的完整性,如同多米勒骨牌一样,这种破坏会一级一级传导、放大,直至出现不适,然后出现症状,最后甚至危及生命。一般而言,体内这种小的反馈的破坏时随时发生必然存在的,但并不是每一次破坏都会危及生命,这依赖于人体的免疫修复功能,在一定范围内,人体自身是有能力修复的,也叫自愈能力,严重点的可能通过发烧或炎症等动员全身力量,但如果破坏超过一定程度,一个临界点,个体本身修复能力极限,则这种破坏就会不可逆持续进行性下去,直至系统崩溃、生命消逝,而在临界点之前,尽管代价可能不同,但身体仍是有希望修复和恢复的,而治疗和药物的作用,一般是破坏程度在临界点附近时,通过合适的药物,人为连通或重建受损最严重的、影响最大的反馈路径,相当于截断了这条破坏传导链,把中间的一张骨牌移开,防止发生更大的更严重的破坏,然后,再通过药物辅助和对身体的调养,提高自身修复能力,使身体处于受控状态,通过自身修复恢复健康或借助药物实现反馈网络完整,保证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关于正确、合理用药,首先一点是不能滥用,尤其是目前滥用比较普遍的抗生素和输液,抗生素会造成细菌耐药性,也会破坏身体内正常菌群,只有感染比较严重必须控制才应该使用,而不是拿抗生素当万能药,一有不舒服就用,更何况,对病毒性感冒等抗生素是不对症的,无效的。更可怕的是输液,虽然制药要求很高,输液瓶里的葡萄糖水纯度比超市矿泉水高得多,价格也不贵,可问题是有没有为身体考虑过,进入循环系统的物质都是直接全部与身体发挥作用的,包括可能千分之一的有关物质,其总量相对于身体稳态调节能力依然是巨大的。很多症状,尤其是在临界点之前,是可以用更温和的办法比如健康管理通过营养调节、运动、心理、药物等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及早控制反馈破坏的传导,而不是等到超过身体极限,已经对身体产生不可逆伤害之后在进行治疗,更不是盲目治疗、只求速效不计后果,身体有自身的规律,自然的规律。

最重要的是药学服务的完善,也就是需要发挥执业药师的作用。每一种药物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禁忌症、作用机理、不良反应等都是不同的,很复杂也很重要,大多医生本身并不具备相关知识,医生的专业也是在病理、诊疗技术方面,而非药理、药品知识方面,更何况普遍存在的药物合用,这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很复杂,如果再算上病人本身,比如年龄、性别、职业、健康水平,或者疾病如胃肠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等都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后还可能个性化用药包括基因差异,药物对不同基因类型的个体效果和毒性也不完全一致,所有这些,都需要专业的执业药师综合对药物和患者进行评估,指导用药,才能真正让药物发挥自身价值,也充分尊重患者的健康权利。

总结来说,就是相信自己,爱惜自己的身体和健康,及早做好健康管理,如果生病,一定要找专业人士,自己也多学点常识,要充分相信医师、相信药师、相信药物。

反馈与年龄

先复习一个概念:生长曲线,如图,

这几乎是生命的普遍规律,几乎存在与任何生命现象中。比如人体细胞数目的变化、体重随年龄的变化,人的智力水平发展,甚至企业的发展、社会变化等。这里主要以年龄为线索,对各阶段健康及反馈的规律与特点进行综述。

故事从两种特殊的细胞开始,精子和卵子,分别由精母细胞和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而来,正常细胞分裂是一分为二,子代细胞和亲代细胞是相同的,都是24对染色体,而减数分裂后子代是单倍体,只有24条染色体,只有精子与卵子结合成为受精卵,才相当于一个完整的正常的人体细胞。前面生殖与内分泌一节也对这一过程有所涉及,精子和卵子活性除了共同受年龄和身体健康水平的影响外,各自也有特点,简单来说,卵子是少而精,卵子总数目很少,一生只有约400个,性成熟后每月排出一个或若干个,卵子体积大,营养物质丰富,对子代有更大影响,尤其是身体健康方面,核外遗传主要取决于卵子,而且加上怀孕、哺乳等,母亲对子代健康的影响是主要的,决定性的。精子的特点是数目多,正常成年男性体内每天都会产生千万条上亿条精子,但如果年龄过大或身体较差,或受辐射等影响较大,可能导致精子活性低,畸形太多,很可能无法正常受精。受精过程主要是精子之间的斗智斗勇,通过重重考验胜出的一定是最优秀的,最健康的,这也是自然选择的一种智慧,用卵子的少而精确保子代的稳定,不至于太差,而精子的作用是突变、是竞争、是优化,用一种看似浪费的策略达到概率,只要有一个合格的最优秀的就可以,其余的全是炮灰,而受精过程的重重考验就是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只有最优秀的最幸运的才能实现价值,这一功能对生物技术尤其是体外受精等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怎样在体外选择最优秀的精子,使子代更优秀、更勇敢,比亲代更好,是一个问题。

受精卵的产生实际也是一个细胞能量的变化过程,个体而言,受精卵是所有细胞中能量的最高值,具有最大的分裂和分化能力。而这一能量来源于精子与卵子的结合,相当于化学反应把化学能转化成热能,比如发射火箭的燃烧过程,远远超过一般的动能和势能的数量级。而不同受精卵能量差异除了取决于精子很卵子尤其是卵子活性外,还有二者相加后离平均值的差距,尤其是基因,从这方面说,跨种族比如混血儿是有优势的,因为相近的个体往往具有相同的偏差,结合对子代更接近平均值更健康更优秀作用有限,当然这只是生物方面,事实上对人来说,影响更大的是环境、文化、教育等,生物上的差距比如智商等并不是太大,更多取决于后天。

