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牧袁绍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县)人,出生于世家大族。未成年便为汉朝郎官, 二十岁出任濮阳令。他喜欢结交天下豪杰。董卓之乱,渤海太守袁绍被推为盟主,起兵讨董卓。董卓死,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东除吕布,北伐袁绍,两军战于官渡。袁绍依仗兵多将广,不纳谋士之策,优柔寡断,多次丧失战机,导致大败,发病吐血而死。毛泽东称袁绍最大的缺点是多谋寡断。
【毛泽东评点袁绍】
新闻工作,要看是政治家办,还是书生办。有些人是书生,最大的缺点是多谋寡断。刘备、孙权、袁绍都有这个缺点,曹操就多谋善断。
要反对多端寡要,没有要言,言不及义。要一下子看到问题所在。曹操批评袁绍,“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没有头脑。还批评袁绍有其他缺点,兵多而分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地虽广,粮虽多,完全可以为我所用。
——摘自1959年6月毛泽东同《人民日报》负责人吴冷西的谈话,见《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第215—216页。
袁绍这个人多端寡要,多谋难断,见事迟得计迟。慢了,得出一个方针就处于被动。
——摘自毛泽东1959年3月2日在郑州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袁绍优柔寡断,不会用将,《三国志》的《曹操传》、《郭嘉传》中对此都有反映。
——摘自1959年7月17日毛泽东与周小舟、胡乔木等的谈话,见陈晋的《毛泽东之魂》第377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出版。
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影响到优势劣势和主动被动的变化,观于强大之军打败仗,弱小之军打胜仗的历史事实而益信。中外历史上这类事情是多得很的。中国如晋楚城濮之战,楚汉成皋之战,韩信破赵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等等……都是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都是先以自己局部的优势和主动,向着敌人局部的劣势和被动,一战而胜,再及其余,各个击破,全局因而转成了优势,转成了主动。在原占优势和主动之敌则反是;由于其主观错误和内部矛盾,可以将其很好的或较好的优势和主动地位,完全丧失,化为败军之将,亡国之君。
——摘自毛泽东《论持久战》,见《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491页。
【袁绍小传】
袁绍(公元?—202),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县)人。曾祖父袁安,官至汉朝司徒。祖父袁汤,官至太尉。袁汤有三个儿子:袁成、袁逢、袁隗。袁绍父袁成曾任左郎将,但在袁绍出生不久便死了,袁逢、袁隗都位至三公,袁姓家族世代公卿,以尊贵荣宠著称当世,非常富有奢侈,其他三公家族不能与之相比。
