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藏经译注:素问玄机原病式
2476400000117

第117章 寒类(六)

但及於期则缓而救之,则当以寒药养阴退阳,但不令转泻,若得阴气渐生,则可救也。宜用涼膈散[散:原脱,据伤寒三书本,及本方方名补;本方具有清热缓下之功],一服则阴气可以渐生,何以知之,盖以侯其心胸溫暖渐多,而脈渐生尔。终日三服,其脈生[生:原作“主”,于义难通,据伤寒三书,伤寒六书本,及前文“而脈渐生尔”,後文“寒药反能生脈”句改。]。至沉数而实,身表复暖,而唯厥逆,与水善饮,有时应人之问,谵妄而舌强难言[舌强难言:强,jiàng,音“酱”,僵硬;舌强难言,舌僵硬不灵活,语言不利。],方以调胃承气汤下之,获汗而癒,所谓寒药反能生脈,而令身暖者,由阳实阴虚,欲至於死,身冷脈微,今以寒药养阴退阳,而复不至於死故也。

只要疾病达到这个程度,就宜于缓慢救治,应当用寒药养阴以退阳热,但不要转变为泄泻。假若能使阴气慢慢复生,还可以救治。这时宜服凉膈散,服药一次,阴气就可以渐渐复生。怎么知道呢?可以用手抚摸病人胸腹部,温暖逐渐增多,脉搏也逐渐复生。一天服三次,脉转正常。脉转为沉数有力,体表也恢复温暖。只剩四肢寒凉,给水能饮,有时也能回答人的提问。但有时胡言乱语,舌僵硬而语言不利。这时才能用调胃承气汤攻下,得汗出而病愈。所说的寒药能够使脉恢复正常,身体转暖的,是由于病本为阳实阴虚,身冷脉微,以至将死。而今用寒性药养阴退阳,才是不会再造成死亡的原因。

大凡治病,必先明其标本[标本:标本为一相对概念,所赅甚广,以病因证状而言,病因为本,证状为标;以疾病先後而言,先病为本,後病为标;以病位内外而言,在内为本,在外为标等],标,上首也,本,根元也。故《经》言[《经》:指《素问》。],先病为本,後病为标。标本相传[标本相传:传,移动;标本相传,即标本相移,标本相移,疾病的治标治本不是固定不变的,可视病情,灵活变通。],先以治其急者。又言六气为本[又言:义见《素问·天元纪大论》。],三阴三阳为标。故病气为本,受病经络脏腑谓之标也。夫标本微甚,治之逆从[治之逆从:不知标本,治之相反,为逆;知其标本,治之适宜,为从。],不可不通也。故《经》言[《经》:指《素问》]:知逆与从,正行无问,明知标本,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阴阳之逆从,标本之谓道也,斯其理欤?

大凡治疗疾病,必须首先搞清标本。标,是指事物的外在表现,本,是指事物的内部根源。所以《内经》说,先发的疾病为本,继发的疾病为标。治标与治本,可以根据病情灵活变通,一般来说,先治危急的疾病。《内经》又说六气为本,三阴三阳经脉为标。所以致病的外邪为本,受病的经脉、脏腑称之为标。对疾病的标本轻重缓急,治疗时的逆治与从治等内容,不可以不搞清楚。所以《内经》又说,掌握逆治与从治,就应大胆地去治疗,不必要动摇怀疑。明确了标病与本病,治疗时万无一失;如果没有弄清标病与本病,治疗时就盲无目的,动手便错。因而临证时,阴阳、逆从、标本这些理论,是必须遵循的,其道理大概就在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