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藏经译注:素问玄机原病式
2476400000055

第55章 论诸病治疗交错致于死候

夫病者,有宜汤者,有宜圆者,有宜散者,有宜下者,有宜吐者,有宜汗者,有宜灸者,有宜鍼者,有宜补者,有宜按摩者,有宜导引者[导引:导,导气令和;引,引体令柔。古代一种以意念为主导,並以肢体运动、呼吸运动和自我按摩相结合为特点的健身法。],有宜蒸熨者,有宜澡洗者[澡洗:澡,洗手;洗,洗腳。此指用药物浸泡、洗涤手腳。],有宜悦愉者,有宜和缓者,有宜水者,有宜火者。种种之法,岂能一也!若非良善精博,难为取癒。其庸下识浅,乱投汤圆,下汗补吐,动使交错,轻者令重,重者令死,举世皆然。

大凡疾病的治疗,有适合用汤剂的,有适合用丸剂的,有适合用散剂的,有适合用下法的,有适合用吐法的,有适合用汗法的,有适合用灸法的,有适合用刺法的,有适合用补法的,有适合用按摩的,有适合用导引的,有适合用蒸熏熨烫方法的,有适合用洗涤或浸泡手脚方法的,有适合用愉悦心意方法的,有适合用调和舒缓的,有适合用水法的,有适合用火法的。各种各样的方法,岂能相同!如果不是深知熟谙而精通博学,难以运用这些方法取得治疗效果。那些平庸粗劣见识浅陋的人,乱投汤剂丸剂等药物,乱用下汗补吐等治法,动辄使得夹杂错乱,轻证使人加重,重证使人致死,各地都是这样。

且汤,可以荡涤藏府,开通经络,调品阴阳,祛分邪恶,润泽枯朽,悦养皮肤,益充气力,扶助困竭,莫离於汤也。圆,可以逐风冷,破坚癥,消积聚,进饮食,舒荣卫,开关窍,缓缓然参合,无出於圆也。散者,能祛风寒暑湿之气,摅寒湿秽毒之邪,发扬四肢之壅滞,除剪五藏之结伏,开肠和胃,行脈通经,莫过於散也。下则疏豁闭塞,补则益助虚乏,灸则起阴通阳,鍼则行荣引卫,导引则可以逐客邪於关节,按摩则可以驱浮淫於肌肉,蒸熨辟冷,暖洗生阳[暖:瓒本作“澡”。据上文则疑是。],悦愉爽神,和缓安气。

汤剂可以用来荡涤脏腑积聚,疏通经络气血,调平分辨阴阳清浊,祛除分离病邪毒害,润泽枯萎的肌肉,滋养干燥的皮肤,增加真气的力量,扶助衰弱的机体,这些离开汤剂没有更适合的了。丸剂可以用来驱逐风寒的邪气,攻破坚实的癥疾,消除体内的积聚,增进饮食,调和营卫,开通关窍,缓缓地参合渗透,这没有比丸剂更突出的了。散剂能祛风寒暑湿的邪气,抒散寒湿秽毒的外邪,发散扬弃四肢的壅滞,驱散铲除五脏的积结隐伏,舒通肠道而调和胃气,运行脉气而疏通经血,这没有比散剂更超越的了。下法可开通闭阻滞塞,补法可补益虚衰乏力,灸法可鼓动阴气通达阳气,刺法可运行营气引导卫气,导引可用来驱逐在关节的外邪,按摩可以用来驱逐在肌肉的外邪,蒸熏熨烫可辟开寒邪,温浴能生发阳气,愉悦心意可使精神清爽。调和舒缓可使正气安和。

若实而不下,则使人心腹胀满,烦乱,鼓肿。若虚而不补,则使人气血消散,精神耗亡,肌肉脱失,志意昏迷。可汗而不汗,则使人毛孔关塞,闷绝而终。合吐而不吐,则使人结胸上喘,水食不入而死。当灸而不灸,则使人冷气重凝,阴毒内聚,厥气上衝,分逐不散[逐:孙本作“遂”,形近致误。据瓒本改。],以致消減。当鍼而不鍼,则使人荣卫不行,经络不利,邪渐胜真,冒昧而昏。宜导引而不导引,则使人邪侵关节,固结难通。宜按摩而不按摩,则使人淫随肌肉,久留不消。宜蒸熨而不蒸熨,则使人冷气潜伏,渐成痺厥。宜澡洗而不澡洗,则使人阳气上行,阴邪相害。