袁绍长得体格健壮,仪容庄重,深得叔父袁逢、袁隗的喜欢。还没成年,袁绍便做了汉朝郎官,二十岁出任濮阳(今河南濮阳)的长官,并且素有清名。不久,母亲去世,袁绍离任服丧三年,又追行父服,一共在墓前草庐里生活了六年。服丧结束后,袁绍便隐居洛阳,不经常接待宾客,不是天下名士,他都不相见。他接交游侠,经常与张孟卓、何伯求、吴子卿、许子远、伍德瑜等一起游历,不接受朝廷的任官。中常侍赵忠知道后,向给事黄门汇报说:“袁绍为抬高自己的身价,不应朝廷召辟而养一大批士人,不知他想干什么。”袁绍的叔父袁隗知道后,斥责袁绍说:“你这是想破我家门!”袁绍于是起应大将军之命。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刘辩即位,是为汉少帝,尊母亲何皇后为何太后,太后兄大将军何进与太傅袁隗辅政。何进怨恨当初宦官蹇硕想谋害自己,暗中计划将他杀死。袁绍通过何进的亲信门客张津,劝何进说:“黄门、常侍(均为宦官执掌)秉权日久,又永乐太后与诸常侍专门收受贿赂,聚敛私财,将军应该整顿天下,为海内除去祸患。”何进认为袁绍说得在理,于是一起与袁绍谋划铲除宦官。袁绍向何进建议说:“从前窦武他们要消灭宦官,反而被宦官所杀害,只是因为消息泄露。五营兵士一向畏惧宦官的权势,而窦氏反而利用他们,所以自取灭亡。如今将军兄弟同时统帅禁军劲旅,部下将领官吏都是俊杰名士,乐于为您效命,事情全在掌握之中,这是天赐良机。将军应该一举为天下除去大害,垂名后世,不要错过这个机会!”何进于是向太后建议,请求全部撤换中常侍及以下的宦官,委派三署郎官代替他们的职务。何太后不答应,说:“从古至今,都是由宦官来管理皇宫内的事情,这条汉朝的传统制度,不能废掉。何况先帝刚刚去世,我怎能衣冠整齐地与士人相对共事呢!”何进难以违背太后的意思,打算暂且诛杀其中最跋扈的宦官。袁绍认为宦官最亲近太后和皇帝,百官的奏章及皇帝诏命都由他们来回传递,现在如果不彻底除掉。将来一定会有后患。但是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和弟弟何苗多次接受宦官们的贿赂,知道何进要消灭宦官,屡次向何太后进言阻止,又说“大将军擅自杀害左右近臣,专权独断,削弱国家”。太后心中疑虑,认为他们的话有理。何进新近掌握重权,但他一向对宦官们既尊敬又畏惧,虽然羡慕得到除去宦官的美名,但心中不能当机立断,因此事情拖下来,久久不能决定。
袁绍于是又为何进出主意,让他召集地方豪强前来京师,以胁迫何太后就范。何进竟然听从了这一引狼入室的建议,不顾主簿陈琳、侍御史郑泰、尚书卢植的反对,立即召并州牧董卓率军来洛阳。董卓兵临渑池(今河南渑边县西)后,何进再次去长乐宫奏请何太后允杀宦官,太后仍不答应。袁绍怕何进改变主意,便威胁他说:“矛盾已经形成,行动迹象已经显露,将军还想等待什么,而不早作决断?事情拖得太久会发生变化,就要重演窦武被害的惨剧了!”何进于是任命袁绍为司隶校尉,假节,有不经请示就逮捕或处死罪犯的权力。又任命从事中郎王允为河南尹。袁绍命属下的方略武吏去侦察宦官动静,又催促董卓等人,让他们派驿使紧急上奏,在奏章上声称要进军到平乐观。于是何太后大为恐惧,把中堂侍、小黄门等宦官都罢免回家,只留下一些何进所亲信的人守在宫中。诸常侍、小黄门都去向何进请罪,表示一切听从他的处置。何进对他们说:“天下动荡不定,只是由于厌恨你们。如今董卓马上就要来了,你们为什么还不早日各自回自己的封国去!”袁绍劝何进承此机会一网打尽,以至再三申明理由,但何进不许。袁绍又用公文通知各州、郡官府,假借何进的名义,要各地逮捕宦官们的亲属。
何进因密谋的时间太长,被宦官知道,结果自己反倒为中常侍张让、段玫人杀。何进的部将吴匡,张璋及何苗、袁绍、袁术、董奉(董卓弟)等,率兵冲入宫中,疯狂屠戮宦官。张让、段眯汉少帝和刘协夜遁小平津(今河南省孟津县西北黄河渡口),尚书卢植率军追至,张让、段猛端自杀。董卓闻讯,引兵迎接汉少帝于北芒阪下(今河南省洛阳市北),然后一同返回洛阳。董卓初到洛阳,步骑兵仅有三千,乃乘乱收取何进、何苗的部下,又派人诱使吕布杀死执金吾丁原,将丁原的部下也抓到手中。鲍信曾提醒袁绍,说董卓有异志,应当乘其刚到洛阳袭而擒之。袁绍胆怯,未敢同意。