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圣经》的传说,上帝是用泥土造出人类的始祖亚当的:“上帝用地上的泥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上帝还对亚当说:“你本是泥土,仍要归于泥土。”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女娲也是用泥土造人的:“女娲抟黄土做人。”这些相似的传说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土地是人类的生命之源。
其实,人类的生命,乃至人类的精神,都离不开土地。就说说真、善、美吧,人类精神所追求的这些美好的理想价值,无不孕育于大地的怀抱。如果大地上不是万象纷呈,万物变易,我们怎会有探求真理的兴趣和必要?如果大地本身不是坚实如恒,我们又怎会有探求真理的可能和信心?如果不曾领略土地化育和接纳万物的宽阔胸怀,我们如何懂得什么是善良、仁慈和坚忍?如果没有欣赏过大地上山川和落日的壮丽,倾听过树林里的寂静和风声,我们对美会有什么真切的感受?精神的理想如同头上的天空,而天空也是属于大地的,唯有在辽阔的大地上才会看到辽阔的天空。可以说,一个人拥有的天空是和他拥有的大地成正比的。长年累月关闭在窄屋里的人不可能具有开阔的视野、智慧和想象力,大地和天空都不属于他。
我们都会说“人是大自然之子”的道理,可惜的是,能够记起大自然母亲的面貌的人越来越少了。从生到死,我们都远离土地而生活,就像一群远离母亲的孤儿。到各地走走,你会发现到处都在兴建雷同的城镇,千篇一律的商厦和水泥马路取代了祖先们修筑的土墙和小街,田野和村庄正在迅速消失。甚至在极偏僻的地方,你也难觅宁静的自然之趣和淳朴的民风,迎接你的总是卡拉OK的喧闹和假民俗的做作。最可悲的是我们的孩子,他们在这样一种与大自然完全隔绝的生活模式中成长,压根儿没有过同大自然亲近的经验和对土地的记忆,因而也很难在他们身上唤起对大自然的真正兴趣。有一位作家写道,她曾带几个孩子到野外去看月亮和海,可是孩子们对月亮和海毫无兴趣,心里惦记着的是及时赶回家去,不要误了他们喜欢的一个电视节目。
一棵植物必须在土里扎下根,才能健康地生长。人也是这样,只是在外表上不像植物那么明显,所以容易被我们忽视。我相信,远离土地必定要付出可怕的代价,迟早会导致精神上的萎缩。一个在电视机前长大的人,当然读不进荷马和莎士比亚。在人造产品包围下生活的人,不懂得欣赏神和半神的创造,这丝毫也不令我感到奇怪。在我看来,不管现代人如何炫耀自己的技术和信息,倘若对自己生命的来源和基础麻木不仁,便是最大的无知。自然的疆域无限,终身自拘于狭小人工范围的生活毕竟是可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