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文臣武将
2466200000027

第27章 凶残暴虐遭点天灯(1)

——东汉太尉董卓 董卓,字仲颖,陕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出生于豪强之家。其性情粗猛,善骑射,好结交羌族首领及部下。初为郎中,继为中郎将,参加镇压黄巾军、羌人起义,因功封左将军。后举兵进京,废少帝,纵兵烧杀抢掠,拥立陈留王刘协,后迁都长安,被吕布杀死,暴点天灯。毛泽东称董卓“像蝗虫,飞到哪里就把哪里吃光”。

【毛泽东点评董卓】

古代的生产力水平很低,养兵过多,打起仗来,对经济的破坏确实很大。有时确实像蝗虫一样,飞到哪里就把哪里吃光。三国时董卓把长安到洛阳一带的人都杀光了,把洛阳完全毁灭了,打仗时没有吃的东西了,就吃俘虏。

——摘自陈晋主编的《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第1384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

【董卓小传】

宋人苏轼有诗云:

衣中甲厚行何惧,坞里金多退足凭。

毕竟英雄谁得似,脐脂自照不须灯。

这是对东汉末年的董卓的真实写照。

董卓(公元?—192年),字仲颖,陕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出生于当地的豪强之家,其父亲为颍川轮氏尉。董卓性情粗猛,体魄健壮,而且武艺高强,骑上骏马,能够带着两构箭,左右驰射,百发百中。临洮地处边远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羌族的居住地相邻。董卓年少时就与羌人往来密切,专门结交豪爽的羌族首领。每逢那些羌人首领来家作客,董卓总是杀牛宰羊,大摆酒宴,款待他们。羌族首领们觉得董卓很有义气,便赶着一群牲畜送给董卓。环境培养了董卓粗野凶猛和犷达的性格,当地的羌族人都畏他三分,董卓就是依靠羌族而发迹的。

东汉末年,西北的羌人不断骚扰汉人居住地,东汉政府很难解决这一民族矛盾。正好董卓熟悉这一带的情况,得以被朝廷起用,跟从中郎将张奂共同平定羌人的叛乱。打败羌人后,他被拜郎中,受赏赐。董卓将些东西都分给手下,以收买人心,让他们忠心为其效力。中平元年(公元184年),董卓升东中郎将,代替卢植攻打黄巾起义的首领张角,结果屡战屡败,被东汉政府撤职。恰逢这年冬天,北地郡羌族的先零部落及汉薄⒑庸亓降氐牡猎羝鹄捶纯梗共同拥立湟中的义勇军首领胡人北宫伯玉和李文侯为将军,杀死护羌校尉泠征。北宫伯玉将金城人边章、韩遂诱骗来,武力威胁他们主持军事政务,杀死金城太守陈懿,攻打焚烧州郡官府。第二年,北宫伯玉率数万骑兵进攻三辅地区,董卓再次被召,与皇甫嵩率军共同镇守长安,指挥大军进行讨伐。皇甫嵩因为战绩平平而被免职,朝廷派张温为车骑将军,执金吾袁滂作他的副手,率军征讨北宫伯玉。同时任命董卓为破虏将军,与荡寇将军周慎统归张温指挥。张温率诸郡的步、骑兵十余万人驻扎在美阳,边章、韩遂也进军美阳,双方交战,张温失利。十一月,天空中有流星如火,十余丈长的光照亮了边章、韩遂的军营,营中的驴马鸣叫不停。边章以为这是凶兆,想带兵返回金城。董卓听到消息后喜上眉梢,集合军队与右扶风鲍鸿等联手进攻,大破边章、韩遂军。边章、韩遂率军败退榆中。

董卓又被张温派去讨伐羌族的先零部落。羌人与胡人在望垣以北将董卓的人马团团围住。董卓军中粮食紧缺,进退两难,于是便在准备渡河的地方筑起河堰作为掩护,假装捕鱼充饥。然后在堤堰的掩护之下悄悄退兵。等到羌人察觉而追击时,董卓早已将堤堰打开,河水猛涨,羌人无法过河追赶,只能站在河边叹气,眼睁睁地看着董卓跑掉。当时张温派出的军队都大败,损伤惨重,只有董卓带着完整的军队回来,驻扎在扶风。因为有功,董卓被封为乡侯。