这年九月,董卓欲废少帝,议立陈留王刘协为帝,他把袁绍找来商议说:“天下的君主,应该由贤明的人来担任。每当想到灵帝,就使人愤恨。刘协看似不错,现在我打算改立他为皇帝,不知他是否能胜过刘辩。有的人小事聪明,大事糊涂,谁知道他又会怎样?如果他也不行,刘氏就不值得再留神了!”袁绍说:“汉朝统治天下约四百年,恩德深厚,万民拥戴。如今皇上年龄尚幼,没有什么过失传布天下。您想废嫡立庶,恐怕众人不会赞同您的建议!”董卓手按剑柄,呵叱袁绍说:“小子,你胆敢这样放肆!天下大事,难道不由我决定!我要想这样做,谁敢不服从?你以为董卓的刀不锋利吗!”袁绍勃然大怒,说:“天下的英雄豪杰,难道只有你董公一个人!”袁绍把佩刀提过来,向众人作了一个揖,径直而出。董卓因新到洛阳,见袁绍是累代高官的大家族子弟,所以没敢害他。袁绍把司隶校尉的符节悬挂在上东门,离开洛阳逃奔冀州。
最终董卓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而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董卓想起袁绍阻止他废立之事,心里非常恼火,于是悬赏捉拿袁绍。周毖、伍琼对董卓说:“废立皇帝这种大事,不是平常人所能明白的。袁绍不识大体,得罪了您以后,心里害怕而出奔,并没有别的想法。如今急着悬赏捉拿他,势必会使他反叛。袁氏家族连续四世位居高官,广布恩德,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假若袁绍收罗豪杰以聚集徒众,其他的豪杰便会趁机起事,那样的话崤山以东地区就不归您所有了。不如赦免袁绍,任命他为一个郡的太守,他因赦免而感到高兴,就必定不会再有后患。”董卓认为有理,于是派使臣去任命袁绍为渤海太守,封南绾睢
董卓在洛阳自任相国,挟献帝以令天下,弄得洛阳一片混乱。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函谷关以东的各州、郡全都起兵讨伐董卓,推举勃海太守袁绍为盟主。袁绍自称车骑将军,诸将全都被临时授予官号。各路豪杰多拥戴袁绍,只有鲍信对曹操说:“现在谋略超群,能拨乱反正的人,就是阁下了。假如不是这种人才,尽管强大,却必将失败。您恐怕是上天所派来的吧!”
董卓见群雄来讨之势盛大,一面部署军队守备洛阳,一面把汉献帝迁往长安。袁绍听说董卓胁迫汉献帝西迁长安,召集群雄商议进攻之策。群雄都知道董卓所带之兵,皆西北六郡剽悍的骑兵,为当时天下最精锐的军队,加上京师南北的军队也都掌握在董卓手中,谁也不敢率先进击。唯独曹操力主进兵,但遭兵败,而其他各路军队则驻足观望。董卓因袁绍起兵的缘故,杀死太傅袁隗、太仆袁基以及袁家婴孩以上计五十余口。
袁绍鉴于董卓挟天子以令天下,实在是对群雄的一大政治威胁,而自己虽然被群雄共推为讨伐董卓的盟主,其实难以号令各军,于是谋立东汉宗室刘虞为帝,以便更加名正言顺地讨伐董卓。此议遭到曹操、袁术的反对。袁绍仍一意孤行,派乐浪太守张歧等去刘虞处上皇帝尊号,遭到刘虞严词拒绝。袁绍又请刘虞担任尚书,刘虞同样没有接受。从此,袁绍企图抵制董卓的计划破产,群雄之间益形分崩离析。
冀州刺史韩馥因为各地豪杰多拥戴袁绍,心中嫉妒,暗地里减少袁绍的军粮供应,想使他的军队离散。正在这时,韩馥部将乓迮驯洌韩馥进行讨伐,反被乓逭桨堋T绍就乘此机会与乓逑嗷チ合。袁绍的门客逢纪对袁绍说:“将军倡导大事,却要依靠别人供应粮草,如果不能占据一个州为根据地,就不能保全自己。”袁绍说:“冀州兵强,而我的部下又饥又乏,假如不成功,就没有立足之处了。”逢纪说:“韩馥是一个庸才,您可秘密联络公孙瓒,让他攻打冀州,韩馥必然惊慌恐惧,我们便趁机派遣有口才的使节去为他分析祸福,韩馥迫于突然发生的危机,必然肯把冀州出让给您。”袁绍觉得有道理,就写信给公孙瓒。公孙瓒率军到冀州,表面上声称去讨伐董卓,而密谋袭击韩馥。韩馥与公孙瓒交战,失败。