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女儿小时候,有一次我带她到朋友家玩,正好电视里在讲述了一个四岁孩子就能背100首唐诗的故事。
朋友的孩子跟婷婷同岁,她当时能背很多唐诗,朋友以此为荣,逢人就讲:“说不定我的女儿也是神童呢!”当这些父母在做神童梦的时候,我只梦想女儿能喊我一声“爸爸”
十年之后,我女儿从哑女变成了神童,而朋友的孩子在抱怨教育中长大,表现日趋平庸。
是我的女儿超常呢,还是朋友的孩子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
朋友是怎样对待孩子的呢?孩子因作文写不好,妈妈就把作文本撕得粉碎,弄得孩子又哭又闹:她撕碎的不是孩子的作文本,而是孩子那颗幼小的心啊!在一次次打击下,孩子的自尊一点点地沉沦下去,开始厌学了。
我提议把孩子送到我家,让我来试一试。孩子在我那儿每天都学得不肯回家,我还是用当年教婷婷的方法教她,不断地欣赏她,鼓励她。
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厌学的孩子后来对学习如痴如醉。
比如有件事,婷婷有个“绝招”——快速记忆,即看一遍毫不相干的几十个词组,然后就把它默背下来,其关键是充分调动孩子的想象力。我把方法告诉朋友的女儿之后,简单地训练了几遍就让她和婷婷比赛。按说婷婷“久经沙场”比她强是必然的,可结果却出乎意料,她赢了婷婷。
听了这个故事不知你有何感想。不仅仅是这位朋友女儿的潜力是巨大的,事实上每个孩子的潜力都是巨大的;不是所谓超常的孩子超出了正常的范围,而是所谓正常的孩子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