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藏经译注:素问玄机原病式
2476400000039

第39章 论膀胱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

膀胱者,津液之府(津液之府:现首见於《灵枢·本输》。《素问·灵兰秘典论》称为“州都之官”,本篇又称为“水曹掾”,又称“玉海”。中医除将贮存和排泄尿液的作用归属膀胱外,还称膀胱为水液聚存之处,並与津液的气化有关,所以谓“膀胱者,津液之府”。),与肾为表裏,号曰水曹掾,又名玉海,足太阳是其经也(足太阳:经脈名。足太阳膀胱经的简称。现首见於《灵枢·经脈》。为十二经脈之一。起於目内眦,经额上行交会於头顶,从颅络脑,下项,夹脊,抵腰,络肾,属膀胱,经臀部沿大腿後面中间下行,到足小趾外侧,与足少阴肾经相接。)。总通於五府,所以五府有疾,即应膀胱;膀胱有疾,即应胞囊也。

膀胱是主管津液的腑,与肾是表里关系,称作水曹掾,又称做玉海,足太阳经是它所属的经脉。膀胱之气总系并通达于五腑,所以五腑有病,即影响膀胱;膀胱有病,即影响子宫或****。

伤热,则小便不利。热入膀胱,则其气急,而苦小便黄濇也。膀胱寒,则小便数而清也(清:宽保本此下有“白”字。)。

膀胱伤于热邪,可见小便不利。热入膀胱,可使膀胱气急迫,因而出现小便黄涩。膀胱有寒,可见小便次数增多而尿清。

又,石水发(石水:古病名。现首见於《素问·阴阳别论》。证见水肿偏於下腹部,坚硬如石,脇下胀痛,四肢瘦小,但不喘。),则其根在膀胱。四肢瘦小,其腹胀大者是也(胀:瓒本有小注云“一作独”。可参。)。

另外,石水发作,其根就在膀胱。那种四肢瘦小、腹部胀大的病证就是石水。

又,膀胱欬久不已(膀胱欬:古病名。现首见於《素问·咳论》。证见咳嗽时伴有小便自排出。),则传入三焦(三焦:现首见於《素问·五臟别论》。人体上、中、下三部和各所属藏府及其功用的合称。详见下篇。),肠满而不欲饮食也(肠:瓒本作“腹”。义长。)。然上焦主心肺之病,人有热则食不入胃,寒则精神不守,泄利不止,语声不出也。实则上绝於心,气不行也;虚则引起气之於肺也(起:疑衍。瓒本无。之:周本作“乏”。义长。)。其三焦之气和,则五藏六府皆和,逆则皆逆。膀胱中有厥阴气(阴:疑衍。),则梦行不快;满胀,则小便不下,脐下重闷,或肩痛也(肩:瓒本有小注云:“一作肾”。可参。)。

另外,患膀胱咳久不愈,病邪可传入三焦,见腹胀而不思饮食。但上焦主心肺的病,人有热可见进食呕吐,有寒可见精神不能内守,泄利不止,言语不能发出声音。膀胱气实则邪入上焦而心绝,心气就不能运行了;膀胱气虚则引起邪气传到肺。人的三焦之气和调,可使五脏六腑都安和;三焦之气逆乱,可使五脏六腑都紊乱。膀胱中有厥逆之气,就梦见行走不快;膀胱满胀,可见小便不利,脐下感到沉重闷胀,或兼肩部疼痛。

绝则三日死,死时鸡鸣也。

膀胱气绝,三日内会死亡,死时往往正是鸡鸣报晓的时刻。

其三焦之论,备云於後。

关于三焦的论述,详细论述在后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