从受精卵到成为婴儿的过程,基本按照上面生长曲线的规律进行,最重要的阶段即分裂、分化最剧烈,最容易受到影响,影响后后果最严重的是第四周到第四个月,前一个月细胞总数较少,分化程度低,四个月之后主要分化基本完成,更多是具体功能和细节方面,相对而言,中间这段时间,比如身体各器官都从无到有,比如心脏、大脑等。需要母体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等各种原料,尤其是一些维生素,更重要的是要保持母体本身的健康,心情舒畅,这直接影响到胚胎内激素水平,任何波动比如愤怒、抑郁等,尤其是药物,很多药物都可以通过胎盘屏障,致畸胎的副作用主要发生在这一阶段,因为任何影响都会被孕儿放大,这段时间一次错误的细胞分裂或分化,对婴儿对长大以后来说可能影响的是整个器官,影响一生,这一时期在饮食、心理、特别是药品、营养补充剂方面,最好进行专业的咨询或指导。

四个月之后到出生,细胞分裂开始减速,减少,而分化开始增加,增强,生长发育进入精细化阶段,比如形成指甲、头发等,体内功能也逐渐形成,比如免疫功能、消化功能、以及触觉、意识等,对营养、药品等的要求也相对低一点,但远远高于平时,最好也有专业人员指导。关于孕儿的检查、生产等,主要能做的就是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和心态,尽量配合医生。

婴儿从出生到六个月,是不能离开母亲的,相当于换了一种形式的怀孕,首先,需要营养,而最好的营养是母乳,并且,婴儿体内的功能也是不完善的,出生一周左右消化功能约达到50%,一个月左右基本具备消化能力,六个月之后,才能自己合成抗体,具备较弱但完整的免疫能力,也就是说,婴儿虽然出生了,但不管是营养还是免疫,也包括心理、安全感等方面,都是与母亲一体的。

到一岁左右,基本具备生物学的完整反馈能力,具备了独立的基础,拥有了完善的消化、呼吸、免疫等功能,自主运动能力也极大加强,三岁之前这段时间,除了是最重要的心理建设期之外,对身体健康也很重要,比如充足而平衡的营养,对免疫能力的锻炼,对运动能力的锻炼,以脂肪细胞为例,三岁之后基本不会新产生脂肪细胞了,变胖主要是脂肪细胞本身体积变大,但毫无疑问,三岁之前更健康饮食,更多运动形成的纤维细胞数目更多,脂肪细胞数目较少的话,无疑对长大以后提高运动能力和控制体重是有利的。

从幼儿发育到青年,到了成熟期,相当于生长曲线的稳定区,换一种说法,青年以前,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青年到老年漫长的时间,稳定区内,同化作用等于异化作用,两年之后,同化作用小于异化作用。再简单一点来说,身体生长发育和年龄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小时候,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长大之后,可能五年、十年、二十年也没什么变化,其实对这一阶段的人尤其是女人来说,最好忘记年龄,三十岁的看起来像六十岁的,六十岁的看起来像三十岁的,这样的例子并不少,更重要的在于自己的选择,怎样对待自己,对待自己的身体,对待自己的健康,是自己为自己负责的时间段。

青年之前重点在增加,比如要确保充足的营养,要多运动,要学习,要竞争,要占有,要把外界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不管是有形的如体重身高还是无形的如知识修养;成年期的重点在于平衡,在于控制、克制和妥协,比如要平衡家庭和工作,要平衡身体的各项指标,要控制体重,要加强运动等;老年之后,健康的重点在于减少,减少身体的负担,比如清淡的饮食,心情平静,打太极拳等舒缓的运动等。

最后,从反馈角度分析身体健康四大基石的反馈原理,分别为:平衡饮食、适量运动、劳逸结合、良好心态。

平衡饮食:从总量上来说,饮食是人体第一大刺激来源,直接决定着体内环境,比如质子压力、电子压力等,好的饮食习惯可以增加有利刺激,比如细胞活动需要的能量、修复或代谢需要的原材料等,同时减少不利刺激,任何刺激超过限量都是不利刺激,但一般摄入较多而身体需要较少的主要是油脂、糖类等,或者说普遍营养过剩也不为错,如果想要最简单的方式做到平衡饮食的话,就是两个字:少吃。

适量运动:严格来说,动是一种不利刺激,会影响到体内平衡和稳定,自然界中最长寿的往往也是不怎么动的,但对现代人而言,动是有利的,从反馈角度,运动几乎可以动员全身所有反馈过程,而且运动量时可以自己掌握的,相当于综合演习,可以提高反馈的适应性,而自然选择的规律是适者生存,提高适应性,自然有利于身体。另外,从进化来看,我们的身体从渔猎时代的强运动程度到农业时代的中等运动强度,都是经过上万年几千年进化所适应的,而到现在信息时代沙发土豆的生活,运动本身就严重偏低,所以最简单的方式做到适量运动也是两个字:多动。

劳逸结合:主要强调休息,在具体一点就是睡眠,人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的主要目的是身体修复和自我保养,白天从环境、从饮食、从运动、从心情等受到的刺激和对身体和细胞的损伤,需要利用睡眠时间进行修复,确保反馈的完整性,长期熬夜或失眠会使体内损伤得不到及时修复而积累,最终影响到免疫系统等大的健康问题。

良好心态:这主要包括两方面,心理和社会关系,之后两章分别会介绍。身体是一个整体,系统,反馈和自主、互动,身体和心理,是相互影响的,尤其是心理,如愤怒、抑郁、愉悦、恐惧等,都会直接调节体内物质分泌,而良好的心态、稳定平和的情绪、成熟自信的心理等,都有利于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而且,不管是饮食,还是运动或休息,也都需要一定的自制能力,健康的心理和心态,通过时间,决定了我们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