倘若邪实却不用下法,就使人心腹胀满,烦乱,鼓肿。倘若体虚却不用补法,就使人气血消散,精神耗丧,肌肉削减,神志昏迷。可以用汗法却不发汗,就使人毛孔闭塞,闷绝而死。该用吐法却不催吐,就使人结胸气逆喘促,不能进饮食而死。当用灸法却不施灸,就使人冷气反复凝结,阴毒内聚,厥气上冲,分离驱逐不散,从而导致气消形减。当用刺法却不针刺,就使人营卫之气不周流,经络之气不通利,邪气渐渐克伐真气,头晕目花而昏沉。适合导引却不导引,就使人关节受邪侵害,关节固结气血难通。适合按摩却不按摩,就使人肌肉被外邪侵淫,留邪日久不能消散。适合蒸熏熨烫却不蒸熏熨烫,就使人体内潜伏阴冷之邪,渐渐形成痹证厥证。适合温浴却不温浴,就使人阳气上行,阴邪相侵。

不当下而下,则使人开肠荡胃,洞泄不禁。不当汗而汗,则使人肌肉消绝,津液枯耗。不当吐而吐,则使人心神烦乱,藏府奔衝。不当灸而灸,则使人重伤经络,内蓄炎毒[炎:宽保本作“痰”。可参。],反害中和,至於不可救。不当鍼而鍼,则使人气血散失,关机细缩[关机:宽保本作“机关”。疑是。]。不当导引而导引,则使人真气劳败,邪气妄行。不当按摩而按摩,则使人肌肉月真胀,筋骨舒张。不当蒸熨而蒸熨,则使人阳气徧行,阴气内聚。不当淋洩而淋洩[淋洩:洩,xiè,音“屑”,同“渫”,止歇、消散。瓒本眉批云:“按淋洩据上文当作洗澡。”可从。],则使人湿侵皮肤,热生肌体。不当悦愉而悦愉,则使人神失气消,精神不快。不当和缓而和缓,则使人气停意此下赵写本俱缺折,健忘伤志。

不当用下法却用下法,就使人肠胃通荡,洞泄不止。不当用汗法却用汗法,就使人肌肉消脱,津液枯耗。不当用吐法却用吐法,就使人心神烦乱,脏腑之气向上奔冲。不当用灸法却施灸,就使人经络大伤,火毒内蓄,反害中和之气,甚至于不可救治。不当用刺法却用针刺,就使人气血散失,机窍关节细弱萎缩。不当导引却导引,就使人真气劳损衰败,邪气妄行。不当按摩却按摩,就使人肌肉肿胀,筋骨松弛。不当蒸熏熨烫却蒸熏熨汤,就使人阳气遍体散发,阴气向内聚积。不当淋洗却淋洗,就使湿邪侵袭皮肤,热邪进入肌体。不当愉悦心意却愉悦心意,就使人神失气消,精神不快。不当和调舒缓却和调舒缓,就使人气滞意挫,健忘伤志。

大凡治疗,要合其宜。脈状病候,少陈於後:凡脈不紧数,则勿发其汗。脈不疾数,不可以下。心胸不闭,尺脈微弱,不可以吐。关节不急,荣卫不壅,不可以鍼。阴气不盛,阳气不衰,勿灸。内无客邪,勿导引。外无淫气,勿按摩。皮肤不痺,勿蒸熨。肌内不寒[内:医统本作“肉”。疑是。],勿煖洗[煖:瓒本作“澡”。据上文则疑是。]。神不凝迷,勿悦愉。气不急奔,勿和缓。顺此者生,逆此者死耳。脈病之法,备说在前。

大凡治疗,要适合病证所宜。现将不合各种治法的脉状病候,略述如后:凡脉来不紧数,就不要给病人发汗。脉来不及数,不可以用下法。心胸不闭塞,尺脉微弱,不可以用吐法。关节不拘急,营卫不壅塞,不可以用刺法。阴气不盛,阳气不衰,不要用灸法。体内没有邪气留滞,不要导引。在外没有邪气侵淫,不要按摩。皮肤不麻木冷痛,不要蒸熏熨烫。肌肉不感寒冷,不要温浴。神志不呆板冷漠,不要用愉悦心意的方法。气不急速上奔,不要用和调舒缓的方法。遵循这些原则的就会使病人生存,违背这些原则的就会使病人死亡。脉象证候的诊断方法,已经详说在前面各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