董卓在征讨羌人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力量。汉灵帝中平四年(公元187年),韩遂杀死边章及北宫伯玉、李文侯,吞并了他们的部队,指挥着十余万大军包围了陇西郡。陇西郡太守李相如叛变朝廷,与韩遂联合在一起,凉州刺史耿鄙率领属下六郡的军队讨伐韩遂。谁知耿鄙属下的司马——扶风人马腾也率兵造反,与韩遂联盟,共同推举王国为首领,攻击、抢掠三辅地区。第二年冬月,王国率军包围陈仓,灵帝下诏任皇甫嵩为左将军,统率前将军董卓及四万军队抵抗王国。征战中,董卓逐渐开始显出自己的傲气,也渐渐不将别人放在眼中。一次,张温曾以皇帝的诏书召见董卓,董卓对诏书不屑一顾,迟迟不动身,拖延了很长时间才去见张温。张温只是小声地责备董卓。董卓完全不把张温放在眼中,应答时毫不恭顺。事后,孙坚劝张温小心董卓,应借此处罚董卓,但张温认为董卓在黄河、陇山一带很有威望,杀之可惜,不忍动手,结果留下祸患。

皇甫嵩与董卓守陈仓,交战后,王国的部队疲备不堪,解围撤退。皇甫嵩下令追击,董卓说:“不行,兵法上说:‘穷寇勿追,归众勿追’。”皇甫嵩则认为应趁敌人疲备之时攻打,自己独自带着军队进攻,命令董卓作后援。皇甫嵩连战连胜,战功显著,斩杀了一万多人。董卓恼羞成怒,从此与皇甫嵩结下仇恨。

董卓甚至连灵帝也敢怠慢。灵帝召董卓入朝担任少府。董卓以各种理由推脱,并且上书说:“我统领的湟中地区的志愿归附兵及羌、胡兵都来见我,说:‘没有发给足够的粮饷,没有赏赐,妻儿都饥寒交迫。’他们拖住我的车子,使我无法动身。这些羌、胡人很难驾驭,我只能留下来安抚他们。如果有情况,随时汇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朝廷拿董卓没有一点办法。到灵帝病重时,下诏任命董卓为并州牧,命令他把军队交给皇甫嵩指挥。这更是不可能的,皇甫嵩已与董卓结怨,自然休想从董卓那儿得到一兵一卒。董卓又找借口:“我得到陛下信任,掌兵达十年之久。在全军上下,已经培养起感情,他们眷恋我的恩德,愿意为我效死。请求陛下允许我把这支军队带到并州,驻守国家的边疆。”皇甫嵩的侄儿建议皇甫嵩说:“全国的军权在您和董卓的手中,但你们已结下仇怨,势必不能共存。董卓奸滑狡诈,凶暴残忍,您作为元帅,应去讨伐他。”皇甫嵩对董卓也有所畏惧,只是上书朝廷。灵帝下诏责备董卓,董卓依然我行我素,不肯服从,把军队驻扎在河东,观察时局变化,伺机而动。

