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藏经译注:素问玄机原病式
2476400000042

第42章 论气痺

气痺者,愁忧思喜怒过多,则气结於上,久而不消则伤肺,肺伤则生气渐衰(肺伤:宽保本作“伤气”。可参),则邪气愈胜。

气痹的形成,是由于愁、忧、思、喜、怒等情感太过,这就使邪气结聚在人身的上部,结聚的邪气日久不消散就损伤肺,肺受损伤就使正气渐渐衰败而邪气愈来愈强盛。

留於上,则胸腹痺而不能食;注於下,则腰腳重而不能行;攻於左,则左不遂;衝於右,则右不仁;贯於舌,则不能言;遗於肠中,则不能溺。壅而不散则痛,流而不聚则麻。真经既损,难以医治;邪气不胜,易为痊癒。其脈,右手寸口沉而迟涩者是也。宜节忧思以养气,慎一作绝喜怒以全真(慎:孙本作“孝宗庙讳”。今恢复本字。),此最为良法也。

这结聚的邪气滞留在上部,可见胸腹气机闭阻而不能进食;移注到下部,可见腰脚沉重而不能行走;攻伐到左侧,可导致左侧肢体不遂;冲击到右侧,可导致右侧肢体麻木不仁;贯行到舌部,可见不能言语的证状;遗留到肠中,可见不能小便的病。这结聚的邪气壅塞而不消散可使人作痛,流窜而不聚敛可使人发麻。真气、经脉已经损伤,就难以医治;邪气结聚尚不强盛,就容易痊愈。病人脉来右手寸口沉而又迟涩的,这就是气痹的脉象了。患气痹宜节制忧悲思虑来调养正气,戒大喜大怒来保全真元,这是防治气痹最为良好的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