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藏经译注:素问玄机原病式
2476400000092

第92章 热类(十三)

惊[惊:惊,既是证状,也是病因,此指证状;作为病因,是指意外的突如其来的精神刺激。],心卒动而不宁也[心卒动而不宁:卒,cù,音“促”,突然的意思。心卒动而不宁。大惊则突然出现心跳加快,心神不宁的病证。],火主於动,故心火热甚也。虽尔,止为热极於悰,乃火极似水则喜惊也。反兼肾水之恐者[恐:恐为肾志。],亢则害,承乃制故也,所谓恐则喜惊者[恐则喜惊:指大恐便出现惊的情志变化。],恐则伤肾而水衰,心火自甚,故喜惊也。

惊,是指突然心跳加快,心神不宁的病证。火性主动,所以惊是心火热邪过甚造成的。虽然如此,只是因为里热极甚,火热极甚便出现象水的病理变化,因而病人喜惊。有时在惊的同时兼有肾水恐的病证,是因为心火亢盛会产生危害,承继的肾水加以制约的缘故。所说的恐惧过甚会出现惊的现象,是因为恐伤肾水,肾水衰弱不能制约心火,因而心火过甚,所以容易形成惊的病证。

惑,疑惑犹预浊乱而志不一也[犹预浊乱而志不一:预,通“豫”,犹预,即犹豫,拿不定主意。浊乱,混乱不清。志不一,心志不能专一。],象火参差而惑乱[参差:长短高低不齐,不一致]。故火实则水衰,失志而惑乱也,志者,肾水之神也。

惑,指心神疑惑犹豫不定,混乱不清而又不能专心致志,心神像火苗一样疑虑混乱不定。所以火热旺盛而寒水衰退,因而肾志失于潜藏而惑乱不清。志,是肾水中所藏之神。

悲,金肺之志也。金主燥,能令燥者火也,心火主於热,喜痛。故悲痛苦脑者[脑:诸本同,于文欠顺,疑为“恼”字音同而误。],心神烦热燥乱,而非清浄也[清淨:安定不烦。]。所以悲哭而五液俱出者[五液:汗为心液,涕为肺液,泪为肝液,涎为脾液,唾为肾液。],火热亢极,而反兼水化制之故也。夫五脏者,肝心脾肺肾也,五脏之志者,怒喜悲思恐也[怒喜悲思恐:怒为肝志,喜为心志,悲为肺志,思为脾志,恐为肾志;志,情志],悲,一作忧。若志过度则劳,劳则伤本脏,凡五志所伤,皆热也。如六欲者[六欲:佛教认为眼、耳、鼻、舌、身、意为产生罪孽的根源,即眼为视根,耳为听根,鼻为嗅根,舌为味根,身为触根,意为念虑之根,称为六根。因六根而产生的欲望为六欲。5],眼耳鼻舌身意也。七情者,喜怒哀乐惧爱恶欲,一作好爱恶。肝之所伤[肝:诸本同,于理难通,疑为“情”字之误;情,即指上述七情而言。],则皆属火热,所谓阳动阴靜,故形神劳,则躁不宁,靜则清平也。是故上善若水,下愚如火。

悲属肺金的情志,肺金主燥,能够致使干燥的为火。心火主热,火热能使人产生疼痛。所以,凡是悲痛苦恼之人,心神多烦乱燥热而不安定。因而当人悲哭之时,汗泪涕唾涎五液一并外流,是由于火热亢盛之极,反而出现水的气化相制约的缘故。五脏是指肝心脾肺肾,五脏所属的志,分别是:怒为肝志,喜为心志,悲为肺志,思为脾志,恐为肾志,悲,有些书上写作忧。若某一情志过度,就首先伤害其本脏。凡是五志过度引起的病证,均是热证。六欲,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所引起的欲望。七情,是指喜怒哀乐惧爱恶欲,另一种说是指喜怒哀乐惧好爱恶。因情志刺激所引起的病证,均属于火热证,这就是所说的阳主动,阴主静。所以形神劳累时,心情躁动不宁,形神安静时,心情平静太平。养生水平高的人,心情总像水一样安静清闲,而养生水平低劣的人,心情总像火苗一样躁动不宁。

先圣曰[先圣:此指古代学识渊博,修养高深的人。]:六欲七情,为道之患[道:养生之道,此指养生之人。],属火故也。如中风偏枯者[中风偏枯:病证名,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醒後半身不遂,口眼喎邪,语言不利为其主要特点。],由心火暴甚,而水衰不能制之,则火能剋金,金不能剋木,则肝木自甚,而兼於火热,则卒暴僵仆[卒暴僵仆:卒,通“猝”;卒暴僵仆,突然僵硬仆倒。],多因五志七情过度而卒病也。又如,酒醉而热,则五志七情竞起[竞:jìng,音“靜”,爭逐。]。故《经》曰:战慄惊惑悲笑谵妄,歌唱骂詈癫狂[骂詈癫狂:詈,lì,音“栗”,骂;癫,即癫证,以情志抑郁,表情淡漠,喃喃自语,不知饥饱为其主要临床特点。],皆为热也。故热甚癫狂者,皆此证也。

古代圣人说,六欲七情,是养生人的最大祸患,因为他们属火的缘故。比如中风偏枯的病证,是由于心火突然亢盛,肾水衰弱不能制约心火。火又能克金,金气受伤而不能克木,于是肝木过甚,且又兼有火热邪气,因而突然产生僵硬仆倒的中风病证,这多数是由于五志、七情过度而出现的突然病变。又如酒醉后多数身体发热,五志、七情争相叠起。所以《内经》中说战栗、惊惑、悲笑、谵妄、歌唱、骂詈、癫狂等,均为热证。因而热势过甚形成癫狂的,均属于这类病证。

笑,蕃茂鲜淑,舒荣彰显[蕃茂鲜淑,舒荣彰显:形容植物生长茂盛、鲜艳、繁荣、明晰。],火之化也。故喜为心火之志也,喜极而笑者,犹燔烁火,喜而鸣[喜:诸本同,然于义欠顺,据上下文义当作“极”。],笑之象也。故病笑者,火之甚也。或心本不喜,因侮戏而笑者[侮戏:戏謔、取笑,即开玩笑],俗谓之冷笑,由是违己心则喜笑。涉人非道而伐之,使惭然失志。

笑,夏季万物生长茂盛,颜色鲜艳,繁荣而又明晰,是火的气化所形成的。喜为心火的情志,喜达到极点便产生笑的缘故,就像燃烧物体达到极点发出鸣响一样,这种鸣响类似于笑。所以,大凡笑病的人,是火热之邪过甚。也有心里本来不是由衷的喜悦,而是因戏谑而笑,这类笑习俗称为冷笑,是一种违背自己心意的笑。涉及违犯道德而受到谴责,会很惭愧地使心志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