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藏经译注:素问玄机原病式
2476400000081

第81章 热类(二)

凡内伤冷物者,或即阴胜阳而为病寒者[病寒:寒冷性疾病。],或寒热相击,而致肠胃阳气怫郁而为热者。亦有内伤冷物而反病热。得大汗热泄身涼而癒也[热泄:热邪外除。]。或微而不为他病,止为中酸[中酸:腹中有酸的病变。],俗谓之醋心是也[醋心:心口有酸醋的感觉。],法宜溫药散之[溫药:原作“湿药”,形近而误,据伤寒三书本,丛书集成本改。],亦犹解表之义。以使肠胃结滞开通,怫热散而和也。若久喜酸而不已,则不宜溫之。宜以寒药下之,後以涼药调之,结散热去则气和也。所以中酸不宜食粘滑油腻者,是谓能令阳气壅塞郁结不通畅也。如饮食在器,覆盖热而自酸也。宜羻粝食蔬菜[羻粝:羻,cān,音“参”,食的俗字;食,同“餐“,吃的意思。粝,lì,音“立”,粗米。食粝,吃粗糙粮食。],能令气之通利也。

凡是内伤生冷食物的,或者是阴胜阳虚而形成寒性病变的,或者寒热相互搏结,以致肠胃阳气郁结而发热的,也有内伤寒冷食物而形成热病的。遇到汗出,热随汗泄从而身凉而愈。或者轻微不形成其他疾病,只是胃中酸多,即习俗所说的醋心,按道理应当用辛温药发散,也如同解表的意思。从而使肠胃中的郁结能够开通,郁热消散而达到平和协调。假若长期吐酸不止,就不适宜使用温药。应当先用寒药泻下,然后再用凉药调和,使郁结消散,热邪外出,正气得以调和。胃中酸水过多不适宜于吃黏滑油腻食物的原因,是由于黏滑油腻食物能使阳气壅滞郁结而不通畅,如同饮食物存放容器之中覆盖过久就自然发热变酸一样。多吃粗糙食物和蔬菜,就能使阳气通利而不郁结了。

暴注,卒暴注泄也[注泄:即注下,形容大便泄泻如水样向下倾注。]。肠胃热甚,而传化失常[传化:传道水谷及其变化糟粕。],火性疾速,故如是也。

暴注,大便突然如水样泄泻,是由于肠胃热邪过甚而致水谷糟粕传道失常,火的性质迅疾快速,所以大便像这个样子。

下迫,後重悰急,窘迫急痛也[窘迫急痛:形容困迫拘急疼痛],火性急速,而能燥物故也。

下迫,腹内拘急****后坠,困迫拘急疼痛。是由于火性急迫快速,能够燥化物质的缘故。

转筋[转筋:俗称“抽筋”,指筋脈挛急的病证。],经云转反戾也[转反戾:出《素问》,转,转筋;反,角弓反张;戾,身体扭曲。均为筋脈挛急的病象。2]。热气燥烁於筋,则挛瘛而痛[挛瘛:瘛,chì,音“赤”,筋脈收引;挛瘛,指筋脈收引,挛急一类的病证。],火主燔灼燥动故也。或以为寒客於筋者误也。盖寒虽主於收引,然止为厥逆禁固[厥逆禁固:厥逆,指四肢逆冷。禁固,亦作“禁锢”,本为禁止封闭,此指二便不通利。],屈伸不便,安得为转筋也。所谓转者动也,阳动阴靜,热证明矣。夫转筋者,多因热甚,霍乱吐泻所致[吐泻:吐,原作“多”,误,据伤寒三书本改。]。以脾胃土衰,则肝木自甚,而热燥於筋,故转筋也。大法渴则为热,凡霍乱转筋而不渴者,未之有也。或不因吐泻,但外冒於寒,而腠理闭密,阳气郁怫,热内作,热燥於筋,则转筋也。故诸转筋,以汤渍之[以汤渍之:汤,热水;渍,浸泡。以汤渍之,用热水浸泡身体的一种治疗方法。],而使腠理开泄,阳气散则癒也。因汤渍而癒,故俗反疑为寒也。

转筋,属于《内经》中转、反、戾等筋脉挛急一类病象。热气燥烁筋脉,筋脉失养,于是筋脉收引挛急而疼痛,是火热邪气主烧灼干燥动摇的缘故。有人误认为是寒邪停留于筋脉,寒邪虽主收缩牵引,但是寒邪伤人,只造成四肢逆冷,大小便不通利,以及肢体屈伸不利的病证,怎么能造成转筋呢?所说的转筋是具有动的特征,阳主动而阴主静,所以转筋属热证是很明确的。转筋一证,多数是因为热邪过甚或霍乱吐泻太过所造成的。脾冒土气衰弱,而肝木之气自然旺盛,燥热之气损伤筋脉,所以出现转筋。一般来说口渴多为热证,所以凡是霍乱,转筋而口不干渴,是不存在的。有的转筋不是因为吐泻所引起的,只是外感寒邪,使肌肤腠理致密闭塞,阳气郁结产生内热,燥热伤及筋脉,因而产生了转筋。所以这样的转筋,用热水浸泡,能使肌肤腠理开通,郁结的阳气外散而愈。因为用热水浸泡而能治愈,所以一般人反而怀疑转筋是寒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