事情也是如此巧合。就在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外戚何进的外甥刘辩即位,是为少帝。少帝时年14岁,由何太后临朝摄政。何进控制朝政,并且依靠世代豪门出身的袁绍,袁术兄弟,共同谋划诛杀宦官。但何太后不同意,何进于是召董卓领兵入京以威逼何太后。在河东驻守的董卓一直密切关注着朝廷各派的动向,接到密诏后欣喜若狂,立即召集人马,连夜兼程赶往京城,并且上书少帝说,张让利用得宠之机扰乱天下,我听说必须釜底抽薪才能扬汤止沸。现在我请求逮捕张让等人,以清除奸邪。”董卓带着大部队到达渑池时,何进不听何苗的劝说,有些犹豫不决,派谏议大夫种邵拿着皇帝的诏书去阻止董卓,董卓不愿丧失这样的好机会,一直进军到河南。种邵迎接、慰劳他的军队,并劝他退兵。董卓担心洛阳时局已经发生变动,令部下用武器威胁种邵。种邵大怒,当面指责董卓,董卓理屈辞穷,只好撤军回到夕阳亭。谁知何进的密谋泄露,张让、段琰等人先下手为强,趁何进入宫见何太后时将他杀死。何进被杀后,他的部将和袁术领兵攻打宫门,与此同时,袁绍等引兵将北宫门关闭,放火纵烧南宫,并追杀张让等人。张让、段琰等人胁持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连夜出逃至黄河渡口小平津(今河南省巩县南)。当时只有尚书卢植、河南中部掾闵贡随行,闵贡厉声斥责张让,并且用手中的剑砍死数名宦官,张让害怕投河而死。闵贡扶着少帝刘辩,与陈留王刘协徒步南行。当时天色漆黑,伸手不见五指。这时董卓暗地里派人打听消息,慢慢地率军推进,到达显阳苑,远远望见火光冲天,便率军急速前进。当时天还是黑暗一片,来到城西,听说少帝在北边,就与大臣们一齐到北芒阪下奉迎少帝。少帝见到董卓率大军前来,吓得大哭。大臣们忙让董卓将军队后撤。董卓说:“你们这些人身为国家大臣不能辅佐皇上,反而让他流亡在外,没有理由让军队后撤。”董卓向少帝询问事变的情况,少帝结结巴巴,语无伦次,半天都没有说清楚。倒是比少帝小五岁的陈留王刘协毫不含糊,条理清楚地讲述出来。董卓十分高兴,又刘协为董太后养大,自己与董太后同族,心中便有了废少帝立刘协为帝的念头。

要实现这一想法,必须有足够的军力和实权来威慑其他人。董卓加紧了夺权与扩军的步伐。

董卓初到洛阳,只有步、骑兵三千人。他嫌自己兵少,担心其他人难以慑服。于是每隔四五天,就派军队夜里悄悄到城外,第二天早上战鼓震天,旌旗招展,以堂堂之师进入洛阳城,人们都认为凉州军团不断抵达,洛阳城中无人知道底细。不久,董卓挑拨离间,使丁原手下的吕布杀丁原而吞并了他的部队,何苗与何进的部下也投奔董卓,从此董卓实力大增。有军事力量,他又以下雨不停止为理由,让皇帝颁策罢免司空刘弘的职务,由自己取而代之。兵、权都有了。董卓开始着手废旧立新。

董卓找袁绍商议立新帝之事说:“天下的君主应由贤明的人来担任。陈留王看来不错,我打算立他为皇帝。”袁绍不同意,董卓手按剑柄,大声喝叱:“你小子竟敢这样!天下事,难道不都在我手里!我要做什么,谁敢不从?你想试试我董卓的刀锋不锋利吗?!”袁绍勃然大怒,说:“天下有力量的难道惟独你董卓一人吗?”说罢站起来就走,按佩刀而出。当晚袁绍就到渤海(今河北省献县)。

除掉了一个障碍,董卓于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九月,召集了文武百官会议,粗暴地说:“少帝愚昧懦弱,不能敬奉宗庙,不能胜任天子之位。我今天要仿效伊尹、霍光的前例,改立陈留王。”参加会议的官员都不敢和他争执,董卓更得意:“昔日霍光定策,延年案刃。有敢于阻止的,都以军法处罚。”在坐的官员无不震骇,只有尚书卢植站出来道:“昔日太甲王德不明,昌邑有罪过,所以才有废立之事。而少帝没有过错,没有理由被废。”董卓大怒,要把卢植推出去斩首,经蔡邕的劝告,卢植才免一死。第二天,董卓在崇德殿前召集百官,胁迫太后下诏废少帝刘辩,诏书说:皇帝为先帝守丧期间,没有尽到作儿子的孝心,而且缺乏君王应有的威严。废他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协。”何太后呜咽流泪,不敢出声,文武官员也感到悲怆,相对无语。