袁绍派外甥陈留人高干与韩馥所亲信的颍川人辛评、荀谌、郭图等人去游说韩馥。荀谌对韩馥说:“袁绍是这一时代的人中豪杰,将军在三个方面都不如他的条件,却又长期在他之上,他必然不会屈居将军之下。冀州是天下物产丰富的重要地区,他要是与公孙瓒合力夺取冀州,将军立刻就会陷入危亡的困境。袁绍是将军的旧交,又曾与你结盟共讨董卓,现在的办法是,如果把冀州让给袁绍,他必然感谢您的厚德,而公孙瓒也无力与他来争。这样,将军便有让贤的美名,而自身则比泰山还要安稳。”韩馥性情怯懦,于是同意了他们的计策。韩馥的部下纷纷劝阻,韩馥不予采纳。于是拱手把冀州让给了袁绍。袁绍兼任冀州牧,任命沮授为奋武将军,田丰为别驾,审配为治中,南阳人许攸、逢纪,颍川人荀谌都成为袁绍的主要谋士。
这时函谷关以东的各州、郡长官只顾相互吞并,扩充自己实力。公孙瓒的弟弟公孙越被流箭射死,公孙瓒怪罪于袁绍。于是他率军驻扎在磐河,并上书朝廷历数袁绍所犯的罪恶,然后进军攻击袁绍。冀州下属各城多背叛袁绍而响应公孙瓒。袁绍感到恐慌,便把自己所佩带的渤海太守印授予公孙瓒的堂弟公孙范,派他前往渤海郡出任太守,以求和解。然而公孙谨不久便背叛了袁绍,率领渤海郡的军队,前去协助公孙瓒。袁术和袁绍本是兄弟,自从两人结下私仇后,两人各自树立党羽,寻求外援,互相算计,袁术勾结公孙瓒还给公孙瓒写信称袁绍不是袁家的儿子。袁绍听后更是怒不可遏,便伺机去讨伐他们。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董卓被王允诱使吕布杀死。关东群雄则各谋割据,互相攻伐。
董卓虽死,但他的部将李啤⒐汜继续控制朝政,阴谋劫持汉献帝西迁。幸亏在杨定、杨奉的保护下才得以出逃。汉献帝一路如惊弓之鸟,逃到安邑(今山西夏县),已经落魄不堪。这时袁绍的谋士向袁绍建议说:“将军的祖先,几代都是国家大臣,世代忠义。如今,天子流离失所,宗庙残败毁坏。我看到各州郡虽然表面上都称是义兵,实际上互相图谋,并没有忧国忧民的想法。现在将军已基本平定冀州,兵强马壮、将士听命,如果您向西去迎接天子,迁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积蓄兵马,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叛逆,天下谁与您对抗呢?”沮授还提醒袁绍说:“现在迎接天子,既符合君臣大义,又是最有利的时机,如果不能早日决定,必定会有人抢先下手。”袁绍没有采纳沮授的建议。建安三年(公元196年)七月,曹操把汉献帝迎到许昌建都以后,袁绍才后悔没听沮授的劝告,结果让曹操捷足先登。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以献帝名义下诏责备袁绍说:“地广兵多,但专门结党营私,没有听说有勤王救驾的行动,只是擅自互相攻伐。”袁绍赶忙上书谴责自己并为自己辩解。汉献帝任命袁绍为太尉,封邺侯。而封曹操为大将军,袁绍耻于自己官位在曹操之下,大发雷霆地说:“曹操几乎要死了,都是我救了他。现在他竟挟持天子,对我来发号施令!”于是上书辞让,拒绝接受。曹操看到袁绍兵势强盛,担心他一怒之下挥兵来攻,心里有几分害怕,于是他让出大将军一职,将它授予袁绍,自己为司空,代行车骑将军职务。
袁绍看到一封封对自己不利的诏书,心里很恼火,因此想把汉献帝迁到离自己较近的地方,他派使者游说曹操,指出许都地势低而潮湿,洛阳已经残破,最好迁都到鄄城(今山东鄄城县),以靠近富裕的地区,便于供应。曹操当然拒绝了这一建议。袁绍的谋士田丰劝袁绍说:“迁都的建议既然已被拒绝,应当早日进攻许都,奉迎天子。然后,就可利用皇帝的诏书,号令全国,这是上策。不这样,最终会受制于人,尽管后悔没有用了。”但袁绍未予采纳,而且大举进攻公孙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